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拓跋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拓跋那
高涼王
前任:拓跋禮
繼任:拓跋紇
國家北魏
時代南北朝
族裔鮮卑拓跋部
世系平文帝系
出生不詳
逝世正平元年(451年)
代郡平城
親屬
父親高涼懿王拓跋禮
其他親屬高祖:拓跋孤
曾祖:拓跋斤
祖父:平陽王拓跋樂真

拓跋那(?—451年),鲜卑名阿斗泥[1],又作阿斗那[2], 阿叔泥[3],追尊魏平文帝拓跋郁律的后裔,北魏宗室、官员。

生平

對吐谷渾作戰

太平真君六年(445年),拓跋那擔任征西大將軍,出兵白蘭,征討吐谷渾慕利延,同時太武帝拓跋燾又命封敕文攻打鎮守枹罕的慕利延兄子什歸,北魏兩道出兵,八月壬寅(445年10月2日),拓跋那率兵到达曼头城。吐谷浑首领慕利延带着他的部落穿过沙漠向西逃去。慕璝之子被囊领兵迎战,被拓跋那击败。被囊率领轻装骑兵逃走。中山公杜丰率精锐骑兵追赶,穿过三危山,来到雪山,活捉了被囊、什归乞伏炽磐的儿子乞伏成龙,全部押送到平城。慕利延于是又向西进入于阗国[4][5][6],吐谷渾部落死亡數萬人。十一月拓跋那凱旋而歸。

第一次對劉宋作戰

拓跋那之後與安定公韓茂駐屯在相州陽平,徵發冀州百姓在碻磝津建造浮橋。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十一月,北魏选拔六州士兵中勇猛的两万人,派遣永昌王拓跋仁和拓跋那各率一万骑兵,向南进攻淮河泗水以北的刘宋地区,将青州和徐州的百姓迁徙充实到黄河以北[7][8]。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二月,拓跋仁到达高平,俘虏刘宋将军王章,又进攻金乡、方与,迁移刘宋百姓五千家到黄河以北[9][10]。。

對盧水胡作戰

先是在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盧水胡人蓋吳於杏城起兵,隔年(446年)拓跋燾親征擊破其軍隊,蓋吳退守北地,但重新在杏城聚眾起事,拓跋燾派拓跋那與拓跋仁兩人都督北道的各支軍隊共同攻擊,五月在杏城擊破蓋吳軍隊,俘虜了蓋吳兩位叔父,但蓋吳本人遁走,拓跋那採用陸俟的計策,放還其叔父,之後叔父們果然斬下蓋吳的首級投降。拓跋那再出兵擊敗蓋吳的餘黨白廣平,在安定俘虜屠各族的路那羅,但關中與河西地區的胡族仍舊動亂不已。太平真君八年(447年),拓跋那自安定出兵攻討朔方胡,又與武昌王拓跋提、淮南王拓跋他合軍,擊敗山胡曹僕渾

對柔然作戰

太平真君十年(449年)一月,北魏分三道兵力北伐柔然,魏太武帝與太子拓跋晃為中路軍,略陽王拓跋羯兒為西路軍,拓跋那為東路軍,三軍兵至漠南,柔然可汗吐賀真遁走。同年九月,魏太武帝再次親征柔然,拓跋那率領軍隊出東道,原計畫與其他各路軍隊在地弗池會合,吐賀真舉柔然精銳士兵圍攻拓跋那,柔然士兵的包圍圈有數十重之多,拓跋那在陣營周圍挖掘壕溝堅守,雙方對峙數天,吐賀真多次挑戰,並未取得戰果。魏太武帝派宿卫魯秀率領軍隊前往救援,自率大軍後繼,拓跋燾軍隊還未抵達,魯秀已經先突破包圍圈,將拓跋那救出[11]。吐賀真認為北魏大軍將至,引兵退還,拓跋那率軍隊追擊,總共追擊了九天九夜,吐賀真不得已放棄了糧草裝備,拓跋那收其輜重而還。

