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滕島和議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斯塔滕島和議想像圖。繪於19世紀。

斯塔滕島和議(英語:Staten Island Peace Conference)是英國美國長島會戰後的停戰談判。

1776年8月底,美軍在長島會戰落敗,在曼哈頓島陷入孤立。海軍中將理查德·何奧再次向美軍提出和談,而大陸議會則派出約翰·亞當斯本傑明·富蘭克林愛德華·拉特利奇三名代表前往紐約。9月11日,雙方在斯塔滕島南端的會議大宅英語Conference House會面,但由於分歧過大,會議未有成果。和會結束後四日,英軍恢復攻勢,並發動基普灣登陸戰,登陸曼哈頓島。

背景及籌備

1770年代初,英國與北美殖民地的關係急轉直下,終於在1775年引發戰爭。不過這段時間,雙方一直有嘗試和解。第一屆大陸議會英語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在1774年10月曾向喬治三世發送了《致英皇請願書英語Petition to the King》,而第二屆大陸議會英語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又在1775年7月向倫敦發送《橄欖枝請願書》,兩次重申向英皇效忠;至於英國國會,也在1775年2月通過了諾斯勳爵草擬的《安撫決議案英語Conciliatory Resolution》,准許效忠英皇的省份免稅。不過,這些和解意願最終全數落空,殖民地與英國的關係更因邦克山戰役及《平叛詔書英語Proclamation of Rebellion》,而陷入谷底。

1776年1月,湯瑪斯·潘恩的《常識》在北美出版,並風行各地,殖民地的領袖開始傾向獨立建國。不過,殖民地與英國仍未完全放棄和解。在北美英軍總司令威廉·何奧北美及西印度艦隊總司令理查德·何奧爭取下,國會向兩人授權,准許他們頒佈有限度特赦。由於兩人與班傑明·富蘭克林素有交情,故此三人已曾私下討論,協調殖民地與英國的衝突。[1]

1776年7月,理查德·何奧的艦隊抵達紐約市外,並且佔據斯塔滕島。何奧打算與大陸軍總司令喬治·華盛頓會談,而三次向華盛頓送上信件。當時美國已經宣佈獨立,但何奧的信件上款只稱華盛頓為「先生」,沒有承認他在美國的身份,結果華盛頓拒絕接信。至於華盛頓與何奧手下軍官在7月20日的面談,也不歡而散。[2]事後,理查德·何奧向富蘭克林寫信,詳述英國的特赦令,並由富蘭克林在7月30日於大陸議會中宣讀。不過富蘭克林同時向何奧表明,單憑特赦已不能令殖民者停止反抗,亦對何奧無法促使雙方和解感到失望。[3]

1776年8月27日,英軍在長島會戰勝利,迫使美軍撤回曼哈頓島,革命因此陷入危機。何奧兄弟決定嘗試重啟會談,並且假釋了俘虜約翰·沙利文將軍,派他向費城大陸議會傳達信息,邀請議會派代表到紐約參與和議。[4]至於大陸軍方面,華盛頓在兵敗後陷入戰略被動。由於曼哈頓島三面環水,且只有一道橋樑連接大陸,英軍可輕易將大陸軍包圍。華盛頓認為大陸軍若要棄城,必須將紐約市焚毀,但這決定必須先獲得大陸議會同意。故此,華盛頓便向議會發信請示。[5]

9月2日,華盛頓的信件與沙利民恰好同時抵達費城,議會開始就事討論。約翰·漢考克先代表議會回覆華盛頓,指大陸軍絕不可以破壞紐約市。[6]然而在和議召開前,大部分的將軍仍然希望死守紐約,只有華盛頓、彌敦內爾·格連以色列·普特南約瑟·李德英語Joseph Reed (jurist)等少數派主張撤退。[7]

9月9日,大陸議會經過多日爭論後,派出富蘭克林、約翰·亞當斯愛德華·拉特利奇三人為和會代表,不過三人卻沒有權力與英國談判,只獲授權答問。[8]何奧兄弟得悉此事後,更一度考慮取消會面。[9]與會雙方都不相信會議會有實質成果。[10]

會面

9月11日,英國及美國代表在斯塔滕島南端的會議大宅英語Conference House會面。[11]會議歷時三小時,大部分時間均由理查德·何奧發言。[12]在美國獨立一事上,何奧表示無法予以承認,而亞當斯則表明大陸議會不會取消獨立。[13]在《強制法案》一事上,拉特利奇曾問及何奧會否撤回法案,但何奧卻指自己只獲授權暫緩推行,而且前提是殖民者必須先服從英國政府。[14]最後在特赦令方面,何奧表示自己有權特赦大部分的反叛者,但與會代表並不接受。亞當斯在多年之後,才得悉自己被英國政府指明不赦。

會後

會議結束後,何奧兄弟籌備再次進攻。至於華盛頓則在12日舉行最後一次軍事會議,決定撤到曼哈頓島中央的哈林高地。何奧在9月15日發動基普灣登陸戰,而哈林高地戰役則在16日爆發。華盛頓雖然沒有焚燒紐約,但紐約在9月21日仍然發生大火,造成市區廣泛破壞。放火的兇手雖然一直未明,但英軍仍乘機搜捕美軍間諜,並將彌敦·哈爾英語Nathan Hale殺死。

相關條目

註釋

  1. ^ Fischer 2004,第73-74頁
  2. ^ McCullough 2005,第144-145頁
  3. ^ Isaacson 2004,第316-317頁
  4. ^ Fischer 2004,第99頁
  5. ^ McCullough 2005,第203, 206頁
  6. ^ McCullough 2005,第203-204頁
  7. ^ Middleton 2012,第53-54頁McCullough 2005,第206頁
  8. ^ Gruber 1972,第118頁
  9. ^ Anderson 1936,第158頁
  10. ^ Trevelyan 1901,第263頁
  11. ^ Isaacson 2004,第319頁
  12. ^ McCullough 2005,第208頁
  13. ^ Morris 1898,第145頁
  14. ^ Gruber 1972,第119頁

參考資料

  • Anderson, Troyer, The Command of the Howe Brothers During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6, ISBN 978-0-403-00816-2 (英語) 
  • Edgar, Gregory T, Campaign of 1776: the road to Trenton, Heritage Books, 1995, ISBN 978-0-7884-0185-5 (英語) 
  • Fischer, David Hackett, Washington's Crossi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19-518159-3 (英語) 
  • Gallagher, John, Battle of Brooklyn 1776, Cambridge, MA: Da Capo Press, 1999, ISBN 978-1-885119-69-8 (英語) 
  • Gruber, Ira, The Howe Brothers 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Cambridge, MA: Atheneum Press, 1972 (英語) 
  • Isaacson, Walter, Benjamin Franklin: An American Life,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2004, ISBN 978-0-7432-5807-4 (英語) 
  • Morris, Ira K, Morris's Memorial History of Staten Island, New York, Volume 1, Memorial Publishing Co, 1898 (英語) 
  • Morton, Joseph C,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Westport, C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3, ISBN 978-0-313-31792-7 (英語) 
  • Trevelyan, Sir George Otto,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1766-1776, London & New York: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03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