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文慶(?—1784年),回族通渭草芽溝人,馬明心妻侄。清朝甘肅寧夏穆斯林起義領導人之一。

起義背景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蘇四十三起義,沒有參加起義的馬明心被清廷處決,隨後蘇四十三領導的哲合忍耶派穆斯林起義失敗,清朝屠殺起義者不下千人,對撒拉族人實行高壓政策,限制各族穆斯林宗教活動,陝西提督自西安移駐固原,固原總兵移防河州,加強彈壓,下令對「通省新教(即哲合忍耶派)回民密行查辦,斷絕根株」,捕殺迫害教民,地方官以「辦善後」(即肅清回逆反叛之餘孽)為由,在各地設立鄉約制度。地方官按照朝廷「即從嚴多辦,亦不為過」的旨意,繼續「立法嚴辦」,大量誅連無辜,搜殺發遣八百餘人。各州縣「查治新教餘黨,吏胃肆騷」,致使回民處在極端恐怖之中。河州官吏出示:「不許回民從習新教,脫鞋念經,令各出具甘結」。馬來遲之孫馬五一本來奉行其祖父所傳老教,不願出具甘結,官吏在其家中搜出《明沙經》一部,便將馬五一發遣瓊南百色煙瘴地方,後在長沙途中被殺害。[1]清政府的行為激起當地穆斯林強烈不滿,田五以「為馬明心報仇」、反對「剿洗回民」、「洗滅新教」作口號,密謀起義。張文慶追隨田五成為首領之一。

1784年(乾隆四十八年),因事情敗露,田五提前起義,結果中槍陣亡。乾隆帝頗為得意,自認為:「逆回首犯業經就戮,其餘匪自成瓦解之勢,即使逃竄他處,亦不過苟延殘喘,無難克日就擒,此時自可無需多兵徒滋煩擾」[2]

起義過程

乾隆帝在李侍堯的奏章中指出:「可見新教煽惑人心,牢不可破,必當淨絕根株,勿留餘孽」,當即命調西安甘州寧夏各處清軍四路進剿堵截。李可魁率餘部義軍由安定馬家堡撤離,前往伏羌與張文慶部義軍順利會合,使圍剿的清軍撲空。義軍五月初五日,在馬家堡等處舉旗起義,推張文慶為首,馬四娃為副,李可魁、馬鬍子為先鋒繼續同清軍作戰,義軍及眷屬集中於石峰堡。李侍堯逗留靖遠,藉審訊餘黨為名,不親赴督剿;剛塔又誤用賊謀,嚮導官兵於無賊之地,故賊益熾,剛塔中起義軍箭傷。乾隆帝嚴飭李侍堯、剛塔、俞金鰲圖桑阿等人追剿不利,命尚書福康安統領侍衛大臣海蘭察巴圖魯侍衛、章京等馳驛前往,福康安等未到之前,由正藍旗蒙古都統伍岱總理一切,所有領兵大臣、官員均聽其節制調度。五月初八,張文慶派楊填四、馬尚德等率千餘人,從靖遠渡黃河進攻通渭縣城,十一日破之,縣典史溫模自縊,知縣王慺倉皇逃匿。義軍燒毀縣衙、城隍廟、民鋪十餘處,搶劫銀庫,打開監獄放走囚犯。西安副都統明善,率兵一千二百人由靜寧來攻,長驅深入,十二日在高廟山與義軍遭遇,被全部殲滅,明善被擒,綁在堡內高杆上,懸掛三日,亂箭穿身。十九日起義軍圍攻伏羌縣城不克,遂走秦安蓮花城等地。義軍增至近萬人,乾隆聞報大怒,以李侍堯未能親赴軍前調度為由將其革職,暫時留甘省帶罪效力,陝甘總督員缺改由福康安補授,剛塔也因在馬家堡堵截義軍失利被革職拿問,解交刑部治罪。此外,乾隆還命大學士阿桂領健銳火器營二千前往甘肅,會同福康安辦理軍務。

義軍遂以石峰堡為根據地,布防於伏羌(今甘谷)的鹿鹿山、靜寧的底店山與隆德的蟠龍山,六月七日福康安部抵隆德,調各路清軍10000名,先後攻陷蟠龍山、底店山和鹿鹿山,於十五日圍攻石峰堡,大學士阿桂也在甘肅指揮。義軍「齊心死拒」,後因被封鎖圍困,水源斷絕,堡內斷水多日的回民,忍受不了乾渴的折磨,偷偷翻出堡牆來到山下河邊引水時,被駐守在這裡的清軍一個個殺死。七月四日義軍先將1500餘名婦女幼童投出,然後奮力突圍,犧牲千餘人。次日,清軍入堡,張文慶、馬四娃、楊慎四、黃明阿訇等700餘人被俘就義,李可魁陣亡。石峰堡陷落。

義軍先後攻打鹽茶、靖遠、安定、會寧、伏羌、靜寧、通渭、固原、隆德、秦安、華亭、莊浪、皋蘭、平番等10餘廳、州、縣1200餘村鎮。[3]從乾隆四十九年四月至七月,乾隆帝接連下旨156道,從京都成都、川北、雲南阿拉善、寧夏、陝西、山西河南、甘肅等地調官兵4萬4千多人圍剿起義軍。

事後

清廷將田五、張文慶、馬四娃、李可魁等人的眷屬全部誅戮,石峰堡、底店等處回民子女四千餘人,除賞給軍營侍衛、章京、滿洲兵丁及四川屯練官弁等一千九百餘口外,所餘二千餘口,加上各州縣搜出的義軍子女五百餘口,統計二千六百餘人,發遣江寧杭州福州廣州等處,分賞給各省官員、兵丁為奴。張文慶、馬四娃、李自黨、楊填四、馬文熹五人被清廷凌遲殺害,馬良茂、馬金玉、馬建成被處斬。此次回民起義,被清軍殺害及戰死的回民人數粗略統計有:石峰堡被拿獲殺害1400餘人,底店被殺害1621人,被李侍堯拿獲殺害476人,底店一戰陣亡340餘人,石峰堡一戰陣亡1700餘人,被各處搜山官兵拿獲殺害1000餘人,同伍岱、李侍堯、剛塔等于靖遠、通渭、伏羌、雲霧山、鷹窩石、狼山、打喇赤(今打拉池)堡等處交戰陣亡1450餘人,被陸續拿獲即於軍營殺害497人。此外,被李侍堯、剛塔等殲戮殺害回民婦女1000餘人,被各州縣拿獲殺害1000餘人。[4]

清廷拆毀各地清真寺數十座。掠奪回民田產五萬餘畝。使得李侍堯原制定的《籌議甘肅善後事宜條款》也未能完全實施,哲合忍耶不僅繼續得到傳播,而且以後又有發展。

布政使王亶望「罪斬,籍其家」;勒爾謹王廷贊亦均賜自盡,陝甘總督李侍堯論斬,甘肅提督剛塔謫戍伊犁。清廷還被迫「豁免甘肅積欠籽糧二百四十五萬餘石,折色銀三十萬兩,以惠邊氓。」

參考資料

  1. ^ 論田五、張文慶起義《寧夏社會科學》1990年第05期 作者: 吳萬善 羅萬壽
  2. ^ 《清高宗實錄》卷1206
  3. ^ 《石峰堡紀略》
  4. ^ 中國伊斯蘭史通鑑·清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