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東南亞/典範條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南亞主題頁——典範條目


第一篇

马来王猪笼草婆罗洲马来西亚沙巴坦布幼昆山附近及基纳巴卢山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仅生长于蛇纹石土壤基质中,特别是有地下水渗出、土壤松散且长期湿润的地区。其海拔分布范围为1500米至2650米。由于其分布局限,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濒危物种,列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中。马来王猪笼草以巨大的瓮形捕虫笼而著名。其捕虫笼可高达41厘米,宽至20厘米。容积可达3.5升,其中的消化液可达2.5升,为猪笼草属中捕虫笼容积最大的物种。马来王猪笼草另一个形态上的特征为叶片与笼蔓的盾形衔接方式,其笼蔓并不由叶尖伸出,而是从距离叶尖2至5厘米处的叶片下表面伸出。其捕虫笼偶尔可捕获脊椎动物甚至小型哺乳动物昆虫,特别是蚂蚁,是其上位笼下位笼的主要猎物。

第二篇

馬尼拉人質事件,發生於2010年8月23日當地時間上午10時半左右,遭革職的前菲律賓國家警察高級督察羅蘭多·門多薩手持步槍,登上香港康泰旅行社在菲律賓馬尼拉的旅遊巴士,挾持車上23名人質,並要求菲律賓政府讓他復職。綁匪先後釋放了6名香港遊客、1名菲籍導遊及2名菲籍攝影師,另有1名菲籍司機逃脫。事發近10小時後綁匪與菲律賓國家警察馬尼拉警區特種武器和戰術部隊及特別行動隊爆發槍戰,駁火逾1小時後綁匪被擊斃。事件持續12小時後以流血告終,最後15名被挾持的人質中,8死7傷。馬尼拉人質事件造成菲律賓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緊張。香港保安局向菲律賓發出黑色外遊警示並實行制裁直到2014年4月23日。

第三篇

白思華英國陸軍將領,1941年5月至1942年2月擔任馬來亞陸軍總司令,1942年2月15日因戰敗而率80,000大軍向日本投降,標誌著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整個馬來亞半島全境淪陷。白思華在淪陷後先後以戰俘身份被囚於新加坡、台灣瀋陽,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始獲釋放,並且於同年9月先後到日本和菲律賓出席兩地的日本投降儀式。白思華投降一事遭評為「英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和最大規模的投降」,並大大削弱了英國戰後在馬來亞地區的管治威信。1946年從軍中退休後,白思華在1948年發表《白思華報告書》,內容有指新加坡華人沒有團結抗日,在新加坡引起頗大非議;翌年,他又出版名為《馬來亞戰爭》的回憶錄。白思華晚年曾任遠東戰俘協會終身主席,1966年於英國逝世。新加坡福康寧有小徑白思華路,以為紀念。

第四篇

李朝越南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因该朝君主姓李而得名,历经九代君主,凡217年。李朝開創於1009年。該年農曆十一月,前黎朝的左親衞殿前指揮使李公蘊奪取帝位,次年改元順天,定都昇龍。李朝建國後,採取唐朝宋朝的中央政治制度模式。李朝前半段時期多次與宋朝真腊占城發生戰爭。李朝在中葉以後逐漸衰弱,國內封建諸侯相互交戰,爭奪權力。李朝晚期,發生了「范猷之亂」、「郭卜之亂」和陳嗣慶陳承兄弟專權的場面。最後權臣陳守度趁李昭皇年幼,於1225年年底安排從姪陳煚「受禪」,取代李氏帝位,建立陳朝

第五篇

热带风暴画眉2001年太平洋台风季期间形成的最后一场风暴,于12月26日在南海海域发展形成,比有纪录以来世界上任何一个热带气旋都更靠近赤道。系统迅速增强并沿马来西亚最东南端登陆,于12月28日在苏门答腊上空消散,其残留最终在北印度洋重新组织。风暴在马来西亚东部引发洪灾和山体滑坡,造成5人丧生,经济损失约360万美元。“画眉”之后成为日本气象厅自21世纪开始为太平洋台风命名以来退役的第一个风暴名称,用“琵琶”代替。

