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10年釣魚臺問題相關示威活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0年釣魚島問題相關示威活動
日期2010年末
地點
中日兩國各地
起因釣魚臺列嶼主權問題中國漁船與日本巡邏船釣魚島相撞事件為導火索)

2010年釣魚島問題相關示威活動(日語:2010年尖閣諸島抗議デモ)是指2010年10月至12月期間中日兩國部分官方和民間組織在各地舉行的抵制抗議示威活動。外界普遍認為該遊行與中日撞船事件事件有關[1]

中國大陸

西安的遊行中被砸毀的車輛
成都的反日示威

西安

10月16日13時,西安部分高校學生在大雁塔北廣場聚集,隨後沿長安路向鐘樓方向行進,打著「還我釣魚島」、「抵制日貨」等橫幅,呼喊口號,舉行遊行活動。途中,人數逐漸增加。遊行的先頭隊伍通過鐘樓時,引起大量群眾圍觀,造成該區域交通阻塞。遊行期間一些路邊的日本汽車遭到砸毀,索尼專賣店招牌遭示威者拆下,索尼佳能等日本專賣店被砸。

事發後,當地政府迅速調集力量,加強交通管理疏導,勸導學生文明理性有序表達意願,不要參與未經批准的遊行活動,保持和維護社會大局的穩定,嚴防有人乘機製造事端。18時許,西安的遊行群眾開始有序散離,交通受阻區域恢復正常秩序。

之後的一個周末,西安政府禁止西安境內的中學休息,並在各個高校周圍安排交警崗哨半月以上。

成都

有個別反日本之激進人士把漢服誤作和服,而把穿著漢服者身上之服裝脫掉並燒毀[2]

成都市的遊行示威持續了數日,期間出現打砸搶行為,個別地方發生騷亂。武警及軍隊進駐天府廣場維持社會秩序。成都各高校已全部宣布戒嚴,禁止學生離開校園。四川大學發布規定稱若發現有學生參與或圍觀遊行示威等活動,則以「一票否決制」取消獎學金及保研資格,黨員則開除黨籍。

鄭州

10月16日,大批遊行人員圍繞市中心遊行,打著"抵制日貨,還我釣魚島」、「中國的首要任務就是讓日本在世界上消失」的口號,還說「這是我們九零後的聲音」。

寧波

10月16日,天一廣場有示威者焚燒日本國旗。警察帶走數人。

綿陽

10月17日,在四川綿陽高校學生組織萬人抗議示威活動。上午11時起,學生舉著「還我釣魚島」、「抵制日貨」等標語,沿臨園大道向綿陽火車站行進。遊行中,味千拉麵松下電器等日資企業被石塊等雜物襲擊。 但其實味千拉麵是由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經營的,屬於港資並非日資。也有人攻擊日資車廠生產的汽車。下午18時後,遊行學生逐漸撤離。[3]

武漢

10月18日,湖北武漢有約1000名學生和市民自魯巷廣場開始遊行示威,示威者手持國旗、唱國歌,並高喴抵制日貨的口號。一些情緒激動的示威者襲擊了一些日企的店鋪,馬路上的一些日產轎車也遭到了砸毀。而武漢的各大學則發出禁令,禁止學生上街參加反日遊行。[4]

德陽

2010年10月23日,繼16日遊行以來的第二波遊行示威高潮,在四川的德陽進行了遊行[5][6]

蘭州、寶雞與南京

2010年10月24日,在甘肅蘭州,陝西寶雞發生了反日遊行示威活動[7],江蘇南京有近100多名青年企圖遊行,但在警察的調控下未順利開展。

重慶

26日,有1000多人在重慶日本領事館前示威,當場火燒日本國旗,不讓日系轎車進停車場。

整個遊行持續了2個多小時,也是重慶自16日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遊行。新華社主動報道了這次遊行示威活動,在肯定學生愛國熱情的同時,也提出遊行堵塞了交通。在2010年10月份的反日示威中,當時由薄熙來領導的重慶是唯一沒有對學生示威行為進行嚴厲封鎖和阻礙的大城市。

日本

10月2日澀谷神宮前十字路口的示威人群
10月2日涉谷示威群眾展示的標語
10月2日涉谷示威群眾展示的橫幅
(10月2日・渋谷)
10月16日六本木進行的「圍攻中國駐日本大使館 譴責入侵尖閣諸島」緊急國民行動
10月17日東京秋葉原的「保護尖閣諸島與秋葉原免受支那侵略」示威遊行
11月3日橫濱舉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期間,當地的抗議中國侵略亞洲及壓制人權的示威活動[8]
11月13日橫濱不允許在日外國人特權市民會(在特會)抗議活動

