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討論:關注度/存檔5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注度問題

不時有些街道或地方的條目被提交存廢討論,同時亦有大量日本偏遠地區的火車站、日本的公路(IC/PA/JCT)、歐洲及南美洲的窮鄉僻壤等條目被不斷建立。請問處理這些只有在地圖上能夠找到,但沒有其他第三方詳盡介紹的地方或建設時,應當如何決定有否足夠關注度?個人認為現制度有雙重標準之嫌。--QE4 is coming to town~~ 2013年1月10日 (四) 06:27 (UTC)

日本偏遠地區的火車站:美濃赤坂車站代代木八幡站伊那上鄉站
日本的公路:板屋IC岩舟JCT蓮田SA
窮鄉僻壤:埃拉維爾佩爾韋霍伊佩爾岑克拉爾夫斯多德森 (路易斯安那州)

--QE4 is coming to town~~ 2013年1月10日 (四) 08:42 (UTC)

再怎樣美濃赤坂也是個日平均旅客數300多人,一年下來有十幾萬旅客人次進出的車站,知名度恐怕還比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歌手或政治人物高。至於代代木八幡就更不用說了,我還親眼見過這個車站哩(雖然是坐在火車上看到它的月台)。關於第三方資料來源,日本的鐵路車站就不用太擔心了,在日本鐵路研究是門顯學,書店裏隨時可以找得到十來本定期發行的月刊,更不用說琳瑯滿目的圖鑑、年鑑與專書,無論多偏僻的地方小站都不會被放過。關注度要求之所以存在,主要是怕維基百科被拿來當作知名度太低的人物或公司行號打廣告,或是有人蓄意捏造不存在的事物或自己的個人原創研究放入百科中魚目混珠的狀況,以此角度來說光只是「可以在地圖上找到名字」就已經足夠證明此事物或地點的存在,符合關注度要求當初的制訂目的。我認為RiceRice君您應該去重新讀一下關注度原則到底在說些什麼,您的理解似乎與實際上的原則有落差。--泅水大象訐譙☎ 2013年1月11日 (五) 04:24 (UTC)
目前於存廢討論時的保留共識普遍是:只「可以在地圖上找到名字」並不足夠證明該地方或建築有關注度。已有不少學校、街道或公園之類的條目因為沒有報章、雜誌或書本的詳細介紹而被刪除。有錯請Nivekin君糾正。--QE4 is coming to town~~ 2013年1月11日 (五) 09:01 (UTC)
據經驗以上情況也有刪除的, 也有保留的, 似乎很難出現一明確標準讓大家有共識……--Nivekin請留言 2013年1月11日 (五) 09:05 (UTC)
就是因為標準不明確,所以才應該清晰釐定一下,好等大家有較為貼近的理解。--QE4 is coming to town~~ 2013年1月11日 (五) 09:12 (UTC)
一般情況下, 如果條目有原地區語文版本的話,基於語文能力及搜索功能的限制,我個人傾向於不刪,因為我沒有能力去查證是否有該語文的來源。當然大家可以有不同觀點。--Nivekin請留言 2013年1月11日 (五) 09:25 (UTC)
通常會被以關注度不足的理由刪除的條目,大致上可以說是符合符合兩個關鍵點:1.主題本身的確比較冷門;2.條目內容沒寫好,無法讓讀者閱讀之後對這個事物產生基本認知。言下之意,如果是知名事物條目沒寫好,還可以透過相關資料量很多的理由保留,但是冷門事物條目又沒寫好的話,那就真的沒救了。但相反的,如果一個可以證明的確存在的事物,而且條目本身有將必要的基礎資訊撰寫清楚,至少能讓閱讀者大概瞭解其狀況,內容撰寫的方向得宜不具有廣告嫌疑的話,請問為何要蓄意將其刪除?我認為這種條目的價值還遠比一篇只是從其他語版copy & paste過來然後、根本沒翻譯就把原文直接丟著的條目值得保留多了。對於中文用戶來說或許一個遙遠的他洲偏鄉小鎮是不具知名度的事物,但對於居住在那地方附近的人來說,說不定你我所居住的城市才真的是知名度不足聽都沒聽過的鬼地方吧?--泅水大象訐譙☎ 2013年1月11日 (五) 09:24 (UTC)
既然是這樣,普通學校一間、普通街道一條、沒什麼特別的公園等原因,應該不再是刪除的理由了。多謝賜教。--QE4 is coming to town~~ 2013年1月11日 (五) 09:34 (UTC)
那只是泅水大象的觀點,而這很容易被推至「普通人一個、普通茄哩啡一名、沒什麼特別的公司一間」都不是刪除的理由;若是中華地區事物而沒有關注度來源, 我一樣會提刪--Nivekin請留言 2013年1月11日 (五) 10:05 (UTC)
上面幾個例子都是牽涉到廣告嫌疑的問題,因此得從嚴檢視。我不記得在哪裏看過維基百科有把「特別與否」當作收錄與否的依據,如果凡事一定要特別才能收錄的話,那「特別」的標準又是什麼?縱使沒出過什麼有名畢業生再怎麼小的學校經營個幾十年下來總是有個成千上萬的畢業生與家長,再少人下車的偏僻車站也總是有火車經過、有人看過它的站名列在時刻表中,再怎麼偏遠的交流道縱使無人利用也總是有人開車路過、看到路牌上寫的名字。關注度原本就是一個比較難以固定標準輕易判斷合格不合格的考量,我認為條目內的介紹撰寫方式與參考資料的多少仍然是會影響到一個主題值得關注與否的觀感程度,言下之意,一個主題的關注度高低其實不是一個絕對值,而是比較級的。--泅水大象訐譙☎ 2013年1月11日 (五) 10:30 (UTC)

呃,大象本身就是專業建設這種冷僻條目的。--下限魔法少年愛德華★愛生活圓神蘿莉塔 2013年1月11日 (五) 11:45 (UTC)

正是因為我們無法得到「特別」的標準是什麼,所以從某種角度說,關注度標準其實是把「特別」的標準交給了第三方。如果一個事物,全世界都沒有什麼人去研究、去報道、去調查,並把這些研究、報道、調查發表出來,那麼我們只能假定這個事物沒什麼「特別」,沒什麼人關注,因此也不值得百科全書去收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1月11日 (五) 12:28 (UTC)
提刪是最好的驗證方法,但基本上成功刪除者為零,正好說明了這些條目是有有效關注度的。--下限魔法少年愛德華★愛生活圓神蘿莉塔 2013年1月12日 (六) 04:36 (UTC)
提刪是最好的驗證方法? 指引中沒說,指引中有說的是來源的問題,如User:Shizhao說的是否有人有發表相關內容。--(研究維基和百度百科的hanteng|留言) 2013年1月16日 (三) 04:25 (UTC)
純粹個人意見:小行政區劃、火車站的都應該是值得保留的;只是若要認真以關注度指引來處理,有些與我們距離太遙遠的地方由於語言以及熟悉程度的問題,確實是很不容易找出佐證資料。-- by User:Alberth2 汪汪 @ 2013年1月15日 (二) 01:38 (UTC)

(:)回應:原問題「但沒有其他第三方詳盡介紹的地方或建設時,應當如何決定有否足夠關注度?」個人覺得可以利用其他第三方第三級來源來補充,現在資料找尋是比以前容易的,建議是對建立一些特定議題的"資料來源"書目,以支持相關小行政區劃、火車站的保留。做為一個保留派維基人,這種資訊型條目沒有內容爭議的,就可以用第三方第三級來源來補充並保留。--(研究維基和百度百科的hanteng|留言) 2013年1月16日 (三) 04:14 (UTC) (&)建議User:RiceRice使用findsourcesd模版工具,儘量查Google books和Google Scholar 會比較容易找到第三方來源。--(研究維基和百度百科的hanteng|留言) 2013年1月16日 (三) 04:25 (UTC)

你扯完你的第三方來源沒.......--下限魔法少年愛德華★愛生活圓神蘿莉塔 2013年1月16日 (三) 04:26 (UTC)
(:)回應這不是我說的,而是Wikipedia:可靠來源指引中明文指出:

原則上避免任何自行發表, 未經過第三者檢驗所發行的資料。

自行發表的來源是...自行發表的來源是未經過第三者檢驗所發行的資料,其中包括個人網站以及為了滿足虛榮心所發行的刊物。...基於這個理由,絕大多數自行發表的刊物、個人網站以及部落格等都不是可接受的資料來源。

特別例外如:

知名的專業研究人員在其自身專業領域中的自行發表或是一位顯著的專業新聞工作人員所自行發表的資料。這種資料在某些情況下是屬於可以使用的自行發表的資料來源,例如這些資料已經被可信的第三者發行過以及是以他們的真名發表而不是筆名或假名。

但「編輯者還是必須謹慎小心」使用, 因為:

第一,如果在該專業研究人員的部落格上的資訊是真的值得發表,那麼有可能已經有人發表過了;第二,由於該資料是自行發表的,所以代表其內容的正確性並未經過任何第三者的驗證。

--(研究維基和百度百科的hanteng|留言) 2013年1月16日 (三) 04:31 (UTC)

(~)補充:美濃赤坂駅在我增加二個第三方來源時,已有一來源,應該沒有WP:N的問題,其餘條目也可以這樣處理,請依他人建議往其他語言來源找尋第三方來源。--(研究維基和百度百科的hanteng|留言) 2013年1月16日 (三) 04:28 (UTC)
(~)補充:克拉爾夫斯+2 WP:3party Refs...--(研究維基和百度百科的hanteng|留言) 2013年1月16日 (三) 04:36 (UTC)
(~)補充:多德森_(路易斯安那州)+2 WP:3party Refs...--(研究維基和百度百科的hanteng|留言) 2013年1月16日 (三) 04:40 (UTC)
悲劇的冷場......--魔法少年愛德華★愛生活圓神蘿莉塔 2013年1月24日 (四) 10:17 (UTC)

丙丁組球會的關注度


過兩天將有大量香港丙丁組球會的關注度到期。在存廢討論中有很多不同意見,有人指「參加過國際足球協會成員(香港足球總會)的聯賽,已經有足夠理由保留」。請大家討論並希望建立有關之準則--Nivekin請留言 2013年1月30日 (三) 03:03 (UTC)

我也有提過意見,不過是「政府有註冊,報紙有報導」。--魔法少年愛德華★愛生活圓神蘿莉塔 2013年1月30日 (三) 03:04 (UTC)
「報紙有報導」是否指深入報導?如果一篇報導是說A隊大勝B隊3比零,而全文只是講A隊,只在賽果提及B隊,那B隊是否具關注度?--Nivekin請留言 2013年1月30日 (三) 03:09 (UTC)
對照上例,我認為B不具有足夠關注。但如果有B贏球,或B輸但詳細描述其輸的過程的,我覺得可以。--魔法少年愛德華★愛生活圓神蘿莉塔 2013年1月30日 (三) 03:33 (UTC)
處理丙丁組球會的關注度沒有理由需要特別寬鬆,純粹賽果的報道個人覺得不足夠,起碼要有專題報道,介紹一下球會的背景、現況、未來發展方針等等。--Qui cherche trouve 2013年1月30日 (三) 06:16 (UTC)
先行請教,有關現行對國家或者足球代表隊的關注度標準為何?CVS留言2013年1月31日 (四) 02:15 (UTC)
(:)回應:感謝您的回應及指導;既然如此,閣下於現時提出討論就恰巧非常。CVS留言2013年2月1日 (五) 07:19 (UTC)
根據過往多個同類條目的提刪討論結果,可見多數發表意見者都傾向保留這類條目。為免同類條目的提刪沒完沒了,我贊同建立方針,訂明「參加過國際足球協會成員舉辦的聯賽之球會」可以保留。--Hargau留言2013年1月31日 (四) 14:24 (UTC)
    • (:)回應:雖然國際足球協會關注度十足,但基於關注度不能上延或下延的原則,我覺得『所有參加過其任何成員舉辦的任何聯賽』這準則實太過寬鬆。始終要證實球會的關注度,可靠的第三方來源應該是最客觀的佐證。--Qui cherche trouve 2013年2月1日 (五) 02:35 (UTC)
同意Hargau仁兄所提到的開首段句,現時眾多意見的確有此表達傾向,證明現時是有需要對此作出詳細的討論,及就此訂立方針。CVS留言2013年2月1日 (五) 07:19 (UTC)
為何「參加過國際足球協會成員舉辦的聯賽之球會」可以保留?依據為何?--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2月1日 (五) 02:29 (UTC)
建議同時討論國家或者足球代表隊的關注度問題,因為基於現行的指引,有絕大部份國家或者足球代表隊被刪除的潛在可能。個人建議針對此項,凡是屬於或者曾經屬於國家足球協會的屬會轄下的國家或者足球代表隊,都符合關注度。未知各位意見,歡迎發表、討論。CVS留言2013年2月1日 (五) 07:19 (UTC)
  • 「轄下」的概念太糢糊,所有青年軍、業餘聯賽的球隊,不應全都獨立成條。不能與其他類型條目的關注度要求相差太遠,正如上面所言「處理球會的關注度沒有理由需要特別寬鬆」--Nivekin請留言 2013年2月1日 (五) 07:28 (UTC)
本人於此前已經有清楚寫到,為「屬於或者曾經屬於國家足球協會的屬會轄下的國家或者足球代表隊」,此段針對國家或者足球代表隊,而非聯賽足球隊。CVS留言2013年2月4日 (一) 07:55 (UTC)
  • 就足球來說,中國的前三等級有專題報道超級聯賽甲級聯賽乙級聯賽,參加這些比賽的球隊會獲得可靠的持續關注,每個球隊一整年的動態都會被跟蹤報道。而丙級或更低則沒有這種待遇。
據我所能查到的,香港的甲級聯賽會有持續報道雅虎香港體育,乙級和更低等級則沒有,都是零星的報道,簡單地說這些等級的聯賽已經並不受到多少注意,其球隊並不能因為此聯賽自動獲得關注度,而需要單獨探討。-- 豆腐daveduv留言 2013年2月3日 (日) 00:57 (UTC)
此種關於低級別足球隊的報道,閣下認為是否可以歸納?CVS留言2013年2月4日 (一) 07:55 (UTC)
這種只把結果說一下的報道,我並不覺得其可以作為球隊的關注度依據(不過勉強也成),當然更不是聯賽整體的關注度依據(只是告訴你決賽誰贏了)。和甲級比賽的報道[1]差距還是很明顯的吧,無論球隊水平高低,每場比賽都有較詳細的報道,這是聯賽整體關注度的要求,在我看來。-- 豆腐daveduv留言 2013年2月4日 (一) 10:54 (UTC)
國家足球隊的話,幾乎沒有關注度問題。除了國內的報道,還會有國際的報道--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2月4日 (一) 12:23 (UTC)
對於一開始只是提出刪除的方案,實在不敢苟同,我認為至少符合基本的通用關注度,如果以偏幅太少,需要合併到聯賽條目我還可以理解,直接刪除卻是不可接受的。Stewart~惡龍 2013年2月7日 (四) 08:14 (UTC)
(+)同意:同意先合併的做法,指引本來就有提到刪除是為最為「方法」,只是有人漠視,而且懷疑濫用。CVS留言2013年2月7日 (四) 15:28 (UTC)
    • 刪除應該是最後才選擇的處理方法,如果有其他合理可行的方法能夠保留編者的貢獻,應當盡力而為。本人亦認同將有關球會的簡介合併到同一條目綜合敘述。 -- Kevinhksouth (Talk) 2013年2月7日 (四) 14:25 (UTC)
英雄所見略同,只是刪除理由長期被人濫用。CVS留言2013年2月12日 (二) 15:18 (UTC)
有個問題,由於球隊會在各組之間升降級,如果每年都要將球隊從乙丙丁組球隊條目中搬來搬去會不會很麻煩?要不要考慮不分級別,直接建立香港足球總會參賽隊伍?只是不曉得這樣會不會太龐大?-- by User:Alberth2 汪汪 @ 2013年2月9日 (六) 02:08 (UTC)
(!)意見 理論上所有條目都在不斷更新中;而即使建香港足球總會參賽隊伍都會應會分開丙丁組兩節,對問題沒有解決--Nivekin請留言 2013年2月10日 (日) 11:12 (UTC)
(+)同意:至今,同意Nivekin仁兄提議方案。CVS留言2013年2月12日 (二) 15:18 (UTC)
不反對把關注度不足之香港低組別聯賽球會合併為香港丙組足球聯賽隊伍香港丁組足球聯賽隊伍,但每年球隊升班降班時都要作出相應更新了。--Hargau留言2013年2月13日 (三) 02:22 (UTC)
丙組丁組被提送存廢討論的條目已處理完畢,但是喜利足球會我不知道現在該放哪邊?-- by User:Alberth2 汪汪 @ 2013年2月14日 (四) 07:40 (UTC)
喜利足球會解散前是丙組,可能在香港丙組足球聯賽隊伍加一個「已解散足球會」段落?--Nivekin請留言 2013年2月14日 (四) 09:06 (UTC)
不曉得香港足球聯賽歷史上解散的隊伍有沒有多到足夠建立香港足球聯賽已解散隊伍?-- by User:Alberth2 汪汪 @ 2013年2月17日 (日) 01:07 (UTC)
如果包括曾經借用會籍參與比賽的已經解散足球會,則有很多。CVS留言2013年2月17日 (日) 13:32 (UTC)
(:)回應Category:香港已解散足球會, 但其中很多是甲組球會,有獨立關注度--Nivekin請留言 2013年2月17日 (日) 19:01 (UTC)
已併入香港丙組足球聯賽隊伍#喜利足球會,不過我還是認為以條目主題區分而言,應該需要建個香港足球聯賽已解散隊伍來收納這些解散隊伍會比較好,但工程浩大,所以我還是先併入香港丙組足球聯賽隊伍以結束存廢討論。-- by User:Alberth2 汪汪 @ 2013年2月19日 (二) 04:56 (UTC)
多謝處理--Qui cherche trouve 2013年2月19日 (二) 05:06 (UTC)

是否需要建立「Wikipedia:關注度_(交通)」指引?


