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亞萊 (加爾省)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米亞萊
Mialet
 法國市鎮
米亞萊徽章
徽章
米亞萊的位置
地圖
米亞萊在法國的位置
米亞萊
米亞萊
米亞萊在加爾省的位置
米亞萊
米亞萊
坐標:44°06′39″N 3°56′35″E / 44.1108°N 3.9431°E / 44.1108; 3.9431
國家 法國
大區 奧克西塔尼大區
 加爾省
阿萊斯區
面積1
 • 市鎮30.76 平方公里(11.88 平方英里)
人口(2021年)[1]
 • 市鎮626人
 • 密度20.4人/平方公里(52.7人/平方英里)
時區CETUTC+01:00
 • 夏時制CESTUTC+02:00
郵政編碼30140
INSEE30168
省級選區拉格朗孔布縣英語Canton of La Grand-Combe
海拔140米
網站http://www.mialet.fr
1法國統計部門在計算土地面積時,不計算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的湖泊、池塘、冰川和河口。 2人口不重複計算」:擁有多重居住地的居民(如:學生和軍人)僅計算一次。

米亞萊(法語:Mialet法語發音:[mjalɛ]奧克語Mialet)是法國加爾省的一個市鎮,屬於阿萊斯區

地理

位置

米亞萊(44°6'39"N, 3°56'35"E)面積30.76 平方千米,位於法國奧克西塔尼大區加爾省,該省份為法國南部沿海省份,南端瀕地中海,北起順時針與阿爾代什省沃克呂茲省羅訥河口省埃羅省阿韋龍省洛澤爾省接壤。

與米亞萊接壤的市鎮(或舊市鎮、城區)包括:熱內拉爾格聖塞巴斯蒂安-代格勒弗耶聖保羅拉科斯特聖馬丹德布博法蘭西谷地聖伊天聖讓迪加爾圖瓦拉斯[2]

米亞萊的時區為UTC+01:00UTC+02:00夏令時)。

米亞萊的OSM定位圖

村莊和地區

米亞萊由七個小村莊組成:呂齊耶、萊普埃什、馬斯蘇貝朗、波桑、維拉什、萊塞格拉迪訥、布呂蓋羅萊和佩蓋羅萊。

正是在這個小鎮上,馬斯蘇貝朗是一個典型的塞文山區小村莊,擁有沙漠博物館,是17世紀和18世紀新教徒抵抗的聖地。

氣候

根據一項基於1971-2000年期間一系列數據的研究,2010年,米亞萊的氣候屬於地中海氣候。2020年,法國氣象局發佈了法國大都市的氣候類型學,其中該市位於山區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之間的過渡區,位於普羅旺斯-朗格多克-魯西永氣候區,其特點是夏季降雨量低,日照量非常好(2600小時/年),夏季炎熱(21.5℃),夏季空氣非常乾燥,四季乾燥,強風(40%至50%的風頻率>5米/秒)並且很少有霧[3]

1971-2000年期間,年平均溫度為13.2°C,年熱振幅為16.9°C。年平均降雨量為1272毫米,1月降雨量為7.7天,7月降雨量為3.9天[4]。1991年至2020年期間,最近的氣象站(位於直線距離5公里外的熱內拉爾格)觀測到的年平均溫度為14.2°C,年平均降雨量為1239.7 mm。展望未來,根據不同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景,該市2050年的氣候參數估計可在2022年11月由法國氣象局發佈的專用網站上查閱[5]

自然環境

保護區

監管保護是保護傑出自然區域及其相關生物多樣性的最有力干預方法。在這種情況下,該市鎮是塞文國家公園附着區的一部分[註 1]。該國家公園創建於1967年,是一個由五個地理實體組成的中等山區:艾古阿勒峰、帶着塔恩峽和容特峽的梅讓峽谷、洛澤爾峰塞文山谷和塞文山麓[6]

該地是塞文過渡區的一部分,該地區面積為116,032公頃,198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生物圈保護區,因為其多變的自然環境構成了該地區,並擁有非凡的生物多樣性,包括2400種動物、2300種開花植物和蕨類植物,以及無數苔蘚地衣真菌[7]

Natura 2000網絡

米亞萊Natura 2000區域範圍

Natura 2000網絡是根據棲息地和鳥類指令建立的具有生態意義的自然地點的歐洲生態網絡,包括特別保育區(ZSC)和特別保護區(ZPS)[註 2]。根據棲息地指令,在米亞萊定義了兩個Natura 2000地域:

  • 「米亞萊擬鯉河谷」,面積23,371公頃,是社區感興趣的魚類種群的家園,包括地中海䰾魚(Barbus meridionalis),但也包括河狸和白爪小龍蝦[8]
  • 「加萊松山谷」佔地8637公頃,是一個非常內陸的山谷,比較荒蕪。這裏有薩爾茲曼松、乾燥的岩薔薇屬(Cistus pouzolzii)和潮濕的溝壑,其中有許多蕨類植物。

行政

米亞萊的郵政編碼為30140,INSEE市鎮編碼為30168。

政治

米亞萊所屬的省級選區拉格朗孔布縣英語Canton of La Grand-Combe

人口

米亞萊於2021年1月1日時的人口數量為626人。

1962-2008年間米亞萊人口變化圖示

備註

  1. ^ 公園周邊地區(稱為附着區)的監管更加靈活,以便從經濟、社會和文化投資中獲益,以遏制農村人口外流,並發展該地區的旅遊設施。
  2. ^ 在Natura 2000地點,成員國承諾通過監管、行政或合同措施將相關棲息地類型和物種保持在有利的保護狀態。

參見

參考文獻

  1. ^ Populations légales 2019. 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 2023年4月27日. 
  2. ^ Géoportail. Carte. Géoportail. [2020-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9) (法語). 
  3. ^ 「Zonages climatiques en France métropolitaine(法國大都市的氣候分區),「pluisextremes.meteo.fr」(2023年11月14日訪問)
  4. ^ Daniel Joly、Thierry Brossard、HervéCardot、Jean Cavailhes、Mohamed Hilal以及Pierre Wavresky,「Les types de climats en France, une construction spatiale(法國的氣候類型,空間結構)」,Cybergéo,《歐洲地理雜誌》,第501期,2010年6月18日
  5. ^ 「Climadiag Commune:diagnostiquez les enjeux climatiques de votre collectivité(診斷您所在社區的氣候問題)。MeteoFrance.fr,2022年11月
  6. ^ 「Parc national des Cévennes - les cinq massifs(塞文國家公園-五大地塊)」,塞文國家公園網站(2021年9月3日訪問)
  7. ^ 「Réserve de biosphère des Cévennes(塞文生物圈保護區)」,mab-france.org
  8. ^ 「Natura 2000區域FR9101367-概況介紹」,國家自然遺產名錄(2021年9月29日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