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采西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采西斯
Cēsis
采西斯旗幟
旗幟
采西斯徽章
徽章
采西斯在拉脫維亞的位置
采西斯
采西斯
坐標:57°18′47″N 25°16′29″E / 57.3131°N 25.2747°E / 57.3131; 25.2747
國家 拉脫維亞
市鎮采西斯市鎮
面積
 • 總計19.27 平方公里(7.44 平方英里)
人口(2021年)
 • 總計14,815人
 • 密度769人/平方公里(1,991人/平方英里)
時區EETUTC+2
 • 夏時制EESTUTC+3

采西斯拉脫維亞語Cēsis,德語:Wenden立窩尼亞語Venden愛沙尼亞語Võnnu波蘭語Kieś),位於拉脫維亞中北部的維澤梅高地英語Vidzeme Upland北部的高亞河河谷,是采西斯市鎮的行政中心。是2014年歐洲文化之都的候選城市[1]。(當年同為拉脫維亞城市的里加當選。)

歷史

早期歷史

十一世紀,一支叫溫迪的部落來到並定居在這裡,建造了一個山地木製防禦城堡。現在,木製城堡的遺蹟仍保留在城堡公園中,包括一個18米高的土質高台和部分防禦工事的遺蹟。

利沃尼亞時期

1206年,溫迪皈依基督教,這裡成為利沃尼亞的土地。1209年,來自德意志的十字軍寶劍騎士團在木製城堡附近建立了文登(Wenden)堡。1237年,蘇勒戰役之後,寶劍騎士團崩潰,倖存的騎士團成員被併入條頓騎士團,並形成一個獨立的分支,被稱為利沃尼亞騎士團,而這裡成為了騎士團的主要駐地。1280年,在利沃尼亞韻律詩編年史中,記載了采西斯民兵與里加守衛為共同對抗薩莫吉希亞,使用紅色和白色相見的旗幟的事跡。 從13世紀後半期開始,逐漸形成了城堡城鎮。在1383年的記載中,文登就已經是擁有三座防禦塔,四座大門,以及完整城牆拱衛的城市了。1413年,旅行家Guillebert de Lannoy英語Guillebert de Lannoy將文登描述為一個大型城市:「在利沃尼亞,我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的旅行,見到了許多屬於騎士團的宮殿、防禦設施和城堡。其中有一個叫做文登的大型城市,它裡面也有防禦設施和城堡。」 1481年,莫斯科入侵利沃尼亞,利沃尼亞將駐地遷往距離莫斯科更遠的里加,存儲在文登堡的財寶和重要文件也被轉移至里加城堡,自此文登不再是利沃尼亞的駐地。1494年,沃爾特·馮·普利登堡英語Wolter von Plettenberg成為利沃尼亞騎士團團長,在他的統治之下文登城繁榮了40餘年。

北方戰爭和波蘭、瑞典、俄國時期

立窩尼亞戰爭期間,波蘭-瑞典聯軍與俄國人在文登展開了激烈的爭奪。伊凡四世加冕馬格努斯公爵英語Magnus, Duke of Holstein為利沃尼亞國王,企圖利用傀儡政權控制波羅地。1577年8月末,伊凡進軍文登。馬格努斯因為與伊凡產生爭執,退避此地。在俄軍包圍下,文登城堡里的三百男女引爆四噸火藥集體自殺。文登城破之後,馬格努斯被伊凡囚禁,放棄了「立窩尼亞國王」之銜。1578年初,瑞典-波蘭聯軍奪回了文登,到了9月,約18000人組成的俄國軍隊再次包圍文登,但這次文登沒有陷落,俄軍傷亡慘重,是為利沃尼亞戰爭的轉折點。 1598年,文登與立窩尼亞一起被合併進入波蘭-立陶宛聯邦,成為文登省的首府。1625年,在瑞典-波蘭戰爭英語Polish–Swedish War (1621–25)期間,文登被瑞典占領,成為了瑞典的領土,城建被毀。1703年在大北方戰爭中又被俄軍占領,成為俄國領土,城堡被摧毀,之後一直未曾修繕。1748年,文登城經歷了一場大火,燒毀了大部分城建。 1777年,文登城堡莊園被西弗斯伯爵拉脫維亞語Kārlis Eberhards fon Zīverss購買,他在舊城堡的東側建造新的城堡(今采西斯歷史博物館)作為宅邸。1812年開始,文登堡遺址公園開始對外展出,直到現在依然對遊客開放。

