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叶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叶县
坐标:33°37′22″N 113°21′19″E / 33.62268°N 113.35516°E / 33.62268; 113.35516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河南省平顶山市
政府驻地九龙街道
下级行政区
政府
 • 区委书记古松
 • 区长徐延杰
面积
 • 总计1,389.09 平方公里(536.33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702,345人
 • 密度506人/平方公里(1,310人/平方英里)
 • 城镇246,783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邮政编码467200
电话区号375
车辆号牌豫D
行政区划代码410422
年均温15.2℃[2] ℃
年降水723.7 mm[2]毫米
年日照1916.4 h[2]小时
旧称昆阳
网站叶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叶县[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平顶山市下辖的一个。叶县有两万多少数民族人口(超过总人口的2%)、37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是河南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3]。县人民政府驻九龙街道

叶县地下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盐。叶县本地的小吃有米线、烩面(叶县烩面、方城烩面)和本地牛肉。

历史沿革

古代

叶县地域原属应国春秋时期楚国所灭。周简王十年(前576年)楚公子于叶,周景王十二年(前533年)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城父,周景王十五年(前530年)复迁许于叶,五年后再次迁走。周景王二十一年(前524年),楚封沈诸梁于叶邑,号为“叶公”(叶音读作"摄")。叶公曾问政于孔子[4],也是成语叶公好龙典故中的主人公[5]战国时期,今叶县北部为魏国领土,南部为楚国领土,后为韩国秦朝统一后,今叶县分属颍川郡昆阳县和南阳郡叶县[6]

汉朝时,今叶县分属豫州颍川郡昆阳县和荆州南阳郡叶县[7]昆阳之战便发生在今叶县境内。西晋时分属豫州襄城郡昆阳县和荆州南阳国叶县[8][9]东晋咸康二年(336年),昆阳复属颖川郡。南朝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叶县属雍州南阳郡,大明元年(457年),废叶县,北魏复置,太和十三年(489年),于叶地置郢州,后改南中府,叶县属之,十八年(494年)又于叶县南部置建城郡孝昌二年(526年)于叶县置襄州,叶县属之;永安元年(528年)于昆阳置汉广郡,昆阳县属之。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废南中府,置南安郡,属襄州,领有南安、南舞、叶、南定四县。538年以后,西魏两次夺得襄州,叶县属建州南安郡;549年,襄州再次被东魏夺回,遂改南安郡为定南郡。北齐时,叶县属襄州,省昆阳置汝坟县北周灭北齐后,叶县属南襄城郡[10][11][12][13]

开皇三年(583年),今叶县分属许州汝坟县和叶县,均属豫州颖川郡,开皇末年叶县一度更名为澧水县,大业初年废定南县入叶县。[14]武德四年(621年),于叶县置叶州,次年废,叶县属北澧州,八年(634年)改属鲁州,不久再属许州;开元四年(716年)置仙州,辖叶、襄城方城西平舞阳五县,二十六年废(739年),叶县属河南道汝州临汝郡大历四年(796年),复置仙州,又于叶县境内析置仙凫县,次年仙州、仙凫惧废,叶县仍属汝州。汝坟县属汝州,贞观元年(627年)废[15][16][10]五代时,叶县先属许州,后属汝州。宋朝时,叶县属京西北路汝州,梅尧臣曾知叶县事,黄庭坚曾任叶县尉[17][18]北宋灭亡后为伪齐统治,后为金朝统治,泰和八年(1208年)属南京路裕州[19]

元朝初年,叶县行随州事,就置昆阳为属邑。至元三年(1266年),罢裕州,合并昆阳、舞阳二县入叶县,之后复置舞阳县。叶县属汴梁路南阳府裕州,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设中书省后,叶县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南阳府裕州[20]明朝叶县属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裕州[21]清朝叶县属河南省南阳府。[22]。叶县地处河南腹地,大顺白莲教捻军太平军等军都曾经过此地或在此地作战[17]

新唐书对叶县评价为紧[注 2][16]宋史评价为上[18]元史评价为下[20]清史稿评价为[注 3][22]

行政区划

叶县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0个、5个、1个民族乡[23]

九龙街道、​昆阳街道、​盐都街道、​任店镇、​保安镇、​仙台镇、​遵化店镇、​叶邑镇、​廉村镇、​常村镇、​辛店镇、​洪庄杨镇、​龚店镇、​龙泉镇、​夏李乡、​马庄回族乡、​田庄乡、​水寨乡邓李乡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叶县常住人口702345人[24]

