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號裝甲巡洋艦
春日 かすが | |
---|---|
概觀 | |
艦種 | 裝甲巡洋艦 |
擁有國 | 大日本帝國 |
艦級 | 春日級裝甲巡洋艦 |
製造廠 | 意大利安薩爾多公司熱那亞造船所 |
動工 | 1902年3月10日 |
下水 | 1902年10月22日 |
服役 | 1904年1月7日 |
結局 | 1945年7月18日橫須賀空襲中重創坐沉 |
除籍 | 1945年11月30日 |
技術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7700噸 |
滿載排水量 | 8100噸 |
全長 | 艦體全長:111.8米 水線長度:104.97米 |
全寬 | 18.71米 |
吃水 | 常備:6.9米 滿載:7.3米 |
燃料 | 滿載:燃煤1180噸 |
鍋爐 | 燃煤專燒蘇格蘭式船用鍋爐8座 |
動力 | 直立型三段膨脹式三汽缸複合式蒸汽引擎2座 2軸推進 |
功率 | 13,500匹指示馬力(10,100千瓦特) |
最高速度 | 理論:20節(37公里每小時) |
續航距離 | 5,500海里(10,200公里)/10節(19公里每小時) |
乘員 | 562人(完工) |
武器裝備 | 阿姆斯特朗1898年型40倍徑254毫米單裝炮1門 雙聯裝阿姆斯特朗45倍徑203.2毫米速射炮W型1座計2門 阿姆斯特朗1892年型40倍徑152毫米單裝速射炮14門 阿姆斯特朗40倍徑76毫米單裝速射炮8門 哈奇開斯40倍徑47毫米單裝3磅速射炮6門 馬克沁7.7毫米單裝機槍2挺 457毫米單裝水下魚雷發射管4門 |
裝甲 | 特爾尼鋼: 舷側:75~150毫米(水線面) 甲板:25~38毫米 主炮炮座:100~150毫米 司令塔:150毫米 |
春日號裝甲巡洋艦(日語:春日/かすが Kasuga ?)是舊日本海軍的一等巡洋艦(裝甲巡洋艦)[1],為春日級裝甲巡洋艦(日方稱為「春日型」)首艦[2]。春日號與其姊妹艦日進號一同為日本政府趕在日俄戰爭爆發前,與俄羅斯帝國競購而得,並在此後參加了日俄戰爭中包括黃海海戰以及對馬海峽海戰(日方稱「日本海海戦」)在內的多次主要海戰。1921年(大正10年)9月1日,日本海軍將已經落伍的春日號改變艦艇類別為海防艦[3][4],此後一直作為練習艦進行運用[1]。1945年(昭和20年)7月18日,在太平洋戰爭即將結束時,春日號在橫須賀空襲中受到重創坐沉。
本艦得名於奈良縣的春日山[5]。本艦為日本海軍中第二艘使用「春日」一名的軍艦[6]。初代春日號為幕末的一艘3桅通報艦,1863(文久3年)在英國竣工,為原鹿兒島藩的軍艦,1870年(明治3年)由鹿兒島藩獻給明治政府,1877年參加了西南戰爭,1894年除籍[5][1]。
太平洋戰爭前日本另有一艘客輪「春日丸」,日本海軍在戰爭爆發後將其改裝為航空母艦,並重新命名為大鷹。
背景
在甲午戰爭後,取得勝利的大日本帝國與其北鄰俄羅斯帝國的關係日趨緊張。為了防備可能爆發的戰爭,日本海軍在10年間打造出了一支擁有6艘戰列艦、6艘一等巡洋艦的龐大艦隊。但是即使如此,如果把俄國駐紮在本土的波羅的海艦隊以及駐紮在旅順的遠東艦隊合起來的話,日本方面的海上實力依舊處於劣勢。
1901年間,阿根廷與鄰國智利的關係也日漸緊張,處於戰爭一觸即發的態勢。兩國之間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海軍競賽,大量向外國訂購新式軍艦。阿根廷方面找到了意大利,買下了兩艘原本由意大利海軍向喬萬尼·安薩爾多公司訂購的朱塞佩·加里波第級巡洋艦[7],1902年在熱那亞先後動工建造這兩艘軍艦。但其後隨着阿根廷與智利關係的好轉,阿根廷方面於是尋求將這兩艘尚未建成的巡洋艦再次出售。阿根廷方面一開始打算將其出售給俄國,但因為阿根廷的要價太高而談判失敗;此時早已決心開戰的日本人迅速跟進,在戰爭爆發前夕以高達1493萬7390日元(當時匯率為153萬英鎊)的價格買下了這兩艘軍艦[8]。由於局勢緊張,在這兩艘軍艦從意大利啟程駛向日本時,俄國艦隊奉命尾隨其後,戰爭一旦爆發就立即在半路上消滅這兩艘軍艦;但英國方面以保護阿姆斯特朗公司的員工為藉口,在路上為兩艦提供護航,終於使得兩艦順利抵達橫須賀港。當時的返航責任人為鈴木貫太郎海軍中佐[1]。為了讓春日級兩艦能順利返回日本,日本方面甚至推遲了對旅順港的突然襲擊,一直等到兩艦離開了新加坡,已經不會再為外國所阻撓為止[8]。
