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巴夫主教座堂
圣巴夫主教座堂(荷兰语:Sint Baafskathedraal)是天主教根特教区的主教座堂,以根特的圣巴夫命名。
歷史
该建筑建立在木结构的圣若翰洗者小堂的基础上,后者于942年由图尔奈和努瓦永主教Transmarus祝圣。1038年,小堂扩建为罗曼式建筑风格。原始结构和此次扩建的痕迹在地穴仍很明显。
在随后的14至16世纪期间,逐渐扩建为哥特式建筑风格,到1569年6月7日完成。
1539年,由于反抗查理五世,老修道院遭解散,成为圣巴夫教堂。1559年天主教根特教区成立时,该教堂成为主教座堂。圣巴夫教堂是查理五世受洗的地点。
艺术品
圣巴夫主教座堂以繪製、保存在大教堂內的根特祭坛画而著称,原本在其 Joost Vijd 小堂。它的正式名称为《神秘羔羊之爱》,是休伯特·范·艾克和扬·范·艾克的杰作,被认为是北方文艺复兴早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以及比利时最伟大的艺术杰作之一。[1] 其中一部分在1816年由柏林的英国收藏家爱德华·索利买去[1],又在1821年卖给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 并继续保存在德国。[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又从圣巴夫主教座堂抢走了其余部分。在战争结束后的凡尔赛条约中,作为规定的补偿的一部分,规定德国归还全部作品,包括索利合法购买的部分,以帮助弥补战争期间德国其他的“破坏行为”[1]。
-
室内, 可见宗教人物的壁画
德国人对失去这件艺术品愤恨不平。1940年,因与德国爆發衝突,比利时當局决定将画作送往梵蒂冈以保证其安全。[1] 画作運到法国時,意大利宣布加入轴心国,与德国结盟,因此就擱置在法國沒有繼續向梵蒂岡運送。战争期间它被保存在波城的一座博物馆裡,法国、比利时和德国的军事代表签署了一项协议,需要征得所有三方的同意才能移动这幅画作。[1] 1942年,阿道夫·希特勒下令予以查扣,将画作带到德国,存放在巴伐利亚的一座城堡。盟军空袭开始后,又改放在一个盐矿中[2]。查扣時比利时和法国当局进行了抗议,但並沒有起效[2]。
彼得·保罗·鲁本斯的《圣巴夫进入根特修道院》也收藏在大教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