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包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包逊(1152年—?),敏道江南西路南城包坊(今江西)人,祖籍淮南路合肥北宋开封府尹包拯兄长包播八世孙[1]

生平

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生,为陆九渊弟子,喜谈禅[2],陆九渊批评包逊“书词亦尚虚骄,未甚稳实”,又说他“来书所述未能臻此,平时气质复浮溢于纸笔间矣”。淳熙元年(1174年)举于乡,隔年落第,遂不复仕进。绍定二年(1229年)前去浦城拜访真德秀,与之探讨《论语》、《孟子》经义。包逊过粤山,南海县知县闻其名,延请至县学讲道,包逊讲学能“发挥孟子要旨”。粤岭学长将此次包的讲义刻于学[3]。卒年不详。

注释

  1. ^ 江西南城有个包拯长兄墓 - 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政府
  2. ^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中《南城包生行卷》载:“敏道从朱、陆二先生学,而微喜谈禅。”
  3. ^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六《跋包敏道讲义》载: “绍定己丑(1229)之孟夏,盱江包君敏道,过予粤山之麓。县尹宋侯闻其名,延致庠校发挥孟氏要指。……越翼日,予复屈致家塾。君首以夫子之志学,孟子之尚志为儿辈言之;次论人性之善,所以可为尧舜者,明白切至,听者欣然忘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