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祿
建平二年(前5年),以五官中郎將任執金吾,同年,以執金吾轉任為右將軍。建平三年(前4年),為左將軍[1](或說為後將軍[2])。公孫祿主張以威信懷伏匈奴,反對外戚專權。
他與前將軍何武關係很好。漢哀帝在元壽二年(前1年)逝世,王政君引王莽入宮,收大司馬董賢印綬,下令有司推舉大司馬人選。孔光等人推舉王莽。他和何武相謀,認為漢惠帝、漢昭帝時外戚呂氏、霍氏掌權,差點危害社稷,現在幼主當國,不宜令外戚秉政。何武於是舉公孫祿可任大司馬,公孫祿也推薦何武。後來王莽為大司馬,將兩人免官[3]。
王莽稱帝後,於地皇二年(21年)徵召他入朝詢問鎮壓民變的方略,然後再次將他遣出,然頗采其言[4]。
註釋
- ^ 1.0 1.1 《漢書·卷十九 下·百官公卿表第七 下》
- ^ 《漢書·卷九十九上·王莽傳第六十九上》莽以大司徒孔光名儒......於是前將軍何武、後將軍公孫祿坐互相舉免......
- ^ 《漢書·卷八十六·何武王嘉師丹傳第五十六》先是,新都侯王莽就國......武為前將軍,素與左將軍公孫祿相善,二人獨謀,以為往時孝惠、孝昭少主之世,外戚呂、霍、上官持權,幾危社稷,今孝成、孝哀比世無嗣,方當選立親近輔幼主,不宜令異姓大臣持權,親疏相錯,為國計便。於是武舉公孫祿可大司馬,而祿亦舉武。太后竟自用莽為大司馬。莽風有司劾奏武、公孫祿互相稱舉,皆免......
- ^ 《漢書·卷九十九下·王莽傳第六十九下》是歲,南郡秦豐眾且萬人......故左將軍公孫祿征來與議,祿曰:「太史令宗宣典星曆,候氣變。以凶為吉,亂天文,誤朝廷。太傅平化侯飾虛偽以偷名位,『賊夫人之子』。國師嘉信公顛倒《五經》,毀師法,令學士疑惑。明學男張邯、地理侯孫陽造井田,使民棄土業。犧和魯匡設六管,以窮工商。說符侯崔發阿諛取容,令下情不上通。宜誅此數子以慰天下!」又言:「匈奴不可攻,當與和親。臣恐新室憂不在匈奴,而在封域之中也。」莽怒,使虎賁扶祿出。然頗采其言,左遷魯匡為五原卒正,以百姓怨非故。六管非匡所獨造,莽厭眾意而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