跳至內容

蕭斌 (劉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蕭斌(?—453年),伯蒨[1]南蘭陵人。劉宋外戚蕭思話堂弟蕭摹之子。蕭斌為南朝將領、宋文帝心腹,亦為第二次元嘉北伐的主帥,戰後支持太子劉劭的弒父政變,最終失敗被殺。

生平

蕭斌得宋文帝信任,原亦和司徒彭城王劉義康交好,但遭劉斌等人進讒而遭排擠出去。元嘉十七年(440年),宋文帝誅殺義康黨羽,並將義康外調到江州任刺史,便以蕭斌為大將軍諮議參軍、豫章太守,將江州事務都交由蕭斌處理[2]。後歷任南蠻校尉及侍中。元嘉二十七年六月丁酉(450年7月3日),宋文帝準備北伐,以蕭斌為輔國將軍、二州刺史[3]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七月,宋文帝指派蕭斌為六萬北伐軍主帥,節度王玄謨等軍率前鋒到黃河,蕭斌派崔猛進攻魏青州刺史張淮之所據的樂安,王玄謨攻碻磝,二城守將皆棄城而走,於是蕭斌等眾留守碻磝,讓王玄謨轉攻滑臺。不過王玄謨圍滑臺久攻不下,至冬季魏太武帝親率大軍南渡黃河,王玄謨於是潰敗逃回碻磝。當時蕭斌還在堅持想讓沈慶之領五千兵到滑臺支援王玄謨,見玄謨退還就打算將之處斬,但為慶之力阻。隨後,蕭斌打算死守碻磝,但沈慶之表示死守碻磝孤城等於重覆上一次北伐朱脩之坐困滑臺之事,表明反對;而當時文帝遣使來稱不准退卻,蕭斌最終留王玄謨守碻磝,自還歷城[4][5][6]

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北伐結束,但江北諸州破壞嚴重,司馬順則就趁機於梁鄒城聚眾,自稱是晉朝宗室,自號齊王;時又有僧人自稱是司馬百年,自號安定王,又一些流民如秦凱之、祖元明等人都各自據村莊嚮應司馬順則。司馬順則籍樂安渤海二郡太守崔勳之離開之機據城而起,蕭斌遂命崔勳之率申坦羅文昌等軍討伐司馬順則。崔勳之原本說城內人民都是被逼,大軍一到就會潰散,可是事實卻是城內人民都為司馬順則守城,於是崔勳之無法攻下梁鄒。蕭斌遂改命龐秀之總統諸軍,又派劉武之等率精兵一千人擊斬司馬百年。羅文昌當時派了道連偽降,聯結到城內打算出降的李繼叔等人,雖然道連及後被識破而遭殺害,但李繼叔出城投降讓司馬順則一方士氣盡失,最終城陷被殺,亂事亦得以平息。不過,蕭斌還是因北伐失敗而被免官[7]

蕭斌後又任南平王劉鑠的右軍長史。元嘉三十年(453年),劉鑠入朝,蕭斌亦隨到建康。二月二十日夜[8],劉劭決定在天亮時要起兵奪位,於是準備好兵力,夜召太子左衞率袁淑與曾任太子中庶子的蕭斌,告知二人他的計劃。當時蕭斌和袁淑都反對,勸道:「自古無此,願加善思。」劉劭聽後大怒,蕭斌嚇得改變立場,支持劉劭,袁淑卻始終不肯支持。天亮時,蕭斌與劉劭同坐一車,停在奉化門將要出發,袁淑久久不至,至後又拒絕登車,最終被殺[9]。接著劉劭及蕭斌坐車到宮,一切就像平時入朝那樣,成功通過萬春門入宮。劉劭派張超之殺害文帝,事成後出坐東堂,由蕭斌持刀守衞,接著登位為帝。蕭斌獲授散騎常侍、尚書僕射、領軍將軍。

劉劭篡位不久,以武陵王劉駿為首的討伐軍就組成,並攻向建康,劉劭決定親掌軍事,命官員們處理文書即可,又以蕭斌總掌眾事。討伐軍逼近時,蕭斌及始興王劉濬都勸劉劭派出水軍主動與對方決戰,但江夏王劉義恭怕討伐軍船隊弱會戰敗,於是故意提出以逸待勞之策阻止水戰,並得劉劭贊同。蕭斌當時就嚴肅地說:「南中郎二十年少,業能建如此大事,豈可復量。三方同惡,勢據上流,沈慶之甚練軍事,柳元景、宗愨屢嘗立功。形勢如此,實非小敵。唯宜及人情未敵,尚可決力一戰。端坐臺城,何由得久。主相咸無戰意,此自天也。」劉劭不肯採納。四月二十一日(5月14日),討伐軍進至新亭,其時蕭斌統步軍,褚湛之統水軍。翌日,劉劭派蕭斌率魯秀及王羅漢等軍共一萬精兵進攻新亭壘,劉劭對將士發重賞並親至朱雀門督戰,故其軍士氣如鴻,但就在快要破城獲勝之時,魯秀卻突然讓軍隊停止進攻,遂為柳元景所反擊而戰敗。劉劭接著率心腹進戰試圖平反敗局,但為柳元景所敗,敗返朱雀門,蕭斌亦為流矢所傷。當晚褚湛之檀和之魯秀等人都向討伐軍投降,驚懼的劉劭退回臺城,並命劉濬及蕭斌守石頭城。五月三日(5月26日),大航為討伐軍所敗,蕭斌聞訊後惶恐不知所為,於是命令所統的軍隊解甲,派兒子蕭約請罪,並戴白幡到討伐軍前投降,但即在軍門被處死[10]

