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邑之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邑之谋
汉匈战争的一部分
日期前133年7月[1]
地点
马邑(今山西北部朔州
结果 匈奴军臣单于被引诱至武州塞(今山西雁门),从当地掳获的尉史得知情报,遂退兵,汉军伏击失败;《白登之盟》破裂,单于与汉朝断绝和亲,公元前129年起汉匈战争爆发。[2][3][4]
参战方
汉朝 匈奴
指挥官与领导者
汉武帝
韩安国
李广
公孙贺
王恢
李息
军臣单于
兵力
史记·韩安国传》记载200,000多伏兵,《史记·匈奴传》、《汉书·匈奴传》、《汉书·韩安国传》记载300,000多伏兵;《史记·韩安国传》、《汉书·韩安国传》记载“发天下兵数十万”;军臣单于退兵后,王恢等以30,000兵追击匈奴后勤部队,皆无功。[5][6][1] 100,000骑兵。[5][6][1]
伤亡与损失
匈奴单于退兵;无伤亡。 无伤亡。

马邑之谋,又称马邑之战马邑之围,是前133年汉朝策划的一场对匈奴的诱敌歼灭战,结果被匈奴识破,没有成功。马邑之谋虽然失败,但结束了汉朝自汉高帝时期以来对匈奴奉行的和亲政策,同时也拉开了汉匈全面战争的序幕。[7]

背景

秦汉之际,匈奴冒顿杀死其父头曼,自立为单于,并且东击东胡,西攻月氏,南併楼烦白羊河南王,统一了匈奴各部。统一之后的匈奴开始强盛,拥有控弦的精锐部队近30万人。楚汉相争时,冒顿单于趁中原地区战乱,无暇北顾之机,收复了秦朝时期被蒙恬所夺的匈奴土地。西汉建国后,匈奴与西汉以河南塞朝那(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南)、肤施(今陕西省榆林市鱼河堡附近)为界,以此侵犯燕、代地区。[8]

前200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趁机迅速扩张,建立了一个横跨东亚和中亚的强大草原帝国,并收复了被秦朝占领的河套地区。当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后,刘邦认识到了北方的威胁,并在公元前200年集结大军,亲征匈奴, 高祖在平定异姓王韩王信的叛乱时虽三次野战打败冒顿,刘邦不想打击汉军高涨的士气,部署追击,为了防止不测,派周勃南下攻打楼烦的三座城池,再跟主力会合,以备后援,后来刘邦少数兵力被冒顿主力包围在平城,冒顿围困于平城七天七夜,史称白登之围。7日后周勃等汉军的军队主力赶到,攻打冒顿的包围圈,为刘邦解围,汉军打败匈奴,刘邦为了休养生息,对匈奴采取和亲结盟政策,将宗室公主嫁予匈奴,并且开放匈奴贸易,此后吕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一直沿用高祖时期的政策,汉匈两国相安无事。

西汉王朝在经过汉文帝汉景帝两代的“文景之治”后,经济上积累了巨额财富。汉景帝时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政治上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使汉匈两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决定废除屈辱的和亲政策,转而对匈奴实施军事打击。为此汉武帝进行了积极的部署和安排:委派李广等名将带兵镇守边郡要塞,征调士卒巩固边防,同时采取措施鼓励养马。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希望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经过经济、军事、外交一系列的努力,西汉抗击匈奴侵扰的条件已经成熟。[7]

过程

前134年,匈奴派使者向汉武帝请求和亲,汉武帝命群臣商议对策。大行令王恢以匈奴屡次背弃盟约为由建议汉武帝拒绝和亲,而韩安国则以匈奴兵强马壮为由劝汉武帝接受和亲,群臣大多赞同韩安国的观点。汉武帝最终采纳韩安国的建议,与匈奴和亲。[9]

前133年,雁门郡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豪绅聂壹通过王恢向汉武帝建议:匈奴刚刚与西汉和亲,非常信任边境的居民,可以利用财物引诱匈奴出兵,歼灭匈奴主力。汉武帝采纳王恢的建议,派遣精兵30万,任命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又任命大行令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率兵3万自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出发,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准备一举全歼匈奴主力。汉武帝同时派遣聂壹为内应,前往匈奴诱敌。[10]

