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2006中文维基年会/设计/第一阶段投票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问题

为什么只有香港维基人才可投票?--者尺 Talk 06:26 2006年5月1日 (UTC)

主办城市的工作小组有选择年会标志的权利,经香港工作小组于第二次会议通过,第一阶段开放予香港维基人投票收集民意,选举最有代表性的标志。 --贤弘 09:39 2006年5月1日 (UTC)
海选过程中就把香港以外的维基人排除在外,有点不好吧,毕竟这是第1届年会。--用心阁(对话页) 07:05 2006年5月8日 (UTC)
我其实也反对小圈子投票。反正最后入围的作品都会由只以香港人组成的小组评审,连初步投票也不完全开放,似乎有点小器。但既然很多人都不同意,我也只好尊重会议的决定。此外,选择出来的标志只用一届,而没有一个每届通用的标志,我也认为有点短视。但同样地,我会尊重会议的决定。 -- Kevinhksouth (Talk) 13:16 2006年5月9日 (UTC)

这个讨论和投票过程真有趣:

  1. 选举办法
  1. 三個選項
        1. 開放給所有維基人選
        2. 只有香港工作小組組員可以選
        3. 香港維基人選入圍作品,小組從入圍作品中再選(投票通過) 
  2. 投票結果
        1. 第一輪
              1. 選項一:4票
              2. 選項二:2票
              3. 選項三:4票 
        2. 第二輪
              1. 選項一:1票
              2. 選項三:5票 

为什么没有一个选项“所有维基人选入围作品,小组从入围作品中再选(投票通过) ”或者 “维基人选入围作品,筹委会从入围作品中再选(投票通过) ”?--用心阁(对话页) 16:02 2006年5月9日 (UTC)

因为这届年会标志的决定权在香港工作小组,这是筹委会第三次会议所决定的。 --Lorenzarius 17:37 2006年5月11日 (UTC)

11-15号应视为同一设计的不同变种

11-15号应视为同一设计的不同变种,应共用一个投票,如34和35。--用心阁(对话页) 12:05 2006年5月9日 (UTC)

11-14号已经合并,15号风格完全不同 11-14 号,选项会被保留。 --贤弘 15:12 2006年5月9日 (UTC)
对,是11-14,我搞错了--用心阁(对话页) 15:58 2006年5月9日 (UTC)

投票资格

投票者除了需是香港维基人外,是否需具有见习编辑的资历?Wikipedia:2006中文维基年会/设计/投票公告中并未有列明,但在Wikipedia:2006中文维基年会/设计/投票投票区中的模板上列明,投票页面设立时其没有此项要求,是后加上去[1]的。

当初会议上的讨论是如何的呢?--encyclopedist (对话页) 20:28 2006年5月14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