第二次對劉宋作戰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十一月,拓跋燾發動對劉宋的反擊作戰,分兵五路軍隊共同南下,拓跋那由青州直趨下邳,之後再由山陽進軍廣陵,同天與其他四路軍隊一同逼臨長江,拓跋燾的主軍駐紮在瓜步。隔年正平元年(451年)一月,拓跋燾撤軍,然而在行經盱眙的時候,由於守將臧質的挑釁,拓跋燾招集其他各路軍隊包圍攻打盱眙城,拓跋那也參與了此次的圍攻。

同年(451年)三月,南征部隊返回平城。正平元年(451年)六月,拓跋那有罪被赐死[12][13]

然而《宋書》卻記載,拓跋那再圍攻盱眙之時,遭到臧質的軍士射死一事[14],與《魏書》記錄不合。

家庭

兒子

  • 拓跋紇獻文帝時期,追溯拓跋那的功績,詔命拓跋紇襲封高涼王
  • 元度和,北魏散骑常侍、外都大官、使持节、镇北将军、度斤镇大将、平舒男[2]

注釋

  1. ^ 《宋书·卷九十五·列传第五十五》:焘从弟永昌王库仁真发关西兵趋汝、颍,从弟高梁王阿斗泥自青州道,焘自碻磝,并南出。
  2. ^ 2.0 2.1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使持節平北將軍恒州刺史行唐伯元使君墓誌銘」君諱龍,字平城,河南洛陽人,平文皇帝之六世孫也。極天為構,帶地稱源,」盛德顯於望雲,雄圖煥於羈鹿。祖功符彼相,瞻八命以高驤;父任屬維城,守」四方而作鎮。君幼挺奇姿,生而秀穎,早深漠北之志,少稟山西之風。高祖」宸居兩楹,志清九服,有念名駒,顧懷虎子。太和之始,襲爵平舒男。雖猛志末」申,而雄姿簡帝。會北虜寇邊,烽燧時警,妙簡勳冑,以啟戎行。乃假君寧朔」將軍,龔行北討。帝親臨慰,勉獎以殊續。君前無橫陣,戰必先登,以攘敵之」功,拜奉車都尉。及大軍南伐,師指義陽,復假君龍驤將軍大將軍司馬。君被」堅執銳,斬將搴旗。帝嘉厥庸,眷言捨爵,進授行唐伯,授前軍將軍。趙王以」帝弟之尊,作蕃列岳。司武之任,非君勿居,授開府司馬。及鸞駕親戌,問罪南」服,鼓鞞之思,允屬伊人,復以安遠將軍為右軍統軍,司馬如故。以母憂去官。」君至性通神,哀感行路,豈唯致歎加人,故亦非扶不起。既而沔陽即序,江右」未賓,金革既興,呼門復及。復以驍騎將軍扈駕南討,還加閉野將軍,驍騎如」故。景明在運,邊亭息警,我求明哲,屬以共治,乃除清河內史,伯如故。復以荊」蠻蠢動,將毀王略,輟彼飛軨,統茲戎馬,以龍驤將軍秉麾南伐。又以義陽尚」阻,南師競進,勝負未形,先鳴莫在。以君功宣歷識,氣蓋當時,選眾而舉,朝無」異議。君臨機電決,猛志衝冠,郢城請罪,與有其力。方當騁茲果毅,運此奇謀,」掃狡冠於塞垂,追銜刀於江右;而輔善無驗,大寶多違,忽阻巷歌,奄捐館舍。」以正始元年十月十六日薨於第。葬於首陽之巔。朝廷興嗟舊德,永念勳庸,」追贈使持節平北將軍恒州刺史,謚曰武侯。今重啟幽延,聿遵合骨,故刊石」玄泉,式揚不朽。其辭曰:」長發帝緒,建德應韓,暐暐枝葉,弈弈波瀾。犬牙攸在,磐石斯觀,三千以擊,」九萬伊摶。閑和有素,道術時鑽,北揮嚴敵,南翼行鸞。旅唯正正,師必桓桓,居」難以易,處險而安。運促天長,生危事久,忽變市朝,奄淪丘阜。兩宮貽念,六轡」驤首,永酸易及,長悲夜厚。」祖諱阿斗那,侍中內都大官都督河西諸軍事啟府儀同三司高梁王。」父諱度和,散騎常侍外都大官使持節鎮北將軍度斤鎮大將平舒男。」夫人洛陽紇干氏。祖和突,南部尚書新城侯。父萇命,代郡尹。」夫人下邳皮氏。祖豹,侍中儀同三司淮陽王。父欣,侍中豫州刺史廣川公。
