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景惠
滿洲國第2任國務總理大臣
任期
1935年5月22日—1945年8月18日
君主溥儀
前任鄭孝胥
繼任
個人資料
出生(1871-06-21)1871年6月21日
 大清盛京將軍轄區(今遼寧省台安縣
逝世1959年1月11日(1959歲—01—11)(87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撫順市撫順戰犯管理所
政黨協和會

張景惠(1871年6月21日—1959年1月11日),字敘五,今遼寧省台安縣人。大滿洲帝國第2任國務總理大臣[1]

生平

早年生涯

張景惠出身豆腐匠。清末,張景惠成為保險隊隊長,在八角台(今台安縣台安鎮)地區活動。光緒二十七年農曆臘月三十日(1902年),趙家廟(今屬黑山縣)保險隊隊長張作霖因同遼南的金壽山火併失敗,率殘部來到張景惠的八角台。張景惠和張作霖結拜為兄弟,張景惠年長為兄,張景惠還把自己的武裝以及隊長職位交給了張作霖。[1][2]

1902年11月間,經八角台士紳張紫雲代為遊說,新民府知府增韞收編了張作霖和張景惠的武裝。[1][2]張作霖任新民府巡警前營馬隊幫帶,張景惠任哨官。[1][3]1903年8月,清政府為縮減開支,對地方軍隊進行整編,盛京將軍增祺命張作霖所部同新民街巡捕隊合併為新民府游擊馬隊營,人數減少至185人,張作霖任游擊馬隊營管帶,張景惠任幫帶,湯玉麟張作相等人分任哨官。[4][1]

1906年,張作霖將所部的3個營擴編至5個營,並任五營統帶,成為奉天省地方軍隊右路頭目。[3]趙爾巽於1905年出任盛京將軍後,遼北土匪活動頻繁,張景惠隨張作霖奉命剿匪。在剿匪作戰中,他們先後剿滅了洪輔臣、金壽山、五大哨杜立三等幾股匪隊。不到一年,他們便將遼北土匪消滅。[1][2]1908年,張作霖因剿匪有功,升為奉天八路巡防營前路統領,張景惠升為幫統,調駐洮南鄭家屯(今雙遼縣)一帶。[5]1908年1月,清廷命張作霖督率本部圍剿蒙古陶克陶胡的武裝。張景惠率先鋒營先行,在索倫山區多次作戰並受傷。最終,他們俘虜了陶克陶胡手下的牙什留根等人。1910年4月,他們徹底擊敗陶克陶胡,將陶克陶胡驅逐到大興安嶺以北。[2][3]1910年10月,張景惠與張作相湯玉麟等人作為現任管帶入奉天講武堂學習。[5]

建立奉系

北京政府時代的張景惠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當時張景惠正奉張作霖之命在奉天講武堂步兵課學習。武昌起義消息傳到奉天後,奉天北大營的陸軍統領藍天蔚同革命黨人張榕聯合,準備推翻趙爾巽的統治。他們集合大批官兵在一夜之間譁變,北大營的官兵包圍了奉天大南門的趙爾巽官邸。趙爾巽急電駐鄭家屯的後路巡防營統領吳俊升前來救援。[1]

吳俊升未能及時出兵救援,而遠在洮南的張作霖則收到在奉天的張景惠的密電,當即赴奉天商議對策,張景惠建議張作霖乘機率軍控制省城。趙爾巽在袁金鎧的建議下,召見張作霖,命其火速率軍入省城進行保衛。張作霖率部來到奉天後,鎮壓了起義軍,解救了趙爾巽,暗殺了張榕,迫使藍天蔚逃往南方。[1]清廷乃任命張作霖為關外練兵大臣,賞頂戴花翎,並將其所部改為陸軍第二十八鎮[3]

