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 (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座部佛教

佛教大纲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题

[1]巴利语samatha梵语शमथśamatha藏语ཞི་གནས་威利转写zhi gnas,罗马拼音:shyiné),又译为寂止[2]止息[3]寂静[4][5]等,音译作奢摩他奢摩它舍摩他奢摩陀舍摩陀,佛教术语,是以专注的力量,安定身心,以求进入三昧的修行方法。

奢摩他与毗婆舍那是达到解脱的两种修行法门,是修行禅那的两种方法之一。汉传佛教中,将此二者合称为止观

释义

奢摩他的意思是止、寂静、能灭、能调[6]等。它的功能则是令心念集中、专一,止息一切外在行为与内在的精神情绪和思维,熄灭一切散乱烦恼,停止对一切相的分别心,达到身与心的轻安,以进入[7]

它跟三摩地的差别在于,三摩地是广义的泛指一切达到心念不动的境界[8],而奢摩他专指能够进入禅那的一种修行方法。

修行方法

《瑜伽师地论》以九住心来说明修行奢摩他的过程,七种作意为修行方法。

参见

注释

  1. ^ 《一切经音义》:“奢摩他(梵语此译为止,心寂静也)。”
    《翻译名义集》:“翻奢摩他为止者,定之异名,寂静义也。谓于染净等境,心不妄缘故”
    《大乘义章》:“止者外国名奢摩他,此翻名止。守心住缘,离于散动,故名为止。止心不乱,故复名定(指一境性)。……一切禅定始习方便,止意住缘,名奢摩他”
  2. ^ 《六门教授习定论》:“奢摩是寂止义,他是处义。非独奢摩得尽于事。谓据其心寂止之处,心得凝住依止于定,此定即是凝心住处,故名奢摩他”
    马哈希禅师《法轮》:“固定的专注,发展趣入寂静定者,称为寂止禅(samatha-jhāna)。”
  3. ^ 《慧苑音义》:“奢摩他(此云止息,亦曰寂静,谓正定离沉(昏沉)、掉(掉举)也)。”
  4. ^ 《翻梵语》:“奢摩(亦云舍摩他亦云奢摩他。译曰寂静)
  5. ^ 修行道地经》:“其修行者,或先得寂而后入观,或先得观然后入寂。习行寂寞适至于观便得解脱。设先入观,若至寂寞,亦得解脱。何谓为寂?其心正住不动不乱而不放逸,是为寂相。”
  6. ^ 《翻译名义集》:“【奢摩他】此云止。《涅槃经》云:“奢摩他,名为能灭,能灭一切烦恼结故;又名能调,能调诸根恶不善法故。又曰寂静,能令三业成寂静故。又曰远离,能令众生离五欲故。又曰能清,能清贪欲瞋恚愚痴三浊法故。以是义故,故名定相。””
  7. ^ 《瑜伽师地论》卷77:“菩萨于此善听、善受。言善通利意,善寻思,见善通达。即于如所善思惟法,独处空闲,作意思惟。复即于此能思惟心,内心相续,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奢摩他。”
  8. ^ 《大智度论》:“一切禅定摄心,皆言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世来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