日本海軍獲得這兩艘軍艦後,將其中的利瓦達維亞號重新命名為春日號。
艦歷
建成
從1895年起,意大利自行設計建造的朱塞佩·加里波第級裝甲巡洋艦陸續下水。該艦因為性能不俗,除意大利皇家海軍自用外,還獲得了不錯的外貿成績。正在和鄰國智利展開軍備競賽的阿根廷就看中了這款軍艦。1901年12月23日,阿根廷海軍向安薩爾多公司下達訂單建造兩艘同級艦,這也是該級巡洋艦的最後兩艘[9]。
1902年(明治35年)3月10日,本艦在意大利安薩爾多公司的熱那亞造船廠安放龍骨,正式開工,開工時暫定名稱為「聖密特拉號」(San Mitra)。同年10月22日,本艦下水,並由阿根廷方面重新命名為「貝爾納迪諾·利瓦達維亞號」(Bernardino Rivadavia)[9][10][11]。
1903年12月30日,日本海軍將本艦以及另一艘仍然在建造的姊妹艦買下[1][12]。
1904年1月1日,日本方面將本艦重新命名為「春日」,而另一艘在建姊妹艦則改名為「日進」[13],兩艦在同一天列入軍艦籍,分為一等巡洋艦[2][14]。同年1月7日,春日竣工。1月9日,春日、日進兩艦離開熱那亞,返回日本,其時兩艦船長都是英國人,由英國水手操縱,還有不少安薩爾多公司的員工同乘。五天後,兩艦抵達埃及塞德港時,遭遇了俄國防護巡洋艦阿芙樂爾號。1月16日,兩艦在英國防護巡洋艦阿爾弗雷德國王號的護送下抵達蘇伊士。2月2日,兩艦抵達新加坡,一路上基本順利,只是遇到苦力罷工而導致行程稍有延遲[15]。
日俄戰爭
1904年(明治37年)2月8日,日本海軍在夜間偷襲駐紮在旅順港(俄方稱亞瑟港)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日俄戰爭爆發。開戰時,春日級兩艦還依然在路上。2月16日,兩艦抵達橫須賀[16]。同年4月4日,春日、日進編入第三艦隊[17]。
日軍在2月8-9日夜間的偷襲未能癱瘓旅順分艦隊,此後旅順分艦隊依託旅順要塞進行抵抗。日軍無法強攻,只能在港外實行封鎖。4月11日,時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海軍中將下令將春日級兩艦編入第一艦隊第一戰隊。4月12日,兩艦參加日軍對旅順港的第7次攻擊[18][19]。13日7時許,出羽重遠海軍少將的第三戰隊(以防護巡洋艦為主)在旅順港外徘徊試圖誘敵[20]。8時過後,俄軍時任太平洋艦隊司令斯捷潘·馬卡羅夫海軍中將率領多艘主力艦艇出戰[21]。東鄉接獲報告後立即率領第一戰隊(總旗艦三笠、朝日、富士、八島、敷島、初瀨、春日、日進)趕往旅順港[22]。馬卡羅夫見日軍多艘主力艦艇出現,考慮到自己已經超出了己方岸炮射程,於是下令返航。返航途中馬卡羅夫的旗艦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觸雷爆炸、又引發彈藥庫殉爆而沉沒,馬卡羅夫隨艦陣亡[23]。此後東鄉下令兩艦利用射程優勢繼續對港內進行炮擊,兩艦遂於遼東半島西南的海灣上對港內進行盲射,射擊距離約9.5公里[24]。5月初,兩艦在距離港內18公里處炮擊,不過沒什麼成果[25]。
5月13日早上,出羽率領第三戰隊(千歲、吉野,欠淺間、高砂、笠置,臨時加強春日、富士)在旅順港外進行巡邏[26]。14日海面上起了大霧,第三戰隊無法繼續遂行偵察,16時退出港外返回里長山泊地(序列為旗艦千歲、吉野、春日、八雲、富士)。深夜再次起霧,3號艦春日一度丟失了前面艦隻的蹤影,艦長大井上久麿(1899至1900年曾任吉野艦艦長,即1904年5月15日吉野艦遭前艦長誤撞致沉;隔年1月7日春日艦長大井調職橫須賀港務部長/橫須賀予備艦部長,同年12月12日轉至待命;1906年11月30日移調預備役,當與此意外影響深遠[27])擔心自己已經掉隊,於是下令提高航速[28]。