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郭利斯馬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阿基·考里斯麦基
阿基·郭利斯馬基
2017年
导演
本名Aki Olavi Kaurismäki
国籍 芬兰
出生 (1957-04-04) 1957年4月4日66歲)
 芬兰奧里馬蒂拉
职业電影導演製片編劇演員
教育程度坦佩雷大學
配偶葆拉·奥伊诺宁芬蘭語Paula Oinonen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奖项
戛纳电影节
評審團大獎
基督教人道精神獎
2002年 《沒有過去的男人
評審團獎
2023年 《枯葉
基督教人道精神獎特別提及
1996年 《流雲逝事芬蘭語Kauas pilvet karkaavat
其他奖项
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
2017年 《希望的另一面芬蘭語Toivon tuolla puolen
芬蘭國家電影獎最佳影片獎
2006年 《薄暮之光芬蘭語Laitakaupungin valot
芬蘭國家電影獎最佳首作獎
1983年 《罪與罰芬蘭語Rikos ja rangaistus (vuoden 1983 elokuva)
芬蘭國家電影獎最佳劇本獎
1983年 《罪與罰芬蘭語Rikos ja rangaistus (vuoden 1983 elokuva)
1996年 《流雲逝事芬蘭語Kauas pilvet karkaavat
2002年 《沒有過去的男人
芬蘭國家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1990年 《火柴廠的女孩芬蘭語Tulitikkutehtaan tyttö
1992年 《波西米亞生活芬蘭語Boheemielämää (elokuva)
1996年 《流雲逝事芬蘭語Kauas pilvet karkaavat
2002年 《沒有過去的男人
聖保羅影展觀眾票選最佳電影
1996年 《流雲逝事芬蘭語Kauas pilvet karkaavat

阿基·郭利斯馬基芬蘭語Aki Kaurismäki[ˈɑki ˈkɑ͡urismæki] ;1957年4月4日)是一位芬蘭電影導演製片編劇演員,代表作為《沒有過去的男人》。他被認為是芬蘭最著名的電影导演[1]。2017年作品《希望的另一面芬蘭語Toivon tuolla puolen》获得第67届柏林影展最佳导演銀熊奖[2]

生平

阿基·郭利斯馬基於1957年4月4日出生於芬蘭派耶特海梅区奧里馬蒂拉,父親是銷售員,其家族姓「郭利斯馬基」(Kaurismäki)在芬蘭語中意指「鹿之山」。他曾於坦佩雷大學學習新聞學,20歲起便於慕尼黑電影博物館Filmmuseum München)自學電影[3]。大學時期就開始投稿於電影相關雜誌,成為電影評論家。

阿基·郭利斯馬基最早進入電影工作是與哥哥米卡·郭利斯馬基的電影中擔任共同編劇、共同導演與演員等職[4]。他的首部獨立執導的劇情電影長片作品是《罪與罰》(Rikos ja rangaistus,1983年),是將杜斯妥也夫斯基著名的同名犯罪小說《罪與罰》改編,場景則是轉換為現代的赫爾辛基。該部作品使得阿基·郭利斯馬基開始受到芬蘭電影界的注目。

他第一部往國際發展的電影是於1986年於東京影展放映的《天堂陰影》(Varjoja paratiisissa),而他於1989年的喜劇電影作品《列寧格勒牛仔征美記》(Leningrad Cowboys Go America)使得他開始受到全世界的注目。

他的電影風格受到很多導演的影響,像是尚-皮耶·梅爾維爾羅伯特·布列松讓他應用抑制的表演行為與簡潔的電影敘事去傳遞他的電影訊息。評論家通常也認為郭利斯馬基也受到寧那·華納·法斯賓德的影響,但是郭利斯馬基,藉著一部尖銳將自己赤裸呈現的電影,說明他過去不知何故未曾看過任何法斯賓德的電影,直到最近幾年才看過。他的電影有一種獨特的不被重視的幽默面,這樣的幽默也可以從吉姆·賈木許的電影之中發現。賈木許收藏了一個來自於郭利斯馬基電影《列寧格勒牛仔征美記》的浮雕寶石。而在賈木許的電影作品《地球之夜》(Night on Earth)之中在芬蘭赫爾辛基拍攝的片段,他也雇用了許多常常出現在郭利斯馬基電影中的演員。其他郭利斯馬基直接或是間接表示受到其影響的導演有恩斯特·劉別謙路易斯·布努埃爾小津安二郎[4]尚·維果賈克·大地大衛·格里菲斯[5]等。

