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公共知识分子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与本讨论页面无关,已由Gzdavidwong于瓜皮仔Canton 2009年4月24日 (五) 07:15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回复]

南方人物周刊50人名单[1] 经济学家:茅于轼、吴敬琏、温铁军、张五常、郎咸平、汪丁丁 法学家、律师:张思之、江平、贺卫方 历史学家:袁伟时、朱学勤、秦晖、吴思、许纪霖、丁东、谢泳 哲学史家:杜维明、徐友渔 政治学家:刘军宁 社会学家:李银河、郑也夫、杨东平 作家、艺术家: 邵燕祥、北岛、李敖、龙应台、王朔、林达夫妇、廖冰兄、陈丹青、崔健、罗大佑、侯孝贤 科学家:邹承鲁 公众人物:华新民、王选、高耀洁、阮仪三、梁从诫、方舟子、袁岳 传媒人:金庸、戴煌、卢跃刚、胡舒立 专栏作家、时评家:林行止、杨锦麟、鄢烈山、薛涌、王怡 另有向六位已故的公共知识分子致敬:殷海光、顾准、王若水、王小波、杨小凯、黄万里 年度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政右经左版)

1. 公共知识分子50人

建议把“公共知识分子”和“公知”分成两个条目

两者原本是同一概念,后者无非是简称,但现在的网络语境明显给“公知”加上了调侃和贬义的色彩,和“公共知识分子”原来意思无关,条目分开比较清楚。

再者“公共知识分子”这个叫法应该早于南方人物周刊提出就存在了吧。2012年12月17日 (一) 03:07 (UTC)

缺乏公正性的言论

以下的言论有以下问题,予以移除,如要添加回去请附上确实的参考文献

  • 资料来源是百度,另外一个百科?根本不是文献
  • 文辞极端的偏激,而且用含沙射影的方式去抹黑,要这样说请确实找出文献,指出你所谓的"有目的性地引导舆论,的公共知识分子"。
  • 内容缺乏公正性,这是批判的? 你站在那个立场? 中共的立场?个人人民的立场? 微博的立场?


Phoniex --36.225.99.70留言2016年2月25日 (四) 06:21 (UTC)[回复]


但在近年来的大陆网络社会,一些人利用自身的特定的身份标签,有目的性地引导舆论,或自以为是地发表不成熟、情绪化、甚至违背科学常识的批判言论,而完全没有体现知识分子应有的学术素养和专业形象,甚至采用搞一言堂的反民主做法,抨击甚至辱骂与其意见相左的网民,通常,他们也自诩为“公共知识分子”,使“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受到了颠覆,使得许多人把冒充“公共知识分子”的人称为“公知”。[1]

提醒

公知不等于自由派人士,自由派人士不等于偏激/极端/经常造谣/判断能力低下的自由派人士,不等于西方特务,不等于接受国外钱财者。如果潜在赋予其贬义,那必须附上对应定义。--地底深山留言2016年5月22日 (日) 20:03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公共知识分子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7月30日 (一) 15:01 (UTC)[回复]

  1. ^ 中国大陆当下的公知与公共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