地理

叶县(1981−201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6.5
(43.7)
9.6
(49.3)
14.6
(58.3)
21.6
(70.9)
27.2
(81.0)
31.8
(89.2)
31.8
(89.2)
30.3
(86.5)
26.9
(80.4)
22.0
(71.6)
15.0
(59.0)
8.7
(47.7)
20.5
(68.9)
日均气温 °C(°F) 1.3
(34.3)
3.9
(39.0)
8.8
(47.8)
15.9
(60.6)
21.1
(70.0)
25.9
(78.6)
27.2
(81.0)
25.8
(78.4)
21.4
(70.5)
16.0
(60.8)
9.1
(48.4)
3.3
(37.9)
15.0
(58.9)
平均低温 °C(°F) −3.0
(26.6)
−0.8
(30.6)
3.7
(38.7)
9.9
(49.8)
15.3
(59.5)
20.6
(69.1)
23.3
(73.9)
22.2
(72.0)
17.1
(62.8)
11.3
(52.3)
4.4
(39.9)
−1.0
(30.2)
10.3
(50.4)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3.2
(0.52)
16.5
(0.65)
36.2
(1.43)
39.1
(1.54)
87.8
(3.46)
107.3
(4.22)
206.1
(8.11)
164.1
(6.46)
80.3
(3.16)
51.2
(2.02)
31.9
(1.26)
13.5
(0.53)
847.2
(33.36)
平均相对湿度(%) 65 66 69 70 70 68 80 84 78 71 69 65 71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25]


交通

公路


铁路

文化

县志

叶县古代共编有七部县志[17]

文物景区

名人:

  • 陈德容: 中华民国台湾知名女演员

注释

  1. ^ 古音shè,今一般读为yè。
  2. ^ 唐朝行政区划将县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
  3. ^ 交通频繁曰冲。