2010年10月2日,日本全國16個道府縣舉行抗議活動[9],其中以田母神俊雄擔任會長的「加油日本!全國行動委員會」、草莽全國地方議員會日語草莽全国地方議員の会日本李登輝之友會日本維吾爾協會共同在東京涉谷舉行的抗議活動最為突出[10],主辦方表示參與人數約2700人[11]。示威隊伍正式在代代木公園集會,田母神俊雄、柚原正敬(日本李登輝之友會秘書長)、伊爾哈姆·馬哈姆提日語イリハム・マハムティ[10]山田宏日語山田宏土屋敬之日語土屋敬之分別發表了講話[12],隨後示威隊伍正式出發,途徑涉谷站表參道站原宿站,最後折返代代木公園。

10月3日,尖閣諸島保護執行委員會在沖繩縣舉行示威活動,主辦方表示有1500人參加[13]

10月16日,加油日本!全國行動委員會在東京都六本木地區舉行第二次抗議集會[14][15],警方表示大約有2800人參加活動,香港《文匯報》稱有約5800人[14]。示威現場大致和平[15],不過兩名疑似在日中國人的青年高舉「本土主義」等標語,高喊「帝國主義擴張」的口號,試圖阻擋遊行,其中有人甚至被警察驅趕[16][17]。示威活動結束後,部分人再前往中國大使館進行抗議,最終花了2個小時,抗議活動才算結束。同日,宜野灣市舉行「沖繩縣民齊聚一堂,共同保護尖閣列島海域免遭中國侵犯」活動,約700人參加[15]

10月22日,「保護尖閣諸島關西執行委員會」在大阪市舉行抗議集會,主辦方表示約1000人沿著主幹道御堂筋遊行[18]。針對上述反華抗議示威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表講話,要求日本方面保障中國大使館及領事館的安全[19]

10月23日,加油日本!全國行動委員會香川縣本部在香川縣高松市舉行抗議集會,大約有300人參加,人數高於當地一般的示威活動[20]

10月31日,名古屋繼10月2日再次舉行抗議活動,約有650人遊行[21]

釣魚島列嶼中國漁船衝撞錄影流出日語尖閣諸島中国漁船衝突映像流出事件後的11月6日,由加油日本!全國行動委員會主辦的「自由與人權亞洲團結集會」在東京日比谷野外音樂堂舉行,田母神俊雄、小池百合子山田宏西村真悟班瑪噶波日語ペマ・ギャルポ發表演說,抗議中國擴張主義行為及鎮壓人權,譴責執政黨民主黨的外交政策[22]。隨後遊行隊伍(主辦方稱有4500人)沿日比谷銀座有樂町展開遊行[23][24]。這是該組織在東京舉行的第三場有關釣魚島的遊行集會活動,參加者包括許多以前從未參加過示威活動的學生、家庭主婦,也有全家人一起參加的[23]。隨後行動委員會又於12月1日在國會議事堂民主黨總部前、12月18日在澀谷原宿地區舉行集會,主題為聲討尖閣諸島問題、「打倒民主黨內閣」,約5700人參與遊行[25][26]

各方反應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0月16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稱:「中日兩國之間存在一些敏感、複雜的問題,我們主張通過對話加以解決。部分群眾對前一階段日方的某些錯誤言行表達義憤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主張應依法、理性表達愛國熱情,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非理性、違反法規的行為是不贊成的。」[27]
  • 為阻止學生遊行反日,多個城市的高校安排學生在星期六日強制補課,又禁止他們周末外出。[28]
  • 2010年10月29日在越南河內舉行的東亞峰會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胡正躍表示,由於日方在中日關係上的不正當言行,此次峰會中日領導人將不會有見面活動。[29]
  • 有人對此次遊行示威中砸毀日企店鋪和日產轎車的過激行為持反對態度,認為此舉最大的受害者其實是普通老百姓,這種過激民族主義行為與「現代義和團」無異[30]
  • 日本首相菅直人10月18號稱,對中國大陸爆發的反日遊行表示「遺憾」,中日兩國有較深戰略互惠關係,雖然近期兩國關係出現種種問題,但雙方都應互相保持冷靜。他同時希望中方保證日本人及日系企業的安全。[31]
  • 一些被砸的日本駐華企業被迫停業並成立了相關團隊,以應對中國大陸的反日遊行活動。[32]