最近許多公車巴士條目被提送存廢討論,包括:

目前這些存廢討論中,存廢意見大約各半,保留意見主要理由為「實用」,而刪除意見主要理由為「不符關注度指引」。

但事實上,依據現有的通用Wikipedia:關注度指引,目前為止這些條目都確實尚未提出有可以佐證關注度的資料。由於此批存廢討論勢必會成為未來處理其他大量公車巴士條目的參考案例,因此在此起個頭,讓關注公車巴士的用戶來考慮是否要提出建立「Wikipedia:關注度_(交通)指引」?如果有用戶希望建立這個指引,請務必在此提出希望建立的指引內容及理由,以讓這些公車巴士條目的保留能夠有個依據。-- by User:Alberth2 汪汪 @ 2013年2月18日 (一) 03:01 (UTC)

似乎建成列表更合適?大部分此類條目實在沒什麼內容。--Kuailong 2013年2月18日 (一) 03:05 (UTC)
同意,不過首先要確定,這些公共交通路線(針對公共巴士)需要具備什麼特殊的東西(如歷史),才可以單獨立為條目,可以單獨的還可以包括什麼內容(如車輛型號,線路圖等),不可以單獨的列成為總列表時,可以包括什麼內容(詳細的路線圖或只是終點到終點?)——Sakamotosan 2013年2月18日 (一) 03:49 (UTC)
  • 如有用戶希望建立獨立項目關注度指引,要指出為甚麼此種條目要和其他的條目準則有別,甚至更寬鬆。英文版這段值得參考en:WP:NSP:Notability guideline sub-pages should only be created if there is a specific need to do so. They should not set an inclusion criteria less restrictive than en:Wikipedia:Notability--Nivekin請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03:54 (UTC)
  • 既然日本偏遠地區、每月使用人次只得數千的車站都可以保留,很難明白為什麼使用量相對較高的其他交通工具的條目需要刪除,我覺得現行關注度的標準與現實有點不符。--Qui cherche trouve 2013年2月18日 (一) 05:30 (UTC)
    • 某些日本車站的保留是基於有來源,同樣有來源的公共交通路線可應可保留,這方面是平等的。沒有準則說日本的便一定要保留,至於在存廢討論大家是否認真地根據既定守則來投票,又是另一回事了。常常有人在未作共識的情況下自訂方針……--Nivekin請留言 2013年2月18日 (一) 05:36 (UTC)
就是因為具有關注度、有人看有人在意,才會獨立出書。一件事物是否「雞毛蒜皮」是個人主觀判斷,但是閱讀群眾足夠到出書介紹,那就是種客觀指標。中文維基所謂的「關注度」並沒有侷限要針對中文領域受到關注的事物才算數,所以縱使只是受到日本人或其他地區當地人關注的事物,只要可以提得出夠注目的證據,還是符合關注度要求。--泅水大象訐譙☎ 2013年2月18日 (一) 06:52 (UTC)
說白了就是有可以寫的來源吧,我家的我也只能找到幾條比較主要的線路的資料,很多線資料都找不到,找到的也是地圖的上資料那樣的條目寫出來就如同是數據庫,那種東西線路取消了自然就被人遺忘,我想表達的意見是這種東西容易變動如果可寫內容太少那就不值得保留了。--Qa003qa003留言2013年2月18日 (一) 14:09 (UTC)

其實香港每一條專營巴士路線都會根據香港法例第230章《公共巴士服務條例》,在香港政府憲報刊登《路線表令》,相信這足以作為可靠來源了。不過,香港的小巴路線便沒有同類來源——雖然「專線小巴」(綠色小巴,有路線編號)路線也在政府網站有官方記載,仍可算是可靠來源;但「公共小巴」(紅色小巴,沒有路線編號)路線就完全沒有官方紀錄,需要依賴民間的資料來源,較難滿足關注度的要求了。 --Hargau留言2013年2月18日 (一) 14:27 (UTC)

你說的這些的確是可靠來源,但不是關注度要求的進行了深入介紹的第三方可靠來源或者是例行事物。例如根據香港法例第230章《公共巴士服務條例》,在香港政府憲報刊登《路線表令》,就屬於例行事務,政府網站有官方記載也不過是記載而已,仍然是例行事務--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2月19日 (二) 02:05 (UTC)
(:)回應 維基百科:關注度#腳註6:「此外,並不是可靠來源中的任何內容都能證明某一主題已符合創建條目的關注度要求。譬如,詞典或數據庫、廣告或公告欄、小新聞故事都是這樣的案例,儘管它們出現在可靠來源上,但它們不一定能真正支持其主題的關注度。」--Nivekin請留言 2013年2月19日 (二) 06:55 (UTC)
就算有這樣的新聞,也會被部份維基人視為單一報道。--Qui cherche trouve 2013年2月19日 (二) 05:27 (UTC)
由於依然未能有針對交通主題另開設關注度指引的有效提案或討論,故目前將維持依據通用關注度指引處理現有相關存廢討論。-- by User:Alberth2 汪汪 @ 2013年3月4日 (一) 12:50 (UTC)

關於維基百科:關注度的個人見解

在下平常沒有像N大那樣整理關注度,通常會在進行存廢討論時才看到那些條目,就我幾個月參與有關關注度的存廢討論下來,有一些想法希望能和大家分享。說實在,依現行的關注度指引要讓某些「實質上具備關注度」的條目被保留下來是相當困難,例如維基百科: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3/03/06#撒旦先生,要為這種題材搜集資料真的很困難,這種角色的關注度很難被證實,我很肯定撒旦的知名度在二次創作或是惡搞文化領域中都相當有份量,更別提他在原作中的分量,但是這些領域中的特性是不容易引起媒體報導或是留下符合維基規定的相關紀錄,或許有些資料,無法被視作維基百科:可靠來源,但要彰顯他的關注度事實上我個人以為是相當充足的,因為,關注度的產生並一定不會同時造成可靠來源出現,而從其他就算是非可靠的來源中,我們也能清楚的認知到這個條目所記載的事物是否具有真實的關注度。我相信像撒旦先生這樣的條目雖然沒有新聞篇幅進行報導,但是他在真實世界所存在的之名度絕對比得過一些僅有兩三件新聞篇幅的人事物,這是維基方針設計上的一個缺陷,我們依靠可靠來源寫條目,寫出來的是盡可能公正可信的內容,但是關注度這回事並不一定有那麼多其他足以列為「可靠」的來源為其地位護航,這兩者間有關係是悖論,中立性和可靠來源等原則是用以確認條目內容真實度,而非限制條目題材。而限制題材的關注度,則不一定需要具備可靠來源的資格,因為不見得「關注度來源」會寫入內容,它可以是一段數據或是一篇帶有個人觀點的評論,而我認為甚至可以不論其中立性,因為只要證明這篇條目有一定深和廣的知名度便足矣。

我的建議是能修改維基百科:關注度的指引項目,讓關注度的彰顯能和可靠來源拖鈎,使一些例如搜尋引擎數字、影片點閱率等果網無法列入可靠來源的資料能夠被利用來彰顯關注度。--張雨星(留言給我) 2013年3月16日 (六) 08:50 (UTC)

以後百度貼吧的各種熱貼、輪子的各種神通都可以「不論是不是可靠來源」都算作關注度的依據。當然在遙遠的將來信息極大豐富的情況下未必不可能。--管閒事且對地圖炮具有100%抗性的Inspector留言(←防河蟹請用HTTPS 2013年3月16日 (六) 08:59 (UTC)
其實要擾亂的話……Category:日本動漫角色 (按作品)可以準備全部提刪了。--KOKUYO留言2013年3月16日 (六) 09:21 (UTC)
就如你所說的這樣阿,如果真如你所說列表裏的這些被提刪,該拿出什麼來源證明他們的關注度?根本很難找到吧!--張雨星(留言給我) 2013年3月16日 (六) 09:35 (UTC)
各類ACG雜誌,最出名的比如這本輕小說真厲害!,說能保住大半是沒問題的。 --達師 - 261 - 442 2013年3月16日 (六) 13:40 (UTC)
還有知名入門網站的動漫頻道。其實比起其他題材來說,ACG在可靠來源里真的是關注度蠻高的……。--Skyfiler留言2013年3月18日 (一) 03:58 (UTC)
  • (!)意見 除非建有特別的關注度 (虛構人物), 否則放鬆關注度要求將影響整個中文維基的收錄標準,必須慎重。如有用戶希望建立獨立項目關注度指引,要指出為甚麼此種條目要和其他的條目準則有別,甚至更寬鬆。英文版這段值得參考en:WP:NSP:Notability guideline sub-pages should only be created if there is a specific need to do so. They should not set an inclusion criteria less restrictive than en:Wikipedia:Notability--Nivekin請留言 2013年3月18日 (一) 04:34 (UTC)
  1. 基於現實世界的非資料陳列式介紹指的是直接詳細提到條目主題的來源,並且以真實世界或虛擬事物之外的框架進行分析。同樣,需要從內容中剔除原創研究。
  2. 可靠來源指距離第一手來源至少一步之遙的來源,並包含其獨自的基於現實世界的非資料陳列式介紹。並非所有的可靠來源都可以確立條目的關注度,例如商品目錄和數據庫、廣告內容、通告專欄及小型新聞報道可能屬於可靠來源,但卻不能確立條目的關注度
  3. 獨立於主題實體的來源指發表來源的機構獨立於虛擬事物的創立者、作者、出版商、經銷商等。同樣地,純粹的劇情介紹也不能算作「獨立來源」,儘管它可能是可靠的
  4. 而那些沒有獨立來源支持的內容(它們仍可能是可靠的,只不過沒有獨立來源)則應當收錄進一個相關的獨立條目中

--Nivekin請留言 2013年3月18日 (一) 08:59 (UTC)

    • (:)回應如果說連可靠來源都不見得能確立關注度,那什麼才能確實的證明關注度?今天我拿兩三篇報導就能寫一個人物,但是可能看過這兩三篇報導的人僅有500人,知道這篇條目主人翁的人全世界只有約莫萬人。但反之,仍然以撒旦先生做舉例,看過七龍珠的人我們就預設100萬,這數字應該不誇張,甚至比起實際上要少得多,而100萬人裏面知道撒旦先生這號人物的人,我們假設就假設6成60萬,為什麼中文維基願意收錄一個僅有萬人知曉的人物,而拒絕一個60萬人知曉的虛構人物,然後說這是關注度不足?這種條款並不合乎比例原則吧。
現在證明關注度的方法,會需要列出可靠來源再進行討論這些來源是否能證實關注度,相對而言非常限縮關注度的證明方式,而且非常依賴社群的共識。指引的條件如果能放寬來源限制,那將能夠有效率的證明關注度不是嗎?--張雨星(留言給我) 2013年3月18日 (一) 10:07 (UTC)
  • 提出來只是說不需要另外創建關注度 (虛構人物),以內容來講咱不予置評(因為說是翻譯也不是真的翻譯……)。而就條目保留來看個語言則有不同看法,不過還是很多都是強調要有可靠來源,隨便機器翻一下推測英語維基百科應該仍是以關注度方針為主,不過特別提及道如果有獨立來源的話通常是有關注度的;匈牙利語維基百科也是認為關注度方針為主(而每個條目也應該都要輔以獨立的來源),但是也提到如果有可靠來源足以驗證「有數個專業評論家提供意見」、「在其他足以創建條目的作品中提及」、「經過全國性以上出版者的調查」、「具回顧性質的紀錄片或電視節目」、「廣泛成為一種文化象徵」、「被大學等教育機關視為教材」也可推定有關注度。日語維基百科則是同樣以關注度為主,而且跟其他條目依樣應該都要有獨立的可靠來源進行驗證。德語維基百科沒有特別提及相關內容,但是強調應該要在人物比作品名氣相等甚至更大才能另外創建條目。法語維基百科提到重要角色可以獨立列出,次要角色應該是放在角色列表上,但是如果原本編寫的角色隨着戲份加重而與其他人物格格不入的話便應該獨立出來。另外如果某角色出現在與原系列不相關的作品上,基本上應該是足以獨立條目的。俄語維基百科則是認為如果角色與作品有極大關聯性,次要角色如果隨着故事而內容增加到列表比例失衡,在其擁有完整內容的情況下應該獨立出出來。其他指引還有如角色如果於跨界作品中出現、而該部作品與原本作品沒有直接關連的話應該證明人物具有一定關注度,但是這規則不包括系列電影或者遊戲。烏克蘭語維基百科則提到如果提到「到有第二手來源證明關注度」、「於不同作者的作品出現影響另一個虛擬角色設定」以及「有可靠來源證明文化或社會影響」一項的話便應該有一定關注度。--KOKUYO留言2013年3月18日 (一) 10:20 (UTC)
關注度並不是比知道的人多少--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3月19日 (二) 01:11 (UTC)
  • 對於虛構人物, 其人物的所有資料都必可以(或說只可以)在官方的「劇情介紹、商品目錄和數據庫、廣告內容」找到,所以說都是可靠的來源, 但因為這些都不屬於獨立來源,因此不能算關注度証明。比方說,七龍珠馬上加一個叫NIVEKIN的角色,那它官網上的資料再多,也不能證明其關注度。關注度來源的重點,是要有由獨立第三方的可靠媒體作出的深入報導。若說看過的人多,那《聖經》中每一個人、每一隻動物甚至每一件物件豈不是全部要各自獨立一個條目?即使有很多人知道某流行作品中有很多很多的角色,不代表這很多很多角色中的每一個都有獨立的關注度。在存廢討論中很多金庸四線角色、布袋戲人物都是用同一個理念合併成列表。--Nivekin請留言 2013年3月19日 (二) 07:38 (UTC)
  • 關於關注度,因為本人創建的司波達也被提刪,跟管理員意見交流中,因此來這發言,在維基中關於虛構人物之獨立介紹頁面,說要附上關注度証明依據,可惜的是目前為止所有動漫小說遊戲中之虛構人物有獨立介紹頁面完全沒有一個是有在頁面中提出關注度証明,當然管理員說不能A還沒刪就不能去刪B的理論我懂,但對新手或是一般沒創建虛構人物有獨立介紹頁面的人來說,都是會參考已經存在的虛構人物獨立介紹頁模式來創建條目,有可能演變成有人創建被提關注度不足,但又搞不懂所為關注度證明到底是啥,會導致讓人覺得維基有刁難人的感覺,要問關注度是啥只提出參閱維基百科:關注度 (虛構事物)或根本沒回應,我去掛關注度不足模版的管理員頁面詢問結果完全沒回應,且維基百科:關注度 (虛構事物)又有看沒有懂,管理員要提出關注度改善頁面,已存在之虛構人物有獨立介紹頁面也沒有半點關注度來源能供我參考,我一點方向也沒有要如何改善?因此是否可以明確訂定易懂的關注度參考依據。此外我覺得《這本輕小說真厲害!》的角色票選名次應該能當關注度依據標準之一,前10名應該夠格了,當然不是我說了就算數,但管理員說沒前例要來這題問進行討論我就來了,因此請教各位高見,謝謝。F9000040留言2013年3月20日 (三) 12:24 (UTC)

其實條目大致能寫成這樣就可以保留了。至於中文的達爾條目,說實話以現在的內容是應該刪除或合併,對於完全不了解漫畫的讀者,這條目完全看不出他是知名漫畫的主要角色。其實我更想說的倒不是關注度,而是中文維基的很多編者都不知道虛構角色除了劇情表現以外,還有人物設計和媒體評價可寫,當然自己剛來的時候也是一樣,因為仿照的條目都是大幅的純世界觀介紹= =所以也就希望有人能多寫一些高質量的ACG條目。如果能在他方來源支持下寫出兩段以上real world內容,我想關注度自然也就不是問題了。--鐵鐵的火大了 2013年3月22日 (五) 04:49 (UTC)

同意樓上必須添加更多現實世界的內容,但是我覺得這次提刪有太多人以過高標準來看。基本上動漫角色鮮少能像金庸小說角色般有個獨立評價,所以咱認為應該以更廣泛的方式評斷關注度。以月宮亞由舉例,實際上如果依照許多人所講的標準,實際上塞隆·馬丁跟《Newtype》的動畫影評根本就不能作為支撐來源,但是其內容部分還是盡可能添加對於現實生活有關的影響以表明有所關注度。--KOKUYO留言2013年3月23日 (六) 06:04 (UTC)
還有WP:舉證的必要。關於它的使用程度請自行爭論。--管閒事且對地圖炮具有100%抗性的Inspector留言(←防河蟹請用HTTPS 2013年4月2日 (二) 04:33 (UTC)

創建Wikipedia: 關注度 (交通)

請各位在此交換交通路線條目之保留卻無法符合Wikipedia: 關注度之處,如「交通路線不一定有媒體報導,以致難提供第二手資料。」這樣的差異,以便盡快創建Wikipedia: 關注度 (交通)。若是支持,請附上充分理據,使討論更有深度,不會流於投票。--辛庚己戊留言2013年3月31日 (日) 14:02 (UTC)

  • (+)支持:建立關注度(交通)指引,按照目前通用關注度指引,條目的主題一旦在可靠來源中被有效介紹,便能滿足通用關注度指引之要求,但交通路線條目未找到可靠來源有效介紹的前期,需大量人力時間投入建制基礎背景資訊,而同時另外可提供該條目可靠來源有效介紹來滿足關注度的編輯,卻不見得有能力與時間建制該條目的背景資訊。按目前通用指引,不應僅憑推論某主題將在未來獲得足夠關注度,當下就記錄之,故討論存廢當下就刪除合併之,後續關注度滿足了再由編輯去翻找之前被合併刪除的資料來增補。不管對交通條目存或不存,現況都應訂出指引避免後人浪費人力時間。Y12留言2013年4月1日 (一) 04:46 (UTC)
  • (+)支持:有資料可以查證的交通路線,一般就可以單獨作為條目保留(相近的則合併)。不過比如在一些小鄉鎮內部營運的路線因為重要程度極低可以合併為一個條目。-- 豆腐daveduv留言 2013年4月1日 (一) 17:09 (UTC)
  • (:)回應:一篇關於某觀光景點的維基條目,個人認為可以說是幫助喜好旅遊的人們,那麼一個關於交通的維基條目,為何就不能幫助依賴交通的人們呢?況且近期有爭議的這些條目,皆屬於大眾運輸的一部分,大眾運輸是城市發展的重大要件,這方面的資訊個人認為是可以合理收錄在百科中的。--辛庚己戊留言2013年4月4日 (四) 05:23 (UTC)
(:)回應:現時維基沒一條觀光景點的條目,只有地方的條目,如張家界,它可不是作為一個觀光景點而存在,更不只是幫助喜好旅遊的人們。而一條交通路線條目的內容能幫助依賴交通的人們,但一個遊戲攻略也能幫助遊戲玩家呢!P&D是流行文化的重大部份,這方面的資訊又可不可以合理收錄在百科中?除非你認為,百科全書的作用是幫助搭乘公車的人(或P&D玩家)。--Risk留言 2013年4月4日 (四) 05:54 (UTC)
(?)疑問 真的一條都沒有?北京旅遊景點列表算什麼?--Qui cherche trouve 2013年4月4日 (四) 14:14 (UTC)
(:)回應:關於地方觀光景點之差別,恕我所知不足。不過我認為,保留交通路線條目,或許能幫助搭乘公車的人,但絕不只是為了幫助搭乘公車的人,如同公路條目不會只是幫助用路人。--辛庚己戊留言2013年4月4日 (四) 13:31 (UTC)
(!)意見:看見你這麼一提,倒想到維基百科收錄很多小地方的條目,甚至於只有短短幾行句子帶過,試問是否需要另開討論wp:關注度 (地理)?--36.232.216.149留言2013年4月5日 (五) 17:57 (UTC)
(:)回應:一條都沒有。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資訊收集處已指出維基百科的條目並不是旅遊指南。--Risk留言 2013年4月4日 (四) 14:19 (UTC)
(:)回應:大道理人人都會說,重點是有人視而不見,卻還以為仗着方針指引就可以討論過去,實際上卻沒任何處理,那些小地方條目在日積月累下數量很多,可是條目質量卻停留在幾串句子兜愛一起的文章所創建下來的條目,這麼愛說大道理而讓那些小地方條目繼續被保留沒處理,你們面對心態真是如此的話,建立再多wp:關注度wp: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也枉然無益。--36.232.210.189留言2013年4月9日 (二) 16:17 (UTC)
(:)回應:「指引」與「方針」同有約束力,沒關注度的條目是會被刪的。--Risk留言 2013年4月4日 (四) 14:21 (UTC)
(:)回應:沒錯,兩者都有約束力,但效力不同,不過不代表肯定會被刪,指引是需要通過提刪投票及討論決定,不同於方針可以由管理員直接依方針規定做刪除。建立wp:關注度 (交通)指引,效果雖有限,但總比現在沒有的好,但我質疑是,為何不見有人將wp:關注度 (交通)草案寫出來,卻是先討論要不要建立指引,試問這種看不見東西要怎麼決定?--36.232.216.149留言2013年4月5日 (五) 17:53 (UTC)
(:)回應:建立「指引」,另外請不要有意延長非關交通的討論,避免離題和段落冗長。--辛庚己戊留言2013年4月4日 (四) 15:08 (UTC)
  • (+)支持:既然一個電視節目有五千名觀眾便獲認定有關注度,而很多交通路線的每日使用者都超過五千人次,故只要提供可供查證來源的全日服務路線(即不包括每日只有數個班次的路線)都應該獲足夠關注度收錄成獨立條目。--Hargau留言2013年4月4日 (四) 16:01 (UTC)
    • 雖說每日使用者多足夠關注度建立個別條目這我贊同,但同為一個路網中的每條路線,重要的建,較少需求的不建,有失「某種公平性」,且如何界定是否超過「五千人次」,是編輯維基人自己界定,還是自己去沿線計數呢?較少班次服務路線的界定可能會牽涉主觀問題……不過高運量路線要優先保留的話我會贊同。--辛庚己戊留言2013年4月4日 (四) 16:26 (UTC)
      • 數量很大不代表關注度,「如果編輯者認為自己知道多少位訂戶能決定一本書法雜誌的知名度、多少營收能決定一家紙箱工廠的知名度,以及多少隻大熊貓能決定一間動物園的知名度,他們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已。」--Risk留言 2013年4月4日 (四) 16:36 (UTC)
  • (?)疑問:交通路線條目和交通路線列表條目在關注度上性質類似,為什麼只有路線條目的關注度有問題,而路線列表卻不會被掛關注度模板呢?--辛庚己戊留言2013年4月4日 (四) 13:12 (UTC)
  • (+)支持 交通路線條目的內容不只是教人如何坐公共交通工具,大部分也會包括路線歷史、車型,以及各種不同與巴士有關設施的變遷也會被紀錄,將來也可作為參考之用。--Curveatoms留言2013年4月19日 (五) 17:30 (UTC)
  • (+)支持:必須要的啊。--Qa003qa003留言2013年4月24日 (三) 13:45 (UTC)
反對理據
  1. 並無任何特別理由使交通路線條目在與Wikipedia: 關注度相斥的情況下也能得以保留。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也無特別有關交通的關注度指引。
  2. 交通路線的關注度也必然建基於第三方可靠來源(或媒體報導),創建Wikipedia: 關注度 (交通)是無必要。
  3. Wikipedia: 關注度 (交通)不是以第三方可靠來源為標準,那根本沒客觀的收錄準則,或所有交通路線條目都能保留,與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資訊收集處違背。

