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陈仪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发布戒严令一事
蒋中正或陈仪皆看不到有关台湾发布戒严令一事,请问究竟有没有这相关条目呢?发现号称全球最长纪录的戒严,却丝毫找不到任何有关依据可证明为何最长纪录,请求台湾维基人编辑该相关条目,谢谢。—yiken 2007年7月17日 (二) 07:33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陈仪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hf.usx.edu.cn/home/tzb/article.asp?id=475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11123821/http://www.hf.usx.edu.cn/home/tzb/article.asp?id=475
- 向 http://www.hf.usx.edu.cn/home/tzb/article.asp?id=475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11123821/http://www.hf.usx.edu.cn/home/tzb/article.asp?id=475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7月26日 (三) 09:13 (UTC)
关于人物记述的主观与客观用语
包括本条目陈仪在内的各种人物记述,理应避免对该人物的行为动机进行推测,除非有客观的自白或充分佐证下方可转述或推论之。好比虽无证据,但我确信某人在某个时间点基于无私或仇恨或利益或恐惧或纵欲,方而在某个时间点做出某种行为,这类记述方式欠缺客观性。以陈仪为例,他的各种行为已经明显表达他意欲投共,或早已投共,此已充足。我们无须额外添加个人见解,认为他是基于情势改变,才突然基于自身利益而当下决定叛蒋。排除奉命潜伏伺机发难,或其他各种可能原因。且参照各方资料的主观论述也应尽可能修改至客观,才符合维基的风格与方针,若否,则应以自白或原文引用的方式标注,如上下引号。—User:180.218.46.48 2023年2月28日 (二) 23:33 (UTC)
- 敝人尚未看过方针有这样的规定。因为目前的写法来自于可靠来源,所以是没有问题的,符合WP:NOR、WP:V。此外,没有其它可靠来源对于陈仪的动机持不同见解,因此没有中立方面的问题,符合WP:NPOV。--Matt Smith(留言) 2023年3月1日 (三) 02:20 (UTC)
- 我还是一句话,“来源犯错你也跟着犯错”,可靠来源并不等于完全没有错误,你当来源是圣经吗?“尽信书不如无书”,撰写内容务必让“事实自己说话”并“归纳潜在偏见”,这种明显问题都看不出来,我就一句“来源犯错你也跟着犯错”就指责我“请勿在编辑摘要中贬低他人”,我指出你问题你反而当我态度不好,真是岂有此理。第一次回退是因为你的理由存在对方针指引的明显误读,既然你认为我“贬低”你,那第二次回退就当我“贬低”你好了。--Cat on Mars 2023年3月1日 (三) 02:45 (UTC)
- 此例的来源是否不客观或犯错,不是由阁下自己决定的。请勿再贬低他人的编辑,否则可能被视为WP:人身攻击。敝人认为此例不涉及道德说教。至于WP:归属潜在偏见,方针建议的解决方法是“
让它适于维基百科的表达方法,是将这段声明与某个执此观点的人联络起来
”,而不是完全删除。 - 从前后文来看,下句话就是“尝试策反京沪杭警备军总司令汤恩伯投共”,你们如果把陈仪想投共的句子删除,就会导致前后文不连贯。例如读者可能产生疑问:“陈仪自己都没投共,为什么要策反他人投共?”这即是前后文不连贯。--Matt Smith(留言) 2023年3月1日 (三) 03:26 (UTC)
- 前文已经提到陈仪对失去大陆政权看开,后文准备投共也并不怎么难以理解,最多加上一句“在解放军占领浙江前夕”,也不是“眼见局势不利”这种春秋笔法----Cat on Mars 2023年3月1日 (三) 03:30 (UTC)
- 那样还是等于没写陈仪想投共。如果陈仪自己不想投共,为何策反他人投共?敝人认为删除陈仪想投共的句子无助于改善条目,反而徒增困惑。--Matt Smith(留言) 2023年3月1日 (三) 03:42 (UTC)
- 陈仪“想不想”投共,从来不是我们应该讨论的主题,假戏真做历史上并不罕见,我们只需要根据他的行为判断。“陈仪投共未遂”才是客观发生的事情,他不仅自己私下和共产党联系,还在战前“教唆”(不是策反,两人当时还处于同一阵营)汤恩伯投共,这些才是我们需要描写的。----Cat on Mars 2023年3月1日 (三) 03:55 (UTC)