01:34春日在右舷前方發現了探照燈的燈光,並判斷看到的是吉野,那麼自己和「吉野」之間就應該沒有別的艦艇了,於是繼續放心行駛。稍後春日猛然間發現在右舷艦艏的極近距離發現了紅色的舷燈,春日艦長立即下令全速倒船。同一時間吉野恰好正在轉向,突然發現後面一艘軍艦筆直地衝過來;吉野船員大聲呼喊試圖喚醒後者注意航線,但為時已晚,春日直接撞上了吉野左舷。這一下衝撞導致吉野全艦燈火熄滅,同時海水從水線下的破孔大量湧入。吉野的船員無法控制進水情況,艦體迅速傾斜[28]。春日在衝撞發生後停機,並派出小艇進行救助;僚艦聽到了巨大的響聲,也紛紛打着探照燈過來救援[29]。事故中吉野最終沉沒,春日自己撞角也受損,有進水情況發生,需要進行緊急修理[29][30]。由於這一事故,日本海軍後來廢除了所有軍艦上的撞角。
馬卡羅夫陣亡後,威廉·維特捷夫特海軍少將繼任遠東艦隊司令一職。6月23日,維特捷夫特率領旅順港內的俄軍艦隊在傍晚起航,企圖突圍,前往俄羅斯在遠東的另一個海軍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舊稱「海參崴」)。俄艦出港後不久即遭到日軍主力艦艇的攔截,春日級兩艦也在其中。日軍的艦艇在數量上佔有優勢,維特捷夫特不願意與日軍展開夜戰,遂放棄突圍返回旅順[31]。7月27日,俄艦(列特維贊號、巴揚號、阿斯科利德號、諾維克號、戴安娜號以及數艘炮艦、驅逐艦)出港向東,駛過黃金山,到達大白山腳下,炮擊日本陸軍的圍城陣地[32]。在附近的日軍第五戰隊實力不足,12:50春日、日進趕到進行增援,與俄艦在9000-1萬1000米距離上展開炮戰。雙方互有輕微損傷,其中春日命中巴揚號一發炮彈,自身未有中彈記錄[33]。俄軍不願與日軍艦艇過多糾纏,各艦陸續退回港內[34]。
8月10日,俄艦再次嘗試突圍,黃海海戰爆發。當天早上,東鄉率領第一戰隊正在在園島北方巡邏,06:35收到俄艦出港的消息[35]。他立即下令在帽島南邊的日進(第三艦隊司令長官片岡七郎海軍少將旗艦)、春日兩艦前往第一戰隊位置會合。12:09第一戰隊抵達遇岩東南稍偏東3海里處(序列為總旗艦三笠、朝日、富士、敷島、春日、日進)。12:30第一戰隊在遇岩西北西約10海里處發現俄軍主力艦正在向東南方向航行(旗艦皇太子號、列特維贊號、勝利號、佩列斯韋特號、塞瓦斯托波爾號、波爾塔瓦號)[36]。交戰中皇太子號司令塔受到日軍一發大口徑炮彈直接命中,維特捷夫特當場身死,俄艦陷入混亂,大部退回旅順港內。春日一開始向末尾的波爾塔瓦號射擊;俄艦隊形混亂後,則集中向列特維贊號射擊[37]。當天春日共發射了33發前部254毫米主炮炮彈,而後部203毫米火炮的發射記錄不詳;由於春日位於日軍戰列線尾部,並未取得很好的戰果[38]。春日自身共受到三發命中,11人受傷[39][40]。
1905年5月27日,由辛諾維·羅傑斯特文斯基海軍中將率領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遭遇等候多時的日本海軍主力,對馬海峽海戰(日方稱「日本海海戰」)爆發。13:39第一戰隊(總旗艦三笠、敷島、富士、朝日、春日、第一艦隊第一戰隊旗艦日進)在沖島西北約10海里處行駛時,在西南方向發現俄艦正在以東北稍偏北的航向行駛。第一戰隊立即迎向俄艦前進,航向西南偏西,14:03東鄉下令全隊依次在定點向東北東方向調頭。此時俄艦在第一戰隊南稍偏東方向約8000米外,大致呈兩列,右隊稍為領先一些距離。14:10東鄉下令開始炮擊。春日序列第五,14:12向距離5800米的奧斯利雅維亞號射擊。當日交戰海域刮着強勁的西南偏西風,海浪衝擊着甲板,各炮位難以進行瞄準射擊[41]。14:43俄艦兩條隊列的兩艘領航艦蘇沃洛夫公爵號和奧斯利雅維亞號均告起火,外觀上有很大損傷;奧斯利雅維亞號艦艏明顯下沉、左舷傾斜,而蘇沃洛夫公爵號更是失去控制脫離隊列。14:50俄國第一戰列艦分隊2號艦亞歷山大三世號突然率領隊伍左舷轉向。第一戰隊為了追擊俄艦,14:58一齊左轉(此時春日序列第二)[42]。15:00左右第一戰隊航向轉為西北偏西,15:07以左舷再次與5000米外的俄艦交戰,兩軍距離一度只有2000-3000米。15:24俄艦消失在煙霧瀰漫的海上,日艦重新恢復成三笠為先導艦尋找俄艦。此後一段時間俄艦由亞歷山大三世號帶領着進行機動,而第一戰隊則到處尋找俄艦蹤跡[43]。