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式37毫米自行高射炮
63式自行高射炮 | |
---|---|
類型 | 自走防空系統 |
原產地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32公噸(31長噸;35短噸) |
長度 | 6.432公尺(21.10英尺) |
寬度 | 2.99公尺(9英尺10英寸) |
高度 | 2.99公尺(9英尺10英寸) |
操作人數 | 6 |
裝甲 | 18—45公釐(0.71—1.77英寸) |
主武器 | 61式37毫米雙管高射炮[1] |
發動機 | 12汽缸渦輪增壓柴油機 580匹馬力(430千瓦特) |
功率/重量 | 18.1匹馬力每公噸(13.5千瓦每公噸) |
懸掛 | 克里斯蒂懸掛 |
作戰範圍 | 300公里(190英里)[1] |
速度 | 公路:55公里每小時(34英里每小時) |
63式自行高炮改造自T-34/76 1943年型,65式自行高炮改造自T-34/85。其中63式已無遺存,一輛65式保存在美國阿伯丁試驗場。
1962年底,通過對比試驗,中國軍隊決定,在手頭T-34底盤上安裝海軍全新的61式雙管37公厘艦炮。
第一批改造的63式自走高射炮是從蘇聯軍歸還旅順基地時,向中國方面移交的十幾輛T-34/76中挑選機件狀況較佳的實施,而狀況較差的T-34/76則有4輛援助給了朝鮮。挑選T-34/76的理由是因為這批戰車為早期型號,使用的76.2公厘戰車炮與解放軍在1950年代初獲得軍援之85公厘版本在後勤規格上完全無法互通,通用化改造成本又過高,因此車體底盤成為改裝的最佳首選。車輛改裝則在距離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旅順基地不遠的裝甲維修廠進行,這樣既可以第一時間就近取得裝備,又可以得到海軍方面的專家支援。
這批車被在1963年改造完成,也被稱為63式自行高炮,特點是帶有海軍風格簡易的敞開式炮塔和車體兩側的61式彈藥箱,但高射炮俯仰並無液壓輔助,仍倚靠全人力轉動操炮。由於DT車載機槍已經落後於時代且缺乏部件,解放軍也將它的機槍換成了59式車載機槍,將外防盾改為內防盾。
通過實際使用,陸軍認為此種高炮可以擔任野戰防空的任務,因此在T-34/76的十幾輛底盤用光之後,解放軍繼續用T-34/85的底盤改造自行高炮,這一底盤型號也被稱作65式自行高炮,其他結構和63式完全相同。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T-34/85無法繼續進行升級和改造,而中國的軍工製造產業和裝甲兵的發展,則受到了更大的衝擊,很多項目和計劃陷入停滯,包括65式的改造工作。已改裝完畢的63式和65式最後全部被援助給越南人民軍,在越軍服役則到1990年代才全數退役。目前已知僅存的65式是在1972年復活節攻勢期間越南共和國陸軍第4步兵團所擄獲,這輛防砲車在1975年運回美國,在阿伯丁試驗場進行測評,後成為該實驗場的展覽品之一。2010年移展至奧克拉荷馬州錫爾堡的防空砲兵博物館。
使用國家
相關條目
參考來源
-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2012年10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