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包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包遜(1152年—?),敏道江南西路南城包坊(今江西)人,祖籍淮南路合肥北宋開封府尹包拯兄長包播八世孫[1]

生平

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生,為陸九淵弟子,喜談禪[2],陸九淵批評包遜「書詞亦尚虛驕,未甚穩實」,又說他「來書所述未能臻此,平時氣質復浮溢於紙筆間矣」。淳熙元年(1174年)舉於鄉,隔年落第,遂不復仕進。紹定二年(1229年)前去浦城拜訪真德秀,與之探討《論語》、《孟子》經義。包遜過粵山,南海縣知縣聞其名,延請至縣學講道,包遜講學能「發揮孟子要旨」。粵嶺學長將此次包的講義刻於學[3]。卒年不詳。

註釋

  1. ^ 江西南城有個包拯長兄墓 - 合肥市包河區人民政府
  2. ^ 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中《南城包生行卷》載:「敏道從朱、陸二先生學,而微喜談禪。」
  3. ^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六《跋包敏道講義》載: 「紹定己丑(1229)之孟夏,盱江包君敏道,過予粵山之麓。縣尹宋侯聞其名,延致庠校發揮孟氏要指。……越翼日,予復屈致家塾。君首以夫子之志學,孟子之尚志為兒輩言之;次論人性之善,所以可為堯舜者,明白切至,聽者欣然忘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