15:58第一戰隊在向東稍偏南的方向航行時,赫然發現俄艦就在南方不遠處。16:01三笠測定距離僅6500米,日艦遂以右舷重新交戰。俄艦再度轉向試圖脫離戰鬥,日艦緊追不放。16:30前後第一戰隊再次丟失目標,於是交由第二戰隊在前搜索,第一戰隊跟在後面一路南下,途中順便對蘇沃洛夫公爵號和輔助巡洋艦烏拉爾號進行射擊[44]。17:52第一戰隊發現第三戰隊等正和俄國艦隊扭打在一起,於是轉向北追擊。18:00左右第一戰隊再次尋獲俄國主力艦,位置在左舷前方,陣型零散,遂重新發起攻擊,集中打擊領頭的博羅季諾號、鷹號[45]。18:25第一戰隊在5500米距離上對博羅季諾號進行猛烈的射擊,其後由於濃煙嚴重干擾瞄準,又調轉炮口到序列第二的鷹號身上。18:45左右博羅季諾號火光沖天,失控脫離隊列,其餘俄艦趁機夜遁。19:10第一戰隊陸續停火[46]。當天白天的戰鬥中春日中彈數發,7人戰死、20人負傷[47]。因為當時戰場上瀰漫着濃重的煙霧,能見度很低,春日的戰果不得而知[48]。
次日10:00左右,日軍艦隊在獨島附近追上了殘存的俄艦。此時日軍艦艇數量遠超俄軍,因此東鄉下令進行遠距離射擊以減少損失。春日在大約9千米的距離上向老式戰列艦尼古拉一世號開火,在第三輪齊射時命中目標的燃料艙,不久俄艦投降[49]。整場海戰中,春日一共發射254毫米主炮炮彈50發,203毫米火炮炮彈103發。因為能見度不佳,而俄軍艦艇又大多沉沒,難以得知春日的具體戰果。僅有的確認命中記錄是春日的前部254毫米主炮曾經對俄軍戰列艦鷹號取得兩發命中,其中一發擊穿了鷹號的後部炮塔裝甲(約254毫米)。而春日自身的中彈記錄包括1發305毫米炮彈、1發152炮彈,以及1發口徑不詳的炮彈,都沒有造成太大損傷[50]。
對馬海峽海戰後,春日編入第三艦隊,支援日軍對庫頁島(俄方稱「薩哈林島」、日方稱「樺太島」)的登陸作戰。[51]
日俄戰爭後
1911年9月2日,日本方面將日俄戰爭中捕獲的魚雷艇姊川號歸還給俄國以示友好,春日在這一任務中護送其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52]
1914年(大正3年)初,春日進行了大修,將船上的鍋爐更換成12座艦本式一型水管鍋爐[53]。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作為協約國一方也參加了戰爭。10月,春日在第三艦隊旗下在中國中、南部沿海活動,進行商隊護航。
1915年12月13日至1916年5月13日,春日成為了第3水雷戰隊的旗艦[54]。
1916年7月,與日進一同進行特殊任務,從加拿大埃斯奎莫爾特搭載特殊貨物回國[1]。同年9月12日至1917年4月13日,春日重新成為第3水雷戰隊旗艦[54]。
1917年3月,德國的海上交通破襲艦海狼號進入了印度洋,英國海軍部便要求日本方面加強在印度洋以及澳大利亞附近水域的戒備[55]。同年4月,春日編入第一特務艦隊南下,對南海、印度洋一帶進行護航[1]。直到當年11月,春日都以新加坡為基地,對可倫坡、斯里蘭卡、以及澳大利亞弗里曼特爾一帶進行巡邏[56]。同年9月14日,春日在澳大利亞西海岸發生觸礁事故。
1918年1月11日,春日在荷屬東印度的邦加海峽一處沙灘上擱淺,救援人員一直到當年6月才浮起艦體並進行修復。[57]
1920年5月,春日赴美參加緬因州的百年慶典[1],7月3日抵達緬因州的波特蘭[58]。在美期間春日還訪問了紐約和馬里蘭州的安納波利斯。8月22-25日,春日穿越巴拿馬運河,訪問了運河另一端的巴拿馬的克里斯托弗,並在當地受到了官方的歡迎。此後春日啟程前往三藩市[59]。
1921年9月1日,春日的艦艇分類改為一等海防艦。[60][3]
1922年,日軍在干涉西伯利亞期間,曾用春日運送士兵和補給到西伯利亞[61]。同年9月,春日在俄國遠東濱海邊疆州沿海地區進行巡邏,在此期間對觸礁的戰列艦三笠進行了救援[1]。
1925年12月1日,春日改為練習艦,作練習運用術(舊日本海軍中對船體、艦載艇等的使用技術的統稱)。之用[1]
1926年(大正15年)6月15日,春日協助搜救在日本沿海觸礁遇險的那不勒斯號貨輪。日後英王喬治五世對春日上的兩名乘員授勳嘉獎,以表彰其在搶險行動時的英勇行為[62]。