1912年9月11日,張作霖被袁世凱任命為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授陸軍中將,率部駐紮省城。[3][2]張作霖升任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後,張景惠被張作霖任命為陸軍第二十七師炮兵獨立團團長。張作霖主持東北軍務之後不久,張景惠作為張作霖的謀士,幫張作霖擠走了趙爾巽,又勸張作霖赴北京結交袁世凱。但北京政府又派段芝貴為奉天都督。

1916年4月,張景惠幫張作霖驅逐了段芝貴,張作霖接任奉天督軍兼省長。[2][1]1917年5月4日,張景惠升任陸軍第二十七師第五十三旅旅長,取代因同王永江發生軍警衝突而被張作霖撤職的湯玉麟[6][7]1918年,段祺瑞為排擠直系,便慫恿張作霖入山海關,並向張作霖透露了直系自日本購買大批軍火,很快將在秦皇島交貨。1918年2月25日,楊宇霆攜帶徐樹錚所送的領取軍械證件,率軍械廠廠長丁超和奉軍第五十三旅張景惠部開至秦皇島,將日本運到的步槍2.7萬餘支和子彈及其他軍械全部劫走。張作霖當即用這些軍械編成了2個師共7個混成旅。[8][6]

1918年3月,奉軍大批開入山海關,以支持段祺瑞政府,張景惠藉此機會出關來到京津地區。1918年3月12日,張作霖宣布在天津軍糧城(時屬河北省寧河縣)組成關內奉軍總司令部,張作霖自兼總司令,徐樹錚以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職權,楊宇霆為參謀長。此外,孫烈臣任前敵湘東司令,張景惠任前敵湘西司令,丁超任奉軍兵站司令。[9]前敵湘西司令張景惠統領奉軍進駐湘西地區。1918年8月24日,張景惠升為暫編奉天陸軍第一師師長,直轄鄒芬梁朝棟兩個旅。該師駐湖南。[8][6]本來張景惠想在湖南割據,但未果,乃於1919年請調北返,到奉天向張作霖密報奉軍副總司令徐樹錚與參謀長楊宇霆暗中私募新兵4個旅,在洛陽信陽訓練,有取代奉軍之圖謀。由此,張景惠獲得奉軍副總司令的頭銜,代表張作霖常駐北京。[10][2]

初入奉系

1932年或1933年的張景惠

1920年9月21日,張景惠接替王廷楨察哈爾都統兼陸軍第十六師師長。但他未赴張家口任職,仍駐北京。1922年5月,獲授將軍府安威將軍,1922年5月15日辭免察哈爾都統一職。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張景惠任奉軍西路總司令,卻暗通直系,應戰不力,張景惠所部陸軍第十六師師長鄒芬倒戈,張景惠所指揮的布防在長辛店一線的西線迅速崩潰。[11][2]張作霖對此極度不滿,張景惠不敢回奉天,乃長居北京。1923年曹錕賄選大總統時,委任張景惠為全國國道局督辦,張作霖對此更為不滿。[2]

1925年冬,張景惠的母親在家鄉台安病逝。經張作相吳俊陞等人說情,張作霖准許張景惠回家奔喪。張景惠見到張作霖後,叩頭請罪並痛哭,獲得張作霖原諒。張作霖任命張景惠為奉天督軍署參議,仍為張作霖的代表,常駐北京、天津等地。1926年,張作霖到北京組織安國軍政府,張景惠任陸軍總長,後改任實業總長。[2]

東北易幟

1928年6月,蔣介石北伐軍進逼京津,張景惠隨張作霖撤回奉天,途中遭遇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身亡,張景惠受傷。張學良繼承父業之後不久,宣布東北易幟,任命張景惠為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駐哈爾濱[2]

1931年,張景惠任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院長。1931年5月,張景惠到南京赴任,並獲得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委員的頭銜。1931年6月13日,張景惠離開南京,經北平回東北。[1]

