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輻射能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天文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天文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天文學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物理學專題 (獲評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物理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物理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其實就是翻譯自英語維基百科的,疏忽了,等一下。--Tigerzeng留言2014年8月21日 (四) 10:00 (UTC)[回覆]
已完成--Tigerzeng留言2014年8月21日 (四) 11:07 (UTC)[回覆]
(!)意見根據英文文獻原文,並非「熱效應最為明顯」。本人能夠理解波數在1000cm-1數量級的中紅外線對有機物的熱效應比較明顯,因為這是C-C C-H C-O O-H共價鍵伸縮、彎曲振動的特徵頻率。但是:
  1. 對於無機鹽,顯然無此效應。
  2. 無法理解紅外線「熱效應最為明顯」。仍然存在其他產生熱效應的方式,例如對極性物質,微波熱效應亦很明顯。
因而冒昧地做了修改。--180.172.239.231留言2014年8月21日 (四) 14:59 (UTC)[回覆]
(:)回應不不不,怎能說是冒昧呢,這是應該修改的。在下原先主要參考一些教科書之類的書籍。關於紅外的熱效應,我記得紅外激光對普魯士藍(應該是這個吧)由明顯的熱效應。但閣下的修改仍是正確的!--Tigerzeng留言2014年8月21日 (四) 23:12 (UTC)[回覆]
那幾個圖確實覺得關聯不大,後來自己找了一個。--Tigerzeng留言2014年8月21日 (四) 11:07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輻射能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6月19日 (二) 05:2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