有興趣可逐點反駁及提出理據。--Risk留言 2013年4月4日 (四) 15:37 (UTC)

我目前的反駁就在上方的(?)疑問!!!請盡可能答覆,謝謝。--辛庚己戊留言2013年4月4日 (四) 15:46 (UTC)

1.不好意思,雖然我是發起本次討論的人,但我不是提請人,沒有人是提請人。

2.還是沒有人回答我的問題!(?)疑問:交通路線條目和交通路線列表條目在關注度上性質類似,為什麼只有路線條目的關注度有問題,而路線列表卻不會被掛關注度模板呢?--辛庚己戊留言2013年4月5日 (五) 04:05 (UTC)

(?)疑問:路線條目被掛關注度模板我可以理解,但台中巴士系統台中巴士路線列表的關注度沒問題我還沒法理解。有請解惑。--辛庚己戊留言2013年4月5日 (五) 12:43 (UTC)

已着手建立Wikipedia:關注度 (交通)集合各方意見,可能費時超過四週,請耐心等候。--114.38.205.175留言2013年4月7日 (日) 06:17 (UTC)

(:)回應:建立關注度(交通)的必要性,就虛構的西遊記來比喻的話,關注度是維基自由百科全書的必要緊箍咒之一,只是緊箍咒念不念就牽涉到西天雷音寺在哪裏的問題,志在水經的諸君往水經注孫悟空念關注度將路線引回也是必然,志在水經注的諸君認為一條數千人天天利用的路線,還需要一紙少數人知曉的第三方可靠來源,才能開始下手條目寫注感到不解,既然現況諸君對通用的關注度適用產生分歧,建立比通用關注度更精確的交通條目指引,讓各有其志諸君下筆維基百科交通路線條目前有所依據或限制,對諸君皆有利。Y12留言2013年4月7日 (日) 11:58 (UTC)

至今無人回應交通類條目有任何特殊之處,需要單立關注度標準。至今也無人回應提議中的(顯然)比通用關注度標準寬鬆的標準和關注度本意相悖的問題。至今還無人回應過大量交通類條目編寫違反WP:NOT的問題。甚至至今無人分析過採用可靠來源作為交通類條目的關注度標準到底由於什麼原因存在問題(不要跟我說沒有報道,大量使用卻沒有報道的東西多了,北京站的電梯使用量比什麼台中市的巴士大得多,但是建立條目很合適嗎?)。綜上,根本就是無理取鬧,憑什麼建立一個單獨的關注度標準? --達師 - 261 - 442 2013年4月9日 (二) 02:31 (UTC)

(:)回應:有關可靠來源,有鐵道研究者或鐵道愛好者出版關於日本小型車站的書,那卻不一定有喜好公車者或研究公車運輸者出版有關某城市公車系統的書。報導的部份,要說沒有報導,那有報導真的可以表示有關注度嗎?雖然在關注度方面,不能完全依靠知名度、重要性、流行度來判斷,有時要依靠雜誌那類出版品的編輯眼光,(雜誌編輯若常找關注度過低的主題撰寫雜誌文章,會導致銷售不佳,而失去工作。)或者媒體記者的報導,但不表示有書籍或有報導就可以證明關注度沒有疑慮,個人認為現在不難發現一些報導,可能只是為了充字數版面而撰寫,連某位政治人物開完會後看手錶,單一句話不到50字,搭配一張照片就成一篇獨立報導,而也有些書籍,雖然出版了,卻不見得暢銷。如果遇上這樣的報導或書籍,能夠證明關注度嗎?交通條目有時缺乏報導或書籍出版支持其關注度,尤其交通路線條目,但不能依此斷定關注度有問題。可靠來源的部份,通常普遍能找到的是官方的資料,像是臺北市捷運路網圖,或者是某城市交通管理單位公佈的路線圖,也有些是營運公司網站提供的時刻表等等,如果因為沒有第二手來源而說沒有可靠來源,個人認為不甚恰當。--辛庚己戊留言2013年4月14日 (日) 12:57 (UTC)
(:)回應辛庚己戊,過去在討論wp:關注度就有人提出與你相同看法,wp:關注度的設立與否就一直以來是維基百科爭議之一,這爭議莫過於你所言,每個人評斷關注度都不盡相同,即使設立wp:關注度仍是至今存在爭議,只能說達師所言「偏激」,話出「根本就是無理取鬧,憑什麼建立一個單獨的關注度標準? 」不是身為管理員中立立場所該說的話,管理員是管理之責而非使自己陷口水之中,淪為管理員與其它人一起吵,試問這該如何管理維基百科?管理員豈不是與其它人光吵都吵不完了,那還能管理什麼?請身為管理員達師自重自愛。--36.232.222.220留言2013年4月17日 (三) 16:13 (UTC)
(:)回應:別仗着自己是管理員身份,就洋洋灑灑地說出你自己那套大道理,看似很有理,實際卻無理,所謂無理取鬧應該是指向你自己說那番大道理。--36.232.210.189留言2013年4月9日 (二) 16:10 (UTC)
僅能做出如此回應的話,所謂交通類條目關注度的理由有多麼薄弱也就不用我說了吧。 --達師 - 261 - 442 2013年4月10日 (三) 07:33 (UTC)
乖!回去做好管理員本份,大家會疼你的,不哭不鬧,疼你唷!--36.232.209.166留言2013年4月10日 (三) 17:42 (UTC)

不久之後就會有維基百科:高階用戶的善舉出現,幾位可以在那好好討論。如果想看關注度 (交通)的話,真的有人在寫,請找Trauermarsch,維基百科的方針與指引是需要改革的,高階用戶常就引用這些「方針與指引」,根本很少尊重寶貴的新條目內容。--36.232.209.166的支持者留言) 2013年4月11日 (四) 14:42 (UTC)依據編輯紀錄查出是114.38.211.20冒名留言。--36.232.212.42留言2013年4月12日 (五) 19:11 (UTC)

這種態度對於創建Wikipedia: 關注度 (交通)一點幫助都沒有。-- by User:Alberth2 汪汪 @ 2013年4月11日 (四) 23:54 (UTC)
114.38.211.20而言是如此,若當真是不是對36.232.209.166沒幫助,這我可不清楚,只知道你把話題轉向了,請不要離題了。--36.232.212.42留言2013年4月12日 (五) 19:11 (UTC)

請各位不要離題,正經一點討論有關建立維基百科:關注度 (交通)的問題,前面幾位IP請節制些,把問題講出來很好,但時間和位置不甚恰當。另外,已發現有人撰寫指引,各位可以參考。--辛庚己戊留言2013年4月14日 (日) 12:57 (UTC)

關於關注度與可靠來源,這邊主要是為了區分不同的關注度標準,才提議建立交通指引,可靠來源的部份,是因為之前有用戶在頁面存廢討論或其他地方提到,除了官方資料外,未提供可靠來源,本人才做出4月14日的回應。個人認為,維基百科貴為百科全書,理當是蒐集各方的第二手資料,編輯成為第三手資料,不過其實很多維基百科的條目內容,不只是交通條目,要求要附上第二手可靠來源,是苛求,甚至是不可能,近日逛逛首頁下方的第五個鍊結,發現有很多條目像是行政區條目,多只能附上官方來源,其實可靠來源的判定差異,還有很多領域可以討論;不過可靠來源不是掛模板人的問題,他的問題是關注度。

個人意見類似Y12,關注度標準既然有異,那建立另一個關注度指引,絕對不是完全為了保留路線條目,有興趣者可回顧過去的幾場討論,支持保留的人就算多幾次存廢討論還是會去發表意見,想刪除或合併的人還是會去反駁,既然這樣何不從掛模板人所在意的關注度問題着手,建立指引,可以省去很多討論。有些支持保留的人認為是實用,個人也相信實用,但我不是因為實用而來的,畢竟路線條目很多,不只是巴士公車,地鐵也是有頗多路線條目的,如對利用討論來打發時間感興趣,可以繼續反對新指引或反駁支持,我會來客棧是希望能減少爭端。

擬文中關於可靠來源的敘述,我認為Trauermarsch只是想說明可靠來源的差異,且那篇擬文是關注度交通的擬文,不是可靠來源的擬文,並不是有官方資料來源都可保留,還要符合關注度的條件才可以,而這也應該才是擬文最關鍵的部份。而關注過匹亞南鞍部的那位IP,我欣賞您的精神,也謝謝您的回應,只是我不知道如何回應您,不好意思。--辛庚己戊留言2013年4月20日 (六) 14:18 (UTC)

(:)回應匹亞南鞍部只是誤會一場,已經在Talk:思源埡口提出解釋,所以我不想讓別人以為我在匹亞南鞍部鬧完就跑來這裏鬧,反正我先前在這已經表達許多了,點到即可,我就不繼續關-[注}-這裏後續發展。--36.232.218.144留言2013年4月22日 (一) 18:50 (UTC)
(:)回應:這位IP,我知道您不是來這裏鬧的,您的論點參考價值頗高,匹亞南鞍部是我看了思源埡口的第一行而寫的,其實我並不清楚您在那做了什麼。再次感謝您對這次討論的關注,您提到之前就有人提出要建新指引的討論,我所知道的是由User:Alberth2 汪汪在2013年2月18日 (一) 03:01 (UTC)所發起的討論,如果還有的話,如果可以,麻煩請到我的討論頁貼上連結,我有興趣知道是否有尚未曉得的意見,如果沒有的話,希望您能再做個簡短回應,謝謝。--辛庚己戊留言2013年4月24日 (三) 15:18 (UTC)

(?)疑問:在本次討論前,即已有用戶提出路線條目中包含路線歷史,而列表中沒有載寫,有保留價值,而這次亦有用戶提出路線歷史的段落記錄路線變遷,具參考價值,不過似乎還未有想刪除或合併路線條目的用戶對此方面進行更深入的討論?!--辛庚己戊留言2013年4月27日 (六) 13:02 (UTC)

哎呀說穿了只是因為認定缺乏可靠來源不符合可供查證所以說關注度不足嘛!關注度其實就只是幾個方針合起來的指引啊!說關注度不足,那就說沒有可靠來源,但是有多少條目沒有你們所講的可靠來源呢?你們自己去找找看,像是巴黎的那幾條路線這種條目有可靠來源嗎?請問搭地鐵看路網圖,是看管理單位RATP的圖還是看Wikipedia:可靠來源提供的圖?當然是看當局自己的圖啊!那巴黎是個國際型城市,其地鐵也有悠長歷史,有網站評論它,也有人提供資料庫,如果是一些小地方的運輸系統,只有營運管理方在給圖,但是路線特色及重要性發展成熟,怎麼可能會有Wikipedia:可靠來源呢?想刪香港的巴士路線條目和小巴路線條目,先「明正言順」地把那三項主題頁給刪了吧!反正你們認為路線獨立成為條目太超過,那就等別人群起效尤前,帶頭再把主題頁刪了,反正最後修訂都是很久以前了。想要多刪刪路線條目嗎?倫敦也有!請告訴我這種條目真的沒問題!況且你們以前合併的過程,幾乎很少依照指引給的建議,只把「條目」合併到另一篇範圍更廣的條目中去,卻沒把「條目內容」合併到另一篇範圍更廣的條目中去,字字句句說着Wikipedia:關注度,卻沒把內文當作一回事,對於有潛力的條目可是傷害不淺呀!--125.224.150.127留言2013年5月4日 (六) 13:50 (UTC)
請您使用~~~~簽名。WP:OTHERCRAPEXISTS。頁面保留的標準是關注度而不是「這是一個線路條目因而需要保留/刪除」。另外我很抱歉的告知您,您舉的例子全都沒問題。 --達師 - 261 - 442 2013年5月6日 (一) 04:01 (UTC)

(!)意見:近日看見wp:關注度/提報的find sources模板,即〖【來源搜尋:"超文字系統"」——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JSTOR維基百科圖書館Report】〗這樣的模板,其中的gongjushu搜索,有地域中心之嫌!--我是Trauermarsch 2013年5月26日 (日) 04:40 (UTC)

詞條總量明明就不怎麼多?非要設置個關注度的原則?

還有些詞條不能因為關注度不夠就刪除啊,如果這樣,那把那些細菌,微生物的詞條刪光算了,這個詞條的的關注低的可憐。 Kklxzxc留言2013年5月17日 (五) 23:26 (UTC)

關注度的原因是各種公司、個人的自我宣傳和廣告等垃圾條目,以及維基百科的「百科全書」目標和願景,而不是成為一個網絡知識庫、數據庫,WP:NOT。--YFdyh000留言2013年5月18日 (六) 14:40 (UTC)

有沒有方法阻止用戶以機械人方式創建大量沒關注度的條目?

User talk:Japan_Football,最近創建大量沒關注度的前日本足球運動員。--Risk留言 2013年7月18日 (四) 12:12 (UTC)

我不認為這些條目沒有關注度。--♥VC XC 2013年7月18日 (四) 12:18 (UTC)
何出此言?--Risk留言 2013年7月18日 (四) 12:59 (UTC)
對於這種依靠數據庫建立的條目,我的觀點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在不同場合陳述過了。--♥VC XC 2013年7月18日 (四) 13:02 (UTC)
數據庫來源不能做到Wikipedia:關注度中的「有效介紹」,你怎樣看?--Risk留言 2013年7月18日 (四) 13:07 (UTC)
我認為日本球員數據庫的內容足夠詳盡,已經做到有效介紹了。--♥VC XC 2013年7月18日 (四) 13:32 (UTC)
隨便找條西川吉英石橋直希,或閣下認為應保留的原田福三郎,這是內容詳盡,有效介紹嗎?--Risk留言 2013年7月18日 (四) 13:52 (UTC)
是的。--♥VC XC 2013年7月19日 (五) 07:55 (UTC)
好一個指鹿為馬。--Risk留言 2013年7月19日 (五) 10:29 (UTC)
Tianyamm2及其機械人所建的條目欠缺參考,數量大得驚人。有數千條目甚至直接用外文命名。--Qui cherche trouve 2013年7月18日 (四) 13:40 (UTC)
這些球員條目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有效的文字介紹,只有資料數據,縱使是關注度足夠的人物,但對於百科的閱讀者來說條目本身仍然是垃圾。從以前我就一直在鼓吹禁止用機械人刷條目,寧缺勿濫這個成語我相信用在這種場合再適合也不過了!--泅水大象訐譙☎ 2013年7月18日 (四) 13:42 (UTC)
現在想抵制這種條目已經晚了,之前社群如火如荼的用資料庫+BOT刷了一堆地名條目,地名可以日本球員就不行,到時候不被人家視為「活躍份子自成小團體」「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才有鬼。--Reke留言2013年7月20日 (六) 14:53 (UTC)
批量建條目之前應該先討論,發現有人未經討論就批量建條目,應該緊急停止。否則很容易造成沒法收拾的爛攤子。—Snorri留言2013年7月20日 (六) 19:18 (UTC)
如果在中文維基百科使用除上述功能以外的機械人,則必須獲得中文維基百科社區的同意才可以運行。……執行未經批准的操作可能被視為濫用權限。
——WP:BOT
--風雨同舟留言2013年7月21日 (日) 01:21 (UTC)

我也同意泅水大象說的,當年我也反對機械人刷條目,不聽,只一昧追求數量不追求品質;惡果來了,我還是堅持反對機械人刷條目,機械人刷條目如同核災一樣覆水難收。Honmingjun--銘均 2013年7月21日 (日) 04:20 (UTC)

關注度哪裏不夠了呢?上頭有人說要獲同意才可以運行,Wikipedia:機械人建立條目小組列的計劃都是經同意的了吧?第一項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做出什麼樣的條目?永寧鎮_(延慶縣)舊縣鎮 (延慶縣),除了兩個數據庫之外還有別的信息嗎?