家庭

  • 蕭摹之,丹陽尹。

  • 蕭簡,歷任長沙內史、廣陵王安南諮議參軍領南海太守、東海王前軍諮議參軍領南海太守等職。討伐劉劭時為鄧琬等所攻,城陷被殺

蕭斌及蕭簡諸子因支持劉劭而全被誅殺。

  • 蕭約。
  • 蕭贍,字叔文,娶劉義融第五女劉茂容。[1]

註釋

  1. ^ 1.0 1.1 《宋故散騎常侍護軍將軍臨澧侯劉使君(襲)墓誌》:「第五妹茂容,𡣪蘭陵蕭贍,叔文。父斌,伯蒨,青冀二州刺史。」
  2. ^ 《宋書·武二王·劉義康傳》:「征虜司馬蕭斌,昔為義康所暱,劉斌等害其寵,讒斥之。乃以斌為諮議參軍,領豫章太守,事無大小,皆以委之。」
  3. ^ 《宋書·文帝紀》:「六月丁酉,侍中蕭斌為青冀二州刺史。」
  4. ^ 《宋書·沈慶之傳》:「及北討,慶之副王玄謨向碻磝,戍主棄城走,玄謨圍滑臺,慶之與蕭斌留碻磝,仍領斌輔國司馬。玄謨攻滑臺,積旬不拔。虜主拓跋燾率大眾南向,斌遣鹿之率五千人救玄謨。慶之曰:『玄謨兵疲眾老,虜寇已逼,各軍營萬人,乃可進,少軍輕往,必無益也。』斌圍遣令去,會玄謨退,斌將斬之,慶之固諫而止……蕭斌以前驅敗績,欲死固碻磝,鹿之曰:『夫深入寇境,規求所欲,退敗如此,便可久住。今青、冀虛弱,而坐守窮城,若虜眾東過,清東非國家有也。碻磝孤絕,復作朱脩之滑臺耳。』會詔使至,不許退,諸將並謂宜留……玄謨自以退敗,求戍碻磝,斌乃還歷城。」
  5. ^ 《宋書·王玄謨傳》:「及大舉北征,以玄謨為寧朔將軍,前鋒入河,受輔國將軍蕭斌節度。玄謨向碻磝,戍主奔走,遂圍滑臺,積旬不克。」
  6. ^ 《宋書·蕭斌傳》:「元喜二十七年,統王玄謨等眾軍北伐。斌遣將軍崔猛攻虜青州刺史張淮之於樂安,淮之棄城走。先是,猛與斌參軍傅融分取樂安及碻磝,樂安水道不通,先並定碻磝,至是又克樂安。既而攻圍滑臺不拔,斌追還歷下。
  7. ^ 《宋書·蕭斌傳》
  8. ^ 《宋書·二凶·劉劭傳》及《南史·劉劭傳皆》作「二月二十一日夜」,按兩千年中西曆轉換即二月甲子夜,然《宋書·文帝紀》、《南史·宋本紀二》及《建康實錄·卷十二》皆稱劉義隆死於二月甲子,與《劉劭傳》中稱「明旦」弒文帝不同。《資治通鑑考異》亦曰:「《劭傳》雲『二月二十一日夜』。按《長曆》是月甲辰朔。《宋略》雲『癸未夜』, 乃二十日也。今從之。」現從《資治通鑑》
  9. ^ 《宋書·袁淑傳》:「遷太子左衛率。元兇將為弒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許,呼淑及蕭斌等流涕謂曰:『主上信讒,將見罪廢。內省無過,不能受枉。明旦便當行大事,望相與戮力。』淑及斌並曰:『自古無此,願加善思。』劭怒變色,左右皆動。斌懼,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節,況憂迫如此,輒當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謂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時嘗患風,或是疾動耳。』劭愈怒,因問曰:『事當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後,為天地之所不容,大禍亦旋至耳。願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罷。」因賜淑等袴褶,又就主衣取錦,截三尺為一段,又中破,分斌、淑及左右,使以縛袴。淑出還省,繞床行,至四更乃寢。劭將出,已與蕭斌同載,呼淑甚急,淑眠終不起。劭停車奉化門,催之相續。徐起至車後,劭使登車,又辭不上。劭因命左右:『與手刃。』見殺於奉化門外,時年四十六。」
  10. ^ 《宋書·二凶·劉劭傳》

參考資料

  • 沈約《宋書
  • 李延壽《南史
  •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一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