參見

參考文獻

  1. ^ 中国成都爆发反日游行. 聯合早報網. [2010-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19). 
  2. ^ 誤把漢服當和服 成都大學生竟要女孩當眾脫衣. 台灣NOW新聞. 2010年10月18日 [2010-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4). 
  3. ^ 四川绵阳万人示威 日资企业被砸. 聯合早報網. 2010-10-18 [2010-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5). 
  4. ^ 继四川陕西河南 武汉爆发反日游行. 聯合早報. 2010-10-19 [2010-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2). 
  5. ^ 继四川陕西河南 武汉爆发反日游行. 聯合早報網. 2010-10-19 [2014-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2). 
  6. ^ 德阳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2010年外事侨务年鉴. 德陽市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 2011-07-29 [2014-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1). 
  7. ^ 蘭州寶鸡再爆反日游行. 香港商報 (中國窗). 2010-10-25 [2014-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1). 
  8. ^ 【11.13横浜】中国のアジア侵略・人権弾圧を阻止する抗議デモ[桜H22/11/15]. 日本文化チャンネル桜. 2010-11-15 [2010-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2). 
  9. ^ 青木伸行. 【from Editor】うそをつく政権を監視する (2/2ページ). 産経新聞. 2010-10-10 [2010-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13). 
  10. ^ 10.0 10.1 中国の尖閣諸島侵略糾弾!集会 デモ行進. JANJAN日語JANJAN. 2010-10-03 [2010-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07). 
  11. ^ YOREE KOH. Tokyo Protests Blast China's Response to Collision. ウォールストリートジャーナル. 2010年10月3日 [2010年10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0月11日) (英語). 
  12. ^ 田母神氏“煽動”尖閣大規模デモ…国内メディアが無視したワケ. ZAKZAK. 2010-10-04 [201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06). 
  13. ^ 尖閣衝突事件に抗議し平和行進. 琉球新報. 2010年10月4日. 
  14. ^ 14.0 14.1 6千日本右翼 中國大使館示威. 文匯報. 2010年10月17日 [2010年10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0). 
  15. ^ 15.0 15.1 15.2 【尖閣衝突事件】東京の中国大使館前で2800人デモ、沖縄でも集会. 産経新聞. 2010-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7). 
  16. ^ 都内で右派系デモ、中国の「侵略」に抗議 1000人以上行進. AFPBB News. 2010-10-16 [2010-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7. ^ Anti-China protest in Japan. Reuters. 2010年10月16日 [2010年10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年3月13日) (英語). 
  18. ^ 尖閣諸島で中国に抗議 大阪・御堂筋で約1000人がデモ. MSN産経ニュース. 2010年10月22日 [2010-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6). 
  19. ^ 日本に安全確保求める 中国、東京のデモで. MSN産経ニュース. 2010-10-16 [202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19). 
  20. ^ 中国で再び反日デモ、香川県でも300人規模の反中デモ. サーチナ. 2010年10月24日 [2010-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5). 
  21. ^ 漁船衝突事件で中国政府に抗議 名古屋でデモ. 中日新聞. 2010-11-01 [201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0). 
  22. ^ 小山謙太郎. 尖閣問題でデモ 週末の銀座を行進「中国政府に不安」. 朝日新聞. 2010-11-06 [202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9). 
  23. ^ 23.0 23.1 【尖閣ビデオ流出】都心で4500人抗議デモ、主婦や家族連れも 中国に怒り、日本政府にも不満. 産経新聞. 2010-11-06 [2010-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10). 
  24. ^ 反中デモ:4000人が銀座など行進. 毎日新聞. 2010-11-07 [202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7). 
  25. ^ 「頑張れ日本!全国行動委員会」が菅政権批判大規模集会. MSN産経ニュース. 2010-12-01 [202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4). 
  26. ^ 対中感情が急速に悪化、内閣府の外交世論調査. MSN産経ニュース. 2010-12-18 [202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1). 
  27. ^ 外交部发言人就中国个别城市发生涉日游行答问.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網站. [2010-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19). 
  28. ^ 四川反日示威爆警民衝突. 太陽報. 2010-10-24 [2010-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1). 
  29. ^ 中日领导人昨在河内未能会谈. 鳳凰網. [2010-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16). 
  30. ^ 晴朗评论:大陆反日,香港反“国教”. [2015-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8). 
  31. ^ 菅直人对中国反日游行表示遗憾 希望双方保持冷静. 鳳凰網. [2010-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32. ^ 日企声称被砸 成立团队应对中国反日游行. 文匯網. [2010-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