前日本足球運動員也是拿數據庫來刷,關注度如果有問題,前面那個計劃刷出來的條目也都有問題了。人家都跟着你們的行事方式在刷條目,卻因為「沒有經過討論」就要緊急停止,或者被認為是濫用權限,這真的有點劃地為王要人拜碼頭的樣子了。

要不,社群立刻批量檢視,把機械人創的條目中只有數據庫為來源的通通提報關注度不足刪掉;要不,就承認數據庫本來就是有關注度的,用這樣的數據庫刷條目沒有問題。--Reke留言2013年7月21日 (日) 16:47 (UTC)

請各位不要誤會我的意見:我對於這些球員本身的關注度並沒有任何意見,我有意見的是「用機械人刷條目」這件事。因為機械人只能針對有系統性的資料進行簡單的編排,它無法判斷每個球員的經歷與背景有什麼較為特殊值得一提的事,所以往往很多能讓個別人物條目之間有所不同的有用資訊,也因為不屬於規格化的資料結構,反而被機械人給忽略過濾掉了。所以我的意見是,縱使原本有重要性的人物,被機械人惡搞過之後也變成垃圾條目一篇。垃圾條目就是垃圾條目,它不會因為未來還有擴充性或是主題本身有重要性,就因此不是垃圾。因為所謂百科全書,就是要向不懂特定領域的一般讀者簡介某個人物、某件事物、某個地方,讓人看過之後就能大略瞭解此人物生平、此事物的簡單背景或是此地點的特色,但這些機械人刷出來的條目各位讀過之後會對介紹的人物因此有概念嗎?我只看到一堆不知所云的數字紀錄而已,卻連這個人物是男的女的都看不出來。
我認為應該將所有用數據庫刷出來的條目都抓出來檢討,但檢討的方向並不是主題本身的關注度高低,而是應該要條目是否具有基本的介紹功能,如果是這種根本連主文都沒有的條目,被刪掉也一點都不可惜,反正一般讀者看了之後也是不知所云。--泅水大象訐譙☎ 2013年7月21日 (日) 17:46 (UTC)
現在已經積重難反了,檢討後就算不行,要修改在人力上不可能;而一口氣刪成千上萬條,估計有些在乎條目數排行的人會跳腳。我建議BOT刷出的條目都在討論頁加上模板及分類,使讀者明白這是機器建立,同時方便未來社群鎖定來改善就好。--Reke留言2013年7月22日 (一) 10:59 (UTC)
雖然我不反對替這些品質極端低劣的條目掛上模板,但難道機械人刷出的條目,不能用機械人反向處理掉嗎?不過縱使過去的問題已經造成來不及修復,也不表示未來就應該放任這種行為。應該從現在起完全禁止100%由機械人刷出、操作的編輯者完全沒作任何整理修正以確保基本品質水準的條目,不用說500條了,連刷兩條都禁止才對!--泅水大象訐譙☎ 2013年7月22日 (一) 14:19 (UTC)
這樣做還滿對不起維基的儲存空間跟系統負荷…--Reke留言2013年7月22日 (一) 18:35 (UTC)
我認為,當準備刷的條目數上五百或上千以後,就要在社群通報檢討。確定了關注度沒問題,創建的條目能有基本內容後,試着建幾個做例子看看有沒有技術上的漏洞,最後再大批量開刷。—Snorri留言2013年7月21日 (日) 17:56 (UTC)
如果我是機械人操作者,而我的機械人刷出的條目品質,跟社群主導的幾個計劃刷出來的品質差不多,卻被要求如果上五百或上千就一定要通報檢討,否則被冠以違反規定。那麼我很有可能嘗試引用這個數據庫之後,就刷499筆條目;然後再去引另一個數據庫,刷另個領域的條目499筆。(笑)--Reke留言2013年7月22日 (一) 10:59 (UTC)
你一定要這樣解讀,我也沒辦法,但我的意思不是你想的那樣。—Snorri留言2013年7月22日 (一) 12:01 (UTC)
你沒有這樣的想法,可是如果你這麼做,就會引起這樣的誤會。面對編輯,不建議做事先的審核。--Reke留言2013年7月22日 (一) 12:06 (UTC)
我不知道你所說的誤會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我只知道我有管理員對我說,所有大規模的編輯之前都應該經過社群討論決定才能行動,否則就直接封禁。希望你幫我和那些管理員解釋一下。—Snorri留言2013年7月22日 (一) 12:10 (UTC)
這裏4千多個條目全部都是刷出來的。--Qui cherche trouve 2013年7月22日 (一) 02:52 (UTC)
連條目名稱都不能符合中文維基的基本要求,應該全砍了!--泅水大象訐譙☎ 2013年7月22日 (一) 07:05 (UTC)

(:)回應大象:因為條目的介紹過於簡短,而索性刪除整篇條目,以達致所謂提升條目質素的目標,不荒謬嗎?我多次提及,當發現一條目不合標準,除非它違反了某方針,否則適當的處理應是改善,而非一味大刀闊斧地刪除。就算那些條目真的是「垃圾條目」,動手去改善就是了。您想使讀者知道那些球員的性別嗎?那就加入相關資訊!怎麼可能因為某條目只有甲資訊而沒有乙資訊,而不想辦法改善,反而極力遊說眾人把原有的甲資訊也刪掉?我的看法是,機械人創建的那些條目為未來條目的擴充造了很好的開端,即使現在真的未能為讀者提供足夠的資訊,也有其存在價值。Professorjohnas留言2013年7月22日 (一) 15:07 (UTC)

另外,非中文條目名稱不是刪除條目的理據,已於條目探討板提出相關問題,尋求有效率的改善方案。Professorjohnas留言2013年7月22日 (一) 15:19 (UTC)
問題就是關注度不足夠,以及介紹過於簡短。巡查員也是人,以人手處理由機械人批量創建沒關注度的條目,殆已。--Risk留言 2013年7月23日 (二) 02:26 (UTC)
所以說,批量建條目之前應該在社群里先討論。把關注度、內容、來源、格式各種問題都討論好了再開始。—Snorri留言2013年7月23日 (二) 04:09 (UTC)
  • Risk:關注度方面仍有待討論,但大象建議的檢討方向不是條目的關注度高低,而是其質素,並認為一些「介紹過於簡短」的條目應被刪除,這才是我覺得有問題的。閣下不必一開始便假設那些條目不具關注度,此議題仍有待討論,而且我看兩類被樓上擺了出來質疑的條目(即前日本足球運動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也大多具關注度,未知閣下反對的理由是什麼?Professorjohnas留言2013年7月23日 (二) 06:09 (UTC)
  • 我的立場是關注度不足就應被刪除,而大象建議檢討條目質素有甚麼問題?當然只要不是小小作品,介紹過於簡短不應刪除整篇條目,Snorri的建議也很好。未知閣下看到哪些前日本足球運動員具關注度?--Risk留言 2013年7月23日 (二) 06:21 (UTC)
內容一式一樣:「XXXX(出生年月日-),前日本足球運動員。」,跟着是個入球的列表,不計列表恐怕不夠50字。--Qui cherche trouve 2013年7月23日 (二) 06:29 (UTC)
  • Risk:檢討條目質素當然沒有問題,但他建議的是刪除,閣下也反對的。另外請問閣下在為西川吉英石橋直希掛上關注度模板前,有沒有搜索一下相關來源?還是為掛而掛?!搜索到那麼多結果竟然也掛那種模板,我是覺得匪夷所思的。即使結果中沒有可靠的關注度來源,頂多也是掛缺少來源以彰顯關注度罷了!「提刪無責任主義」的痕跡真明顯!
  • SiuMai:「不計列表恐怕不夠50字」……這哪兒來的標準?小小作品的字數計法何時開始不計列表了?!Professorjohnas留言2013年7月23日 (二) 06:53 (UTC)
好歹也應該加入一些成長經歷、轉會資訊、球員相片之類的內容。以目前質素而言,刪掉實在絕不可惜。盲目保留只會令維基整體質素下降。--Qui cherche trouve 2013年7月23日 (二) 07:01 (UTC)
應該做的是監察機械人,以提升它們以後創建條目的質素。機械人的貢獻背後也耗費維基人的時間和精力,既然條目質素不是差劣得違反規定,就不應冷漠地說「刪掉不可惜」而無法理依據地砍掉那麼多。Professorjohnas留言2013年7月23日 (二) 07:14 (UTC)
你的「提刪無責任主義」我早解釋過千次,搜索到那麼多結果,哪一個能彰顯關注度?若沒有可靠的關注度來源也只是掛缺少來源以彰顯關注度,哪何時掛關注度模板?為不掛而不掛?--Risk留言 2013年7月23日 (二) 07:58 (UTC)

居然說我人身攻擊,敢做不敢認,真是可笑。這句恐怕又要被認為是人身攻擊了,哈哈。—Snorri留言2013年7月23日 (二) 08:04 (UTC)
建議刪除一個條目的人被人稱為五毛,不知道建議刪除上千個條目的人應該被稱為什麼?英雄?—Snorri留言2013年7月23日 (二) 08:06 (UTC)
大家自己回顧一下某配音員被提刪的時候理由是什麼,如今說刪除前日本足球員的理由只能算是打臉。—Snorri留言2013年7月23日 (二) 08:08 (UTC)

其實我真的不太懂你在說什麼……是不是認錯用戶名了?我必須澄清一下,首先我從沒有說過「五毛」這個詞,其次我也沒有建議刪除上千個條目,又沒有參與有關配音員提刪的爭執……我真的有點莫名其妙……Professorjohnas留言2013年7月23日 (二) 12:57 (UTC)


喜歡刷數據庫的歡迎來Wikidata刷。Liangent留言2013年7月23日 (二) 11:55 (UTC)
Risk:那麼請問什麼時候才可使用缺少來源以彰顯關注度Professorjohnas留言2013年7月23日 (二) 13:06 (UTC)

就是知道有來源,但條目沒有列出。例如小米手機2,來源找到不少,但內文就是沒列出。--Risk留言 2013年7月23日 (二) 13:15 (UTC)
那情況不是應該用缺少來源嗎?Professorjohnas留言2013年7月23日 (二) 13:28 (UTC)
缺少來源是關乎Wikipedia:可供查證,缺少來源不等於缺少來源以彰顯關注度,例如譯自外文條目的小作品,關注度應無問題,沒有來源就掛缺少來源。--Risk留言 2013年7月23日 (二) 13:35 (UTC)
這樣的話,西川吉英石橋直希正是有5至6種外文版本,是不是應掛缺少來源Professorjohnas留言2013年7月23日 (二) 14:07 (UTC)
問題是其他外文版本包括日文也是依靠數據庫建立的條目,當中也沒任何來源支持關注度,我說應掛缺少來源的例子如奧卡姆剃刀。--Risk留言 2013年7月23日 (二) 14:14 (UTC)
其實西川吉英等人在於6至7年前仍然活躍,理應在日本有不少關注度,應該嘗試在當地網站(例如日本雅虎)搜尋(西川吉英石橋直希)。可惜我不懂日文,不能分辨結果中哪些是可靠來源,這是我提議先掛缺少來源以彰顯關注度的原因。Professorjohnas留言2013年7月23日 (二) 14:44 (UTC)
我理解,但事實上的確沒找到任何可靠來源,連日文版也無(你看jp:千葉和彥),只能掛關注度模板。--Risk留言 2013年7月23日 (二) 14:54 (UTC)
jp:千葉和彥裏面有啦……-Hijk910 2013年7月23日 (二) 15:01 (UTC)
就是對比有來源的日文條目和沒來源的日文條目嘛。--Risk留言 2013年7月23日 (二) 15:04 (UTC)
閣下就覺得跟着創建者會找可靠來源/有人替創建者找可靠來源?-Hijk910 2013年7月23日 (二) 14:50 (UTC)
那些扣除表格之後根本連50個字都湊不足的條目,連介紹一個人物的基本功能都不足,當初會訂50個字的規定就是因為期望至少能靠這50個字簡單帶出人物基本的重要性,而不是用來紀錄幾年時踢進幾球這種瑣碎資訊。讓這種數量龐大的空洞條目留在中文維基中,然後寄望能有人花時間去改進它們到像樣的程度,那個叫做鄉愿。這些爛東西光浪費其他維基人在掛模板維護、收爛攤的時間,就足以拿去去寫出一堆有實際內容許多的條目了!--泅水大象訐譙☎ 2013年7月23日 (二) 14:58 (UTC)
(:)回應Professorjohnas君:如果有一條條目,裏面提到一棟建築物,條目中沒有解釋這棟建築物的背景或所在位置,卻詳細地將它的全高、全長、全寬、建築結構、樓層數、樓板面積與每一層樓的詳細用途列在表格中,您覺得這條目堪稱一個能有效介紹該建築物的條目嗎?這些規格數字也是這棟建築物的主體資訊(廢話,因為它們就等於是這棟建築物化作資料後的型態),但是,作為一個百科條目,這樣的內容能有效介紹這棟建築嗎?所以入球資料的確是一名職業球員的人生重點,但是對於一名職業球員的百科條目來說(注意,主詞是「條目」,不是「球員」)它們仍然是瑣碎資訊,而只包含瑣碎資訊卻缺乏主幹介紹的條目,仍然是廢文一篇。--泅水大象訐譙☎ 2013年7月24日 (三) 04:22 (UTC)
  • Risk:的確是假設,但卻是有基本常識的人都可推斷到的假設。講求證據是好,但也不能總抱持極端的懷疑主義。一名在13至7年前期間曾在天皇杯日本聯賽杯出場共11次、入球共4次的前職業足球員(石橋直希)有可能完全沒有任何報導嗎?未知閣下懂不懂日文,有否在日本網站搜索過有關的二手報導?而且即使真的沒有網站來源,常識也使我寧願先相信有報章雜誌報導,反覆查證也找不到才斷定他們缺乏關注度。
  • 大象:首先「有效介紹」似仍未有準確的定義,但以閣下給出的建築物例子而論,我認為只列出了高度等資料的條目離「優質」很遠,但卻絕不應被刪除。球員那些條目也一樣,即使條目所列資料真的是「瑣碎資訊」,而且缺乏主幹介紹,也只可證明它離「優質」很遠,但不應被刪除。一篇條目被刪除背後應有法理依據,例如它是小小作品、所載內容均不中立或者全是原創研究等等。不過那些條目不是小小作品、內容亦無違反任何方針,豈應被刪?Professorjohnas留言2013年7月24日 (三) 14:54 (UTC)
質疑別人極端懷疑主義的同時,Johnas教授應當好好的想一想自己是否抱着極端的保留主義。--Qui cherche trouve 2013年7月25日 (四) 02:09 (UTC)
johnas要用常識,我也可以說,只踢了7年波、26歲就退役的足球員,有基本常識的人都可推斷到他一點也不出名。「有效介紹」早被明確定義,「相關之來源直接、詳細地講解了主題的實體」,一般球賽報導也不一定能證明關注度。--Risk留言 2013年7月25日 (四) 02:35 (UTC)
(:)回應Professorjohnas君:如果今天那種只有瑣碎資訊的條目是由真人用戶以手動撰寫的方式添加的話,我頂多只會建議在條目上增添模板建議改進條目等方式處理之,不會建議將其刪除。但是,就是因為條目是由機械人所產生,所以我會提議以更高的標準去審核監督它。理由很簡單,由人力方式產生的品質不佳條目增加速度有限,至少我們可以預期在可接受的將來透過其他用戶的協助,逐漸將其改善為可接受的狀態。但是由機械人批量產生的低劣品質條目數量與速度都不是事後人力處理可以消化的,所以可以預期這些爛條目會以這樣的型態長期存在於中文維基中非常久,這對於讀者查閱閱讀時的觀感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說真的,我寧可讀者覺得『此球員果然不夠出名,所以中文維基上沒有這條目』,也不要讀者在看到那些條目之後認為『維基百科果然都是用不知所云的東西濫竽充數』。這些品質堪慮的條目打從一開始就不該用機械人建立,所以我的意見不是在要求過度刪除可以保留的條目,而是在補救消除打從一開始就不該允許產生的問題。--泅水大象訐譙☎ 2013年7月25日 (四) 03:23 (UTC)

廢話少說,以後再有未經討論而使用機械人創建新條目者,直接封禁機械人即可!另外禁止非機械人帳號採用機械人模式運行,像User:Japan Football就是這樣。去年User:Tianyamm2User:Walter Grassroot等人創建的大量垃圾條目(如沙縣城隍廟銀川玉皇閣)還遠遠沒有清理完,而他們似乎也沒有收拾殘局的打算。--Zhangzhugang留言2013年7月25日 (四) 04:47 (UTC)

Risk:閣下說「沒有來源就掛缺少來源」,請問「沒有來源」指的是「找到來源但條目沒有列出」還是「找不到來源」?是前者的話,該模板與缺少來源以彰顯關注度有何區別?是後者的話,是否等同閣下認同即使找不到來源,也不一定要掛缺乏關注度prOfessOrjOhn 2013年7月26日 (五) 10:03 (UTC)

請大家先參見此篇《維基百科不自由》報導有相關例證,維基百科編者對關注度的狹隘與偏見對維基百科發展已產生憂慮。至於Bot創建條目質量,在下個人看法是為何不挑選質量頗佳的資料庫作為來源?像是此資料庫就有不錯的內容。大量創建條目的編者也可稍留意附註來源,並將數據庫化為可讀性資料,也許可減少這方面疑慮。追求條目品質是件好事,但是貶低內容較少條目並不妥。就個人認為沙縣城隍廟銀川玉皇閣仍有一定內容,作為優良條目還有一定距離,但絕對不能歸為垃圾條目等級,否則現有紙本百科全書裏面都是一堆垃圾文章了。--安可留言2013年8月8日 (四) 15:27 (UTC)

違反WP:BOT直接封禁即可,我實在不知道討論那麼多有啥必要。—思域無疆 講大道 做事體 拿窩機器 2013年8月11日 (日) 10:17 (UTC)

    • 那兩個條目若改善就請不要在提出來列舉,而且在下並非無條件支持Bot刷"數據庫",而是建議那些Bot使用可利用內容豐富的資料庫作為來源,請見此資料庫例提供魚類的地理分佈、形態特徵、棲所生態等豐富資訊,以"百科條目"來說相當充足,在下並不支持那些僅有"數據"資料(如:進球數)的資料庫使用Bot創建條目。--安可 ♪留言2013年8月12日 (一) 01:55 (UTC)
至少那兩個條目還是有提供小作品最低限的內容,雖說內容不是很充足,但來源重點都還有。再者WP:BOT僅適用於註冊Bot的使用者,切莫以該條文類推,除非有WP:破壞情事發生,再交付WP:VIP舉報相關例證才為妥當之道。--安可 ♪留言2013年8月13日 (二) 02:30 (UTC)

是否馬上展開ACG條目關注度標準討論?