1928年(昭和3年)7月28日,春日前往搜救在惡劣天氣中爆炸的半硬式飛船N3號。[63]
1934年1-2月間,春日搭載了40名科學家前往特魯克,觀測2月14日發生的日全食[64]。4月1日,春日改為海軍航海學校的練習艦。
1942年7月1日,日本方面將日俄戰爭時的三艘軍艦(春日、淺間、吾妻)從軍艦名錄中除籍[65],艦艇類別變更為特務艦[66]。
1945年7月18日,在太平洋戰爭結束的前夕,美軍特混艦隊TF38空襲橫須賀,春日在空襲中受重創坐沉。11月30日日本海軍將春日除籍。
1948年8月,有關人員打撈起坐沉狀態的春日,進行拆除。[57]
歷任艦長
下表根據《日本海軍史》第9、第10的「將官履歴」一節,以及《官報》進行整理。
- 大井上久麿 海軍大佐:1904年2月16日 - 1905年1月7日
- 加藤定吉 海軍大佐:1905年1月7日 - 12月12日
- 仙頭武央 海軍大佐:1905年12月12日 - 1906年4月7日
- 東伏見宮依仁親王 海軍大佐:1906年4月7日 - 12月24日
- 土屋光金 海軍大佐:1906年12月24日 - 1908年4月20日
- 山縣文藏 海軍大佐:1908年4月20日 - 8月28日
- 荒川規志 海軍大佐:1908年8月28日 - 12月10日
- 竹下勇 海軍大佐:1908年12月10日 - 1909年7月10日
- 山口九十郎 海軍大佐:1909年7月10日 - 12月1日
- 笠間直 海軍大佐:1909年12月1日 - 1910年7月25日
- 岡田啟介 海軍大佐:1910年7月25日 - 1911年1月4日
- 森山慶三郎 海軍大佐:1911年1月4日 - 12月1日
- 真田鶴松 海軍大佐:1911年12月1日 - 12月22日
- 町田駒次郎 海軍大佐:1911年12月22日 - 1912年12月1日
- 水町元 海軍大佐:1912年12月1日 - 1913年4月1日
- 奧田貞吉 海軍大佐:1913年5月24日 - 不詳
- 坂本重國 海軍大佐:不詳 - 1915年12月13日
- 中里重次 海軍大佐:1915年12月13日 - 1916年12月1日
- 大谷幸四郎 海軍大佐:1916年12月1日 - 1917年12月1日
- 宇佐川知義 海軍大佐:1917年12月1日 - 1919年2月6日
- 南鄉次郎 海軍大佐:1919年2月6日 - 8月5日
- 寺岡平吾 海軍大佐:1919年8月5日 - 1920年11月20日
- 高橋宗三郎 海軍大佐:1920年11月20日 - 1921年12月1日[67]
- 大湊直太郎 海軍大佐:1921年12月1日 - 1922年8月25日
- 中村良三 海軍大佐:1922年8月25日 - 12月1日
- 米內光政 海軍大佐:1922年12月10日 - 1923年3月5日
- 百武源吾 海軍大佐:1923年3月5日 - 12月1日
- 濱野英次郎 海軍大佐:1923年12月1日 - 1924年5月7日
- 向田金一 海軍大佐:1924年5月7日 - 12月1日[68]
- 湯地秀生 海軍大佐:1924年12月1日 - 1925年4月15日
- 大谷四郎 海軍大佐:1925年4月15日 - 1925年12月1日
- 太田質平 海軍大佐:1925年12月1日 - 1929年2月8日
- 小野彌一 海軍大佐:1929年2月8日 - 1931年12月1日
- 大田垣富三郎 海軍大佐:1931年12月1日 - 1933年11月15日
- 丹下薰二 海軍大佐:1933年11月15日 - 1934年11月15日
- 松浦永次郎 海軍大佐:1934年11月15日 - 1936年12月1日
- 梶岡定道 海軍大佐:1936年12月1日 - 1938年6月15日
- (兼)中邑元司 海軍大佐:1938年6月15日 - 7月15日
同級艦
註釋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コマ64(原本95頁)『春日(かすが)【二代】 艦種一等巡洋艦 一檣(信號用)日進と姉妹艦なり 艦名考初代「春日」の項(p.7)參照。