  3. ^ 《宋书·卷七十四·列传第三十四》:爽有七弟秀,小字天念,颇有意略,才力过爽。焘以充宿卫,甚知待之。伪高梁王阿叔泥为芮芮所围甚急,使秀往救,焘自率大众继其后。焘未及至,秀已击破之,拔阿叔泥而反。
  4. ^ 《魏书·卷四下·帝纪第四》:壬寅,高凉王那军到曼头城,慕利延驱其部落西渡流沙,那急追。故西秦王慕璝世子被囊逆军拒战,那击破之。被囊轻骑遁走,中山公杜丰精骑追之,度三危,至雪山,生擒被囊、什归及炽磐子成龙,送于京师。慕利延遂西入于阗国。
  5. ^ 《北史·卷二·魏本纪第二》:壬寅,征西大将军、高凉王那等讨吐谷浑慕利延。军到蔓头城,慕利延驱其部落西度流沙,那急追,故西秦王莫璝世子被囊逆军拒战,那击破之。中山公杜丰追度三危,至雪山,禽被囊及慕利延兄子什归、炽盘子成龙,送于京师。慕利延遂西入于阗国。
  6.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壬寅,魏高凉王那军至宁头城,吐谷浑王慕利延拥其部落西度流沙。吐谷浑慕璝之子被囊逆战,那击破之;被囊遁走,中山公杜丰帅精骑追之,度三危,至雪山,生擒被囊及吐谷浑什归、乞伏炽磐之子成龙,皆送平城。
  7. ^ 《魏书·卷四下·帝纪第四》:选六州兵勇猛者二万人,使永昌王仁、高凉王那分领,为二道,各一万骑,南略淮泗以北,徙青徐之民以实河北。
  8. ^ 《北史·卷二·魏本纪第二》:选六州兵勇猛者,使永昌王仁、高凉王那分领为二道,南略淮、泗以北。徙青、徐之人以实河北。
  9. ^ 《魏书·卷四下·帝纪第四》:永昌王仁至高平,擒刘义隆将王章,略金乡、方与,迁其民五千家于河北。
  10.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魏选六州骁骑二万,使永昌王仁、高凉王那分将之,为二道,掠淮、泗以北,徙青、徐之民以实河北。
  11. ^ 《宋书·卷七十四·列传第三十四》:元嘉二十六年,轨死,爽为宁南将军、荆州刺史、襄阳公,镇长社。幼染殊俗,无复华风。粗中使酒,数有过失,焘将诛之。爽有七弟秀,小字天念,颇有意略,才力过爽。焘以充宿卫,甚知待之。伪高梁王阿叔泥为芮芮所围甚急,使秀往救,焘自率大众继其后。焘未及至,秀已击破之,拔阿叔泥而反。
  12. ^ 《魏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九十一》:夏五月壬寅,大赦。六月壬戌,改年。车师国王遣子入侍。诏曰:“夫刑网太密,犯者更众,朕甚愍之。有司其案律令,务求厥中。自馀有不便于民者,依比增损。”诏太子少傅游雅、中书侍郎胡方回等改定律制。略阳王羯儿,仪同三司、高凉王那有罪赐死。
  13. ^ 《北史·卷二·魏本纪第二》:夏五月壬寅,大赦。六月壬戌,改元。车师国王遣子入侍。诏以刑网太密,犯者更众,命有司其案律令,务求厥中,自馀有不便于人者,依比增损。诏太子少傅游雅、中书侍郎胡方回等改定律制。略阳王羯儿、高凉王那有罪赐死。
  14. ^ 宋書》卷七十四,列傳第三十四:「虜死者與城平。又射殺高梁王。」

參考資料

  • 魏書》卷四下,世祖紀第四下。
  • 魏書》卷十四,列傳第二。
  • 魏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