投降日本

任滿洲國總理的張景惠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張景惠正在瀋陽經三路的私宅內。事件發生後的次日,經日本浪人新井武夫從中聯絡,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密訪張景惠,令其速返哈爾濱,宣布獨立,脫離南京國民政府。張景惠當即同意,並表示願為日本方面效勞。張景惠以保護在哈爾濱日僑的安全為名,請日本方面提供武器,擴充警察部隊,坂垣征四郎同意撥給其3000支步槍,並介紹其同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大橋忠一進行接洽。[2][1]9月22日,板垣征四郎陪同日本關東軍司令本庄繁與張景惠會面。[1]

1931年9月23日晚,張景惠回到哈爾濱,在其寓所召集各機關的領導人開會,提出成立「東省特別區臨時保安會」,負責「維持」哈爾濱的治安。但此議未獲通過。9月26日召開的第三次會議上,勉強通過了成立「東省特別區治安維持會」的提議。當天晚上,張景惠與大橋忠一會面,「直至夜分始散」。9月27日,張景惠開會宣布成立「東省特別區治安維持會」,張景惠自任會長。9月30日,張景惠以維護哈埠治安的名義,宣布招募2500名警察,編成5個警察總隊,實際是為了策應日軍占領哈爾濱。同時,張景惠還奉日軍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的旨意,裁撤了教育廳長、地畝局長、電政局長等,安插了日本人或張景惠的親信。[2]

江橋抗戰之後,張景惠追隨日本人多次誘降馬占山。1932年1月6日,馬占山渡過松花江來到哈爾濱會見張景惠,經張景惠勸說,馬占山同意由張景惠暫時負責主持黑龍江省政。張景惠隨即赴齊齊哈爾,於1月7日宣誓就任黑龍江省省長,並發表宣言。當日下午,張景惠返回哈爾濱前,委託富紳吉祥為代理省長,暗示馬占山虛位以待,以引誘馬占山投降日本。[2]

1932年1月中旬,於琛澂部在日軍驅使下,進攻哈爾濱。李杜馮占海等抗日將領率部擊退了於琛澂部的進攻,並在哈爾濱成立了吉林自衛軍總司令部。張景惠仍保持同日本方面的接觸,還作為東北元老要李杜、馮占海等對日方妥協。張景惠按日軍指令,要求哈爾濱各家各戶均懸掛日本國旗,遭到李杜下命令抵制。[2]

1932年2月初,日軍進攻哈爾濱。張景惠指使警察部隊臨陣投向日本方面,而抗日軍隊則勢單力薄,最終日軍占領哈爾濱。此前,日本方面逼迫吉祥簽訂抵押齊克路的條款,吉祥未敢作主。張景惠遂以黑龍江省省長的身份,於2月15日與日本方面簽約。隨後,日本方面在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強行索取「永久公用地」和「日軍駐屯區」,張景惠指使吉祥同意了日方的要求。[2]

建立滿洲國

張景惠主持召開滿洲國各部大臣會議
1943年11月5日參加大東亞會議的各國首腦。左起:巴莫、張景惠、汪兆銘東條英機旺·威泰耶康何塞·帕西亞諾·勞威爾蘇巴斯·錢德拉·鮑斯

1932年2月16日,張景惠、熙洽臧式毅馬占山參加日本策劃的滿洲國建國會議,即「四巨頭」會議。會議根據日本關東軍的旨意,成立東北行政委員會,張景惠任委員長。2月18日,東北行政委員會發表「獨立宣言」,宣布同南京國民政府脫離關係,東北完全「獨立」。3月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發表「建國宣言」,宣布「創立滿洲國」。3月10日,張景惠被任命為滿洲國參議府議長兼北滿特別區行政長官。馬占山再度抗日之後,張景惠被任命為滿洲國軍政部總長,授上將銜。[2]

1935年5月,張景惠接替鄭孝胥出任滿洲國國務總理大臣,此後一直任至1945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張景惠宣布滿洲國進入戰爭狀態,支持日軍的侵略活動。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張景惠宣布「與盟邦為命運共同體,舉總力協助盟邦之聖戰。」[2][1]

