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春气象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恒春气象站
Hengchun Weather Station
恒春气象站
组织交通部中央气象署
种类三等气象站
序号46759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
屏东县恒春镇天文路50号
座标22°00′13.6″N 120°44′45.5″E / 22.003778°N 120.745972°E / 22.003778; 120.745972坐标22°00′13.6″N 120°44′45.5″E / 22.003778°N 120.745972°E / 22.003778; 120.745972
海拔高度22.306公尺
气压计海拔高度24.051公尺
设立1896年 (1896)(日治时期)
网址www.cwb.gov.tw
恒春气象站观测坪
恒春气象站旧办公厅

恒春气象站位于台湾屏东县恒春镇,为交通部中央气象署辖下的三等气象测报机构,恒春气象站成立于台湾日治时期,是台湾总督府最早成立的五座气象测候所之一,也是当时台湾本岛最南端的气象观测站。

沿革

日治时期

1895年清朝政府甲午战争战败,与大日本帝国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澎湖群岛等,并因应国际需求与南进发展,指派当时日本中央气象台技手近藤抵台勘查各地测候所设站地点[1]。1896年7月12日台湾总督府即以府令第21号,在全台各地成立台北台中台南、恒春,以及澎湖岛等五座气象观测站,恒春测候所于1896年11月20日成立,成立初期台湾总督府借用恒春当地的福德祠作为临时办公厅之用,并利用庙宇后方当地人称为猴洞山珊瑚礁高地作为观测坪。

1897年恒春测候所增建宿舍一栋,同年10月1日起日照计设置完成加入观测。1899年8月22日恒春测候所遭遇建站以来最大的暴风雨,造成风力计及多项观测设备毁损。1901年8月4日台南邮便局奉总督府之令,将原恒春邮便局的厅舍与宿舍等移拨给恒春测候所用,恒春测候所自此迁址至邮便局厅舍,并在9月1日起开始恒春地区的气象预报服务。11月13日再将邮便局宿舍移交给恒春厅,11月24日测候所搬迁至恒春城内的西门街,并同时兼做为所员宿舍用。1902年4月26日自计式雨量计安装完成。1905年11月25日自计式风力计安装完成[2]

1905年12月25日恒春测候所新址恒春街四番地的厅舍落成,当天下午六时起在新厅舍展开气象观测任务,与旧测候所观测坪相比,新测候所气压计设置高度为海拔23.6公尺,比旧测候所高3.1公尺,风力塔则矮2公尺。1907年所员宿舍新建一栋,8月13日台北测候所寺本贞吉技手南下到恒春测候所增设大森式水平地动计一只。1908年2月11日自计式风信计装设完成。1909年4月恒春测候所增设仓库及厕所一栋,于4月10日竣工,经总督府土木局技师现场查验后于隔天启用[2]

1945年3月6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盟军轰炸机在上午11时突然出现于恒春上空,并投下两枚小型炸弹炸毁恒春测候所前方之武德殿,同时也造成测候所厅舍、官舍,以及风力塔等毁损,人员则平安,4月9日恒春测候所再度遭盟军轰炸,当日下午3时40分盟军B24轰炸机来袭,投下之小型炸弹命中恒春测候所周围,造成宿舍、观测设备、百叶箱等严重损坏,除航空气象观测外其馀观测项目均停摆。5月26日到27日两日盟军轰炸机接连来袭,气象观测设备已全遭破坏,测候所人员为顾及安全,所有人员均暂时撤离至五里亭地区,并与大日本帝国海军第二舰队五里亭航空队气象班合署办公。6月30日为避免剩馀气象观测设备遭炸毁,因此测候所人员将各设备拆分存放在五里亭各防空壕中,却遭逢连日豪雨,防空壕被土石压毁设备全部掩埋[2]

战后至今

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9月13日恒春测候所人员离开五里亭,回到原恒春街四番地办公厅继续办理气象观测业务等待国民政府来台接收。11月10日国民政府设立之台湾行政长官公署辖下台湾省气象局接收恒春测候所,全衔改为台湾省气象局恒春测候所,12月11日气象局技正王仁煜等四人代表台湾省气象局前来恒春测候所举办移交仪式[2]。1948年台湾省气象局降编为台湾省政府交通处气象所,恒春测候所名称不变,全衔更改。1965年9月10日台湾省气象所再度恢复为台湾省气象局,恒春测候所全衔改回。1971年7月1日台湾省气象局改隶属于交通部辖下,恒春测候所全衔更改。1976年1月1日恒春测候所依中央气象局依照附属测站通则,辖下各气象测报机构更名,恒春测候所更名为恒春气象测站,并归列为三等气象测报机构。1989年8月1日再度更名为恒春气象站至今[3]

建筑结构

恒春气象站于日治时期搬迁多次,直到1905年12月才完成永久气象站址,永久站址之建筑为一层楼木造覆瓦结构厅舍,总建筑面积为21坪,风力塔同为两层楼木造结构,外层再覆改亚铅板,总建筑面积2坪[4]。1915年原木造风力塔拆除,改建为两层楼钢筋混凝土建筑,建筑面积2坪,楼高24尺6吋,为当时台湾各地气象观测站中,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风力塔之始祖[4]。1989年恒春气象站改建为现今的钢筋混凝土办公厅舍[5]

编制

恒春气象站依照中央气象局三等气象站之编制,设有主任一人,职员四人,作业方式采16小时轮班[3]

观测项目

地面气象观测

恒春气象站利用地面气象自动测报系统,每日定时实施气压气温风向风速湿度、天气现象、降水日射日照能见度蒸发量地温等气象要素观测,其中除了云、天气现象、蒸发量及地温为人工观测外,其他项目均采自动化观测, 并经由局内网路系统,将搜集资料及每小时电码传送回气象局局本部,以供天气预报及分析之需要,同时透过查询工作站方式统计气候资料[3]

遥测系统

恒春气象站设置有雨量站、气象站、中继站等16个,随时监控枋山溪枫港溪四重溪等流域之降雨资料,透过网路系统传送气象局局本部; 若遇豪大雨时,立即通报气象局局本部与澎东县政府消防局等相关单位[3]

大气污染观测

恒春气象站受原子能委员会之托,设置放射性污染侦测器,定期更换“感应体”寄回该委员会;另定时蒐取本站雨水样品寄送本局,以供测析大气污染程度[3]

地震观测

恒春气象站设有SMA1强震加速度仪、A-900强震仪、A-800强震仪,遇地震时,立即传输气象局局本部地震测报中心,以供研判发布地震消息[3]

天气预报

以中央气象局局本部传输的天气图、卫星云图等各项资料,预报恒春当地24小时天气;并转报由气象预报中心海象测报中心,发布之各类天气预报及特报、潮汐资料[3]

参见

参考文献

  1. ^ 台灣歷史最悠久 澎湖氣象站走過2甲子. 大纪元. 2016-11-11 [2020-08-24]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陈建明. 恆春測候史話. 台北市: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2014年: 页221. ISBN 978-986-04-1621-3.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恆春氣象站.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2020-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2) (中文(台湾)). 
  4. ^ 4.0 4.1 台灣氣候建築史料調查研究 (PDF). 中央气象局.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5-18) (中文(台湾)). 
  5. ^ 百年恆春氣象站 珍藏史料古物. 大纪元. 2011-10-09 [2020-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3)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