第六篇

南越国是约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位于番禺。南越国是秦朝将灭亡时,由南海郡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象郡后于约前203年建立。前196年,赵佗向西汉皇帝刘邦称臣,南越国成为西汉的一个“外臣”。约前183年,南越国与西汉交恶,赵佗开始称帝,其后,闽越夜郎、同师等国皆臣属于南越国,南越国的势力影响范围扩张至顶峰。前179年,南越国与西汉修好,赵佗再次向西汉皇帝汉文帝称臣。前113年,南越国第四代君主赵兴因向西汉请求“内属”,而和丞相吕嘉发生争议。吕嘉杀死赵兴,立其兄赵建德为新君主,并与西汉对峙。前112年,汉武帝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在前111年将南越国灭亡。

第七篇

朱安达·卡塔维查亚(1911年-1963年)是已故印度尼西亚无党派政治家,属印尼巽他族穆斯林。朱安达生前多次进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内阁,担任过多部门的部长,是印尼第11任、第17届内阁总理,同时兼任国防部长,他所领导的内阁即朱安达内阁。由于朱安达卸任总理后苏加诺总统自称总理,苏加诺下台后蘇哈托废除总理职位,故朱安达常被视为印尼历史上最后一任总理。卸任总理兼防长后,他任苏加诺内阁首席部長(第一部长)直至逝世,也是印尼史上唯一的首席部长。朱安达任部长、总理和首席部长期间执行积极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把握反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大方向,同时团结国内各党派和政治集团,打击各地分裂势力,重视经济建设,为印尼的独立、统一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八篇

林有福(1914年—1984年),新加坡马来西亚华裔政治家,1948年至1963年历任新加坡立法局立法议会议员,1956年至1959年出任第二任首席部长。在任内,他通过高压手段打击境内左派活动,促成英政府在1957年4月同意新加坡在1959年落实全面自治。可是,他对左派的强硬作风使他的支持度急降,最终在1959年立法议会大选中遭人民行动党重挫,自治邦首任总理席位更由李光耀夺得。此后,林有福遂渐淡出新加坡政坛。晚年的他皈依伊斯兰教,并迁到沙特阿拉伯低调过活,从此绝迹新马政坛。

第九篇

1957年9月2至9日,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廷琰澳大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吴廷琰在冷战高峰期间的到访得到热烈而奢华的迎接,时任总理澳大利亚自由党创立者罗伯特·孟席斯和在野反对党澳大利亚工党都给予他高度评价。吴廷琰在澳大利亚国会讲话,并获颁圣米迦勒及圣乔治勋章。访澳期间,吴廷琰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公众场合露面,没有与澳大利亚领导人开展实质性政治对话。媒体一律赞颂于他,称他是南越成功、充满魅力、民主和正义的领导人,对他的专制、操控选举及各种腐败行为视而不见。澳大利亚天主教领袖和媒体对这位南越国家首脑更是青眼相看。吴廷琰的到访标志着南越和澳大利亚的关系达到新的阶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失去外国盟友的支持,他们批评他独断专行的统治和宗教偏见。澳大利亚此后曾在反共斗争中派兵支援南越,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工党开始同情北越,反对越战扩大化,原本站在同一立场的两党因此分道扬镖。

第十篇

順化化學攻擊是一件發生於1963年6月3日的暴力鎮壓事件。在此次事件中,越南共和國陸軍部隊於順化市內向街上一群正在舉行示威活動的佛教徒和順化市民灑下紅棕色的催淚化學藥劑。事發當時,這些群眾正在抗議天主教徒總統吳廷琰的排佛政策。順化化學攻擊的事發使美國私下威脅要削減對吳廷琰政府的援助。數個月後,美國的態度被數名密謀政變的南越高級將領視為許可信號,而發動政變推翻了吳廷琰。一項調查報告確定南越陸軍在事件中使用的液體,是法國殖民時代遺留的催淚彈當中的成分,由於揮發失敗才會導致民眾重傷。雖然這項發現免除了南越軍方動用毒氣芥子毒氣攻擊平民的罪嫌,但事件後引起的抗議仍迫使琰政府派出三名高官組成小組,跟佛教界領袖磋商宗教平等及其他善後事項。儘管政教兩界在會晤之後簽署了聯合公報,不過因為公報內提及的政策改革並未付諸實行,最後演變成吳廷琰在政變中遇刺的結果。