小弟今天偶爾經過存廢討論,發現一堆ACG條目正在被提刪。這個問題實在是讓我覺得難以忍受。請問各位朋友是否就ACG條目的關注度問題判定作出修改提出意見呢?尤其是內容豐富的條目是否應該予以保留?--~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9月11日 (三) 04:02 (UTC)

很抱歉要冒犯各位一句,我看過以前的標準,據說是要跟現實世界有關聯,但我現在希望的是「包含可能跟現實世界沒有關聯,但內容詳盡的內容」,就像上面那位朋友說的,跟日語方面類似的條目(聽說那邊很多條目沒有參考資料都可以保留?)。--~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9月11日 (三) 09:26 (UTC)

「包含可能跟現實世界沒有關聯,但內容詳盡的內容」,即是愛好者內容,這當維基百科是甚麼?--Risk留言 2013年9月11日 (三) 09:32 (UTC)

我現在提出一個小小的建議:

    • 以動畫為參照,判定條目本身的關注度。以地球聯合為例,此組織是存在於機動戰士鋼彈SEED的,則如果動畫本身有關注度,其其中的劇情,以及劇情延伸的組織也理應具有同樣的關注度。

我暫時只是想到這裏。希望各位拋磚?--~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9月11日 (三) 09:37 (UTC)

  • (:)回應 維基百科:關注度:「各主題的關注度是獨立的,關注度只針對單個主題,而非該主題所屬的哪一個類別。例如,子主題的關注度並不能從父主題繼承而來,而關注度也不是「上延」繼承的,父主題的關注度同樣不能由子主題決定。要證明一個主題具備關注度,就必須證明該主題可以獨立地符合通用關注度指引的要求。」--Nivekin請留言 2013年9月11日 (三) 09:42 (UTC)
我現在提出幾個理由:
1、動畫(漫畫等類似)本身即是由人類製作,絕非跟現實世界無關。
2、既然作品的主體具有關注度,那麼為何作品內的組織、人物反而就沒有關注度?
3、既然組織、人物沒有關注度,那如果將這一部分內容完全合併回去作品本身的條目,在作品本身條目具有關注度的前提下,這部分內容又是否不具有關注度?還是說臃腫一點甚至過度臃腫也沒有問題?
4、如果你只提及子類關注度,那如何界定子類的定義?何謂子類?根本就無法界定。比如說組織,你可以認為是子類,也可以認為是主體的一部分而非子類。
5、如果不以關注度為理由,而是以資料雜陳為理由,那如何界定資料雜陳?
結合上面幾個幾乎沒人能全部解答的問題,我希望各位能夠認真考慮,ACG條目的保留可能性。所有的ACG類組織、人物或類似條目,實際上是為了主條目所作出的犧牲性的創建。沒有他們,主條目就會臃腫無比。但是刪除了他們,維基百科就會變得十分地不完善。尤其是目前維基百科條目數量遠遠低於百度百科的現狀下,提刪者不去砍機械人建立的短條目,卻去欺負那些作者認真寫作,但是勢單力薄的ACG條目,這是完全不能理解的問題。以上發言是我綜合了跟幾位ACG愛好者討論的結果,希望大家能仔細思量。謝謝大家。-~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9月11日 (三) 09:50 (UTC)
嘗試(:)回應
1、跟現實世界有無關不是關注度的問題,而是內容問題,應分開討論。ACG條目很多時都只集中在介紹劇情或設定,未有寫主題在現實世界引起的情況,這樣的文章部份編輯會覺得不是應放在百科全書的內容;
2、作品有關注度不代表作品中任何一人、事、物都有獨立關注。維基百科鼓勵把這類項目都集中在主體的條目中;
3、這是一個雞與蛋的問題:理論上一個條目寫得太臃腫以至要分拆是沒有大問題的,但也不能說把任何一個件事物的其中任何一個小項寫20萬字就要求獨立。百科全書不應是作研究的地方,不重要的東西再寫得詳細也是不重要的。世上有甚麼是不能寫上上萬字呢?把高以翔乳頭寫得再詳細也不應獨立一個條目吧?另一個考慮是例如一套動漫的角色都獨立成條,基本上有關的內容如劇情、關係免不了大量重複;
4、「子類」與「主體的一部分」有意義上的分別嗎?「主體的一部分」便寫在主體好了;
5、這個不是我關心的題目,留給別人回應--Nivekin請留言 2013年9月11日 (三) 11:40 (UTC)
(:)回應~閉上你的眼睛~(:「提刪者不去砍機械人建立的短條目」?你知不知這幾個月來多少機械人建立的短條目因缺乏關注度被刪?拿維基百科跟充滿垃圾的百度百科比?刪除了愛好者內容,維基百科就會變得十分地不完善?「認真寫作」的愛好者內容就要收錄?
真不明白,是不是不符合維基百科:關注度的內容,只要有一羣愛好者就可以有特殊待遇?雖說與現實世界有無關不是關注度的問題,但哪個有關注度的主題是沒有現實意義?-Risk留言 2013年9月11日 (三) 11:56 (UTC)
不得不抱怨幾句……google新聞不是萬能的,在google新聞上找不到報導,不代表就沒有新聞可彰顯關注度,月光條例即是一個例子,請各位維基人嘗試使用日文原名搜索來源。--M940504留言2013年9月11日 (三) 12:38 (UTC)
(?)疑問ja:Wikipedia:特筆性是日語維基的正式方針嗎?如果不是,就不能因此判斷中文條目的關注度了。--M940504留言2013年9月11日 (三) 12:48 (UTC)
囧rz...,原來維基百科:關注度不是日語維基的正式方針,早就說過日文條目不具參考價值。--Risk留言 2013年9月11日 (三) 13:02 (UTC)
(!)意見繼續來發表一下意見,關於Category:日本動漫角色列表內的條目,由於維基百科對於列表有方針Wikipedia:列表#獨立列表之存廢標準,因此除非符合「篇幅容許」的情況,否則我不支持刪除或合併。--M940504留言2013年9月11日 (三) 13:36 (UTC)
這不就是nivekin所說「理論上一個條目寫得太臃腫以至要分拆是沒有大問題的,但也不能說把任何一個件事物的其中任何一個小項寫20萬字就要求獨立」?--Risk留言 2013年9月11日 (三) 13:58 (UTC)
或許吧,不過我只針對列表,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列表的名稱都是「ⅩⅩ角色列表」,假面軍勢軍部_(鋼之鍊金術師)也是角色列表。我個人認為護廷十三隊也是列表--M940504留言2013年9月11日 (三) 14:18 (UTC)
所謂「關注度」就是要保證條目「跟現實世界有關聯」,也正如上面很多人的意見,主條目的關注度不代表把其一一拆開的各子條目也具備同等關注度,這在維基百科應該是共識。因此,「某某作品角色列表」具備關注度,並不意味列表下每個角色都可以獨立為條目,每個角色或設定條目都需要單獨論證關注度。
現在的問題是,ACG愛好者因為習慣於從日文維基翻譯條目,養成了很多日文維基獨有的習慣,而這些習慣是與中文維基乃至其他多數語言維基的方針指引所不符的。在下並不覺得ACG編輯者們在維基「勢單力薄」,相反,ACG條目可以說為中文維基做出了很可觀的一筆貢獻。但既然很多事情在中文維基有其基本共識,那麼單純因為日文維基如何如何就去做特殊化處理,竊以為此風不可長。—Chiefwei - - - 2013年9月11日 (三) 15:32 (UTC)
我現在看到的問題在於掛模板者與提刪者似乎對於某些條目根本就沒仔細檢查條目的關注度,只是單純看到就掛模板或者提刪而已(例如斯卡以及丘比)。實際上現在的情況一方面明知道虛擬角色很多都是比較不建議的日語維基百科的寫法,但是從來沒有人想改善這些條目(即便是被提刪了也就只是爭取條目保留而已);而另一方面提刪跟掛模板的人很多時候根本就是拿比英語維基百科還要高而且沒有意義的標準來審視條目,實際上有「第三方來源、評論家的角色評論」就差不多可以證明角色有關注度了。--KOKUYO留言2013年9月11日 (三) 17:03 (UTC)
  • 所以以現在的標準來說是如何認定ACG條目的關注度?通用的關注度只說到可靠二手來源的有效介紹.先是看了這些條目如,地獄,天堂.對各種神跟神話中的地區都有獨立的介紹跟列表.而且包含大量的神話跟經文的紀錄.再回頭看看目前ACG條目的爭議.感覺很微妙.似乎可以把目前ACG條目的爭議照樣搬過去重新爭論一遍.只是主題換了而已.所以如何認定ACG條目的關注度的確是個好題目.希望能看到深入的討論. Shuomingshu留言2013年9月11日 (三) 23:18 (UTC)
我認為虛擬事物的分支元素(設定,單個人物)獨立成為條目,最好符合這幾個條件至少兩個之一:
  • 具有現實關注度,並且有相關可靠參考引證。(像苦力怕
  • 在相應虛擬事物具有重要意義(貫穿整個虛擬事物的事件發展或對發展有重要影響),能獲得更多的評價或解釋,並且有原作設定參考支持。(像一些設定比較龐大的作品的主角群)
  • 列表類(人物列表或設定列表,或英語區的某媒體作品的劇情與話數列表)由於低量描述羅列項過多(像魔禁的人物列表),或大量描述羅列項少,導致依附於虛擬事物主體條目長度冗餘而需要分割(直觀的話,就是常見電腦屏幕那一章至少滾幾下滾輪都沒看完的,可以考慮下)。
不滿足的話,只能依附於原虛擬事物主體條目來彌補關注度缺失了。(所以補充原設介紹是比較可行的引用參考)——Sakamotosan 2013年9月12日 (四) 08:09 (UTC)
我覺得應該要多多推廣英語式寫法得比較重要,包括角色創作(例如名稱出處、設定靈感乃至於個人劇情創作等)、外部評價(例如廣泛的角色評論、對於角色於某段劇情的表現評價、或者是角色在劇情中的轉變過程等)、其他作品(關聯作品、跨系列作品等)。但是實際上日語維基百科的寫法的確比較常讓這類編輯上手,這就像很多事件條目、人物條目在早期就是使用點列式寫法一樣(實際上將正面負面兩邊意見分段寫也是不建議,但是現在也很少人留意就是了)。所以個人認為掛模板和提刪應該就其單純就其關注度做出探討,而對於虛擬世界內容描寫過多部分應該視為較不成熟的條目寫法而已。--KOKUYO留言2013年9月12日 (四) 09:04 (UTC)

還是覺得應該把討論拓寬到整個虛構事物領域(包括中文武俠小說角色等),而不限於ACG。--William915與我討論2013年9月12日 (四) 09:14 (UTC)

虛擬角色只要有個「反應」章節基本上就可以彰顯關注度了(例如曉美焰#反應)。--M940504留言2013年9月13日 (五) 02:08 (UTC)
「虛擬世界的介紹」即是在ACG內介紹該ACG中的事物嗎?這不算第三方介紹吧!--Qui cherche trouve 2013年9月13日 (五) 09:33 (UTC)
(:)回應Risk的疑問:WP:GNG雖然寫着「如果一個主題得到了可靠來源的有效介紹,而且這些來源獨立於主題實體,則可假定該主題或符合獨立條目的收錄標準。」但是並未要求編者一定要將這些「可彰顯關注度之來源」寫入條目中wikipedia:關注度_(虛構事物)#附加標準要求「加入更多的背景內容以使讀者易於理解主題在真實世界中的重要性」,此規定將使不少有關注度,但是條目內沒有真實世界之介紹的條目被提刪。
舉個例子,月光條例雖然有可彰顯關注度之來源(參見存廢討論),但是卻沒有將這些來源加入條目內,若wikipedia:關注度_(虛構事物)#附加標準列為方針,此類條目將被大量提刪。--M940504留言2013年9月13日 (五) 10:00 (UTC)
那你就不是認為「多此一舉」,而是認為應修改Wikipedia:關注度 (虛構事物)。我同意這非關注度的問題,應改成「有來自可靠來源的真實世界之介紹」以彰顯關注度。--Risk留言 2013年9月13日 (五) 11:00 (UTC)
那麼wikipedia:關注度_(虛構事物)的「真實世界的介紹」與「基於現實世界的非資料陳列式介紹」都必須修改。原因我之前已說明。--M940504留言2013年9月13日 (五) 11:58 (UTC)
或者說「基於現實世界的非資料陳列式介紹」的來源才能彰顯虛構事物的關注度?--Risk留言 2013年9月13日 (五) 13:29 (UTC)
這麼說也不算錯,條目主題的關注度應從其來源認定,而不是條目的寫法或內容認定。假設有一虛擬人物之條目充斥着資料陳列式介紹,但是該虛擬人物之獨立相關來源卻多如牛毛,我們頂多只能說該條目內容品質低劣,不能因此判定該虛擬人物毫無關注度。--M940504留言2013年9月13日 (五) 14:13 (UTC)

看過部分條目,覺得這類條目的最大問題是WP:NOT。與其探討WP:NOTABILITY,不如制定何謂太細緻的遊戲攻略,另外此等條目清理一下便可保留,我去開工了。--Carrotkit -> 工作室 / 客棧 (「知識無國界」計劃) 2013年9月13日 (五) 10:53 (UTC)

容小弟問一句,一個6百萬人都能收看的電視台,跟一堆數億人口的國家的人都能看的電視台,其播放的動畫為何「欠缺關注度」?如果它們都欠缺關注度,為何死粉會去買他們的手辦?海洋堂的手辦銷售情況,萬代的高達模型銷售情況,為何不能作為關注度證明?

以最近被提刪的新安州高達為例,它的模型就算是中國大陸的中等城市的模型店都有一大堆貨可以買,這為何欠缺關注度?--~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9月14日 (六) 03:33 (UTC)

關於此問題可查看[2],收視率是否可彰顯關注度算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M940504留言2013年9月14日 (六) 03:56 (UTC)
克利夫蘭 (我為喜劇狂)等條目絕對比大部份ACG條目的質素高,其關注度也不用靠收視率支持。銷售情況與主題是否「值得關注」有甚麼關係?--Risk留言 2013年9月14日 (六) 04:08 (UTC)

Risk先生說出了現在問題爭議的重點:值得關注

維基百科的條目存在,其標準不應該是值得關注吧,我想。比如說維基百科好多鐵道迷,他們覺得鐵道條目值得關注,但是我覺得鐵道條目不值得關注,所以我可以去做提刪,可以說他們沒有關注度。比如說,risk先生說我不關心動畫片,不看無線電視翡翠台的動畫,我也不關心日本電視台的動畫片播放情況,我也不知道日本人究竟是看本國動畫多還是看美國動畫多,我更加不知道大陸人喜不喜歡日本動畫。說白了,對ACG我什麼都不清楚,我什麼都不關注。那對於ACG的任意條目,他都不會覺得值得關注。

可是risk先生的言論只是代表他自己一個人。我們回到維基百科的ACG條目中去,那麼多的參與者,那麼多的考證工作,比如說新安州高達,考證它的資料。然後你一句「你做的事情都毫無價值,沒人會看的」,就把人家的條目刪除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正是引起我們爭議的最根本原因。

我們先不比較某某主持人條目的質量是不是比大部份ACG條目的質素高,難道高素質就是關注度的前提?你家孩子長得優秀,所以他值得關注??????這些我們都不說,我們先問問各位,到底ACG眾甚至中文維基百科,是知道SEED裏面有個地球聯邦,或者關心地球聯邦里藍色波斯菊的活動意義,還是說關注一個「克利夫蘭 (娛樂揸Fit人)」?麻煩risk先生出個調查報告?哦是的,你不需要問我「你自己出吧」這種話題。我相信AC尼爾森對香港的調查已經可以證實這件事,至少讓我去做的話,問卷對象肯定會偏向ACG眾,懷疑我的人自然會落下口實說我偏心。

好吧,退一步我們不提收視率。請問官方許可的周邊出品數(注意,這個完全是與現實世界相關的東西)是否彰顯它的現實關注度?我真不相信你們敢懷疑這個。煩請參與討論者們,先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以一己見解出發,真正考慮實情再發言,謝謝。--~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9月14日 (六) 05:29 (UTC)

  • 「值得關注的主題」是指已被獨立來源在相當程度上予以關注的主題,而非指某人是否關注某條目。「沒有關注度」是指主題沒有得到了可靠來源的有效介紹,而非我不關注某條目。
  • 質素高是指「採用百科全書的方式描述具有關注度的虛構作品」,如介紹製作、反響等,即非僅關於虛構作品情節的介紹。這正是大部份ACG條目缺少的。閣下的發言實反映對方針的不熟識。--Risk留言 2013年9月14日 (六) 05:46 (UTC)
(!)意見,如果認為現時規則對ACG類條目太嚴而需要修改「Wikipedia:關注度」及/或增修其子指引,應該分開兩方面討論:
  • 個別作品的收錄準則
  • 作品內的個別角色、事物之類的收錄準則
不過,要提防User:Riskchard乘機把收錄規則改得更嚴,上次他就在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存檔/2013年8月的「提請將Wikipedia:關注度 (虛構事物)‎確立為正式方針的討論」試過一次。
--Mewaqua留言2013年9月14日 (六) 06:29 (UTC)
不知所謂,現時規則如何對ACG類條目太嚴?--Risk留言 2013年9月14日 (六) 06:33 (UTC)
若要將Wikipedia:關注度 (虛構事物)‎列為正式方針,wikipedia:關注度_(虛構事物)#附加標準一定要修改,在此引用User:Shizhao於上次討論發表的言論,這與我的訴求相同
所謂現實意義,故事以外的觀點等等,只要有證據證明的確存在就好,就可以證明其關注度,而沒有必要非得在條目中寫出來才有關注度

--M940504留言2013年9月14日 (六) 06:39 (UTC)

我同意這點。直接在wikipedia:關注度_(虛構事物)#附加標準刪去了這點,因已有基於現實世界的非資料陳列式介紹。--Risk留言 2013年9月14日 (六) 07:28 (UTC)
我認為「基於現實世界的非資料陳列式介紹」也需要修改,因為條目內文的介紹方式不會影響關注度。而且該敘述寫道「需要從內容中剔除原創研究」,來源的內容本來就會有該來源作者的原創研究。例如台灣有評論家認為進擊的巨人與日本軍國主義有關(影片),這就是來源作者的原創研究。--M940504留言2013年9月14日 (六) 10:17 (UTC)
「基於現實世界的非資料陳列式介紹」是指來源,而非條目內文。原創研究方面已改動。--Risk留言 2013年9月14日 (六) 11:07 (UTC)

不知道小弟我有沒有理解錯誤。一個人,比如說,你們班級的班長,你不需要將他說成「他很受隔壁班女同學」的喜愛,才能彰顯其班長的地位。他是班長,所以他受到你們的關注。同樣地,一部以機械人為主題的動畫片大受歡迎,還出了模型,而且銷量還不錯(高達AGE除外),你還要要求它自己在盒子上印着「我們已經售出10W盒」,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本末倒置。而且如果以這種方式來做條目,那樣跟廣告又有何區別?

