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2006中文維基年會/設計/第一階段投票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問題

為什麼只有香港維基人才可投票?--者尺 Talk 06:26 2006年5月1日 (UTC)

主辦城市的工作小組有選擇年會標誌的權利,經香港工作小組於第二次會議通過,第一階段開放予香港維基人投票收集民意,選舉最有代表性的標誌。 --賢弘 09:39 2006年5月1日 (UTC)
海選過程中就把香港以外的維基人排除在外,有點不好吧,畢竟這是第1屆年會。--用心阁(对话页) 07:05 2006年5月8日 (UTC)
我其實也反對小圈子投票。反正最後入圍的作品都會由只以香港人組成的小組評審,連初步投票也不完全開放,似乎有點小器。但既然很多人都不同意,我也只好尊重會議的決定。此外,選擇出來的標誌只用一屆,而沒有一個每屆通用的標誌,我也認為有點短視。但同樣地,我會尊重會議的決定。 -- Kevinhksouth (Talk) 13:16 2006年5月9日 (UTC)

这个讨论和投票过程真有趣:

  1. 選舉辦法
  1. 三個選項
        1. 開放給所有維基人選
        2. 只有香港工作小組組員可以選
        3. 香港維基人選入圍作品,小組從入圍作品中再選(投票通過) 
  2. 投票結果
        1. 第一輪
              1. 選項一:4票
              2. 選項二:2票
              3. 選項三:4票 
        2. 第二輪
              1. 選項一:1票
              2. 選項三:5票 

为什么没有一个选项“所有維基人選入圍作品,小組從入圍作品中再選(投票通過) ”或者 “維基人選入圍作品,筹委会從入圍作品中再選(投票通過) ”?--用心阁(对话页) 16:02 2006年5月9日 (UTC)

因為這屆年會標誌的決定權在香港工作小組,這是籌委會第三次會議所決定的。 --Lorenzarius 17:37 2006年5月11日 (UTC)

11-15号应视为同一设计的不同变种

11-15号应视为同一设计的不同变种,应共用一个投票,如34和35。--用心阁(对话页) 12:05 2006年5月9日 (UTC)

11-14號已經合併,15號風格完全不同 11-14 號,選項會被保留。 --賢弘 15:12 2006年5月9日 (UTC)
对,是11-14,我搞错了--用心阁(对话页) 15:58 2006年5月9日 (UTC)

投票資格

投票者除了需是香港維基人外,是否需具有見習編輯的資歷?Wikipedia:2006中文維基年會/設計/投票公告中並未有列明,但在Wikipedia:2006中文維基年會/設計/投票投票區中的模板上列明,投票頁面設立時其沒有此項要求,是後加上去[1]的。

當初會議上的討論是如何的呢?--encyclopedist (對話頁) 20:28 2006年5月14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