他大多數的電影作品都圍繞在他居住的城市赫爾辛基,特別是《法蘭兄弟》(Calamari Union),該片大多數場景都是在卡利奥区的勞工階級鄰里中拍攝,類似的場景還可以在所謂的「勞工階級三部曲」或「失敗者三部曲」[6][7]:《天堂陰影》、《升空號》(Ariel)與《火柴廠的女孩》(Tulitikkutehtaan tyttö)之中看見。值得一題的是,他對於赫爾辛基的視角是同時帶有批判與少見的非浪漫。除此之外,他電影中的角色經常表示他們多麼希望可以離開赫爾辛基:有的結束在墨西哥(如《升空號》),其他則是結束在愛沙尼亞(如《法蘭兄弟》與《坐穩車泰欣娜》)。

目前阿基·郭利斯馬基與其哥哥米卡·郭利斯馬基合作的電影公司「Villealfa[8]工作,該公司電影產量約為全芬蘭的五分之一[3][9]

獲獎與抗議

以獲獎數來論斷的話,郭利斯馬基目前最成功的電影作品是2002年的《沒有過去的男人》。它在2002年的坎城影展贏得了評審團大獎基督教人道精神獎,並獲得2003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提名。然而,郭利斯馬基拒絕了參加這個盛會,並且表示他特別不喜歡在一個現在處於戰爭狀態中的國家之中參加派對。郭利斯馬基的下一部電影《薄暮之光》(Laitakaupungin valot)也被選為芬蘭在該年度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提名電影。而郭利斯馬基再度決定要抵制這個獎項並且拒絕這個提名,並將此當作是對於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的外交政策的抗議。

郭利斯馬基最為知名抗議行動之一是發生在2003年,他在飛機起飛前20分鐘取消訪美行程,抵制了第40屆紐約影展,並以此支持他伊朗的導演夥伴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因為美國政府拒發簽證給後者讓他不能參加該影展[10][5][11]

導演作品

劇情長片

短片

紀錄片

編劇作品

劇情長片

紀錄片

短片

電視作品

製片作品

劇情長片

紀錄片

短片

演出作品

劇情長片

參见

參考文獻與注釋

  • Roger Connah K/K: A Couple of Finns and Some Donald Ducks: Cinema and Society. VAPK Pub., Helsinki, 1991 [A remarkable placement of both Aki and Mika Kaurismäki's films within Finnish society. Witty and erudite]
  • Lauri Timonen: Aki Kaurismäen elokuvat (Otava, 2006), ISBN 951-1-20617-6
  • Peter von Bagh: Aki Kaurismäki (WSOY, 2006), ISBN 951-0-31773-X
  • Peter von Bagh: Elokuvan historia (Otava, 1998), ISBN 951-1-14868-0
  • Marja-Leena Hukkanen: Kaihon kultamaa: valokuvia Aki Kaurismäen elokuvista (Otava, 1997)
  1. ^ C.G. Explaining the Finnish love of tango. The Economist. 2017-10-11 [2023-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英语). 
  2. ^ 刘敏. 希望的另一面: 用电影改变欧洲人的难民观. 新浪娱乐. 2017-02-16 [201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3. ^ 3.0 3.1 阿基郭利斯馬基. [2008-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26). 
  4. ^ 4.0 4.1 聞天祥. 來自極地的冷面笑匠:郭利斯馬基. [2008-12-18]. [永久失效連結]
  5. ^ 5.0 5.1 「沒有過去的男人」 跳脫錯置的記憶. 自由時報. 2003年4月27日 [2008-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1月2日). 
  6. ^ 黃怡玫,專訪《薄幕之光》導演阿基‧郭利斯馬基[永久失效連結]
  7. ^ 郭利斯馬基的另外一個三部曲「芬蘭三部曲」則是:《流雲逝事》、《沒有過去的男人》與《薄暮之光
  8. ^ 該公司名稱是向尚盧·高達的《阿爾法城》(Alphaville, une étrange aventure de Lemmy Caution)致敬。
  9. ^ 黃怡玫. 赫爾辛基的小人物悲喜劇:專訪《薄幕之光》導演阿基‧郭利斯馬基. 放映週報. 2007年3月15日 [2008-12-18]. [永久失效連結]
  10. ^ Bohlen, Celestine. One Visa Problem Costs a Festival Two Filmmakers. New York Times. 2002年10月1日 [2008-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8) (英语). 
  11. ^ 劉紀雯. 文化差異中的溝通與衝突:三種閱讀《喀布爾美容學校》的方式. [2008-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