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
秦 | |||||||||||||||||||||
---|---|---|---|---|---|---|---|---|---|---|---|---|---|---|---|---|---|---|---|---|---|
350年—394年 | |||||||||||||||||||||
京城 | 長安 晉陽[1] | ||||||||||||||||||||
君主 | |||||||||||||||||||||
• 350年 | 苻洪(開國) | ||||||||||||||||||||
• 394年 | 苻崇(滅國) | ||||||||||||||||||||
興衰 | |||||||||||||||||||||
• 350年 | 於關隴立國 | ||||||||||||||||||||
• 394年 | 西秦涼州刺史乞伏軻彈斬殺苻崇 | ||||||||||||||||||||
|
前秦(350年—394年)是十六國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佔據關中,稱三秦王。352年苻健稱帝,定都長安,國號「秦」。370年起,先後滅前燕、前涼及代國,統一北方。394年被西秦和後秦所滅。當時朝鮮半島由高句麗、百濟、新羅割據,接受前秦冊封。北方民族有柔然、庫莫奚、契丹及高車。西有吐谷渾及白蘭。
因其所據為戰國時秦國故地,故以此立國號。前秦之稱最早見於《十六國春秋》,後為別於其他以「秦」為國號政權,而襲用之。又以其王室姓苻,故又稱為苻秦[2],在北魏因五德終始說被認定為火德。
歷史
建國
西晉末年,西晉政權顛覆之際,略陽氐族推出貴族苻洪為首領。前趙劉曜在長安稱帝,以苻洪為氐王。後石勒滅前趙,苻洪降於石勒。333年,石虎徙關中豪傑及羌戎至關東,以苻洪為流民都督,居於枋頭。苻洪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三秦王,不久為石虎舊將麻秋所毒死,其第三子苻健代統其眾。
苻健自枋頭而西,關中氐人紛起響應,苻健乘機進佔關中,據有關隴。351年建都長安,苻健自稱大秦天王、大單于。352年,改稱皇帝,國號秦,史稱前秦。
起初苻健知道中原「民心思晉」,在枋頭時,打着晉征西大將軍、都督關中諸軍事、雍州刺史來作號召;抵達關中之後,遣使向東晉稱臣,以緩和關中地區的矛盾,直到他稱帝後,才和東晉斷絕關係。354年,東晉大將桓溫親率大軍四萬攻秦,因苻健採清野政策,晉軍在給養問題遇到困難,只好撤退。355年苻健死,子苻生繼位,因淫殺過度,357年,苻健弟苻雄之子苻堅殺死苻生自立。
統一北方
苻堅在登位以前,就聽見王猛的名聲,並約見王猛,談得十分投契。即帝位,任王猛以政。王猛採取政治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抑制貴族勢力發展來強化中央力量,並興修關中水利,前秦國力逐漸增強。370年,前秦滅前燕,擒慕容暐;371年,滅仇池氐楊氏;373年,攻取東晉梁、益二州,西南夷邛、筰、夜郎皆歸附於秦;376年,滅前涼張氏;同年,乘鮮卑拓跋氏衰亂之際,進兵滅代;382年,命呂光駐西域。中原地區盡為前秦版圖之下,史稱「東極滄海,西併龜茲,南包襄陽,北盡沙漠」。東北、西域各國都遣使和前秦建立關係,只有東南一隅的東晉與他對峙。
秦晉對峙
襄陽之圍
378年,前秦征南大將軍苻丕等率領步騎兵七萬人,攻擊東晉所屬的襄陽,東晉梁州刺史朱序死守近一年,城池陷落被俘。
379年,前秦右將軍毛當、強弩將軍王顯,率二萬人自襄陽出發,跟後將軍俱難、兗州刺史彭超會師,攻擊東晉淮河以南各城池,攻陷盱眙,包圍三阿。東晉兗州刺史謝玄出兵救援,四次擊敗秦軍,俱難、彭超向北逃走,僅保住一命。
建元十八年(382年)苻堅之大將呂光率兵七萬伐龜茲,龜茲王白純不降,呂光進軍討平龜茲。
潰於淝水
383年,前秦天王苻堅親率騎兵二十七萬、步兵六十萬南下,對東晉發動總攻擊。弟弟陽平公苻融擔任前鋒,十月,攻陷壽陽。苻堅派東晉降將朱序向東晉征討大都督謝石勸降,但朱序反而將秦軍狀況密告謝石,建議晉軍乘秦軍未全部集結時發動攻擊。十一月,東晉前鋒都督謝玄的部將劉牢之率兵五千突襲洛澗,秦軍大敗,死一萬五千人。成語「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均來源此戰。
晉軍乘勝西進,秦軍在淝水西岸佈陣對峙。謝玄派人要求秦軍略向後撤,讓晉軍渡水決戰。苻堅企圖乘晉軍半渡淝水時予以截擊,同意後退,但秦軍軍心不穩,一退陣腳大亂,不能停止。晉軍乘勢渡水猛烈攻擊,混亂中苻融墮馬被晉軍所殺,朱序又在陣後大呼「秦兵敗矣!」於是秦軍崩潰,四散逃亡,前鋒三十萬人中,死亡的佔十分之七八。
衰亡
北方再分裂
淝水之戰後,原先歸附前秦的其他民族,紛紛乘機獨立,黃河以北又再陷入分裂的狀態。
383年,前燕降將、鮮卑族的冠軍將軍慕容垂,奉命攻擊在新安起兵的丁零部落首領翟斌,途中屠殺副將苻飛龍及一千人的氐人部隊。384年,慕容垂自稱「燕王」,廢除前秦年號,建立後燕,並進攻駐守鄴城的前秦長樂公苻丕。