- 我看了一些前文,我觉得问题并不大,本身只是一些标点和句子层次不清晰的问题:
----Cat on Mars 2023年3月1日 (三) 04:04 (UTC)- 现行条文
-
- 国共内战末期,战争形势急转直下,陈仪曾劝告蒋中正,对国民党丧失大陆政权要看开。1948年6月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1月释放浙江省警保处处长毛森(军统特工)所逮捕的100多名中国共产党嫌疑犯。且于1949年1月尝试策反京沪杭警备军总司令汤恩伯投共,汤恩伯认为若毛森得知,深怕自己被牵连,故将此事呈报蒋中正。
- 提议条文
-
- 国共内战末期,战争形势急转直下,陈仪曾劝告蒋中正,对国民党丧失大陆政权要看开。陈仪于1948年6月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同年11月释放浙江省警保处处长毛森(军统特工)所逮捕的100多名中国共产党嫌疑犯,1949年1月更是试图说服京沪杭警备军总司令汤恩伯投共。汤恩伯认为若毛森得知,深怕自己被牵连,故将此事呈报蒋中正。
- 敝人不同意阁下所谓的“
陈仪“想不想”投共,从来不是我们应该讨论的主题
”。条目原本的叙述方式才能连贯前后文,也就是说,敝人认为陈仪想投共的句子不应删除。阁下如果认为原本的叙述方式主观(“陈仪眼见局势不利于国民党,欲投奔中国共产党”),那么这个可靠来源有这么一段话:
“ 民国37年,陈仪任浙江省主席,随着国共内战节节失利,38年3月,江阴要塞司令叛变,中共渡江成功,南京、镇江相继沦陷,陈仪拟向中共投诚,私下书写一封密信,送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上将,劝其识时务为俊杰,与中共和谈,以保住京沪杭人民财产生命。 ” - 敝人提议依上述来源将句子修改为“随着中国国民党在国共内战中节节失利,陈仪欲投奔中国共产党”。--Matt Smith(留言) 2023年3月1日 (三) 05:26 (UTC)
- 你直接“拟向中共投诚”不更加直接。----Cat on Mars 2023年3月1日 (三) 07:02 (UTC)
- “投诚”一词用在此处会贬国民党、褒共产党,因此不中立。--Matt Smith(留言) 2023年3月1日 (三) 08:38 (UTC)
- 另外,维基百科对于争论的处理有一个运作方式,敝人必须告诉阁下。你们删除的句子是存在已久的稳定版本,以前并没有编者反对。而你们一删除就发生了争论,在这种情况下,你们不应该坚持删除之,而是应该先在讨论页寻求共识,等到双方都有共识了才可以编辑。敝人之所以没有继续回退你们,是因为敝人已经在WP:PT请管理员保护条目和恢复稳定版本,而不是因为你们的做法符合某条方针。--Matt Smith(留言) 2023年3月1日 (三) 08:47 (UTC)
- 我查了辞海和国语辞典,“投诚”并没有褒贬的用法,只是归附、投降的雅称而已,谈不上不中立。常见搭配的“起义”才是主观用法,我不知道是不是弄混了。并且陈仪并非只是脑子里有投诚的想法,他怎么想我们猜不着,但是他有过实际行动私下里也和共产党联系过。陈仪也是先看着“随着中国国民党在国共内战中节节失利”,然后劝说蒋介石对丢失政权想开点,然后到“解放军占领浙江前夕”才决定投靠共产党。其次,我加入进来就是反对你所谓的“此例的来源是否不客观或犯错,不是由阁下自己决定的”这一观点,我不管维基百科有什么规则,虚构人物心理描写本来就是史学忌讳,来源可靠并不代表编者就要照抄来源,编者对自己采编的内容有着相应的义务。稳定版本又不代表合理,维基百科条目里面不合理的地方多了,尤其是那些长得离谱的条目,我也不想举别的例子,就这个例子来说既然有人提出来,那么稳定版本就是存在问题,恢复所谓的稳定版本一定不能解决问题。----Cat on Mars 2023年3月1日 (三) 09:50 (UTC)
- Ok,敝人是看了“投诚”条目的介绍才以为那是褒义词。无论如何,此处无须雅称,原本的“投奔”已经够中立了,无须改为雅称。这样的修改如何:“中国国民党在国共内战中节节失利后,陈仪在解放军占领浙江前夕拟投奔中国共产党”。
- “
我不管维基百科有什么规则
”不妥,无论每位编者认为自己的理解多么正确,在这种争论的情况下都必须参照WP:共识跟反对者协商,不能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否则维基百科就大乱了。“就这个例子来说既然有人提出来,那么稳定版本就是存在问题
