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韋謩(?—?),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人,出自京兆韋氏閬公房[1],北周、隋朝官員。

生平

韋謩在北周官至內史大夫,獲賜姓賀蘭氏[2][3]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周宣帝宇文贇病重不起時,韋謩留在皇宮中侍奉,小御正劉昉與領內史鄭譯、御飾大夫柳裘、韋謩、御正下士皇甫績等人謀劃引楊堅輔佐朝政[4][5]。大象二年十二月丁巳(580年12月27日),韋謩進位上柱國[2][3]。隋文帝接受禪讓建立隋朝後,韋謩因為有擁立天子的功勞,封普安郡公。開皇初年,韋謩在蒲州刺史任內去世[6][7]

兒子

  • 韋士讓,雍州別駕[1]

參考資料

  1. ^ 1.0 1.1 《元和姓纂·卷二·165》:顥孫謩,普安公。謩生士讓,雍州別駕。
  2. ^ 2.0 2.1 《周書·卷八·帝紀第八》:丁巳,以柱國邗國公楊雄、普安公賀蘭謩、郕國公梁士彥、上大將軍新寧公叱列長釜、武鄉公崔弘度、大將軍中山公宇文恩、濮陽公宇文述、渭原公和乾子、任城公王景、漁陽公楊銳、上開府廣宗公李崇、隴西公李詢並為上柱國。
  3. ^ 3.0 3.1 《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丁巳,以柱國邘公楊雄、普安公賀蘭謩、郕公梁士彥、上大將軍新寧公叱列長叉、武鄉公崔弘度、大將軍中山公宇文恩、濮陽公宇文述、渭原公和乾子、任城公王景、漁陽公楊銳、上開府廣宗公李崇、隴西公李詢並為上柱國。
  4. ^ 《隋書·卷三十八·列傳第三》:及帝不悆,留侍禁中,與劉昉、韋謩、皇甫績同謀,引高祖入總萬機。
  5.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四》:甲午夜,天元備法駕,幸天興宮。乙未,不豫而還。小御正博陵劉昉,素以狡諂得幸於天元,與御正中大夫顏之儀並見親信。天元召昉、之儀入臥內,欲屬以後事,天元喑,不復能言。昉見靜帝幼沖,以楊堅後父,有重名,遂與領內史鄭譯、御飾大夫柳裘、內史大夫杜陵韋謩、御正下士朝那皇甫績謀引堅輔政。
  6. ^ 《隋書·卷三十八·列傳第三》:韋謩者,京兆人也。仕周內史大夫。高祖以謩有定策之功,累遷上柱國,封普安郡公。開皇初,卒於蒲州刺史。
  7. ^ 《北史·卷六十四·列傳第五十二》:師宗人謩,仕周,位內史大夫。隋文帝初,以定策功,累遷上柱國,封普安郡公。開皇初,卒於蒲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