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公共知識分子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Gzdavidwong於瓜皮仔Canton 2009年4月24日 (五) 07:15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覆]

南方人物周刊50人名單[1] 經濟學家:茅于軾、吳敬璉、溫鐵軍、張五常、郎咸平、汪丁丁 法學家、律師:張思之、江平、賀衛方 歷史學家:袁偉時、朱學勤、秦暉、吳思、許紀霖、丁東、謝泳 哲學史家:杜維明、徐友漁 政治學家:劉軍寧 社會學家:李銀河、鄭也夫、楊東平 作家、藝術家: 邵燕祥、北島、李敖、龍應台、王朔、林達夫婦、廖冰兄、陳丹青、崔健、羅大佑、侯孝賢 科學家:鄒承魯 公眾人物:華新民、王選、高耀潔、阮儀三、梁從誡、方舟子、袁岳 傳媒人:金庸、戴煌、盧躍剛、胡舒立 專欄作家、時評家:林行止、楊錦麟、鄢烈山、薛涌、王怡 另有向六位已故的公共知識分子致敬:殷海光、顧准、王若水、王小波、楊小凱、黃萬里 年度百位華人公共知識分子(政右經左版)

1. 公共知識分子50人

建議把「公共知識分子」和「公知」分成兩個條目

兩者原本是同一概念,後者無非是簡稱,但現在的網絡語境明顯給「公知」加上了調侃和貶義的色彩,和「公共知識分子」原來意思無關,條目分開比較清楚。

再者「公共知識分子」這個叫法應該早於南方人物周刊提出就存在了吧。2012年12月17日 (一) 03:07 (UTC)

缺乏公正性的言論

以下的言論有以下問題,予以移除,如要添加回去請附上確實的參考文獻

  • 資料來源是百度,另外一個百科?根本不是文獻
  • 文辭極端的偏激,而且用含沙射影的方式去抹黑,要這樣說請確實找出文獻,指出你所謂的"有目的性地引導輿論,的公共知識分子"。
  • 內容缺乏公正性,這是批判的? 你站在那個立場? 中共的立場?個人人民的立場? 微博的立場?


Phoniex --36.225.99.70留言2016年2月25日 (四) 06:21 (UTC)[回覆]


但在近年來的大陸網絡社會,一些人利用自身的特定的身份標籤,有目的性地引導輿論,或自以為是地發表不成熟、情緒化、甚至違背科學常識的批判言論,而完全沒有體現知識分子應有的學術素養和專業形象,甚至採用搞一言堂的反民主做法,抨擊甚至辱罵與其意見相左的網民,通常,他們也自詡為「公共知識分子」,使「公共知識分子」的形象受到了顛覆,使得許多人把冒充「公共知識分子」的人稱為「公知」。[1]

提醒

公知不等於自由派人士,自由派人士不等於偏激/極端/經常造謠/判斷能力低下的自由派人士,不等於西方特務,不等於接受國外錢財者。如果潛在賦予其貶義,那必須附上對應定義。--地底深山留言2016年5月22日 (日) 20:03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公共知識分子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8年7月30日 (一) 15:01 (UTC)[回覆]

  1. ^ 中國大陸當下的公知與公共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