”也未必成立,稳定版本究竟有没有问题,协商之后才知道。--Matt Smith(留言) 2023年3月1日 (三) 10:28 (UTC)- 就是论事,稳定版本不存在问题本来就是不一定的,从这个例子就是不成立。“无视规则”是就你所提到的可靠来源规则之混乱而言,我不需要和你们讨论什么是可靠来源,只需要提出一点“虚构人物心理描写本来就是史学忌讳”比搬出一堆维基百科规则来得更加直接有效,这也是WP:IAR的精神所在。----Cat on Mars 2023年3月1日 (三) 12:56 (UTC)
- 阁下当然可以引述WP:IAR来大胆地编辑,但是如果有反对者不认同阁下的编辑,那么阁下还是必须回到WP:共识,与反对者协商,而不是阁下自己说了算。
- 话说回来,敝人提出的最新修改方案(“
中国国民党在国共内战中节节失利后,陈仪在解放军占领浙江前夕拟投奔中国共产党
”)已经考量到阁下提出的理据了,应该没有心理描绘的问题了,请问阁下能接受吗?如果还是不能接受,敝人就要先将条目恢复到稳定版本了,条目不应该一直保持在引发争论的非稳定、前后文不连贯的版本。--Matt Smith(留言) 2023年3月2日 (四) 04:23 (UTC)- 你可以问问IP,我没什么具体想法。----Cat on Mars 2023年3月2日 (四) 04:27 (UTC)
- 好的。
- 请问User:180.218.46.48,阁下能接受敝人在上方提到的最新修改方案吗?--Matt Smith(留言) 2023年3月2日 (四) 04:29 (UTC)
- (※) IP人士未回复,敝人先修改了。如果IP人士有任何意见的话再讨论吧。敝人修改时省略了在这里提到的第一句话(“
中国国民党在国共内战中节节失利后
”),因为条目中的该段落开头的时间点已经是“国共内战末期”了,而“节节失利”是较早前的情况。--Matt Smith(留言) 2023年3月3日 (五) 04:38 (UTC)
- 你可以问问IP,我没什么具体想法。----Cat on Mars 2023年3月2日 (四) 04:27 (UTC)
- 就是论事,稳定版本不存在问题本来就是不一定的,从这个例子就是不成立。“无视规则”是就你所提到的可靠来源规则之混乱而言,我不需要和你们讨论什么是可靠来源,只需要提出一点“虚构人物心理描写本来就是史学忌讳”比搬出一堆维基百科规则来得更加直接有效,这也是WP:IAR的精神所在。----Cat on Mars 2023年3月1日 (三) 12:56 (UTC)
- 我查了辞海和国语辞典,“投诚”并没有褒贬的用法,只是归附、投降的雅称而已,谈不上不中立。常见搭配的“起义”才是主观用法,我不知道是不是弄混了。并且陈仪并非只是脑子里有投诚的想法,他怎么想我们猜不着,但是他有过实际行动私下里也和共产党联系过。陈仪也是先看着“随着中国国民党在国共内战中节节失利”,然后劝说蒋介石对丢失政权想开点,然后到“解放军占领浙江前夕”才决定投靠共产党。其次,我加入进来就是反对你所谓的“此例的来源是否不客观或犯错,不是由阁下自己决定的”这一观点,我不管维基百科有什么规则,虚构人物心理描写本来就是史学忌讳,来源可靠并不代表编者就要照抄来源,编者对自己采编的内容有着相应的义务。稳定版本又不代表合理,维基百科条目里面不合理的地方多了,尤其是那些长得离谱的条目,我也不想举别的例子,就这个例子来说既然有人提出来,那么稳定版本就是存在问题,恢复所谓的稳定版本一定不能解决问题。----Cat on Mars 2023年3月1日 (三) 09:50 (UTC)
- 你直接“拟向中共投诚”不更加直接。----Cat on Mars 2023年3月1日 (三) 07:02 (UTC)
- 那样还是等于没写陈仪想投共。如果陈仪自己不想投共,为何策反他人投共?敝人认为删除陈仪想投共的句子无助于改善条目,反而徒增困惑。--Matt Smith(留言) 2023年3月1日 (三) 03:42 (UTC)
- 前文已经提到陈仪对失去大陆政权看开,后文准备投共也并不怎么难以理解,最多加上一句“在解放军占领浙江前夕”,也不是“眼见局势不利”这种春秋笔法----Cat on Mars 2023年3月1日 (三) 03:30 (UTC)
- 此例的来源是否不客观或犯错,不是由阁下自己决定的。请勿再贬低他人的编辑,否则可能被视为WP:人身攻击。敝人认为此例不涉及道德说教。至于WP:归属潜在偏见,方针建议的解决方法是“
- 我还是一句话,“来源犯错你也跟着犯错”,可靠来源并不等于完全没有错误,你当来源是圣经吗?“尽信书不如无书”,撰写内容务必让“事实自己说话”并“归纳潜在偏见”,这种明显问题都看不出来,我就一句“来源犯错你也跟着犯错”就指责我“请勿在编辑摘要中贬低他人”,我指出你问题你反而当我态度不好,真是岂有此理。第一次回退是因为你的理由存在对方针指引的明显误读,既然你认为我“贬低”你,那第二次回退就当我“贬低”你好了。--Cat on Mars 2023年3月1日 (三) 02:45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