参考文献

  1.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2.0 2.1 2.2 自然环境. 叶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7-09-27 [2019-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3. ^ 郭新榜. 河南省叶县司庄村蒙古族族源、族风、族称恢复刍议.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 25 (1): 21-24. 
  4. ^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 ^ 新序·杂事第五》:“……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6. ^ 符春绿. 叶县历史归属概况(上). 叶县宣传网. 2015-11-30 [2019-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7. ^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颍川郡,户四十三万二千四百九十一,口二百二十一万九百七十三。县二十:阳翟,昆阳……南阳郡,户三十五万九千一百一十六,口一百九十四万二千五十一。县三十六:宛,犨……叶,邓……”
  8. ^ 晋书·志第五·地理中》:“襄城郡泰始二年置。统县七,户一万八千。 襄城侯相。有西不羹城。 繁昌魏文受禅于此。……昆阳公国相。……”
  9. ^ 晋书·志第五·地理下》:“南阳国秦置郡。统县十四,户二万四千四百。 宛 西鄂侯相。……堵阳 叶侯相。有长城山,号曰方城。 舞阴公国相。……”
  10. ^ 10.0 10.1 历史沿革. 叶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7-09-27 [2019-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5). 
  11. ^ 符春绿. 叶县历史归属概况(中). 叶县宣传网. 2015-11-23 [2019-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12. ^ 魏书·地形志二中第六》:“汉广郡永安中置。领县二,户六千二百,口八千一十七:昆阳二汉属颍川,晋属襄城,后属。有汉广城、昆阳城、新安……”
  13. ^ 魏书·地形志二下第七》:“南安郡太和十三年置郢州,十八年改为南中府,天平初罢府置,后陷。领县四,安南、南舞、叶、南定……”
  14. ^ 隋书·志第二十五·地理中》:“颍川郡旧置颍州,东魏改曰郑州,后周改曰许州。统县十四,户十九万五千六百四十……汝坟,后齐置汉广郡,寻废,有首山。叶,后齐置襄州。后周废襄州,置南襄城郡。开皇初郡废。又东魏置定南郡,后周废为定南县。大业初省入……”
  15. ^ 旧唐书·志第十八·地理一》:“叶,隋县。武德四年,置叶州。五年废,县属许州。开元四年,置仙州,领叶、襄城、方城、西平、舞阳五县。二十六年,废仙州,以叶属汝州,襄城、舞阳属许州,方城还唐州,西平属豫州。襄城,隋旧县。武德元年,于此置汝州,领襄城、汝坟、期城三县。贞观元年,废汝州及汝坟、期城二县,以襄城属许州。开元四年,属仙州。二十六年,还属许州。其年,改属汝州也……”
  16. ^ 16.0 16.1 新唐书·志第二十八·地理二》:“叶,紧。本隶许州,武德四年以县置叶州,五年州废,隶北澧州。贞观八年隶鲁州,州废,隶许州。开元三年,以叶、襄城及唐州之方城、豫州之西平、许州之舞阳置仙州,二十七年州废,县还故属,未几以叶来属。大历四年复以叶、襄城置仙州,又析置仙凫县,以许州之舞阳、蔡州之西平、唐州之方城隶之。五年州废,省仙凫,余县皆还故属。有黄城山、白石山。襄城,望。武德元年以县置汝州,并置汝坟、期城二县。贞观元年州废,省汝坟、期城,以襄城隶许州,开元二十七年来属,二十八年还隶许州,天宝七载复来属……”
  17. ^ 17.0 17.1 17.2 大事记(西周-清). 叶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7-09-27 [2019-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7). 
  18. ^ 18.0 18.1 宋史·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汝州,辅,临汝郡,陆海军节度。本防御州。政和四年,赐军额。崇甯户四万一千五百八十七,口一十四万一千四百九十五。贡絁、绢。县五:……叶,上……”
  19. ^ 金史·志第六·地理中》:“裕州,本方城县,泰和八年正月升置,以方城县为倚郭,割汝州叶县、许州舞是隶焉。户八千三百。县三、镇四:……叶隶汝州,泰和八年来属。有方城山、石塘河、澧水。镇一临坟……”
  20. ^ 20.0 20.1 元史·志第十一·地理二》:“裕州,下。唐初置北澧州,又改鲁州,后废为县,属唐州。金升为裕州。旧领方城、舞阳、叶县。元初即叶县行随州事,就置昆阳县为属邑。至元三年,罢州,并昆阳、舞阳二县入叶县,后复置舞阳。领三县:方城,下。倚郭。叶县,下……”
  21. ^ 明史·志第十八·地理三》:“裕州洪武初,以州治方城县省入……领县二:……叶州北少东。北有黄城山,一名长城山,有汝水。又北有湛水,流入汝。东北有沙水,一名𣹑水,又名泜水,又北有昆水入焉,下流入于汝。又北有昆阳关。
  22. ^ 22.0 22.1 清史稿·志三十七·地理九》:“南阳府:冲,繁,难。隶南汝光道。南阳镇总兵驻……领州二,县十:……叶冲。府北百三十里。西南:方城、黄城。西北:北渡。滍、汝同源,俗名沙河,自宝丰入。迳河山,至卧羊山北为汝坟,东入舞阳。北:湛河,亦自宝丰入,迳平顶山,缘襄城界。其南辉河,古昆水,水经注,出鲁阳县唐山,迳昆阳故城西。又南拐河,即醴水,自裕入,迳王乔墓南。又南,贾河自裕入,曰千江河,古𣲘水,自泌阳入与会,通目之。滍水、保安二驿。保安,县丞驻……”
  23. ^ 2023年叶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24. ^ 中國: 河南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0-08]. 
  25. ^ 叶县- 气象数据 -中国气象数据网. Weather China. [2012-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9) (中文(中国大陆)). 
  26.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_中央有关文件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02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1). 
  27.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ISBN 9787010232959. 
  28.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学习读本.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21. ISBN 9787114169731. 
  29. ^ 最后一班平舞“小火车”. 平顶山新闻网. 2017-08-23 [2019-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8). 
  30. ^ 王远. (同治)《叶县志》述考. 北方文学. 2018, (35): 244-245,248. ISSN 0476-031X. doi:10.3969/j. 
  31. ^ 31.0 31.1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2006〕19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6-06-02 [2019-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 
  32. ^ 32.0 32.1 32.2 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河南文物网. 2006-11-14 [2019-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8). 
  33. ^ 33.0 33.1 33.2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河南文物网. 2006-11-14 [2019-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8). 
  34. ^ 34.0 34.1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河南文物网. 2006-11-14 [2019-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35. ^ 35.0 35.1 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河南文物网. 2008-09-11 [2019-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1). 
  36. ^ 第六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河南文物网. 2014-03-04 [2019-08-11]. [永久失效链接]
  37. ^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豫政〔2016〕4号) (PDF).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6-01-25 [2019-08-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0-17).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