小弟我不會說大道理,所以我也沒打算討論如何修訂Wikipedia:關注度 (虛構事物)‎。我會繼續觀察各位的發言,適當時候我會提出只針對ACG條目的一些修改意見。--~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9月14日 (六) 06:52 (UTC)

  • (!)意見在共識出來以前,還是繼續大砍這些條目嗎?之前被管理員刪除的條目,有的內容其實很足的,想辦法恢復吧,2人支持提刪就刪,太草率了。--123留言 2013年9月14日 (六) 20:00 (UTC)
  • (?)疑問,請問哪個ACG條目2人支持提刪就刪?據我所知,若存廢討論中堅持刪除與堅持保留的人數差不多,那麼該討論就會以「無共識」為結果,不太可能刪除吧。--M940504留言2013年9月14日 (六) 13:48 (UTC)
如果一部動畫「大受歡迎,還出了模型,而且銷量還不錯」,那麼想證明其關注度可謂輕而易舉,並不會有任何爭議。如何證明該動畫內的角色或設定同樣具備關注度以使其可以獨立成為條目,正才是我們需要討論的問題。正如前面說的,這需要單獨證明,並不是說動畫具備關注度這些就可以等同視之。
大量的考證工作,充實的條目內容,這不是理由,正如「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證明不了任何問題;ACG愛好者認為他很重要,這也不是理由,而應該去說服其他非ACG愛好者這確實很重要。克利夫蘭 (我為喜劇狂)或是曉美焰就做得讓人無可非議。別忘了,維基百科對於讀者的定位就是普羅大眾,而不是圈內同好,所以我們才要盡力避免在條目中使用「CV」一類行話術語。
另外,既然要討論虛構事物的關注度,其標準就應該是普適性的。不能說ACG一套規則,電影小說又是另一套規則,沒有理由為特定圈子去做特殊化。—Chiefwei - - - 2013年9月14日 (六) 15:02 (UTC)
基本上認同Chiefwei的意見。順便說一下,部份翻譯未完成的ACG條目很容易被誤以為無關注度,丘比 (魔法少女小圓)就是一個例子,希望所有維基人掛模板前都可以仔細想一想。--M940504留言2013年9月14日 (六) 15:20 (UTC)
Chiefwei的意見非常的好,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其實很多被提刪的ACG相關條目,並不是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沒有google搜索結果的。現在的問題是,有人以「還沒有證明」為由刪除或支持刪除那些條目。每個條目本身都是無辜的,刪除的只是編輯者跟提刪者的問題。所以歸納上面幾點意見,我提出對ACG類條目補充一個條件:如有周邊產品的第三方報導,即可視為對對應的內容(角色、組織等)的關注度證據。這樣寫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意見?--~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9月14日 (六) 16:00 (UTC)
如果我理解正確,閣下認為這一種來源可彰顯其虛擬角色的關注度?--M940504留言2013年9月14日 (六) 16:33 (UTC)
我覺得差不多,如果這個文章不是那麼軟文的話。--~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9月14日 (六) 17:38 (UTC)
我想順便問一下,以ACG角色為例,假設是ACG作品的配音員,於該部ACG作品的衍生週邊商品(例如廣播CD和角色歌CD)或是訪談會影片裏,提及有關該角色的訪談內容(例如原著作者建議其配音員怎詮釋其角色,配音員對該角色的評價),能否算是彰顯關注度和作為可靠來源呢?--Noche留言2013年9月14日 (六) 18:41 (UTC)
這我覺得要看是誰發表的。假設鹿目圓的配音員悠木碧自行將感想發表於雜誌上,這篇感想就不能用以彰顯關注度,因為沒有「獨立於主題實體」。另一種情況,假設某位動漫雜誌的記者採訪悠木碧,並且將採訪內容刊登於雜誌上,這篇採訪內容就可彰顯關注度,因為記者是「與主題實體無關聯之人」。--M940504留言2013年9月15日 (日) 01:39 (UTC)
re:Chiefwei: 相當同意你的意見。其實有相當多的條目是"有可能"能達到關注度的,但因未寫完/編者找不到資料等,令條目被人以"不夠關注度"提刪。但是,提刪者當然不可能預計條目的未來發展才提刪。 維堊可不能加入一個類似"培育室"的東西,讓條目完成基本擴展再受評該?

閉上你的眼睛: 東方project可獨立成條,但下面的百多個人物也不能獨立啊...--Temp3600留言2013年9月15日 (日) 08:50 (UTC)

說是100多,知名的就是靈夢幾個。或者我覺得篇幅小的合併起來會比較好?東方的實際情況我不是太了解哦。--~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9月15日 (日) 11:43 (UTC)

解決方案

如果再沒有補充意見我準備出解決方案了。--~閉上你的眼睛~留言) 2013 年 9 月 19 日 (四) 14:35 (UTC)

我建議這樣:

凡是在現實世界出現過由官方允許的第三方周邊產品,或可能的關聯公司周邊產品的,即屬於現實世界中顯示的關注度證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考慮周邊產品的報導數量多寡,作出其關注度是否符合維基百科的判斷。一般來說,兩件及以上第三方公司周邊產品的,即可證明對象(ACG 的角色、組織等)具有現實關注度。而即使是關聯公司產品,如 萬代 旗下的動畫公司製作的動畫以及其關聯公司銷售的玩具或模型,亦可針對產品的銷量評價其是否具有現實關注度。除非有證據顯示產品的銷量極低,否則可以證實其具有社會關注度。

大家考慮一下我的意見?--~閉上你的眼睛~留言) 2013 年 9 月 22 日 (日) 09:41 (UTC)

  • 周邊產品的第三方獨立媒體可靠深入介紹報導可能合關注度來源要求;周邊產品的存在(如 CATALOGY, 販售資訊,官網等),因非獨立及有利益關係,不應作關注度來源。沒有「第三方公司周邊產品」這回事,「官方允許」即代表有商業關係;銷量從何而知?--Nivekin請留言 2013 年 9 月 22 日 (日) 09:50 (UTC)
那不如換作,「如果媒體本身直接相關則不可靠」。此外「深入」一詞無法界定,不建議採納。我們不是以「是否存在商業關係」來推斷它有沒有關注度,而是以「沒有一定關注度何來第三方有興趣合作推出周邊」來考慮事情。--~閉上你的眼睛~留言) 2013 年 9 月 22 日 (日) 10:01 (UTC)
銷量如何我們一般無法得知,但類似高達 AGE 這種周邊產品銷量極差的情況,可以繼續探討關注度。--~閉上你的眼睛~留言) 2013 年 9 月 22 日 (日) 10:03 (UTC)
「沒有一定關注度何來第三方有興趣合作推出周邊」這不太成,第三方的興趣如何來無從得知。再推下去便是「沒有一定關注度何來第三方有興趣畫同人誌 / 扮 COS PLAY/ 寫粉絲 BLOG」了 --Nivekin請留言 2013 年 9 月 22 日 (日) 10:12 (UTC)
「深入」或正式應作 「有效介紹」,據 維基百科: 關注度 指「意味着相關之來源直接、詳細地講解了主題的實體,編者無需通過原創研究來發掘條目的內容。有效介紹要比順帶提及深入,但可能會較專門闡述淺顯一些」--Nivekin請留言 2013 年 9 月 22 日 (日) 10:16 (UTC)
" 同人誌 / 扮 COS PLAY/ 寫粉絲 BLOG" 幾乎不考慮商業運作(不排除有商業同人本,但那是特例)。商業運作的一個基礎就是,參與者首先要考慮銷量,尤其是日本的成熟公司。所以在沒有負面的銷量報導的條件下,即可證明它具有第三方關注度。且, 第三方報導這個另一個第三方的周邊產品,也是完全符合現在維基百科的來源方針的。--~閉上你的眼睛~留言) 2013 年 9 月 22 日 (日) 10:26 (UTC)
  • 意見基本同 nivekin 君,第三方周邊同樣來自於官方商業授權,與同人誌的性質還不太一樣,恐怕無法自證關注度。第三方媒體的報道哪怕是軟文也要顯得更有說服力。—Chiefwei - - - ) 2013 年 9 月 22 日 (日) 13:36 (UTC)
小弟又有一個問題,你網上看到的第三方周邊產品介紹,基本上也已經是另一個第三方報導的吧,那就已經不存在「是否有第三方媒體的報道哪怕是軟文」的問題了。--~閉上你的眼睛~留言) 2013 年 9 月 23 日 (一) 02:09 (UTC)
如果是來自獨立媒體報道,而不是廠商的官方新聞稿,那就沒問題吧。—Chiefwei - - - ) 2013 年 9 月 23 日 (一) 04:24 (UTC)

最終建議:

對於動畫、漫畫、遊戲中出現的組織及個人及類似存在,凡是存在經由第三方報導的周邊產品,且有基本的產品介紹如產品的概況等,且非廣告宣傳(對產品只宣揚其優點且推薦讀者購買),即可證明對象(ACG 的角色、組織等)具有現實關注度。而即使是存在此產品報導,如果有銷量極低(如 某高達動畫片 的周邊產品)的報導應慎重考慮。

這樣如何?--~閉上你的眼睛~留言) 2013 年 9 月 23 日 (一) 19:47 (UTC)

如果沒有更多的補充,歡迎寫個支持哦。--~閉上你的眼睛~留言) 2013 年 9 月 23 日 (一) 23:48 (UTC)

產品介紹和產品說明書有多大區別?應該是獨立第三方的可靠來源的有效介紹 (對周邊產品),而且只要是虛構內容都可以,不僅僅 ACG--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 年 9 月 24 日 (二) 00:31 (UTC)
理應擴大至全體虛構內容,其他應該沒什麼問題。—Chiefwei - - - ) 2013 年 9 月 24 日 (二) 04:31 (UTC)
小弟我沒有那麼遠大的志向啊!!!!!!不過既然各位打算擴充至全體虛擬內容(雖然小弟我實在是不太懂這個),那不如我再改一下?--~閉上你的眼睛~留言) 2013 年 9 月 24 日 (二) 05:20 (UTC)

對於虛擬對象,例如動畫、漫畫、遊戲、小說中出現的組織及個人及類似存在,凡是存在涉及該虛擬事物,經由獨立第三方的可靠來源的周邊產品有效介紹,介紹中有基本的產品介紹如產品的概況、特色等,且非廣告宣傳(明顯對產品傾向宣揚優點且推薦讀者購買),即可證明對象(ACG 的角色、組織等)具有現實關注度。而即使是存在此產品報導,如果有銷量極低(如 某高達動畫片 的周邊產品)的報導應慎重考慮。

這樣子如何?--~閉上你的眼睛~留言) 2013 年 9 月 24 日 (二) 05:20 (UTC)

容小弟一句,比如產品是高達鉛筆,假設由前輩撰文介紹,請問您會將主題集中在鉛筆跟高達的關係呢,還是鉛筆的顏色跟紅色有角三倍速是一樣的?哦,紅有三也是著名的扎古機體,跟高達的關係可複雜了。最近豐田出了一款車,除了顏色是紅有三,連標誌都換成吉翁的標誌,我覺得這個用來彰顯吉翁、紅有三、夏亞(該車名為夏亞專用車)都十分合適。未知前輩其實想問的是什麼問題呢?--~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9月24日 (二) 13:41 (UTC)
(:)回應撇開這是一個拍賣商品廣告,這樣的介紹報導是否可作來源?[3]這個呢[4]--Nivekin請留言 2013年9月26日 (四) 04:26 (UTC)
怎麼撇開?用拍賣商品廣告也沒道理了吧?很難保證裏頭沒被加了不實內容 囧rz...。是說放上商品不會讓我感覺具有關注度,反而讓我覺得更像愛好者網頁了。──小風 2013年9月26日 (四) 06:16 (UTC)
(:)回應 我指的是寫內容的方法--Nivekin請留言 2013年9月26日 (四) 07:30 (UTC)
(:)回應 如果我是Nivekin前輩,我只需要說一句話就夠了:[5]這個呢[6]這個不是可靠來源,即使是放在維基百科其它條目中,拍賣商品從來不是可靠來源。而且,拍賣商品為何不是歸類為廣告呢?????--~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9月26日 (四) 23:51 (UTC)
(:)回應 我都說我在談的是文中的資訊寫法, 即只是在說吸塵機功能而沒清楚介紹與Hello Kitty的關係--Nivekin請留言 2013年9月27日 (五) 09:11 (UTC)
呃不好意思,上面這位朋友的意見小弟先不評價,反正人總是會死的。--~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9月27日 (五) 04:49 (UTC)
小弟我覺得我的方案的好處是,既解決了知名度不明的問題,又沒有封死「針對具體情況和細節的討論」這一條路。希望nivekin前輩能考慮一下咯。--~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9月27日 (五) 04:49 (UTC)

對於虛擬對象,例如動畫、漫畫、遊戲、小說、電影中出現的組織及個人及類似存在,凡是存在涉及該虛擬事物,經由獨立第三方的可靠來源的周邊產品有效介紹,介紹中有基本的產品介紹如產品的概況、特色等,且非廣告宣傳(明顯對產品傾向宣揚優點,或推薦讀者購買)或商品銷售頁面,即可證明對象(ACG 的角色、組織等)具有現實關注度。而即使是存在此產品報導,如果相應產品有其它特殊情況的報導,如銷量極低,應慎重考慮條目存在支持來源的可靠性。

小弟奉上新版本。-~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9月27日 (五) 04:55 (UTC)

沒有問題的話,那就這樣定咯。--~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9月28日 (六) 23:53 (UTC)
對於虛構事物,例如動畫、漫畫、遊戲、小說、電影等非現實作品中出現的組織、個人及類似存在,如果有獨立可靠的第三方來源的有效介紹(包括對周邊產品的有效介紹,介紹中有基本的產品介紹如產品的概況、特色等,且非廣告宣傳(明顯對產品傾向宣揚優點,或推薦讀者購買)或商品銷售頁面),可視為該虛構事物(ACG 的角色、組織等)具有關注度。而即使是存在此周邊產品報導,如果相應產品有其它特殊情況的報導,如銷量極低,應慎重考慮條目存在支持來源的可靠性。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9月29日 (日) 01:18 (UTC)

(+)支持前輩的意見。--~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9月29日 (日) 14:51 (UTC)
對於虛構事物,例如動畫、漫畫、遊戲、小說、電影等非現實作品中出現的組織、個人及類似存在,須有獨立可靠的第三方來源並應慎重考慮條目存在支持來源的可靠性。

--177.103.139.64留言2013年9月29日 (日) 05:05 (UTC)

(+)支持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意見,不過要分辨是否為廣告宣傳不是件容易的事。--M940504留言2013年10月1日 (二) 13:07 (UTC)
  • (-)反對:周邊產品就是周邊產品,不能以此引申到非現實作品中出現的事物也有關注度。關注度只針對單個主題,而非該主題所屬的哪一個類別,這是基本原則,虛構事物與其現實中的產品是不同的主題。請大家不要落入「關注度例外主義」的思維,這個小標題叫「解決方案」,現在方案解決的只是某些ACG愛好者對不符合維基百科:關注度的ACG條目被刪感到不滿,然後想找個方案架空維基百科:關注度,問題並非現時方針存在甚麽漏洞或不足之處。ACG條目沒任何資格及理由可以不跟從維基百科:關注度。如果推動方案只是為了使這些ACG條目得以保留,作為百科全書的參與者,我不能不反對。--Risk留言 2013年10月3日 (四) 16:26 (UTC)
  • (-)反對關注度是不能繼承的,比如老爹都不能從兒子繼承關注度,畫家也不能從作品繼承關注度,作品憑什麼可以從周邊繼承關注度?—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Skyfiler對話貢獻)於2013年10月18日 (五) 17:28加入。
    • 「Wikipedia:關注度」在執行上最大的漏洞就是「Google搜不到某文獻就等於該文獻並不存在」,另外就是(而不限於)溯及指引生效前早已存在多時的條目,甚至登上DYK的條目也不能倖免。--Mewaqua留言2013年10月4日 (五) 12:52 (UTC)
      • 連登上DYK的條目也能證明關注度?「Google搜不到某文獻就等於該文獻並不存在」是你片面之辭,我去圖書館借本Google搜不到的書也能證明關注度。--Risk留言 2013年10月4日 (五) 13:09 (UTC)
        • 關於去圖書館,一來你要有時間(每天幾十個條目被提刪,誰有那麼多時間去圖書館,還有交通費又不能問提刪者或基金會報銷),二來你要知道找哪本書,三來要知道找哪頁(沒有索引的書就難找了),四來圖書館要有那本書,說易行難。--Mewaqua留言2013年10月4日 (五) 13:19 (UTC)
  • (!)意見:基本同意上面的見解。一個方針應該對所有的對象都一視同仁。我覺得要說作品中的某個人物能夠對外部世界產生影響,應該是這個虛擬人物的形象,作為一個文藝作品中的形象被第三方討論,得到獨立可靠的第三方來源的有效介紹。比如說《流星花園》中的道明寺司、牧野杉菜,或者《灌籃高手》裏面的櫻木花道。它們的形象本身已經超出劇情本身,不再作為劇情或劇中世界觀的一部分,而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形象引起了第三方專門討論。這樣的角色就是具備足夠關注度能夠在維基百科單獨擁有條目的虛擬人物。—Snorri留言2013年10月3日 (四) 17:30 (UTC)
  • (!)意見:作為補充。我認為,只要一個虛擬角色的條目中沒有充足的來源表明它對真實世界的影響,那麼就永遠有理由質疑這個條目存在的合理性。同時,這個影響也應該體現在條目的內容之中。—Snorri留言2013年10月3日 (四) 17:36 (UTC)
  • (!)意見:現在重點就在於,你們不承認人家對事物的關注。你們覺得需要寫篇論文出來,或者寫個幾萬字才算是關注,這樣子很不好,真的。如果不關注這個,沒有人對周邊產品有興趣的,我不關心時事,我去買報紙去看新聞網站幹嘛?--~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10月4日 (五) 01:29 (UTC)
  • (!)意見:risk先生的老話還是「百科全書不應該有動漫條目」,那,等於沒法談下去。--~閉上你的眼睛~留言2013年10月4日 (五) 01:30 (UTC)
  • 到底你知不知何謂關注度,「值得關注的主題」是指已被獨立來源在相當程度上予以關注的主題,而非指某人是否關注某條目。「沒有關注度」是指主題沒有得到了可靠來源的有效介紹,而非我或任何人不關注某條目。
  • 我是說「百科全書不應該有不符合維基百科:關注度的條目」,如果某動漫條目有關注度,則可保留,反之亦然。--Risk留言 2013年10月4日 (五) 10:55 (UTC)
  • (:)回應若報導是有關動漫人物/事物的現實世界實體化周邊產品如模型、首辦公仔等,我覺得可以接受為關注度來源。至於如上面HELLO KITTY吸塵機的那種,我便不大肯定--Nivekin請留言 2013年10月4日 (五) 11:09 (UTC)
  • 在這講一下個人見解:事實上很多動漫腳色,以致於周邊商品,「實際知名度」遠大於能(或說容易)找到的關注度來源顯示出的效果,舉例而言:近其經存廢討論後被合併的波特卡斯·D·艾斯ONE PIECE這部作品中劇情份量舉足輕重,基本上,大多數看過ONE PIECE的觀眾都暁其名,略知其人,超越一般觀眾的愛好者見其遭遇幾乎無不墮淚,至於ONE PIECE關注度所能產生的愛好者數量,我想不用多做解釋。這次存廢討論期間如同過去十數次經驗,很不幸由於google上搜尋不出任何足以保留的有效來源,於是存在歷史長達5年之久,條目完整性甚高的該條目就這樣被合併了。我認為,這件事中間有個弔詭:現今使用的關注度法則無法彰顯動漫實質關注,關注度方針的實質意義理應是確保中文維基百科的收錄內容為有用、廣為人知,乃至於有影響力,但現行關注度確認條件下,如動漫腳色實質知名度充足的內容卻反倒因為不便於考證的情況下,被迅速刪除或合併(當然,這個假設建立在實際存在不容易找到的有效來源,不違反可供查證原則),顯示出關注度違背了其存在意義,同樣的,現行的存廢提刪制度對於其他不便考證來源的條目同樣不友善。於是乎,關於本案的實際修正方法在下提議:
  1. 修正關注度處理程序,強制未張貼關注度模板30天者不可依此為由提刪,以確實提供條目維護者足夠時間補充內容,當然顯而易見為原創研究者不適用本條款保護。
  2. 修正關注度不具繼承性的原則,在有條件下使子條目得以因繼承部分主條目關注度而列入保留參考依據,當然,個別子內容要實際成為條目仍需獨立第三方來源。在此原則下,我認為波特卡斯·D·艾斯依其豐厚完善的介紹應保留獨立。
  3. 對於關注度存廢討論有爭議,甚至於成為積案時,可優先徵詢相關專題(如本案應徵詢維基百科:ACG專題維基百科:漫畫專題)之社群提供意見,相較多數維基人,他們擁有更多專業知識或處理經驗。更進一步的,建議中文維基百科能加強兩者間的連結,使非專業提刪討論情況減少,並能提升質量和處理效率。