第十一篇

賓臣(1896年-1972年),英國殖民地銀行家,1937年2月至1952年7月擔任有利銀行香港經理,退休後於1953年3月至1967年9月出任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主席。賓臣1919年加入有利銀行,曾在馬來亞新加坡檳城等地工作前後17年。退出有利銀行後,歷任兒童法庭法官、香港遊樂場協會會長、香港保護兒童會執行委員會委員等職。他還早於1940年參與草創香港防癆會,戰後於1948年出任該會董事一職,翌年更獲選為董事會副主席,後來於1963年至1964年出任主席。賓臣也曾任香港馬會主席前後14年,任內他不單止促成馬會先後作出多筆捐款,而且在1959年成立香港賽馬會(慈善)有限公司,使馬會的捐款計劃變得更系統化。賓臣任內還先後發生司馬克、李路和何煒航三名騎師墮馬身亡的慘劇,皆轟動馬圈一時。

第十二篇

约瑟夫·阿尔贝托·“乔伊”·圣地亚哥是位菲律宾裔美国吉他手兼作曲家,于1986年出道,以身为美国另类摇滚乐队小妖精主音吉他手闻名。1993年乐队解散后,他为多部电影或电视纪录片谱写配乐,并和夫人林达·马拉里(Linda Mallari)共同组建The Martinis乐队。他还参与过查尔斯·道格拉斯和小妖精乐队队友弗兰克·布莱克的唱片制作。2004年小妖精乐队重聚,圣地牙哥回归继续担任主音吉他手。圣地亚哥认为,自己的吉他演奏技巧受到莱斯·保罗乔治·哈里森切特·阿特金斯、韦斯·蒙哥马利、乔·帕斯吉米·亨德里克斯的影响,演奏风格曲折而富棱角。他在小妖精乐队中的吉他演出受到乐评人的高度评价,音乐电视网的劳雷尔·鲍曼认为,圣地亚哥的吉他音乐是小妖精乐队风格的关键组成部分。

第十三篇

回旋镖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國陸軍航空軍第20轰炸机司令部对日占荷屬東印度炼油设施发起的空袭行动。空袭从1944年8月10日深夜持续到次日凌晨,原计划炸毁巨港的炼油厂,并用水雷阻断穆西河运输,但最终只达成部分目标。本次行动隶属第20轰炸机司令部针对日占东南亚城市开展的一系列轰炸,配合空襲日本的主任务。该部还于行动当晚空袭日本长崎市。轰炸炼油厂的计划基本失败,确认炸毁的建筑仅一幢。盟军在连接巨港和大海的河中布雷,炸沉三艘舰船,另外两艘受损。日方用于防御巨港的高射炮和战斗机未能击落美军轰炸机,但美方一架轰炸机因燃油耗尽弃置。回旋镖行动是美国陆军航空军针对巨港重要战略石油设施开展的唯一一次空袭,此外英军曾于1945年1月从航空母舰出动飞机空袭当地。

第十四篇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1964年)是一位美國陸軍菲律賓陸軍將領,最高軍階分別為五星上將和陸軍元帥,曾於1930年代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擔任重要角色。麥克阿瑟是美國陸軍僅有的五位「五星上將」受銜者之一,同時也是僅有兩名被授予菲律賓陸軍元帥軍銜的軍人之一、唯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三場戰爭皆參與過的美國將軍。卸任後的麥克阿瑟曾試圖從政,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但在初選以壓倒性差距敗給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羅伯特·A·塔夫脫。從政失敗後,麥克阿瑟轉往商界,於雷明頓蘭德公司擔任董事會主席。

第十五篇

2009年9月越南热带低压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热带低压,此热带低压在9月上旬為越南沔中地區帶來強烈的降雨並造成當地淹水。早於9月1日,一道廣闊低壓區北部灣形成。9月4日,热带低压曾一度登陸越南峴港市,但數小時後再度出海,進入南海中部,朝向西沙群島一帶。在9月8日,由於熱帶風暴彩虹的前身擾動也於南海形成為一熱帶性低氣壓,其強度因而迅速下減,翌日更與彩虹的雲系結合成一個系統。強烈的降雨造成越南沔中多處淹水,並造成有6人死亡、3人失蹤。此热带低压造成越南沔中地區多處房屋受損及農業災害。據越南官方統計資料顯示,廣南省的損失估計約為252萬美元。

