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髭蟾
峨眉髭蟾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两栖纲 Amphibia |
目: | 无尾目 Anura |
科: | 角蟾科 Megophryidae |
属: | 髭蟾属 Vibrissaphora |
种: | 峨眉髭蟾 V. boringii
|
二名法 | |
Vibrissaphora boringii (Liu, 1945)[1]
|
峨眉髭蟾(学名:Vibrissaphora boringii)为角蟾科髭蟾属的两栖动物,俗名胡子蛙、乾气蟆、黑气蟆。
特征
体长7—9厘米,体背面蓝褐色或青灰色。体侧和背上有不规则的深色斑点,腹面紫肉色或白色。头部扁而宽,前肢长,后肢较短,趾间有蹼。雄蟾上颌边缘有黑色角质刺10—16根,一般为12根,沿上唇缘排列成一弧形。雌蛙只在唇缘的相应部位出现十多个米色斑点。
最为特殊的是,除“胡子”外,还有一双大眼球的色彩,眼球占1/3的上半部呈蓝绿色,下半部为深棕色。雄娃无声囊和指垫。到春二三月繁殖季节,它的手臂长粗壮,“胡子”也长出来。过此繁殖季节,手臂变细,刺开始脱落。
分布
峨眉髭蟾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常栖息于山坡或田坎之石缝内或草堆下。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700至17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峨眉山。[1]
参考文献
这是一篇與两栖动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