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日本海東緣變動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本海東緣變動帶的區分
(2003年日本地震調査委員會發表)
日本海東緣變動帶的應變帶

日本海東緣變動帶(日語:日本海東縁変動帯)是指北海道西部其至北陸地方韃靼海峽附近其至日本新潟縣近海)的變動帶。又稱為日本海東緣應變帶 (日語:日本海東縁ひずみ集中帯[1][2])。

概述

日本列島周圍的板塊
日本列島周圍的板塊

日本列島地處歐亞大陸板塊北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板塊四個板塊的交界處,是組成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3]。太平洋板塊、北美洲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板塊互相碰撞[4],使得日本列島逐漸從海底突起[5],這使得日本附近地區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6][7][8]。而日本海東緣變動帶是歐亞板塊阿穆爾板塊)和北美洲板塊鄂霍次克板塊)的接壤處,是日本地震頻繁的地帶之一[9][10][11][12][13]

日本本州西北部處在日本海東南邊緣,這一區域主要是晚漸新世中中新世期間海底擴張產生的海洋地殼,而這一伸展構造過程形成了一系列南北向伸展斷層沉積盆地。然而,目前這一區域在收縮構造的作用下正在發生反演,形成背斜結構[14]。有研究認為本州西北岸正在形成早期的隱沒帶,但是這一理論並沒有被廣泛接受[15]。日本海東緣變動帶的板塊邊緣類型主要有2種假說。第一個是碰撞邊界說,第二個是轉形邊界說。

過去主要地震

過去主要地震

參考來源

  1. ^ 知恵蔵mini「ひずみ集中帯と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地震本部「ひずみ集中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 地震発生のしくみ. 日本氣象廳.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3) (日語). 
  4. ^ 片山郁夫. プレート収束帯の地震発生について. 広島大學地球惑星システム學.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10) (日語). 
  5. ^ 山賀進. 日本列島. われわれはどこから來て、どこへ行こうとしているのか そして、われわれは何者か -宇宙・地球・人類-.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0) (日語). 
  6. ^ 災害立国日本. 全國地質調查業協會聯合會.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9) (日語). 
  7. ^ プレートテクトニクスと日本列島付近の地震.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5) (日語). 
  8. ^ M 9.1 - 2011 Great Tohoku Earthquake, Japan. 美國地質調查局. 2011-03-11 [2021-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13) (英語). 
  9. ^ 日本海東縁部の地震活動の長期評価について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地震調査研究推進本部 地震調査委員會 平成15年6月20日
  10. ^ 渡辺真人 ほか、日本海東縁,奧尻海嶺および周辺の大地震と海底変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JAMSTEC深海研究』 2000年 第16號
  11. ^ Lay T.; Kanamori H. An asperity model of great earthquake sequences (PDF). Earthquake Prediction -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AGU Geophys. Mono. (Washington, D.C.). 1981: 579–592 [2021-02-1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7-23) (英語). 
  12. ^ Lay, Thorne; Wallace, Terry C. 地震学 下巻. 由柳谷俊翻譯. 古今書院. 2002. ISBN 9784772230162 (日語). 
  13. ^ 岡村行信:日本海東縁の地質構造と震源斷層との関係 地質學雑誌 2010年 116巻 11號 p.582-591, doi:10.5575/geosoc.116.582
  14. ^ Sato, H.; Yoshida T., Takaya I., Sato T., Ikeda Y. & Umino N. Late Cenozoic tectonic development of the back arc region of central northern Honshu, Japan, revealed by recent deep seismic profiling.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ssociation for Petroleum Technology. 2004, 69 (2): 145–154 [2012-06-26]. ISSN 0370-986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2) (英語). 
  15. ^ Kanamori, H.; Astiz L. The 1983 Atika-Oki Earthquake (Mw=7.8)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ystematics of Subduction Earthquakes (PDF). Earthquake Prediction Research (Tokyo, Japan: Terra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1985, 3: 305–317 [2012-06-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12-11) (英語). 
  16. ^ 善光寺地震と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日語)
  17. ^ 新潟地震(1964年)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時事ドットコム
  18. ^ 震度データベース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日本気象庁
  19. ^ 日本付近の主な被害地震年代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日本地震學會
  20. ^ S. Arefiev; E. Rogozhin; R. Tatevossian; L. Rivera; A. Cisternas. The Neftegorsk (Sakhalin Island) 1995 earthquake: a rare interplate event.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00-12-01, 143 (3): 595–607 [2017-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1) (英語). 
  21. ^ 平成26年11月22日22時08分頃の長野県北部の地震について. 気象庁. 2014-11-22 [2014-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0). 
  22. ^ CMT解 2014年11月22日22時08分 長野県北部 M 6.7. 気象庁. [2014-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