第十六篇

雅各布斯·安東尼·梅森是一名荷蘭攝影師,在1864年至1870年間的荷屬東印度拍摄了超過250張的人物照和風景照。1864年時,他遠赴東印度殖民地,熱衷紀錄島上的風土民情,主要的工作地點是首府巴達維亞、爪哇島蘇門答臘巴東,亦曾至邦加島勿里洞島婆羅洲尼亞斯島取材。1870年梅森重回荷蘭之後,開始宣傳自己的攝影作品,從中選出的部分照片在1871年精裝成冊,獻給荷蘭國王威廉三世,更多的作品則於1875年由J·H·德布西印刷廠出版,並送到巴黎阿姆斯特丹展出。梅氏晚年主要以建築師為職業,曾負責興建學校。逝後,他的蛋白紙相片分別由荷蘭四座機構和組織收藏,其內還有一些照片經過手工上色,或是加註圖片說明。

第十七篇

熱帶性低氣壓WP242018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4個獲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為熱帶低氣壓,以及第12個獲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給予當地名稱的熱帶氣旋。該系統在8月22日於南海東北部形成,之後其向東北移動並稍為增強。翌日(23日)登陸臺灣,並和西南季候風共同導致菲律賓、臺灣、福建廣東江西香港出現暴雨,南臺灣中臺灣更出現嚴重淹水。徘徊臺灣1日後,該系統於24日早上向西橫越臺灣海峽,25日早上登陸福建。26日循闽浙沿海向西南移動並逐漸消散。

第十八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國陸軍航空軍于1944年11月至1945年3月出动B-29超级堡垒重型轰炸机11次空袭日本占领的新加坡,并在附近水域布雷,这一系列行动史称轰炸新加坡。大部分空袭以岛上海军基地和船坞设施为目标,美军轰炸机部署到其他战场后,英國皇家空軍继续在新加坡附近布雷,直至1945年5月24日。日本留守新加坡的兵力不足,但还是能够多次干扰美军空袭并击落少量轰炸机,同时还有几次空袭因天气欠佳导致未能有效打击目标。新加坡重要的海军基地和商用港口遭受重创,但针对附近岛屿储油设施的袭击成效不彰。布雷作业对日本在新加坡的航运影响很大,导致三艘船被毁,另有十艘受损,但还不足以决定战局。盟军空袭令新加坡平民士气大振,将其视为解放的前兆。整体而言,盟军轰炸新加坡导致的平民伤亡不多,但还是有部分工人在军用设施遇袭期间丧生,另有一次空袭导致数百人无家可归。

第十九篇

會安古镇是位于越南广南省會安市沿海的古镇,位于秋盆河下游,距离岘港约30公里。有利的地理和气候因素让会安在17至18世纪成为繁忙的国际贸易港,日本中国和西方商船都在这里聚集。在此之前还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占婆贸易港口的遗迹。1980年代开始,會安古镇的建筑和文化价值逐渐受到学者和游客的认可,成为越南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华人特色的会馆、寺庙穿插在越南传统建筑和法国殖民风格的建筑中。除了建筑携带的文化价值外,会安还保存着多样而丰富的无形文化。古镇居民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生活信仰、民间艺术、文化礼会仍然得到保存和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會安古镇杰出的价值在1999年下半年的第23次会议上将其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二十篇

月光曲》是一部在1937年上映的荷屬東印度電影,由阿爾貝特·巴林克執導,沙倫編劇,拉登·莫赫達爾、魯姬亞和埃迪·T·埃芬迪主演。故事講述一個年輕女子在嫁給父親屬意的鴉片走私者之前,和情郎私奔的經歷,靈感來源之一是在1936年登上銀幕的荷里活電影《叢林公主》。本片在東印度群島和新加坡拍攝,目標觀眾是土著知識分子,部分演員曾參演巴林克上一部作品《巴勒》。《月光曲》在東印度群島大收旺場,令衰退多年的本地電影業恢復元氣,因此被视为印度尼西亞電影史上的轉捩點。同時,本片揉合歌曲、美麗風光和愛情故事的形式受到觀眾的歡迎,成為往後數十年間許多同類電影的模仿對象。在英屬馬來亞,本片也錄得20萬叻幣的票房收入,並促使邵氏兄弟馬來人製作電影。本片如今很可能像同期製作的東印度群島電影一樣,消失在歷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