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天后宫
湖西天后宫 Huxi Mazu Temple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台湾 885 澎湖县湖西乡湖西村1号 | ||||
宗教 | 台湾民间信仰 | ||||
主神 | 大妈(湄州妈祖) 二妈(泉州妈祖) 岳府王爷 守府王爷 文衡帝君 中坛元帅、金吒与木吒太子 注生娘娘 福德正神 虎爷 三十六官将 | ||||
例祭 | 农历三月廿三(妈祖圣诞) 农历七月十六(岳府王爷千岁) 农历三月十三(守府王爷千岁) | ||||
庙格 | 妈祖庙、角头庙 | ||||
领导 | 重要人物:李春娘、辛齐光 | ||||
开基 | 不详 | ||||
建立时间 | 推估为 清朝雍正六年(1728) | ||||
地图 | |||||
汉语名称 | |||||
|
湖西天后宫(台湾话:Hôo-sai Thian-hiō-kiong),台湾澎湖县庙宇,位于湖西乡湖西村,主祀天上圣母“妈祖”,由“土地公宫仔”改建,创建年代不详,推估为清雍正年间,法师流派为闾山派。[1]
23°35′08″N 119°39′34″E / 23.585627°N 119.659372°E
沿革
湖西天后宫位于湖西乡湖西村,据清季蒋毓英编撰《台湾府志》纪录,红罗罩(今红罗村)东有一大湖,村民倚大湖东西两侧而居;湖西村位于大湖西侧,昔称“湖西澳”。[2]:101
根据当地法师长许传授(1931年生)所述,先民原建祠于湖西海岸一公里馀,屋顶“无材皮种”[a],乃系以软珊瑚铺之,又一度将祠迁建今湖西渔港(俗称前海),因该址过于邻近海滨,庙身常受潮水侵蚀,再度迁祀,即为现址。[3]:13
湖西天后宫前身为土地公庙,主祀福德正神。最初创建时间不详,依据庙中收藏“少海恩波匾”与“湖光重耀匾”(应为辛齐光立),落款年代分别为清乾隆己丑年(即乾隆34年,公元1769年)与乾隆丙午年(即乾隆51年,公元1786年),前者为最早存有的修建纪录,后者则为重建纪录。[2]:101澎湖地方文史工作者蔡福松根据〈民国48年调查表〉,在民国91年(2002年)《中路仔福德祠重建落成碑记》一文中,留下湖西天后宫乃初建于雍正六年(1728年)的评断。[3]:13
湖西天后宫妈祖主神乃自福建湄州天后宫的妈祖分香而来,外表特征为粉面,俗称“大妈”;另有一尊妈祖像乃由泉州的商贾或水手敬献,因其经济能力较佳遂替妈祖镶金,被称作金面妈祖或泉州妈,当地信众多称“二妈”。[3]:14
今湖西天后宫外观乃奠基民国78年(1989年)的重建工程,整体设计出自澎湖后窟潭出身的知名匠师谢自南之手。[4]
鸾堂
由地方乡绅文士结社,于公庙中开堂,替村民著作善书宣讲、亦做扶乩解惑的场所即为“鸾堂”,又称“文堂”或“善堂”,澎湖地区鸾堂组织在日治时期与二战后盛极一时。[5]:25、47、51
湖西天后宫的社名为“醒心社”,以“同仁堂”作堂号,湖西村村民蔡主象民国39年(1950年)初设鸾堂于自宅,并延请白坑玉圣殿正鸾手许金泉、许玉端培育新进鸾生,奠定“醒心社同仁堂”的基业;但随后因遭逢二二八事件、国民党清乡压力影响,结社活动深受管制,社务由是不振、随人才凋零,乃至中辍。直至民国96年(2005年),时任湖西天后宫主任委员卢清昌、副坛主蔡武瑜的倡议下,重新开办“同仁堂”,复办后首任堂主为辛明德。[3]:19-20
文物
-
湖光重耀匾(上款:乾隆丙午瓜月穀旦。下款:阖乡弟子公立。)
-
龙头杖
-
药签筒
-
湖西天后宫沿革碑记
-
湖西天后宫广场功德碑记
图辑
-
圣旨牌
-
妈祖与王爷像
-
闾山派法师牌位
-
王船
-
三十六官将
-
虎爷像
交陪庙
相关条目
注释
- ^ 澎湖早期木材资源匮乏,庙宇的屋顶“无材皮种”,即指屋顶并非以木材、树皮来铺建的。
参考资料
- ^ 天后宮.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中文(台湾)).
- ^ 2.0 2.1 杨, 石明. 《澎湖媽祖信仰與拓墾》. 高雄市: 丽文文化. 2011. ISBN 9789577484574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3.3 甘, 村吉. 《湖西鄉廟宇史》. 台中市: 湖西乡公所. 2012. ISBN 9789860360752 (中文(台湾)).
- ^ 许雪姬. 謝自南.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05 [2018-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 ^ 余, 光弘; 黄, 有兴. 《續修澎湖縣志.卷十二.宗教志》. 澎湖县: 澎湖县政府. 2005. ISBN 9860015198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