拉脫維亞時期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拉脫維亞獨立,文登以拉脫維亞語定名采西斯。1941年7月5日,納粹德軍占領了采西斯,1944年9月26日,蘇聯紅軍占領了采西斯。1991年8月21日,采西斯隨拉脫維亞獨立。

經濟

如今,采西斯是一個旅遊城市。旅遊業是采西斯最重要的經濟來源。2009年,有4.05萬名遊客造訪了采西斯。[2]

氣候

采西斯的氣候類型為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短暫,根據柯本氣候分類法歸類為Dfb型。

采西斯(藻塞尼,平均值1991-2020,極端值1945年至今)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8.7
(47.7)
10.6
(51.1)
18.5
(65.3)
26.5
(79.7)
29.1
(84.4)
31.3
(88.3)
34.1
(93.4)
33.6
(92.5)
28.8
(83.8)
21.2
(70.2)
14.5
(58.1)
10.6
(51.1)
34.1
(93.4)
平均高溫 °C(°F) −2.3
(27.9)
−1.8
(28.8)
2.9
(37.2)
10.7
(51.3)
16.7
(62.1)
20.2
(68.4)
22.6
(72.7)
21.3
(70.3)
15.7
(60.3)
8.8
(47.8)
2.8
(37.0)
−0.7
(30.7)
9.7
(49.5)
日均氣溫 °C(°F) −4.5
(23.9)
−4.7
(23.5)
−1.0
(30.2)
5.5
(41.9)
10.9
(51.6)
14.6
(58.3)
17.0
(62.6)
15.8
(60.4)
11.0
(51.8)
5.4
(41.7)
0.8
(33.4)
−2.6
(27.3)
5.7
(42.2)
平均低溫 °C(°F) −7.4
(18.7)
−8.2
(17.2)
−5.1
(22.8)
0.1
(32.2)
4.1
(39.4)
8.6
(47.5)
11.2
(52.2)
10.3
(50.5)
6.6
(43.9)
2.3
(36.1)
−1.5
(29.3)
−4.9
(23.2)
1.3
(34.4)
歷史最低溫 °C(°F) −40.6
(−41.1)
−42.2
(−44.0)
−30.5
(−22.9)
−21.8
(−7.2)
−10.5
(13.1)
−2.0
(28.4)
1.1
(34.0)
−1.7
(28.9)
−7.3
(18.9)
−16.3
(2.7)
−24.6
(−12.3)
−42.9
(−45.2)
−42.9
(−45.2)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57.4
(2.26)
43.8
(1.72)
40.8
(1.61)
41.7
(1.64)
58.1
(2.29)
80.7
(3.18)
79.8
(3.14)
75.9
(2.99)
57.5
(2.26)
78.6
(3.09)
58.9
(2.32)
56.2
(2.21)
729.4
(28.71)
平均降水天數(≥ 1.0 mm) 11.3 8.2 9.3 8.9 9.2 10.0 11.7 11.6 13.0 12.2 13.8 13.8 133.0
月均日照時數 27.3 58.4 130.3 190.3 261.1 249.4 265.6 235.9 149.1 79.8 27.9 18.6 1,693.7
資料來源1:LVĢMC[3][4]
資料來源2:NOAA (precipitation days 1961-1990)[5]

友好城市

參考資料

  1. ^ Cēsis - the candidate city of 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 2014. [2020-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2). 
  2. ^ 采西斯官方网站. [2017-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2-19) (拉脫維亞語). 
  3. ^ Klimatisko normu dati. 拉脫維亞環境、地質與氣象中心. [March 19,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3) (拉脫維亞語). 
  4. ^ Gaisa temperatūras rekordi. 拉脫維亞環境、地質與氣象中心. [March 19,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3) (拉脫維亞語). 
  5. ^ Zosēni Climate Normals 1961–199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March 22,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6) (美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