--張雨星(留言給我) 2013年10月4日 (五) 17:42 (UTC)

  • (*)提醒:我想提醒幾點討論中可能會遇到的誤區。
    1. 首先,刪除一個條目或一些條目,不表示它們的內容永遠無法進入維基百科。某些虛構作品中的人物、組織等等的條目由於關注度不足被刪除後,它們的內容會被併入主條目。當然內容可能會精簡以符合主條目的內容比例。以上討論的「刪除與保留」本質上只是維基百科的一部分內容應該獨立成多個條目,還是合為一個條目,並不影響具體內容的刪除和保留,是「一個蛋糕切成幾塊」的問題,而不是「蛋糕要扔掉」的問題。沒有理由擔心某個虛構人物角色會因為無法獨立成條目就不被維基百科作為內容收錄了。
    2. 第二,通用關注度指引確立以久,對於不同類型的對象設定明確的標準只是「如何將通用指引應用到具體某類條目」的一個說明,而不是代表可以根據對象不同就改變通用指引的內容。通用關注度標準對所有條目應當一視同仁,要改的話就要全改。
    3. 第三,如果通用指引本身沒有改變,那麼討論的內容只能是「為通用指引的在某類條目的實施定下一個可操作的方案」,而不是為了「保留或刪除某些條目」。所有「如果這樣做,豈不是要刪很多XXX條目?」或者「如果這樣做豈不是會導致建立很多XXX條目」的論據都是錯誤的。一開始就應該講明白,目的到底是要為了保留某些條目而改整個通用關注度指引,還是遵照通用指引定出某類條目的關注度具體準則。不說明的話討論再久也是夾纏不清,浪費時間。—Snorri留言2013年10月4日 (五) 19:09 (UTC)
Snorri提醒的好,的確內容和條目的去留關係不是這麼單純,在Snorri上述的基本原則上,大家應該多讀讀並討論Wikipedia:內容分歧(應翻成內容拆分)及Wikipedia:條目大小。--177.103.139.64留言2013年10月5日 (六) 07:10 (UTC)

(+)支持,個人覺得書生提供的意見並無問題。—Chiefwei - - - 2013年10月5日 (六) 07:42 (UTC)

感覺大部分用戶對shizhao的意見都相當支持,而少部分用戶,包括上面的曾經多次敵視我甚至來我討論頁打擾的IP用戶似乎具有不同的反對意見,是否需要就方案再做一次投票呢?--田中是好人留言2013年10月7日 (一) 08:12 (UTC)

對於虛構事物,例如動畫、漫畫、遊戲、小說、電影等非現實作品中出現的組織、個人及類似存在,如果有兩個或以上的獨立可靠的第三方來源的有效介紹(包括對周邊產品的有效介紹,介紹中有基本的產品介紹如產品的概況、特色等,且非明顯對產品傾向宣揚優點,或推薦讀者購買的廣告宣傳或商品銷售頁面),可視為該虛構事物(ACG 的角色、組織等)具有現實社會關注度。而即使是存在此周邊產品報導,如果相應產品有其它特殊情況的報導,如銷量極低,應慎重考慮條目存在支持來源的可靠性。

改了下細節了。--田中是好人留言2013年10月7日 (一) 08:27 (UTC)

沒有現實社會關注度這麼一說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10月8日 (二) 02:09 (UTC)
小弟我以為加個現實社會好看點.....那改回去吧。--田中是好人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04:26 (UTC)

分段

關於這一次的風波,我在這裏就已經說過了,您這個做法不被其他人所重視,而且您連原作者連問都沒問就掛模板直接就提刪,這可是非常失禮的事情,而且作者還是有權限的用戶,另外您還有您在這裏討論的時候一直持續提交關注度,這樣沒有其他人願意到這裏討論,甚至有些根本就掛模板掛不到30天的,甚至還一兩天就立即提刪,而且您所提報的條目大部分都有第二、三方的參考來源,這完全就是違反刪除守則以及關注度方針與指引的作法。因此我的看法是問題出在您自己的身上,近期的關注度提報ACGN的除了你以外只有少數人,一般來說要完全沒有第二、三方的參考來源的才能掛專注度,您已經了違反方針了還不自覺,基本上能夠藉由出版社出版然後打出知名度的作品因該在這個範圍內,不過我看了最近的提交的內容,比較像是您自己的程度不足,對於作品的見解度也不夠以及對於方針的解讀也是錯誤的情況,在Wikipedia:不要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有提到『如果你希望改變現行的程序,方針,指引或者規則…… 理當建立一個討論頁面,爭取大家的一致意見。而不要製造現行規則的反例以證明它的錯誤,也不要發起對現行規則的刪除投票。』,現在的您就是做這件事,因此,這樣的解讀實在是擴大解讀虛構事物的見解,加上像您這樣子提出關注度不足的理據,我認為這已經是為闡釋觀點而擾亂,持續提報關注度只會讓您失去社群的信任,加上在英語以及日語以及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虛構事物皆為論述,雖然沒有實際的方針效力,但是也不能擴大解讀到一般條目去。另外,還有一點您對這個領域有根本的誤解,已經存在好幾年的條目您現在動手去提交關注度刪除,兩位用戶以上反對您的舉動就代表隊您的不信任,連這一點都不明白的話,我希望閣下可以多聽多看多傾聽他人的東西,主動去詢問條目的作者或這一方面的專家,不要認為自己就是對的就一意孤行,這樣只會步入某人的下場,我只有糾正別人的錯誤的時候才會出現,其餘的時間不會出現在客棧,雖然我現在是主要編輯鐵路相關的條目,不過對於ACGN還是有接觸,因此我想提醒您一點,不是每一個編輯者能夠在短時間就將來源補齊,因為每個編輯者的素質不一,有些人能夠願意配合,但是有些人一受到刺激就變得像某人一樣抓狂,這也是因該要避免的事情,我覺得這次的討論的提起人也沒有盡到告知的義務,沒有通知相關的編輯者是重點,這樣一弄我看只會得到反效果。--T.A Shirakawa(Talk - Mail) 2013年10月8日 (二) 03:10 (UTC)

不說我不知,怎麼連galgame都開始提刪了,這樣刪下去不得了了。--田中是好人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04:28 (UTC)


對於虛構事物,例如動畫、漫畫、遊戲、小說、電影等非現實作品中出現的組織、個人及類似存在,如果有兩個或以上的'獨立可靠的第三方來源的有效介紹(對周邊產品的有效介紹,介紹中有基本的產品介紹如產品的概況、特色等,且非明顯對產品傾向宣揚優點,或推薦讀者購買的廣告宣傳或商品銷售頁面)。這些來源應被視為該虛構事物(ACG 的角色、組織等)符合關注度可靠來源的證據。但即使是存在此周邊產品報導,如果相應產品有其它特殊情況的報導,如銷量極低,應慎重考慮條目存在支持來源的可靠性。

新的補充。--田中是好人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04:49 (UTC)

  • 哈!編者自知有參照,卻不在編輯時寫在條目之中。條目被提刪,卻反而怪責提刪的人。在大家都尋找不到第三方可靠有效介紹的情況下,惟有根據指引將缺乏關注的內容刪除,或併合到主條目或其他條目之中。--Qui cherche trouve 2013年10月8日 (二) 05:00 (UTC)
    • 哈!哈!閣下不自己搜尋一下來源,就認為條目主題無關注度,那麼我看閣下要準備提刪所有缺乏來源的條目了,您真辛苦啊!順便再度引用百無一用是書生曾發表過的言論
所謂現實意義,故事以外的觀點等等,只要有證據證明的確存在就好,就可以證明其關注度,而沒有必要非得在條目中寫出來才有關注度

--M940504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11:53 (UTC)

      • 別學Mewaqua‎亂quote句子,人家是說「在大家都尋找不到第三方可靠有效介紹的情況下',惟有根據指引將缺乏關注的內容刪除」。--Risk留言 2013年10月8日 (二) 12:03 (UTC)
        • 可是Qui cherche trouve前面說了「編者自知有參照,卻不在編輯時寫在條目之中」,這根本不是「在大家都尋找不到第三方可靠有效介紹的情況下」。「大家」不就包含編者了?總不能把編者無視吧?--M940504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12:12 (UTC)
          • 只是提醒您一下。明明人家都說了「在大家都尋找不到第三方可靠有效介紹的情況下」,你又為何指「閣下不自己搜尋一下來源,就認為條目主題無關注度」?其實你不用次次都引用書生,直接把自己認同的意見寫出來就可以。--Risk留言 2013年10月8日 (二) 12:26 (UTC)
            • 好吧,剛才發言確實有些不妥。不過我還是認為User:SiuMai因為條目沒列來源就直接認定大家(含編者)都尋找不到第三方可靠有效介紹是很不恰當的作法,應當先詢問主要編者與擅長此領域的維基人(如T.A Shirakawa)。為了對事不對人,我的題外話就到這了--M940504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12:45 (UTC)
1. User:SiuMai進行導致條目將被提刪的操作時,好像不甚考慮當前中文維基百科的可用人力,其關注度提刪速度遠遠壓倒其他用戶改善條目的可投入人力,通常掛個Notability模板就一走了之,最多就是在日後的頁面存廢討論時再加多一票「(×)刪除」。
2. 不翻查遠的,我在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3/10/03#RX-78系列機動戰士列出了兩個來源之後,User:SiuMai還是慣性地投「(×)刪除 缺乏關注度」。
--Mewaqua留言2013年10月8日 (二) 12:21 (UTC)
為甚麼要在此討論談User:SiuMai?想因人廢言還是怎樣?--Risk留言 2013年10月8日 (二) 12:32 (UTC)
並非因人廢言,但是User:SiuMai未詢問主編者和擅長此領域的維基人就於ACG條目擅掛關注模板,對負責維基人造成困擾,連帶擾亂維基百科和社群秩序是事實。敝人觀察User:SiuMai對近期提刪ACG條目的舉動作觀察,並調閱歷次編輯紀錄,發現該用戶對於其提刪的ACG條目,在提刪之前始終未曾親自參與條目改善的動作,一來說明該用戶對於ACG條目並無實地參與和不深理解,二來則說明其作法過分武斷。如果類似User:SiuMai這樣的作法不能妥善處理和規勸,甚至是這段期間不能想出規劃方式,將來再度發生類似的狀況對維基百科來說根本是災難性的--Noche留言2013年10月9日 (二) 01:20 (UTC)
主編者是什麼東西?--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10月10日 (四) 00:51 (UTC)
(:)回應User:Shizhao:主編者指的是條目的主要貢獻者(不一定是條目創建者),如魔法少女小圓的主編者是User:Tiro_Finale_TW。另外,主編者是,不是東西--M940504留言2013年10月10日 (四) 02:59 (UTC)
掛關注度模板根本不須要詢問任何人。掛幾個模板就會「擾亂維基百科和社群秩序」、「對維基百科來說根本是災難性」?--Risk留言 2013年10月10日 (四) 02:12 (UTC)
對缺少獨立來源的條目,掛關注度模板是無可厚非。但對搜尋得到來源的條目,直接以沒有關注度為由投刪除票,或是在英文版是優良的條目掛關注度模板,有點說不過去吧?--KevinSET留言2013年10月10日 (四) 04:26 (UTC)
英文版若有充足的來源,即使被掛上關注度模板,被提刪的可能性也不大,例如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3/09/11就有一堆電視劇條目沒提刪,7日後還沒有人提刪, 管理員可幫忙移除關注度模板。--M940504留言2013年10月10日 (四) 05:10 (UTC)
至於搜尋得到來源的條目,卻有人投提刪票的情況,只能說此人搜索能力有待加強。若條目主題的來源非中文,這種情況更常見--M940504留言2013年10月10日 (四) 05:18 (UTC)
同上述要點,由於近幾個月來開始注意到存廢討論有異常的現象,結果大部分提刪的條目與ACGN有關,結果我調查了舉報人以及掛關注度模板的紀錄,大致上與SiuMai討論 | 貢獻 | 封禁 (日誌))脫離不了關係,我看了它所有的看了該用戶的編輯貢獻,從八月到現在的貢獻大部分都將ACGN掛上關注度模板,馬歇爾·D·汀奇伙頭智多星 (電視劇)兩個條目在同樣的條件之下被同一位用戶掛上不同的模板,在Wikipedia:關注度當中有明確指出有提到『詢問條目的作者或這一方面的專家,獲取尋找這類來源的建議。』、『如果是關於某個專業領域的條目,使用{{expert-subject|主題名稱}}標籤來吸引了解這一領域的編者,他們可能可以查詢到線下的可靠來源。』這兩點都沒有看就馬上就提出關注度就代表說那位用戶對於ACGN關注的程度就是零,通常對於缺少獨立來源的條目應該要先掛沒有列出參考或來源模板{{來源請求}}{{缺乏來源}}以及{{改善來源}}而不是{{關注度}},簡而言之,找不到第二、三方來源的條目並不是引用Wikipedia:關注度指引,而是Wikipedia:列明來源指引以及上面的Wikipedia:可供查證方針,把Wikipedia:關注度指引凌駕在Wikipedia:可供查證方針以及Wikipedia:列明來源指引之上,這樣子的思考方式不是非常可疑嗎,就是這位的不負責任的舉報,使得ACGN的條目一一被刪除掉,以為說了一句不是提刪者的責任就可以不用負責任嗎,這樣想就實在是太天真了,掛上模板的用戶要負責相關的責任。照這樣看來這位用戶有嚴重的歧視條目的問題。另外,該用戶從一開始就沒有邀請ACG相關為主的主要編者,主編者通常是條目的創建者或是條目的最大貢獻者都屬於主編者的範圍之內,另一方面則是繼續掛模板並且提刪同類型條目,其目的是消滅維基百科的ACGN條目,除此之外在User:SiuMai的用戶討論頁到2013年10月8日為止有45次清空自己的用戶討論頁的紀錄,其中包括將他人編寫的條目被掛上關注度模板的抗議之外,讓人懷疑那位用戶其實有非常大的問題,加上用不同的標準來來去檢視條目,另外,別忘了Wikipedia:方針與指引可是有提到方針是廣為接受、每個人應當遵循的方針,而指引是人們應當但不是強制規定必須遵循的建議方針,人們在維基對之應有所理解體認,簡而言之,這次他所說的一言一語可都是漏洞百出,全部歸咎於編輯者的責任這未免也過於無理取鬧,加上本來有第三方來源的條目也被他這樣舉報,我認為該用戶的公信力非常差強人意。去年它的用戶名還是User:RiceRice的時候我看到他把和菓子移動到和「果」子,還有把一堆中文名稱有消歧義的硬是要移動到中文標題,當時回退的他的移動編輯可是我操作的,理由是Wikipedia:命名常規當中的使用中文這一段有但書,『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這一段可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卻被忽視掉,過去書生就是因為這件事因此跟我起了爭執,第二項的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稱,中立的名稱移動到其他地區的譯名可是非常容易起爭執,因此移動條目可是要有共識才能移動,這件事就我看來這位用戶對於維基百科的運作實在是不夠深遠,因此我這次全力杯葛這次指引的提案。--T.A Shirakawa(Talk - Mail) 2013年10月10日 (四) 05:40 (UTC)
針對T.A Shirakawa所提出SiuMai作為的部分,個人也想順便補充幾個問題和情況。舉個人親身經歷過SiuMai作為的案例,他在8月底給個人長期負責的動漫角色條目烏爾奇奧拉·西法等條目掛上關注度模板,然後這中間關注度模板還沒到期,該條目直接被Risk提出存廢討論(Risk提刪理由是條目裏都是僅關虛擬內容,相關內容見此 [[7]]),那幾個條目經過投票討論後,最後由管理員鐵鐵的火大了認定保留而結案。本以為事情就這樣落幕便塵埃已定,故個人於投票後決定移去SiuMai掛上的關注度模板,結果Risk就以關注度還沒到期為由,堅持把關注度模板放回上述的條目。最後因為這項緣故,這兩個條目因為「關注期限」已到,再次被送交存廢討論投票[[8]],想當然爾,SiuMai自然是以「缺乏關注度」為由,於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3/10/02 投下刪除票。統計一下從8月份至今被SiuMai惡意掛上關注模板的條目,可謂繁不備載,近期甚至連日番谷冬獅郎等動漫條目都因為他的舉動被丟進存廢投票。

於是藉此機會向各位提問,像這種被SiuMai毫不思慮也不參與條目更進便直接掛上關注模板,於關注模版持續期間經過存廢投票過關,卻因為他掛的關注模板還沒到期,加上管理員堅持持續將模板掛着直至到期,再度被送交存廢討論投票的狀況,各位是怎麼看待?該怎麼處理才行?誠如T.A Shirakawa所說,SiuMai其所作為有失公信力,現今仍有許多被他大量掛上關注模板的ACG條目仍被送交存廢條目,有的還尚未結案,加上他還刻意在有得到來源的條目掛上關注模板和投刪除票,實在說不過去,包含個人在內諸多用戶已對其作為忍無可忍,希望藉這次機會能夠得到解答,也希望能針對這次風波提出最讓各位能接受的裁決和處理方式,感謝各位。--Nieve(Talk 2013年10月10日 (四) 23:17 (UTC)

如果有參考資料證明其關注度,可以直接移除模板。—Chiefwei - - - 2013年10月10日 (四) 15:26 (UTC)

下文的提案不必拘泥於周邊,書生兄的「如果有獨立可靠的第三方來源的有效介紹(包括對周邊產品的有效介紹)」可供參考。—Chiefwei - - - 2013年10月11日 (五) 07:25 (UTC)

在下認為,任何人都有提刪條目的權利,不管他/她是不是管理員。雖然小弟我跟Qui cherche trouve在意見上有分歧,但是我覺得她的提刪是違規的。如果上面小弟我的發言有得罪之處,還請見諒。也請各位維基同工,就事論事,謝謝大家。--田中是好人留言2013年10月14日 (一) 12:43 (UTC)

你這個帳戶,「田中是好人」User:蘿蔔炒飯與田中羅密歐很不老實喔:
  1. shizhao寫的版本和你現在提的版本有很大不同
  2. 若shizhao要提版本,shizhao他可以自己提,不用你提
  3. 你的討論標題:「否馬上展開ACG條目關注度標準討論?」根本有誤導投票的嫌疑,是展開「方針」投票的討論,還只是展開論述和草案的討論呢?
  4. 綜合以上,你的討論手法真的有某永久封禁用戶的影子,至少有三位以上維基用戶這樣猜測了。
--200.192.214.138留言2013年10月13日 (日) 14:46 (UTC)

說一下自己的觀點:

