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達然
許達然 | |
---|---|
出生 | 許文雄 1941年6月2日 日治臺灣臺南州台南市 |
语言 | 台語、漢語、英語、法語、德語、日語、滿文 |
母校 | 東海大學歷史系 哈佛大學 (MA) 芝加哥大學 (Phd) |
职业 | 歷史學家、作家、詩人、編輯 |
研究领域 | 台灣歷史、文學、文化 |
知名作品 | 《含淚的微笑》(1961) 《二十世紀台灣短篇小說史論》 《十八和十九世紀台灣社會史論》(2010) 《台灣人民起事和歷史發展,1683-1894》(2010) 《漢族族群械鬥和台灣社會,1683-1894》(2010) |
配偶 | 鄭夙娟 |
儿女 | 2子 |
許達然(1940年9月25日—),原名許文雄,臺灣史學家、作家。
生平
他在台灣台南市出生[1],是家中長子。父許筱華(1920年-1990年),母何富(1921年-2014年)共育有4子(文雄、安然、國賓)2女(照子、麗美),其中許安然已歿(1946年-2012年),許國賓曾任台南市選舉委員會委員(2007年8月7日3年期滿卸任)。
許達然小學時就讀臺南市進學國民學校(現臺南市中西區進學國民小學),深受鄧正宗老師的關懷照顧和言教身教影響。初中就讀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初中部,高中則是臺南市長榮中學高中部。之後考取東海大學(在台灣台中市)歷史系,師從王德昭、楊紹震、藍文徵、黎烈文等。畢業後服預備軍官役,並曾在退伍後返回東海大學擔任助理教職。
他在申請到獎學金之後赴美進修,陸續得到哈佛大學歷史學碩士、芝加哥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期間並在英國牛津大學做博士後研究。[2]1969年起,許在美國西北大學任教,1983年又得到美國國務院傅爾布萊特計畫的獎學金資助。他目前已從美國西北大学 (美国伊利诺州)退休,該校授予他名譽教授(榮休教授;Professor Emeritus)榮銜。2005年11月10日,他回到台灣的母校東海大學擔任駐校專家,2006年起出任特聘常任講座教授,2010年10月16日起以講座教授兼代理歷史學系主任直到2011年中。台灣社會史和台灣文學史是他近年的研究方向。
許已婚,與鄭夙娟女士(同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育有2子(家格 Jack、達明 David)。
高中時期,許因為閱讀貝多芬傳記,受其秉持不屈的意志激勵,寫下以貝多芬為題材的散文,得到當時的徵文比賽第一名,是為他寫作的開端。東海大學就學時期,許就與臺灣左翼作家楊逵相過從,與其他作家如鍾肇政、葉石濤、葉笛、林瑞明、鄭清文、陳映真、南方朔等也頗有交情,並長期擔任臺灣文學刊物《聯合文學》的編輯委員(1984年起)。1989年他主編《台灣當代散文精選(1945-1988)》2卷本。
專長
學術
許的專長是台灣歷史,特別是社會史、文化史、文學史以及清領時期歷史。其他專長還有歷史社會學、中國社會史、19世紀和20世紀歐洲社會和思想史、西方史學理論、文學社會學、當代文化理論等。他的學術著作以中、英文發表,部分尚有中文、日文譯本。
他有4部用漢語撰寫的學術專書:《二十世紀台灣短篇小說史論》、《十八和十九世紀台灣社會史論》、《台灣人民起事和歷史發展,1683-1894》、《漢族族群械鬥和台灣社會,1683-1894》預計要在台出版。
寫作
許同時是以漢語寫作的現代文學作家和詩人,他的作品能體現中國文字的藝術性。他並認為文學是社會事業,身為作家則應該提供真誠的觀察見證與批判。他作品的主題有許多是關於文明的省思,以及對鄉土的關懷。
他的創作主要在現代詩和散文,共出版18本文集和2本詩集,部分作品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日文、韓文等多國語言出版。他的第1本散文集是《含淚的微笑》,也是他的成名作。他另輯有《土》、《吐》、《遠方》、《水邊》、《人行道》、《同情的理解》、《懷念的風景》等書。
語學素養
許生在日治台灣,終戰時4歲,沒有上日制學校,父母稍具文化素養(爸爸日制公學校6年卒業,媽媽日制公學校4年修業)。他的母語是台灣鶴佬話。
從小接受戰后國民政府國民教育,中學時勤學漢語和英語,他曾向莊紫蓉回憶:「假期時早上5、6點,我經常騎著腳踏車到台南市的忠烈祠,看看英文書,背背英文。」(當時忠烈祠在台南市中西區,原址現在是1座大型地下停車場)大學加強英語的同時,跟黎烈文教授學法語,暑假到台北市補習德語,到美國又學了日本語(在哈佛大學開始學)和滿文。許能閱讀漢、英、法、德、日、滿文,但最善台語、漢語、英語。
獲獎殊榮
- 金筆獎
- 吳濁流文學獎
- 府城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