聂壹以出塞经商为名,见匈奴军臣单于。聂壹欺骗单于说,他手下有数百人,能斩杀马邑城的官员,然后举城投降,马邑城内牲畜财物可尽归匈奴,但匈奴一定要派大军前来接应,以防汉兵。军臣单于贪图马邑城的财物,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今山西省左云县),并派使者随聂壹先入马邑,等斩杀马邑的官员后再进兵。聂壹随后返回,与马邑县令密谋,杀死囚犯割下首级悬挂在城门之上,伪装成马邑官员的头颅,欺骗匈奴使者。[11]

军臣单于得到使者的报告后,率领大军向马邑方向进军。大军来到距马邑百余里的地方,发现沿途有牲畜,却无人放牧,这引起了军臣单于的怀疑。匈奴在此时发现并攻下一座汉军边防小亭,俘获了汉雁门尉史。尉史在威胁下将汉军的计谋全部说出,军臣单于听后大惊之后继而大喜,说道:“我得到尉史不上汉天子的当,真是上天所赐。”于是封尉史为“天王”,下令立即撤军。

王恢、李息率领的3万大军从代郡出发,准备袭击匈奴的辎重,在得知匈奴退兵的消息后,非常惊奇。王恢心想自己的军队敌不过匈奴大军,只好退兵。韩安国等率领大军分驻马邑境内埋伏,但好几天不见动静,于是改变原先的作战方案,率军出击,结果一无所获。[12]

影响

汉武帝发动汉匈战争之前,匈奴和汉朝的国力都在上升阶段,从公元前209年至前127年,经冒顿老上军臣三代的父死子继,匈奴内部基本相安无事,匈奴也在这时期不断扩张,西击走月氏,并其旁二十六国;而汉朝的文景之治也出现了治世,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没有大规模用过兵。汉匈战争爆发后都对两国带来严重的后果,即便是汉武帝死后,匈奴的军事实力仍足以威胁汉朝。[13]

马邑之谋失败后,汉武帝以王恢发动战争却临阵脱逃为由,将其下狱。廷尉判处王恢死刑,王恢虽买通田蚡通过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求情,但仍无法平息汉武帝的愤怒,王恢被迫自杀谢罪。[14]

