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淵
武文淵(越南語:Vũ Văn Uyên/武文淵),越南南北朝時期的南方後黎朝將領,以宣光為其根據地,參與討伐北方莫朝的戰事。
事跡
武文淵生活在16世紀莫登庸篡奪後黎朝的時期,當時越南正陷於分裂,擁護黎氏朝廷和莫氏朝廷兩大勢力互成水火。有關武文淵的來歷,據1537年農曆九月壬午(西曆10月9日[1]),他向明朝呈交的「白安南亂狀言」中說:「文淵世黎氏臣,以登庸之亂,出據宣光」,他的麾下「有兵萬人」,與他同時期還有其他後黎朝官員阮仁蓮、黎景瑂等「分據一方,與登庸相攻」。[2]
據明人嚴從簡《殊域周咨錄》的記載,約於嘉靖十五年(1536年),武文淵與武嚴威、武子陵等人一起「避罪出逃」,並對明朝邊境造成滋擾,而明朝邊吏竟不加以阻止。[3](《明實錄·世宗實錄》卷一百八十,將該事件記錄在嘉靖十四月十月乙未條,但沒有提及武文淵有份參與。)雲南總兵沐紹勳察覺後,認為應「宣佈朝廷恩威,明示利害」。[4]
1537年農曆九月,武文淵向明朝呈上進兵地圖求助,希望能籍此輔黎倒莫,聲稱自己正在據守宣光,「有兵萬人,願待天兵(明兵)南下,率弟侄武子陵等屯石瀧關以從,因號召國中義士,登庸可破也。」明廷對武文淵的表現相當滿意,「授以冠帶」,又賜以「武職四品章服,賚以白金,文幣」,武子陵等亦獲授冠帶。[2](嚴從簡《殊域周咨錄》收錄了武文淵的另一篇申報,又稱他的名銜是「安南總兵使慶陽侯」。[5])
據二十世紀初成書的越南典籍《南國偉人傳》所述,武文淵死後,由其弟武文密繼領其衆,[6]而宣光鎮則長期成為武氏家族的根據地。[7]
注釋
- ^ 台灣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2014-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5).
- ^ 2.0 2.1 《明實錄·世宗實錄》卷二百零四,嘉靖十六年九月壬午條,茲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795頁。
- ^ 嚴從簡《殊域周咨錄》卷之六《安南》,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11頁。
- ^ 《明實錄·世宗實錄》卷一百八十,嘉靖十四年十月乙未條,茲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792頁。
- ^ 嚴從簡《殊域周咨錄》卷之六《安南》,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15-217頁。
- ^ 《南國偉人傳‧武將以下‧武文淵、武文密》,收錄於《越南漢文小說叢刊》第一輯第七冊《筆記小說類》,臺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版,104頁。
- ^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續編·黎紀·玄宗穆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988-989頁;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三十三,黎玄宗景治七年九月條,Image 28。[永久失效連結]
參考文獻
參考網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武文淵「白安南亂狀」
- (中文)台灣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2014-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5).
- (中文)國學導航─嚴從簡《殊域周咨錄》卷之六《南蠻·安南》. [2009-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8).
- (越南文)(中文)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大越史記全書·本紀續編·玄宗穆皇帝》.[永久失效連結]
- (越南文)(中文)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潘清簡等《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三十三至三十六.[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