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黟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黟縣
黟縣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宏村
黟縣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宏村
坐標:29°55′32″N 117°56′13″E / 29.9255°N 117.93685°E / 29.9255; 117.93685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安徽省黃山市
政府駐地碧陽鎮
面積
 • 總計847 平方公里(327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76,211人
 • 密度90人/平方公里(233人/平方英里)
 • 城鎮32,209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245500
行政區劃代碼341023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黃山市下轄的一個縣。面積847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約8萬。黟縣是黃山市最小的一個縣,也是最古老的縣之一,2021年6月2日國務院同意將該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

黟縣古稱(黟的異體字,音同黟),始建於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按《舊唐書·地理志》黟縣得名於縣城南方產石墨的墨嶺山(今為青嶺山)。

西漢鴻嘉二年(公元前19年)六月,黝縣改為廣德國,立中山憲王劉福的弟弟利鄉孝侯劉安之孫、利鄉戴侯劉遂之子劉雲客為廣德王,奉祀中山靖王劉勝。次年,劉雲客薨,諡號夷,沒有兒子。鴻嘉五年,廣德國被廢除,復稱黝縣。王莽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黝縣改稱朔鹵,屬丹陽郡。建武元年(公元25年),復稱黝縣。按《宋書·州郡志》孫權建安十三年分丹陽郡置新都郡,晉武帝改名新安郡,黟縣與歙縣都屬於新安郡。隋滅陳後,一度廢止了黟縣,又於大業十一年恢復了建置。宋代的黟縣隸屬江南東路的徽州,在重要程度上被評為「緊」。元代則隸屬於徽州路,被評為「下」縣。

1950年屬太平、石台的美溪、柯村、宏潭劃歸黟縣管轄。1958年1月2日,黟縣縣委、縣政府機關奉令遷至祁門縣合併辦公。1959年4月5日,恢復黟縣建置。

行政區劃

黟縣宏村景觀
南湖風光
宏村老屋

黟縣下轄5個、3個[2]

碧陽鎮、​宏村鎮、​漁亭鎮、​西遞鎮、​柯村鎮、​美溪鄉、​宏潭鄉洪星鄉

人口

根據(安徽省)黃山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黟縣常住人口為76211人[3],男性人口占比51.83%,女性人口占比48.17%,年齡結構中0-14歲占比11.9%,15-59歲占比60.72%,60歲以上占比27.38%,65歲以上占比20.4%。

地理

黟縣北枕黃山,南望白岳,四面群山環抱,耕地面積共0.403萬公頃,山場面積7.0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6.3%。年平均氣溫15.8℃,降水量1686毫米,無霜期212-213天。

文化

境內至今仍存有保護完整的古民居3600幢,為皖南之首。有西遞宏村南屏關麓屏山等古民居建築村落,其中西遞、宏村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黟山竹枝詞》是吟詠古徽州黟縣的創作,多記風土民情、山川形勝。俞正燮有竹枝詞:「兩般勝貴米與錢,大業從來說墾田;人眾真難為造物,苞蘆已值到山顛。」又「幾層小樓傍山隈,六尺地從三戶開;遊客不知人逼仄,間評都說好樓台。」

黟縣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

黟縣的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包括:

景區

特產

泗溪三寶:苦丁茶香榧葛粉

  • 臘八豆腐,是安徽黟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黟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 食桃,由優質秈米摻入一定比例的糯米機成米粉製成。用水和粉,揉成粉團,壓入模中成型,蒸熟即可食用。

參考文獻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2023年黟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3. ^ 中國: 安徽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0-1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