马邑之谋之后,匈奴断绝与西汉的和亲关系,多次派兵攻击边塞,侵入边境地区劫掠。但匈奴人因需要汉朝的财物,双方仍保持着边市贸易关系。[15]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夏,六月……将车骑、材官三十馀万匿马邑旁谷中……单于穿塞,将十万骑入武州塞……王恢主别从代出击胡辎重,闻单于还,兵多,亦不敢出。《资治通鉴·卷十八》
  2. ^ 汉使马邑下人聂翁壹奸兰出物与匈奴交(《史记集解》:《汉书音义》曰:私出塞与匈奴交市),详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单于信之,而贪马邑财物,乃以十万骑入武州塞。汉伏兵三十馀万马邑旁……单于既入汉塞,未至马邑百馀里……乃攻亭。是时雁门尉史行徼,见寇,葆此亭,知汉兵谋,单于得,欲杀之,尉史乃告单于汉兵所居。单于大惊曰:“吾固疑之。”乃引兵还……汉兵约单于入马邑而纵,单于不至,以故汉兵无所得。汉将军王恢部出代击胡辎重,闻单于还,兵多,不敢出……自是之後,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於是单于穿塞将十馀万骑,入武州塞(《史记集解》:徐广曰:在雁门;《史记索隐》:地理志县名,属雁门。又崔浩云:“今平城直西百里有武州城”是也)。当是时,汉伏兵车骑材官二十馀万,匿马邑旁谷中……单于入汉长城武州塞。未至马邑百馀里……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塞下传言单于已引去。汉兵追至塞,度弗及,即罢。王恢等兵三万,闻单于不与汉合,度往击辎重,必与单于精兵战,汉兵势必败,则以便宜罢兵,皆无功。《史记·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3. ^ 汉使马邑人聂翁壹间阑出物与匈奴交易(孟康曰:私出塞交易),阳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单于信之,而贪马邑财物,乃以十万骑入武州塞。汉伏兵三十余万马邑旁……单于既入汉塞,未至马邑百余里……乃攻亭。时雁门尉史行徼,见寇,保此亭,单于得,欲刺之。尉史知汉谋,乃下,具告单于。单于大惊,曰:“吾固疑之。”乃引兵还……汉兵约单于入马邑而纵,单于不至,以故无所得。将军王恢部出代击胡辎重,闻单于还,兵多,不敢出……自是后,凶奴绝和亲,攻当路塞。《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阴使聂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以为然而许之……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车骑材官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王恢、李息别从代主击辎重。于是单于入塞,未至马邑百余里,觉之,还去。语在《匈奴传》。塞下传言单于已去,汉兵追至塞,度弗及,王恢等皆罢兵。《汉书·卷五十二·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
  4. ^ 阴使聂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以为然而许之……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万骑入武州塞。未至马邑百馀里……乃攻亭,得雁门尉史,欲杀之,尉史乃告单于汉兵所居。单于大惊曰:“吾固疑之。”乃引兵还……塞下传言单于已去,汉兵追至塞,度弗及,乃皆罢兵。王恢主别从代出击胡辎重,闻单于还,兵多,亦不敢出……自是之后,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资治通鉴·卷十八》
  5. ^ 5.0 5.1 单于信之,而贪马邑财物,乃以十万骑入武州塞(《史记索隐》:苏林云在雁门也)。汉伏兵三十馀万马邑旁……汉将军王恢部出代击胡辎重,闻单于还,兵多,不敢出。《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汉伏兵车骑材官二十馀万,匿马邑旁谷中……王恢等兵三万,闻单于不与汉合,度往击辎重,必与单于精兵战,汉兵势必败,则以便宜罢兵,皆无功……首为马邑事者,恢也,故发天下兵数十万,从其言,为此。《史记·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6. ^ 6.0 6.1 單于信之,而貪馬邑財物,迺以十萬騎入武州塞。漢伏兵三十餘萬馬邑旁……将军王恢部出代击胡辎重,闻单于还,兵多,不敢出。《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於是單于穿塞,將十萬騎入武州塞(師古曰:在鴈門)。當是時,漢伏兵車騎材官三十餘萬,匿馬邑旁谷中……王恢、李息别从代主击辎重。于是单于入塞,未至马邑百余里,觉之,还去。语在《匈奴传》……首为马邑事者恢,故发天下兵数十万,从其言,为此。《汉书·卷五十二·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
  7. ^ 7.0 7.1 高广东; 赵国杰. 《马邑设伏:汉匈战争全面爆发之源》. 南昌市: 知识窗2006年第六期. 2006年. 
  8. ^ 《史记·卷一百一十·匈奴列传》: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遂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遂侵燕、代。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9. ^ 《史记·卷一百零八·韩长孺列传》: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10. ^ 《史记·卷一百零八·韩长孺列传》:其明年,则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当是时,汉伏兵车骑材官二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王恢、李息、李广别从代主击其辎重。
  11. ^ 《史记·卷一百零八·韩长孺列传》: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
  12. ^ 《史记·卷一百零八·韩长孺列传》:于是单于入汉长城武州塞。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出塞,曰:“吾得尉史,乃天也。”命尉史为“天王”。塞下传言单于已引去。汉兵追至塞,度弗及,即罢。王恢等兵三万,闻单于不与汉合,度往击辎重,必与单于精兵战,汉兵势必败,则以便宜罢兵,皆无功。
  13. ^ 刘运动,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第19卷第1期2008年1月。
  14. ^ 《史记·卷一百零八·韩长孺列传》:天子怒王恢不出击单于辎重,擅引兵罢也。恢曰:“始约虏入马邑城,兵与单于接,而臣击其辎重,可得利。今单于闻,不至而还,臣以三万人众不敌,是取辱耳。臣固知还而斩,然得完陛下士三万人。”于是下恢廷尉。廷尉当恢逗桡,当斩。恢私行千金丞相鼢。鼢不敢言上,而言于太后曰:“王恢首造马邑事,今不成而诛恢,是为匈奴报仇也。”上朝太后,太后以丞相言告上。上曰:“首为马邑事者,恢也,故发天下兵数十万,从其言,为此。且纵单于不可得,恢所部击其辎重,犹颇可得,以慰士大夫心。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于是恢闻之,乃自杀。
  15. ^ 《史记·卷一百一十·匈奴列传》:自是之后,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匈奴贪,尚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尚关市不绝以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