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龍川縣第一中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龍川縣第一中學
地址 中國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老隆鎮新城開發區6號區
(郵編 517300)
其它名稱Longchuan No.1 Middle School
類型公立中學
初中三年全日制
高中三年全日制
創辦日期1913年
學區 中國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老隆鎮(原附城鎮
校長吳志可
教師人數328人(2009年4月)
學生人數4103人(2009年4月)
校園面積195685平方米
校訓初中部:守紀·勤奮·求實·創新
高中部:立學正道·養德至善
校歌《龍川一中校歌》
電話(+86762)
6386333
傳真(+86762)
6386333
坐標24°05′54.46″N 115°14′29.11″E / 24.0984611°N 115.2414194°E / 24.0984611; 115.2414194
(新校區,為高中部)
24°05′57.23″N 115°15′51.7″E / 24.0992306°N 115.264361°E / 24.0992306; 115.264361
(舊校區,為初中部)
校區2個
學校網址http://www.gdlcyz.net/

龍川縣第一中學,簡稱龍川一中川中,是一所位於中國廣東省龍川縣老隆鎮中學,創辦於1913年,是廣東省一級學校[1]。高中部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高中。

歷史[2]

1913年,龍川縣立中學正式成立,以當時縣府所在地佗城西門山舊考棚、守府署和城隍廟為校舍,學制四年,時任督學局長張貞一(張化如)為首任校長。1914年,保守鄉紳聯合時任縣知事周德鰲以「消滅神權、男女同校、有傷風化」等罪名向省署控告,逼走校長張化如。1915年10月,保守鄉紳以學校佔用城隍廟有辱神靈為由,煽動神棍流氓到學校滋事,歐打師生,致使學校被迫停課。師生持續抗爭,迫使龍川縣公署懲辦暴徒。次年複課,張光籍繼任校長。1925年,龍川縣立師範學校和龍川縣第一高等小學併入,同年設立高中師範科,設立附屬高小和附屬女子小學。1926年,川中師生自編自演話劇《煙長末日》諷刺時任縣長陳逸川的貪污罪行,激怒縣長,校長張鎮江等師生多人被軍警逮捕,教務長黃麟書等人被通輯,學校被查封。師生代表到廣州國民教育廳請願,其後縣長陳逸川最終被撤職,被捕師生亦獲釋,學校解封複課。

1929年,學校更名為龍川縣立第一中學,張道隆任校長。1930年,高中師範科停止招生,同時開始招收高中普通班,學制由原四年制改為六年三三制。龍川一中成為當時東江上游規模最大、教學設施最完備的完全中學。鄰近各縣和江西省尋鄔定南各縣學子紛紛慕名前往求學,在校生達增至500多人。1937年,在通衢景韓書院開設分教處。1938年,景韓書院分教處獨立辦校,成立龍川縣立第三中學。1939年,侵華日軍攻陷廣州,廣州國民教育廳臨時遷往龍川縣車田鎮。日本軍隊轟炸機襲擾龍川縣城,佗城大江橋和省立廣東老隆師範學校遭到轟炸。學校被迫遷往龍川中部城鎮車田,借車田鎮可能小學校舍上課。1940年9月和1941年6月,高中部和初中部先後遷回佗城原址。1941年,於佗城北部老學堂後面增建校舍四棟以容納全校900多師生。學校接納了不少由廣州等淪陷區疏散到龍川的學子。

1953年6月13日,高中部由原縣城佗城鎮遷住新縣城老隆鎮水貝立蘊大宅,初中部仍留在佗城。金安中學和車田中學的高中部併入川中高中部。次年位於老隆鎮赤嶺背的新校舍完工,高中部遷入新校舍。1956年,留在佗城的川中初中部改為佗城中學。川中在高中部所在地重新設立初中部。1963年,建校50周年慶典,演出大型話劇《霓紅燈下的哨兵》。當年學校高考成績名列全省第六名,時龍川縣屬惠陽地區管轄,川中被列為惠陽地區重點中學。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教學秩序嚴重破壞,不少老師受到迫害。校舍、儀器設備等被毀壞殆盡。學制被改為四年二二制,並開設上板橋勞動分校。1977年,全國恢復招生考試制度,高考恢復,學校組織應屆畢業生參加高考。1983年,學制恢復六年三三制,創立「川流文學社」和「川中書畫社」。1993年,建校80周年校慶,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捐資興建了校友樓和校門(位於今舊校區)。2002年9月,初中部與高中部完全分離運作。2003年,在新城開發區水貝烏坭塘興建新校區,次年高中部整體遷入新校區。初中部留舊校區。