艦歴此艦は元亞爾然丁國の軍艦「リヴァダヴヰア」なり、伊太利に於て建造中、明治36年12月30日帝國政府之を購入す、同37年1月1日「春日」と命名、同月7日領収、同年2月16日橫須賀着(回航委員長中佐鈴木貫太郎)、同37・8年戰役に從軍(第一戰隊):同37年10月黃海々戰に參加(艦長大佐大井上久麿)、同38年5月日本海々戰に參加(艦長大佐加藤定吉)、大正3年乃至9年戰役(日獨)に從軍:同3年10月第三艦隊に屬し中南支方面の航路警戒通商保護に任ず(艦長大佐奧田貞基地、同坂本重國)、同5年7月特別任務の爲め日進と共に浦鹽に回航、特殊貨物搭載、加奈陀「エスカイモルト」に回航(艦長大佐中里重次)、同6年4月第一特務艦隊に屬し支那海・印度洋方面の作戰及び通商保護任務に服す(艦長大佐大谷幸四郎、同宇佐川知義)、同9年5月北米合衆國「メーン」州合併百年祭々典參加の爲め「ポートランド」に回航(艦長大佐寺岡平吾)、同12月第二遣外艦隊に屬し南洋方面警備(艦長大佐高橋宗三郎)、同10年一等海防艦に編入。同10年9月東亞露領沿岸警備の爲め派遣さる、此の任務中三笠救難作業に從事(艦長同前)、同14年12月1日運用術練習艦と定めらる。
昭和6・7年事變(日支)從軍、同9年1月內外日蝕観測隊57名を南洋「ローソップ」島に輸送するの任務に從事、同年10月1日海軍航海學校設立に依り運用術練習艦の任務を解かれ、同校附屬練習艦となる。
―要目― 長357呎/幅61.5呎/吃水25.25呎/排水量7,750噸/機關 汽筩直立三聯成汽機3基 艦政式罐12臺/馬力13,500/速力20/乗組人員525/船材 |兵裝 10吋砲 1/8吋砲 2/6吋砲 14/12聽砲 20/3聽砲 6/マキシム機砲 2/發射管 4/起工 明治35-3-10/進水 同35-10-12/竣工 同37-1-7/建造所伊國アンサルド社』 - ^ 2.0 2.1 #達明治37年1月p.1『達第二號 軍艦及水雷艇類別等級別表中巡洋艦一等ノ欄內ニ「春日」「日進」ヲ追加ス 明治三十七年一月一日 海軍大臣 男爵山本権兵衛』
- ^ 3.0 3.1 #達大正10年9月p.1『達第百六十四號 艦艇類別等級別表中左ノ通改正ス 大正十年九月一日 海軍大臣男爵 加藤友三郎|戰艦ノ欄內「敷島、朝日、三笠、肥前、」ヲ、巡洋艦一等ノ欄內「淺間、常磐、八雲、吾妻、磐手、出雲、春日、日進」ヲ、同二等ノ欄內「千歳、須磨、明石、新高、對馬、」ヲ削ル|海防艦一等ノ欄內「周防」ノ次ニ「、敷島、朝日、三笠、肥前、淺間、常磐、八雲、吾妻、磐手、出雲、春日、日進」ヲ、同二等ノ欄內「武藏」ノ次ニ「、千歳、須磨、明石、新高、對馬」ヲ加フ』
- ^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コマ149(原本237頁)『春日(かすが)〔再出〕 艦種海防艦 艦名考 艦歴}既に「日清戰役後、日露戰役迄の艦艇」の部に出づ(p.95)。
對島(つしま)〔再出〕 艦種海防艦〔註】寫眞・要目共「日清戰役後、日露戰役迄の艦艇の部參照(p.94) ―要目―(略)』 - ^ 5.0 5.1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コマ15(原本7頁)『春日(かすが)【初代】 艦種通報艦 三檣「トップスル・スクーナー」 艦名考山名に採る、春日山は大和國添上郡春日郷(今奈良市)の東に聳ち、一邑の主山なり、古より神霊の宅と爲す。北は若草山、南は高圓山、左右に脇侍するものの如し、山下に春日神社あり。 艦歴文久3年(1863)英國に於て竣工、元來鹿兒島藩の軍艦、明治3年同藩より獻納、明治10年西南戰役從軍、明治27年2月除籍。(要目略)』
-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49『◎諸艦等級ヲ定ムルノ件 明治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兵部省一四六)(妙録)(略)四等之部 日進艦 富士山艦 春日艦』
- ^ Scheina, Naval History, 49–51; Grant, Rulers, Guns, and Money, 132–33.
