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镇江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時期,鎮江縣為江蘇省省會
亞新地學社1936年《袖珍中華全圖》的江蘇省地圖

镇江县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旧县名,江苏省省会

历史

前身为丹徒县,属江苏省。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江宁县析出南京市,是为中华民国首都。次年(1928年)7月17日,江苏省政府第九十次例会议决,以镇江为江苏省省会,呈报国民政府批准,丹徒县改名镇江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4日,江苏省政府由南京迁往镇江。18日起,全部在镇江办公[1]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邻近的昆山县吴县(今苏州)相继沦陷于日军之手。11月27日、28日,日军轰炸镇江。12月8日,日军占领镇江县城。日军在镇江奸淫掳掠,受难民众不计其数。镇江城区人口从战前的20万人锐减至2万余人[2]:91—92

1937年12月,日军驻军镇江宣抚班日语宣撫官开始组织地方維持會。1938年1月10日,成立镇江自治委员会。柳衍斋任委员长、郭志诚任副委员长,另有顾问三人。设总务、行政、司法、教育、财政等机构。5月,柳衍辞职。郭志诚继任。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在1938年3月成立后,其治下的各地自治会陆续改称县公署。8月1日,镇江自治会改为丹徒县公署[2]:92—93。镇江县由此复名丹徒县[1]。日军驻军镇江宣抚班班长加藤幸藏保荐郭志诚为县知事。郭任职至汪伪政权清鄉[2]:93。民国三十年(1941年),汪伪政权再改名为镇江县[1]

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21日,江蘇省政府任命的县长丁松林抵达镇江。24日,接收伪县政府。10月15日,中国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江苏省政府迁回镇江[1]。1948年,中華民國內政部编辑的《中華民國行政區域簡表》中,镇江县辖区面积为1046.50平方公里,人口为521718人[3]:13。1948年10月时,镇江县分为七个,第一区即城区,直辖13个镇、3个乡。乡区设有6个区,下辖9镇、28乡[4]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近逼长江北岸。2月5日,江苏省政府移驻苏州城。4月20日,渡江战役开始。22日,守卫镇江江防的国军第四军奉命撤退。镇江县的党政机关逃散[1]。23日,解放军进入镇江县城。随即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袁仲贤任主任,接管镇江县。市镇分设,分别是镇江市和丹徒县[5]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镇江市志》大事记》中华民国. 镇江市史志办公室网站. [2019-09-06] (简体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2. ^ 2.0 2.1 2.2 劉潔. 抗戰初期華東淪陷區親日群體研究-以「大民會鎮江聯合支部」為中心的探討.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台灣: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7, (98期): 89—114. ISSN 0453-2899 (繁体中文). 
  3. ^ 中華民國內政部(編). 1.江蘇省. 《中華民國行政區域簡表》. 中国·上海市: 商務印書館. 1947 [2023-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繁体中文). 
  4. ^ 镇江市志》第一卷 建置 区划》第二章 区划》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 镇江市史志办公室网站. [2019-09-06] (简体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5. ^ 镇江市志》大事记》镇江解放后. 镇江市史志办公室网站. [2019-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