  1. 在現實世界具有同等關注度的現實事物和虛擬事物,虛擬事物更容易擁有「可靠來源」。理由:現實事物誕生在現實世界後,需要經過敘述、整理才能變成易於傳播的資料,這個過程費時費力;而虛擬事物出現在現實世界時,其形式已經是完整的、便於傳播的資料,省卻了那個步驟。因此,對虛擬事物要求更多數量的來源佐證是合理的。
  2. 小報相比於大報(或說娛樂類相比於嚴肅類)、網絡媒體相比於紙質媒體、網站下屬頻道相比於主要頻道,前者比後者發佈報道更容易、數量更多。因此,雖然前者這些來源能夠視為可靠,但判斷關注度時,對前者的數量要求理應比後者更高。Shenyqwilliam留言2013年10月18日 (五) 07:08 (UTC)
現在有人在要求更多數量的來源嗎?討論的主題是在條目里沒有提供符合通用關注度的來源吧?條目內容沒有證明自己的關注度,有讀者掛關注度模板甚至提刪不是很正常麼?這個和主題是什麼沒有關係,證明關注度是編者的責任,不是讀者的。還有個問題是掛「也許具備關注度但是需要可靠來源建立」那個模板,編輯理都不理的……

投票區

(本區域旨在就進一步討論方案是否實施進行投票,討論意見請移玉步哦。小弟亦會協助移動討論意見至上方的,請大家遵守禮儀哦。--田中是好人留言2013年10月7日 (一) 08:31 (UTC)

注意:本投票將於10月29日結束。若支持意見過半,希望管理員能參考大部分維基人的意見作出政策修改。

對於虛擬對象,例如動畫、漫畫、遊戲、小說、電影中出現的組織及個人及類似存在,凡是存在涉及該虛擬事物,經由獨立第三方的可靠來源的周邊產品有效介紹,介紹中有基本的產品介紹如產品的概況、特色等,且非廣告宣傳(明顯對產品傾向宣揚優點,或推薦讀者購買)或商品銷售頁面,即可證明對象(ACG 的角色、組織等)具有現實關注度。而即使是存在此產品報導,如果相應產品有其它特殊情況的報導,如銷量極低,應慎重考慮條目存在支持來源的可靠性。

既然大家已經沒有補充意見,我提議討論此內容加入至方針政策里。--田中是好人留言2013年10月11日 (五) 03:13 (UTC)

建議田中是好人User:蘿蔔炒飯與田中羅密歐,先澄清自己不是永久封禁用戶的傀儡後,再先以撰寫論述如Wikipedia:關注度_(電影)方式,花時間廣泛取得討論共識後再提案成指引,再成方針。

--177.69.195.4留言2013年10月11日 (五) 13:40 (UTC)

不好意思,IP用戶無權投票哦,謝謝親的建議。哦對了,這個方案實際上不是我寫的,是shizhao寫的。--田中是好人留言2013年10月13日 (日) 11:25 (UTC)
↑該投票無效,原因:未於「事件前」達自動確認用戶資格。
感謝烏拉管理員對投票活動的支持,投票總會有結束的一天,不管是有木有期限。就目前來說,提刪討論小弟認為已經是非常公平公正公開,符合自由百科全書性質的一個規限。慎重考慮的問題,不就是可以在提刪討論中解決麼?這個辦法既靈活又精準。我認為烏拉先生可以仔細考慮下。不過,任何合資格用戶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也不強求啊親。--田中是好人留言2013年10月14日 (一) 12:39 (UTC)
沒有投票期的投票只會被視作為徵求意見,如果閣下想以此為共識,請把期限補上。「慎重考慮」是模稜兩可,可左可右的空話。如果閣下想在往後的編輯中繼續為這個話題爭論不休當然可以這樣寫。我可以預見到,若是這樣寫了往後一定會有人為何如慎重考慮再開一版和此處一模一樣的討論。對不對這些操作流程及措辭進行更改都是閣下自己的權利,我也不強求。我只想說的是,現在提出的草案並沒有達到平息爭議的目的,反倒是有明顯可以出現爭議的地方。烏拉跨氪 2013年10月15日 (二) 01:07 (UTC)
感謝你的意見,小弟我會補上一個期限的。至於是否會在日後產生爭議,我只能說我能力有限。--田中是好人留言2013年10月15日 (二) 07:11 (UTC)
risk先生,能否將你的(×)刪除改為(-)反對呢?--田中是好人留言2013年10月14日 (一) 12:55 (UTC)
哈,真是按慣了(自嘲中)…--Risk留言 2013年10月14日 (一) 13:03 (UTC)
  • (+)支持,新聞有價值和真實度,就會被多方可靠來源網站轉載從而獲利及增加自己公信度,那麼ACG等被第三方可靠的周邊化也能說明有價值。畢竟兩者計算關注度的方法不能同樣論處。這個方針暫時未看到不好的一面。換一個角度來說,維基百科把那些虛構條目趕盡殺絕後,就叫歷史寫實主義百科算了,脫離了它所倡導的自由書寫內容。--脳內補完。◕‿◕。讨论 2013年10月14日 (一) 15:30 (UTC)
  • (+)支持,這次我改變之前杯葛提議的態度,因為前一陣子我發覺沒有人處理積壓的存廢討論我才發現這次的問題,所以我就開始着手調查這次的問題究竟是出在哪裏,結果就如同我在上面所講的問題,因此我將問題一一的提出來,如果沒有冷靜的判斷能力將會使得ACGN專業為主的用戶出走,到時候就是一場災難,使得維基百科將不會出現動漫類型的條目,加上刪除方所提到的關注度問題記得沒錯五年前就有用戶提到虛擬事物關注度這問題,當時User:Cobrachen提到:「什麼是知名度?什麼又是顯著性?套一句最近很流行的反話:能吃嗎?這個本身存在很深的主觀判別,即使能夠引用大量的資訊也不代表一個條目的知名度或者是顯著性高,只能說這個條目引據甚多,可供查證的部分相當豐富。而且很多條目描寫的內容有相當明顯的地區性,文化性或者是專業性的區分,對該領域熟悉的人可能認為知名度高,不熟悉的人可能都沒有聽過,而往往後者佔據的比例會較高,那麼,這種無法量化或者是有效辨識的所謂標準,引發的爭執或者是誤解只怕會比想要達到的目標要多。-cobrachen (留言) 2008年9月3日 (三) 12:55 (UTC)」,所以如果是對於作品的認識與否將會成為無止盡拉鋸戰,所以過去的社群就有人提出解決的方案,另外過去User:Winertai所提到「深入介紹的涵義以及就檢索度所言,不管是圖書館的論文檢索,圖書篇章檢索,甚至新聞報導搜尋,都沒有「獨立且深入」的單單介紹此人物的文字。在此情況下,此人物即使被社群要求保留,管理員也可依此格式指引為由合併於相關條目。」因此這個觀點就成為了現在的虛擬事物關注度,所以簡單來說只要不要違反方針情況就不用擔心這問題,儘管這兩位曾將反對過我,但是我還是尊重他們的意見並且再次引用,所以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永遠的敵人,當然了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昨日的正義可能將成為明日的邪惡,所以因此我這次將過去的共識拿出來就是因為已經吵得沸沸揚揚的地步,不達成共識的話可能將成為用戶對用戶之間的的對立將加升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另外,我想提醒反對方的一點就是,要尊重社群的其他人的意見,不可能每次都尊重您的意見,過去百樂兔跟蘋果派就是因為兩人不尊重共識因此擾亂因此變成這種混亂情形,到後來變成這這種沒有人願意聽取您的意見,因此別做出前人所犯下的錯。--T.A Shirakawa(Talk - Mail) 2013年10月14日 (一) 19:30 (UTC)
  • (+)支持,個人覺得周邊商品不能完全和虛擬對象分割,畢竟生產及消費該產品的人都是衝着該虛擬事物的人氣而來,這類產品的出現及受歡迎程度應也算是該虛擬對象對現實世界的影響。--KevinSET留言2013年10月14日 (一) 20:04 (UTC)
  • (+)支持,方案認同。(~)補充,關於作者與該作品舉辦的簽名會和簽書會的報導對於關注度足夠同樣也有幫助。因為如果沒有關注度哪會有簽名會和簽書會。實際上看似無關的東西,卻是有其關聯存在。凡事不要從一個角度去看啦!--アシュウ留言2013年10月14日 (一) 21:48 (UTC)
對於虛構事物,例如動畫、漫畫、遊戲、小說、電影等非現實作品中出現的組織、個人及類似存在,如果有獨立可靠的第三方來源的有效介紹(包括對周邊產品的有效介紹,介紹中有基本的產品介紹如產品的概況、特色等,且非廣告宣傳(明顯對產品傾向宣揚優點,或推薦讀者購買)或商品銷售頁面),可視為該虛構事物(ACG 的角色、組織等)具有關注度。而即使是存在此周邊產品報導,如果相應產品有其它特殊情況的報導,如銷量極低,應慎重考慮條目存在支持來源的可靠性
對於虛擬對象,例如動畫、漫畫、遊戲、小說、電影中出現的組織及個人及類似存在,凡是存在涉及該虛擬事物,經由獨立第三方的可靠來源的周邊產品有效介紹,介紹中有基本的產品介紹如產品的概況、特色等,且非廣告宣傳(明顯對產品傾向宣揚優點,或推薦讀者購買)或商品銷售頁面,即可證明對象(ACG 的角色、組織等)具有現實關注度。而即使是存在此產品報導,如果相應產品有其它特殊情況的報導,如銷量極低,應慎重考慮條目存在支持來源的可靠性。

另外倒底此投票區在投什麼?是投下面那一項?

  1. 「本區域旨在就進一步討論方案是否實施進行投票,...」(投票決定要不要投?)
  2. 「既然大家已經沒有補充意見,我提議討論此內容加入至方針政策里...」(是誰的案,頁面在哪 ?)

--ACGGCA留言2013年10月15日 (二) 05:27 (UTC)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須在本討論發起時已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 (-)反對,1. 「對於虛擬對象,例如動畫……應慎重考慮條目存在支持來源的可靠性。」這一段到底是想加進哪個「Wikipedia:」的頁面?2. 「凡是存在涉及該虛擬事物,經由獨立第三方的可靠來源的周邊產品有效介紹……即可證明對象(ACG 的角色、組織等)具有現實關注度」必然會被刪除分子解讀成「凡是不存在涉及該虛擬事物,經由獨立第三方的可靠來源的周邊產品有效介紹……即可證明對象(ACG 的角色、組織等)不具有現實關注度」,即是找到「有效介紹」而找不到「周邊產品有效介紹」(如果根本沒有推出周邊產品就不可能找到)也要刪頁,等於收緊「Wikipedia:關注度」。--Mewaqua留言2013年10月15日 (二) 05:49 (UTC)
可朋友,你得這樣看,就算是這個不通過,提刪派依然認為,沒有經由獨立第三方的可靠來源的周邊產品有效介紹就可以刪了。這是唯一可以讓步的地方:用可靠來源證實它的知名度。通過以後,其實要找幾個來源難度不算低的。如果這個都不試試,那提刪黨也就可以繼續大條道理。輕重請考慮一下吧。--田中是好人留言2013年10月15日 (二) 06:31 (UTC)
現時並非「沒有經由獨立第三方的可靠來源的周邊產品有效介紹就可以刪了」,見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存檔/2013年7-9月#涅繭利的例子,反而你提出的版本卻有可能被如此解讀。--Mewaqua留言2013年10月15日 (二) 07:33 (UTC)
簡單舉例,假設某虛構角色滿足Wikipedia:關注度的「通用關注度指引」(角色本身「得到了第三方可靠來源的有效介紹」)卻沒有「周邊產品有效介紹」,那麼按照User:蘿蔔炒飯與田中羅密歐的提案版本,該角色是符合還是不符合關注度門檻?如果答案是「不符合」,提案通過的後果是以前可以存在的條目變成要被刪除,這個疑慮越早澄清越好。--Mewaqua留言2013年10月15日 (二) 14:42 (UTC)
小弟我也做個簡單分析。如果此案未獲通過,則任何ACG人物/組織條目只要不符合所謂的(或者說是不知所謂的)「關注度」,均可作出提刪。而此案獲得通過的話,如果條目有參考來源起碼可以保住。朋友你提出疑惑的部分,煩請你在跟risk先生爭議之餘,另建提案拯救之。小弟我能力有限,只能夠保一不能夠保全世界。目前對方是抓住關注度不放肆意曲解,那麼你既然苦無對策,不如聽聽小弟的意見。你反對是你個人的問題,最終結果如何,跟你,或者跟每位維基人或許毫無瓜葛。但我可以這麼說,今天關注度這一炮放在ACG,明天一樣可以放在日本火車站,或者中國大陸甚至台灣的火車站之上,甚至其它知名度不高的東西之上。--田中是好人留言2013年10月16日 (三) 09:32 (UTC)
1. 你沒有針對我提出的質疑解答,答非所問。 2. 接納你的提案的結果未必是「如果條目有參考來源起碼可以保住」(「參考來源」其實是「第三方可靠來源的有效介紹」,下同),而且這根本就與現狀大致相似,不是因為你的提案通過才有,反而你的提案可能導致「如果條目沒有周邊產品有效介紹的參考來源,就算條目有其它參考來源都保不住」。3. 「支持意見過半」未必就是共識,例如5成1對4成9。 4. 「龍端子收集者(對話頁 | 用戶貢獻):已確認 已確認蘿卜炒飯與田中羅密歐(對話頁 | 用戶貢獻)」(Wikipedia:用戶查核請求,2013年10月13日),你推動此案的目的惹人懷疑。--Mewaqua留言2013年10月16日 (三) 11:43 (UTC)
小弟已經說了,你質疑的部分請自己提出解決辦法解決。小弟我光是想這個東西想得頭髮都掉光了,質量問題請你自己做QC咯。龍端子收集者就是田中作品的人物啊,你去查查去?我開個帳號練練手順便做點別的編輯也很正常。如果有涉及違規情況歡迎指正,小弟務必立地改正啊。心正不怕影斜。--田中是好人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04:52 (UTC)
啊對了,Mewaqua先生,過半不是共識,那請你幫忙達成共識。小弟認為,如果要一方滿意(刪除),另一方就必然有點不滿(保留)。小弟盡心盡力在這裏擺圓場,無非是為了保衛自己愛好的條目。我看上面投票的大部分人士也基本上是在做這件事。而且我也說了,最終結果只是求管理員處理,管理員是否執行可不是小弟的責任哦。小弟沒打算達成絕對共識哦。--田中愛好者本季推薦~家族計劃~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05:09 (UTC)
建議去上internet archive找找,或baidu google庫存,把內容先貼到用戶頁面下的工作區,不少資深用戶都會用工作區寫半成品先。--White Lotus Society留言2013年10月19日 (六) 01:44 (UTC)
可以請求管理員用e-mail發送不涉及侵犯版權問題的已刪除ACG類條目給你。--Mewaqua留言2013年10月19日 (六) 07:21 (UTC)
  • (!)意見,另外一些意見,ACG等虛構條目的處理方式,內容多且完整則保留,內容太少則可以併入相關條目之中,盡可能的別以刪除條目方式來處理。--DEMONBANE留言2013年10月19日 (六) 00:00 (UTC)
的確,這個方針提案基本上源於用戶User:SiuMai(亦是User:RiceRice)的過份提刪引起反感,而有趣的是藉此提案的用戶以前和他同是編研會與維基人群,看來在維基上的確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不過如果是提案者和User:SiuMai套好招,一個扮白臉一個扮黑臉的話,那也真的是世紀陰謀案的高啊......--White Lotus Society留言2013年10月19日 (六) 01:44 (UTC)
請善意推定。--2013年11月23日 (六) 19:17 (UTC)
  • (-)反對關注度是不能繼承的,比如老爹都不能從兒子繼承關注度,畫家也不能從作品繼承關注度,作品憑什麼可以從周邊繼承關注度?對衍生作品的有效介紹,如果也滿足對原作品的深入介紹條件,則可以直接拿來建立原作品的關注度,如果只有基本介紹,對原作品一筆帶過,不滿足深入介紹條件的,則不能拿來建立原作品的關注度。這個提案,實際上是取消了通用關注度的有效介紹條件,將「直接、詳細地講解了主題的實體,編者無需通過原創研究來發掘條目的內容」的條件改為「基本的產品介紹如產品的概況、特色等」。--Skyfiler留言2013年10月18日 (五) 17:47 (UTC)
同意Skyfiler所說的,此提案實際上是取消了通用關注度的有效介紹條件,是明眼人,看穿此提案的障眼法。那請問您覺得由用戶User:Walter GrassrootUser:Riskchard最近[11]改進的維基百科:關注度 (虛構事物)夠不夠好,有沒有類似的問題呢?您覺得會不會較好一點具討論價值呢?(個人覺得是比現此提案值得拿出來討論)--White Lotus Society留言2013年10月19日 (六) 01:29 (UTC)
有這麼幾個問題:維基百科上存廢標準是關注度,不用來提刪的關注度標準有什麼用?對於虛構事物載體的關注度要求,實際上是和通用關注度衝突的,滿足通用關注度未必滿足這裏的載體要求。由於通用關注度是正式方針,虛構事物的關注度只是論文,比通用關注度更加嚴格的要求是站不住腳的。另外,即使是因個體知名度不足而整合出的虛擬事物列表文章,也應該滿足通用關注度和維基百科:獨立列表的要求。--Skyfiler留言2013年10月19日 (六) 02:04 (UTC)
先等User:Walter GrassrootUser:Riskchard正式提出來另開討論串討論好了,現在我個人覺得User:Walter GrassrootUser:Riskchard之論述是可以變成指引的,因為其補充(但不違背)了正式方針通用關注度,所以至少有助於未來相關議題的討論。--White Lotus Society留言2013年10月19日 (六) 02:11 (UTC)
  • (+)支持 光從關注度來說,很多虛構事物的關注度也超過了很多條目,而用什麼外界新聞來衡量就太搞笑了。 釀泉為酒留言2013年10月19日 (六) 06:52 (UTC)
  • (-)反對這是周邊的關注度而非事物本身的關注度。另外,這段話究竟是對關注度指引的補充,還是對虛擬事物關注度指引的補充,還是專門針對ACG類條目的標準?如果是ACG專門標準,那我強烈反對,因為通用關注度提到來源數量受到質量影響,這應當是一般性的要求,而這裏僅作為特殊情況提及。(事實上我認為虛擬事物對來源數量要求應當更高,見投票區上面幾行。)Shenyqwilliam留言2013年10月22日 (二) 12:17 (UTC)
  • (-)反對,要知道ACG條目也是要給不懂ACG的人看,最起碼也要寫出它的基本重要性,對於外行人來說只有愛好者才看得明白的內容跟亂寫一通是沒有分別,還浪費巡查者的時間去核對根本無從證偽的內容。建立ACG關注度指引等於視ACG條目比其他條目更加重要,我又可不可以說其他條目也很多人看而要求放寬收錄標准呢。其實要寫這些條目,何不到wikia申請一個wiki,不就可以自定收錄標准了嗎?中竹口留言2013年11月1日 (五) 13:29 (UTC)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須在本討論發起時已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這段請求已經有多日無人留言,因此關閉。--GZWDer留言) (2013-12-16 15:1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