- ^ 8.0 8.1 Milanovich, pp. 83–84
- ^ 9.0 9.1 Chesneau & Kolesnik, p. 226
- ^ #海軍制度沿革(巻11、1940)コマ558『◎艦船要目公表範囲 昭和三年二月十四日(內令四三)『春日|〃(一等海防艦)|104.88|18.90|7.29|7,700|7,080|20.00|566|10|伊國アンサルド社|35-3-10|35-10-22|37-2-16|25c/m 1、20c/m 2、15c/m 14|0|〃(4)|〃(5)|〃(直立三段膨張式)〃(2)|艦本式12|〃(2)』
- ^ #日本軍艦集2600年版コマ65(原本101頁)『―海防艦― 春日(かすが) 基準排水量7,080噸、長さ104.88米、幅18.9米、平均吃水7.29米、速力20節、備砲20糎砲2門、8糎砲4門、8糎高角砲1門、魚雷發射管4門、起工明治35年3月10日、進水明治35年10月22日、竣工明治37年2月16日、建造所英國アンサルド社―海防艦は近代戰の第一戰には立たないから舊艦が多い。』
-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24-25『明治三十六年』
-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199『◎一等巡洋艦春日及日進命名ノ件 明治三十七年一月一日(達一)亜爾然丁共和國政府ヨリ購入ノ一等巡洋艦二隻ヲ春日及日進ト命名セラル』
-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52『明治三十七年一月一日(達二)』
- ^ The Arrival of the Nisshin and Kasuga. The Russo-Japanese War Fully Illustrated (Tokyo: Kinkodo Publishing Co. & Z. P. Maruya & Co.). April–July 1904, (1): 98–99 [2016-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0).
- ^ 明治37年2月17日官報第6185號。國立國會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コマ3『○軍艦發箸 軍艦日進及春日ハ昨十六日橫須賀ヘ投錨セリ(海軍省)』
- ^ #海軍制度沿革(巻4、1940),16頁
-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182
- ^ Warner & Warner, pp. 235–36
-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186
-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187
-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188
- ^ Forczyk, pp. 45–46
- ^ Great Britain General Staff, The Russo-Japanese War, Part I, p. 51
- ^ Evans & Peattie, p. 99
-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35
- ^ 海兵5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Hiroshi Nishida (Misohito),1999年
- ^ 28.0 28.1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36
- ^ 29.0 29.1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37
- ^ #主力艦展望コマ14(原本12頁)『(1)帝國軍艦筑波の竣功 日露戰爭の教訓』
- ^ Warner & Warner, pp. 305–06
-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86
-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87
- ^ McLaughlin, p. 62
-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92
-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93
-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300
- ^ Forcyzk, pp. 48–51, 73
-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301
- ^ Empire of Japan, Naval General Staff. Battle of the Yellow Sea: The Official Version of the Japanese General Staff.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Proceedings (Annapolis, Maryland: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September–October 1914, 40 (5): 1289.
-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122
-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124
-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125
-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126
-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128
-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129
-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131
- ^ Campbell, pp. 127–31
- ^ Forczyk, pp. 70–71
- ^ Campbell, pp. 258, 260, 263
- ^ Corbett, II, p. 357
- ^ Ship Returned by Japan. Derby Daily Telegraph. 4 September 1911: 2 [9 March 2015] –透過British Newspaper Archive.
- ^ Jentschura, Jung & Mickel, pp. 75, 244
- ^ 54.0 54.1 Lacroix & Wells, p. 552
- ^ Newbolt, pp. 214–17
- ^ Newbolt, p. 225
- ^ 57.0 57.1 Jentschura, Jung & Mickel, p. 75
- ^ Cruiser Arrives. The New York Times. 4 July 1920 [9 March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9).
- ^ Visit of the Kasuga. Panama Canal Record. : 16 [9 March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7).
-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59『大正十年九月一日(達一六四)艦艇類別等級別表中左ノ通改正ス』
- ^ Gardiner & Gray, p. 225
- ^ Japanese Navymen. Aberdeen Journal. : 7 [9 March 2015] –透過British Newspaper Archive.
- ^ Destruction of a Dirigible. Hartlepool Mail. 24 October 1928: 3 [9 March 2015] –透過British Newspaper Archive.
- ^ Scientists Invade Island. Dundee Courier. 27 January 1934: 4 [9 March 2015] –透過British Newspaper Archive.
- ^ #內令昭和17年7月(1)pp.1-2『內令第千百七十八號|橫須賀鎮守府在籍 軍艦 春日/呉鎮守府在籍 軍艦 淺間/舞鶴鎮守府在籍 軍艦 吾妻/軍艦 占守/軍艦 國後/軍艦 石垣/軍艦 八丈|右帝國軍艦籍ヨリ除カル 昭和十七年七月一日 海軍大臣 嶋田繁太郎』
- ^ #達昭和17年7月(1)p.1『達第百九十二號 軍艦淺間外六隻艦種變更ニ付左ノ通命名ス 昭和十七年七月一日 海軍大臣 嶋田繁太郎|海防艦 占守(舊軍艦占守)|海防艦 國後(舊軍艦國後)|海防艦 八丈(舊軍艦八丈)|海防艦 石垣(舊軍艦石垣)|特務艦 淺間(舊軍艦淺間)|特務艦 吾妻(舊軍艦吾妻)|特務艦 春日(舊軍艦春日)』
- ^ 『官報』第2801號、大正10年12月2日。
- ^ 『官報』第3684號、大正13年12月2日。
參考文獻
- 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第7巻、第9巻、第10巻、第一法規出版、1995年。
- 『官報』
- 國立國會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國立國會図書館
- 坪谷善四郎編. 日露戦役海軍写真集. 第1輯. 博文會. 1905.