現狀

龍川縣第一中學新校區教學樓(高中部)
龍川縣第一中學舊校區校友樓(現為初中部)和校名題字
龍川縣第一中學舊校區原高中部(現為初中部)教學樓

該校現有兩個校區,舊校區在老隆鎮羊山岌南面,新校區在新城開發區水貝烏坭塘。新校區2004年開始使用,面積為19萬平方米,辦學規模為74個班,共有學生3984人,教師286人[3]。新校區投入使用之後,高中部整體遷往新校區,舊校區留作初中部。學校高中部和初中部在人事、教學、管理上完全分離。

近十年的歷屆高考中,總共有17個學生考取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2]。2002年高考,722人考入大學,1人考取清華大學,4人考取北京大學。2003年高考,752人考入大學,5人考取北京大學。2005年高考,1145人考入大學,1人考取清華大學,2人考取北京大學。[1]

校徽

龍川縣第一中學簡稱「川中」,校徽以「川」字為主題,形似火苗。黃色、橙色、紅色代表活潑熱情、積極向上,寓意學生在校園中快樂成長,培養出勤奮好學、力爭上游的品質。深灰色橢圓形隱喻無私奉獻的師長及教書育人的高尚品格。校徽整體形狀似火炬,寓意學校代代薪火相傳,燃放熱情。

歷任校長

任數 在任時間 姓名 性別 籍貫 學歷 備註
1 1913年8月-1916年9月 張化如 龍川紫市 青島神科學校 首任校長
2 1916年9月-1916年11月 張光籍 廣州番禺 清舉人
3 1916年11月-1916年12月 黃汝瀛 龍川佗城 廣東政法學校
4 1917年1月-1925年1月 張鎮江 龍川黃布 清秀才
5 1925年1月-1929年1月 駱家駒 龍川佗城 清秀才
6 1929年1月-1932年8月 張道隆 龍川紫市 國立中山大學高等師範學校
7 1932年8月-1933年8月 李永川 龍川佗城 上海大夏大學
8 1933年8月-1934年8月 葉青天 龍川通衢 國立中山大學
9 1934年8月-1936年7月 甘雯 龍川佗城 國立中山大學
10 1936年7月-1937年8月 劉士馗 龍川佗城 國立中山大學
11 1937年8月-1938年7月 鄧鴻芹 龍川車田 省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
12 1938年7月-1939年7月 楊榮春 龍川車田 上海暨南大學
13 1939年7月-1940年8月 徐陽春 龍川佗城 國立中山大學
14 1940年8月-1941年8月 李永川 龍川佗城 上海大夏大學
15 1941年8月-1943年8月 方碩梅 龍川黃布 美國爹頓大學碩士
16 1943年8月-1946年8月 黃國俊 龍川佗城 省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
17 1946年8月-1949年8月 徐陽春 龍川佗城 國立中山大學
18 1949年8月-1950年7月 余進文 龍川老隆 香港達德學院
19 1950年7月-1952年8月 葉惠南 龍川附城 梅縣南華學院 兼任縣長
1952年8月-1959年8月 副校長主管學校工作
20 1959年8月-1960年2月 賴冠平 龍川黃石 廣東教育學院
21 1960年2月-1960年11月 鄒光 龍川鐵場 私立廣東國民大學
22 1960年12月-1968年12月 賴冠平 龍川黃石 廣東教育學院
1968年8月-1978年3月 「革委會主任」主管學校工作
23 1978年3月-1979年6月 劉林九 龍川岩鎮 岩鎮高小 兼任縣教育局副局長
24 1979年6月-1983年8月 賴冠平 龍川黃石 廣東教育學院
25 1983年8月-1989年3月 鄭子俊 龍川登雲 華南師範學院
26 1989年3月-1990年8月 戴光 惠州 武漢大學
27 1990年8月-2001年8月 黃傾仁 龍川黃布 中山大學
2001年8月-2002年8月 縣教育局副局長主管學校工作
28 2002年8月-2006年8月 黃偉忠 龍川黃布 湖北師範學院 兼任縣教育局副局長
29 2006年8月-2016年8月 楊日華 龍川田心 廣東教育學院 兼任縣政協副主席
30 2016年8月至今 吳志可 中山大學 河源市人大代表

參考文獻

  1. ^ 1.0 1.1 龍川一中:河源教育的一張名片——龍川一中近年高考回顧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10-11.,河源日報,2007年7月22日。
  2. ^ 2.0 2.1 龍川一中校史[永久失效連結],龍川縣第一中學網站,2007年1月13日。
  3. ^ 龍川一中簡介[永久失效連結],龍川縣第一中學網站,2007年4月22日。

參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