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江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吉江省第二次國共內戰前期,中共政權東北設置的一個省。簡要沿革為1946年1月12日遼北省委省政府和遼北軍區改為吉江省委、吉江行署和吉江軍區,駐洮南。 1946年3月,吉江省轄區一分為二,在其東部組建新的中共吉江省委、吉江行政公署、吉江軍區,駐郭前旗;在其西部與嫩江省南部地區合併組建嫩南區黨委(省級)、嫩南行署、嫩南軍區。1946年6月1日,吉江(省)行政區撤併入遼吉省嫩江省

沿革歷史

第一個吉江省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1945年9月下旬,按中共中央東北局指示,派栗又文韓健四平街籌建遼北省政府。國民政府在日本投降後設立了遼北省,省會設四平街,中共中央東北局沿用了這個區劃,省會亦駐四平街。1945年10月4日在四平成立了中共遼北省工作委員會,李海濤任省工委書記、遼北軍區政委,倪志亮任遼北軍區司令員。11月3日建立了遼北省委和省政府,省委書記郭述申兼遼北軍區政委,副書記為李海濤、顧卓新,軍區司令員倪志亮,省政府主席閻寶航(未到職),副主席栗又文。1945年12月6日後遼北省歸中共西滿分局領導。為將蘇聯軍隊駐紮的四平街讓給了國民黨遼北省政府,12月20日,遼北省委、遼北軍區從四平撤到梨樹縣城,省、市政府機關撤到八面城

遼北省設立時轄3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個省轄市、13個縣(旗):

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建設鞏固的西滿根據地的指針與「西滿部隊力爭控制遼源、洮南,以便控制西滿之廣大地區」的部署,遼北省黨、政、軍機關於1945年底從梨樹縣八面城向洮南轉移。1946年1月12日,在轉移過程中接東北局《關於遼北省與吉林省合併的決定》,撤銷遼北省。原遼北省中長路以東4個縣劃歸中共吉遼省委遼北分省委領導,中長路以西8個縣旗歸遼西省二地委領導。

根據東北局的《關於遼北省與吉林省合併的決定》,遼北省委、省政府和遼北軍區改為吉江省委吉江行署吉江軍區,駐洮南。吉江的行政區包括:原屬嫩江省白城子專署的洮南、開通、瞻榆、安廣、大賚、郭前、扶餘7個縣(旗);原屬松江省的哈西專署的肇東、肇州、肇源3縣;原屬吉林省中長路以西的長春、德惠、農安、乾安4縣。總共14個縣由吉江行署管轄。新四軍三師八旅二十二團、吉黑縱隊、吉江軍區的部隊協同於1月29日從「光復軍」手中解放洮南。吉江省委、行署、軍區機關於2月上旬進入洮南。郭述申任省委書記兼軍區政委,邵式平、顧卓新任省委副書記,栗又文任行署主任,倪志亮為司令員。開展建政、剿匪、反霸、撲滅鼠疫等工作。

在洮南成立吉江民主建設學院,院長栗又文,1946年3月5日開學。後併入遼吉民主學院

1946年3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決定,將原吉江省轄區一分為二,將其西部的洮南開通瞻榆安廣4縣;嫩江省南部的景星泰來杜爾伯特洮安鎮東賚北6縣(旗);內蒙古所屬的突泉縣,共11個縣,組建嫩南區黨委(省級)、行署,軍區。由原吉江省委、行署、軍區,分別改為嫩南區黨委、行署、軍區,負責根據地建設,並與齊齊哈爾以北的嫩江省部隊南北夾擊在齊齊哈爾市內的國民黨嫩江省政府的2萬餘人馬。區黨委副書記顧卓新兼嫩南行署主任。1946年4月24日,齊齊哈爾解放。1946年5月中旬西滿分局決定,撤消嫩南區黨委、行署、軍區,轄區位於嫩江以北的各縣併入嫩江省,以南的各縣併入吉遼省。嫩南區黨政軍機關主體併入西滿分局。

第二個吉江省

1946年3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決定,將原吉江省轄區一分為二,在其東部組建新的中共吉江省委員會、吉江行政公署、吉江軍區,受西滿分局領導,轄10縣(旗),即大賚扶餘乾安農安德(惠)農(安)長春肇源肇州肇東等縣和郭前旗。新的吉江省負責長春、農安前沿區各縣的對敵鬥爭。[1]

  • 省委書記劉震(新四軍第三師副師長兼)
  • 省委副書記劉彬
  • 省委委員:劉震、劉彬、喻屏郭峰宋乃德
  • 省委組織部:部長喻屏
  • 省委宣傳部:部長劉彬
  • 吉江省行政公署:
    • 主任郭峰
    • 副主任宋乃德
  • 吉江軍區:以新四軍第三師第八旅與第十旅為基礎,另轄乾安、郭前旗等4個縣(旗)大隊和扶餘等3個縣保衛團。
    • 軍區司令員:劉震
    • 軍區政治委員:劉震(兼)
    • 軍區參謀長:沈啟賢

1946年6月1日,原遼西省委、行政公署、軍區改為遼吉省委、行政公署、軍區。吉江省位於松花江以南的大賚乾安農安德(惠)農(安)長春縣郭前旗歸屬遼吉省,為遼吉第三地委、第三專署、第三軍分區,為對長春之敵的前沿拉鋸區;位於松花江以北的扶餘肇源肇州肇東等縣成立嫩江省第四地委、第四專區、第四軍分區,為後方的根據地。郭峰為遼吉三專署專員兼遼吉三軍分區司令員。[2]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