- 坪谷善四郎編. 日露戦役海軍写真集. 第2輯. 博文會. 1905.
- 坪谷善四郎編. 日露戦役海軍写真集. 第3輯. 博文會. 1905.
- 坪谷善四郎編. 日露戦役海軍写真集. 第4輯. 博文會. 1906.
- 軍令部 (編), 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 上巻, 內閣印刷局朝陽會, 1934 [2018-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 軍令部 (編), 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 下巻, 內閣印刷局朝陽會, 1934 [2018-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 軍令部 (編). 日本海大海戦史. 內閣印刷局朝陽會. 1935 [2018-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8).
- 海軍大臣官房. 海軍制度沿革. 巻4(1939年印刷). 海軍大臣官房. 1939 [2018-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 海軍大臣官房. 海軍制度沿革. 巻8(1940年印刷). 海軍大臣官房. 1940 [2018-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 海軍大臣官房. 海軍制度沿革. 巻11(1940年印刷). 海軍大臣官房. 1940 [2018-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5).
- 海軍有終會編 (編). 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 海軍有終會. 1935 [2018-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7).
- 海軍研究社編輯部 編. 日本軍艦集 2600年版. 海軍研究社. 1940.
- 兵藤憲二. 主力艦の展望. 札幌印刷所. 1939 [2022-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9).
-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公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 明治37年達 完/1月. Ref.C12070049700.
- 大正10年達完/9月. Ref.C12070079200.
- 昭和17年1月~12月 達/7月(1). Ref.C12070115100.
- 昭和17年5月~8月 内令/7月(1). Ref.C12070171600.
- 日露役旅順附近海戦一覧表(明治37年). Ref.C14120009300.
- 日露役(旅順附近黄海海戦)に於ける沈没艦船並戦死者一覧表(昭和10年6月7日旅順要港部港務部調製). Ref.C14120009400.
- 日露役旅順陥落迄の両国艦船勢力並亡失表(明治37年). Ref.C14120009500.
- Campbell, N.J.M. The Battle of Tsu-Shima, Parts 1, 2 and 4. Preston, Antony (編). Warship II.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8: 46–49, 127–35, 258–65. ISBN 0-87021-976-6.
- Chesneau, Roger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22–1946. Greenwich, UK: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0. ISBN 0-85177-146-7.
- Chesneau, Roger & Kolesnik, Eugene M.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Greenwich: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0-8317-0302-4.
- Corbett, Julian Stafford. Maritime Operations in the Russo-Japanese War, 1904–1905.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4. ISBN 1-55750-129-7.
- Evans, David & Peattie, Mark R. Kaigun: Strategy, Tactics, and Technology in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887–1941.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7. ISBN 0-87021-192-7.
- Forczyk, Robert. Russian Battleship vs Japanese Battleship, Yellow Sea 1904–05. Botley, UK: Osprey. 2009. ISBN 978-1-84603-330-8.
- Gardiner, Robert & Gray, Randal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4. ISBN 0-85177-245-5.
- Hirama, Yoichi. Japanese Naval Assistance and its Effect on Australian-Japanese Relations. Phillips Payson O'Brien (編). The Anglo-Japanese Alliance, 1902–1922.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Curzon. 2004: 140–58. ISBN 0-415-32611-7.
- Jentschura, Hansgeorg; Jung, Dieter & Mickel, Peter. Warships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869–1945. Annapolis, Maryland: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1977. ISBN 0-87021-893-X.
- Kowner, Rotem.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Russo-Japanese War. Historical Dictionaries of War, Revolution, and Civil Unrest 29. Lanham, Maryland: Scarecrow Press. 2006. ISBN 978-0-81084-927-3.
- Lacroix, Eric & Wells, Linton. Japanese Cruisers of the Pacific War.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7. ISBN 0-87021-311-3.
- Milanovich, Kathrin. Armored Cruisers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Jordan, John (編). Warship 2014. London: Conway. 2014. ISBN 978-1-84486-236-8.
- Newbolt, Henry. Naval Operations. History of the Great War Based on Official Documents IV reprint of the 1928. Nashville, Tennessee: Battery Press. 1996. ISBN 0-89839-253-5.
- Silverstone, Paul H. Directory of the World's Capital Ships. New York: Hippocrene Books. 1984. ISBN 0-88254-979-0.
- Stewart, William. Admirals of the World: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1500 to the Present. McFarland & Co. 2009. ISBN 0-7864-3809-6.
- Warner, Denis & Warner, Peggy. The Tide at Sunrise: A History of the Russo-Japanese War, 1904–1905 2nd. London: Frank Cass. 2002. ISBN 0-7146-5256-3.
- Great Britain, War Office: General Staff. The Russo-Japanese War Part I. London: His Majesty's Stationary Office. 1906 [2016-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1).
相關條目
- 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
-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類別變遷
- 春日山 (奈良縣)
- 大鷹號航空母艦,原名「春日丸」號
- 知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