結局

1945年日本投降後,張景惠留在長春,準備成立「治安維持會」,但隨即被占領長春的蘇聯紅軍逮捕並押往蘇聯伯力。1950年,被蘇聯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2][1]

1959年1月11日中午13時,張景惠因患動脈硬化心肺病心力衰竭而病逝。[12]

家庭

六子張紹紀,後改名張夢實,1920年生,是張景惠與七姨太徐芷卿所生的次子。1940年赴早稻田大學念書,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東北留日青年救亡會」(簡稱「救亡會」)。尚未畢業時於1943年回國工作,任務是「了解和掌握敵偽上層分子的人物關係,並協助為同志安排合法身份」。妻子是母親的侍女徐明,1942年結婚。通曉日語俄語。後任撫順戰犯管理所管教幹部、國際關係學院日語系系主任,1984年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3]。張景惠官邸原址位於今長春市朝陽區西民主大街429號。

據張夢實回憶,在1940年時,張景惠曾給自己孫子和孫女起了小名,分別是太平迎春,以表達對和平的嚮往[14]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竇應泰,從土匪頭目到偽滿總理大臣的張景惠,民國春秋1998年第01期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黑龍江省誌 第76卷,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第254頁
  3. ^ 3.0 3.1 3.2 3.3 3.4 历史名人:张作霖,新华网,2012年06月13日. [2012年1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月13日). 
  4. ^ 王曉輝,東北抗日聯軍抗戰紀實,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8頁
  5. ^ 5.0 5.1 朱信泉, 婁獻閣,民國人物傳 第12卷,中華書局,2005年,第704頁
  6. ^ 6.0 6.1 6.2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
  7. ^ 潘喜廷,東北近代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52頁
  8. ^ 8.0 8.1 潘喜廷,東北近代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6頁
  9. ^ 蘇全有,孫中山與三角聯盟,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88頁
  10. ^ 中華文史資料文庫: 軍政人物編,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年,第1556頁
  11. ^ 張品興, 劉佑生,現代中國政界要人傳略大全,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第498頁
  12. ^ 撫順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偽滿皇帝群臣改造紀實,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53頁
  13. ^ 張素英. 铅华洗尽亦风流——张梦实忆情报生涯. 保密工作. 福建省保密局. [2019-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4). 
  14. ^ 20150630 冷暖人生 潜伏者张梦实. 鳳凰衛視. 2015-06-30 [2019-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3). 
  中國北京政府
前任:
王廷楨
察哈爾都統
1920年9月 - 1922年5月
繼任:
譚慶林
前任:
陸錦
陸軍總長(未就任)
1926年5月 - 8月
繼任:
蔣雁行
前任:
蔣雁行
陸軍總長
1927年1月 - 6月
繼任:
何豊林(軍事總長)
前任:
楊文愷(農商總長)
實業總長
1927年6月 - 1928年6月
繼任:
(廢止)
  中國國民政府
前任:
唐生智
軍事參議院院長
1931年3月 - 12月
繼任:
張翼鵬
  滿洲國
前任:
(創設)
黑龍江省長
1932年1月 - 1932年3月
繼任:
馬占山
前任:
鄭孝胥
軍政部總長
1932年8月3日 - 1934年3月1日
繼任:
張景惠(軍政部大臣)
前任:
張景惠(軍政部總長)
軍政部大臣
1934年3月1日 - 1935年5月21日
繼任:
于芷山
前任:
鄭孝胥
國務總理大臣
1935年5月 - 1945年8月
繼任:
(廢止)
前任:
張燕卿
外交部大臣
1937年5月 - 1937年7月
繼任:
大橋忠一(外務局長官)
前任:
齊默特色木丕勒
蒙政大臣
1937年5月 - 1937年7月
繼任:
(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