前秦北地長史慕容泓(前燕帝慕容暐的弟弟),聽到叔父慕容垂攻鄴的消息,投奔關東集結數千鮮卑人,自稱大將軍、濟北王,建立西燕。苻堅派兒子鉅鹿公苻叡當統帥,羌人將領姚萇任參謀,出兵討伐,在華澤大敗,苻叡被斬殺。苻堅大怒,姚萇畏罪逃到渭北,被族人推為盟主。姚萇遂自稱大將軍、大單于、萬年秦王,建立後秦。
苻堅之死
385年,後秦包圍新平郡,苻堅投奔五將山,被後秦將領吳忠俘擄,送回新平郡單獨囚禁。八月,姚萇派人向苻堅索取傳國玉璽,又遊說苻堅禪讓帝位,苻堅大怒拒絕,痛罵姚萇,只求一死,又先殺女兒苻寶、苻錦。八月二十六日,姚萇派人闖入囚禁苻堅的佛寺,縊殺苻堅,時年四十八歲。姚萇為掩飾自己的弒逆惡名,追尊苻堅為「壯烈天王」。
史前時期 前200,000 – 前2,500 | ||||||||
蜀國 約前2,500 – 前316 • 蠶叢柏灌朝(傳說) 約前2500 – 前1700 • 魚鳧朝 約前1700 – 前1200 • 杜宇朝 約前1200 – 前600 • 開明朝 約前600 –前316 • 甌雒國 ? –前207 | ||||||||
巴國前?年 – 前316 • 廩君巴國前?年 – 前?年 • 周屬巴國 前?年 – 前316年 | ||||||||
秦國及秦朝 前770 – 前207 • 秦國(秦人) 前316 – 前221 • 秦朝(統一中國) 前221 – 前207 | ||||||||
楚國復國及西漢新朝更始帝劉盆子時期 前206 – 25 • 西楚諸侯漢國前206 – 前202 • 西漢(統一中國)前202 – 9 • 新朝(統一中國) 9 – 23 • 更始帝與劉盆子時期(統一中國) 23 – 27 | ||||||||
成家 25 – 36 | ||||||||
東漢 25 – 220 • 東漢(統一中國)36 – 188 • 漢獻帝時益州牧(割據) 188 – 214 | ||||||||
蜀漢 214 – 263 | ||||||||
曹魏西晉時期 263 – 316 • 魏國(三國) 263 – 266 • 西晉(統一中國) 266 – 304 | ||||||||
成漢 304 – 347 | ||||||||
南朝十六國統治時期 347 – 405 • 第一次屬東晉時期(南朝) 347 – 373 • 前秦(十六國,氐族) 373 – 383 • 第二次屬東晉時期(南朝) 383 – 405 | ||||||||
譙蜀 405 – 413 | ||||||||
南朝時期 413 – 553 • 第三次屬東晉時期(南朝) 413 – 420 • 劉宋(南朝) 420 – 479 • 蕭齊(南朝) 479 – 502 • 蕭梁(南朝) 502 – 552 • 蕭紀(割據) 552 – 553 | ||||||||
西魏、北周、隋朝及唐朝 553 – 907 • 西魏(北朝,鮮卑) 553 – 557 • 北周(北朝,鮮卑) 557 – 581 • 隋朝(統一中國) 581 – 618 • 唐朝(統一中國) 618 – 907 • 劉闢(割據) 806 – 806 • 陳敬瑄(割據) 885 – 892 | ||||||||
王建及前蜀 892 – 925 • 王建(割據) 892 – 907 • 前蜀 907 – 925 | ||||||||
後唐及後蜀 923 – 965 • 後唐(五代,沙陀) 925 – 934 • 後蜀 934 – 965 | ||||||||
後周及宋朝951 – 1279 • 北宋(統一中國)965 – 994 • 李蜀 994 – 995 • 北宋(統一中國)995 – 1126 • 南宋(南朝)1127 – 1274 • 吳曦(割據)1207 – 1207 | ||||||||
大蒙古國及元朝 1206 – 1388 • 元朝(統一中國) 1234 – 1363 | ||||||||
明夏 1363 – 1371 | ||||||||
韓宋及明朝 1351 – 1644 • 明朝(統一中國) 1371 – 1643 | ||||||||
大西 1643 – 1660 | ||||||||
後金及清朝 1616 – 1912 • 清朝(統一中國) 1660 – 1912 | ||||||||
中華民國(官方中國) 1912 – 1949 • 熊克武(割據) 1918 – 1925 • 劉湘(割據) 1920 – 1937 • 劉文輝(割據) 1920 – 1933 • 楊森(割據) 1918 – 1937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中國) 1949 – 今 | ||||||||
滅亡
394年,七月,前秦帝苻登在馬毛山以南跟後秦帝姚興交戰,被生擒後斬首,太子苻崇投奔湟中繼承帝位。十月,苻崇被西秦首領乞伏乾歸驅逐,投奔隴西王楊定,兩人於攻擊西秦時被西秦涼州刺史乞伏軻彈斬殺,前秦到此滅亡。
君主
君主列表
姓名 | 廟號 | 諡號 | 統治時間 | 年號 | |
---|---|---|---|---|---|
苻洪 | 太祖(高祖追尊) | 惠武皇帝 | 350年 | 無年號 | |
苻健 | 高祖(初諡世宗) | 景明皇帝 | 351年-355年 | 皇始351年-355年 | |
苻生 | 無 | 厲王(降封為王) | 355年-357年 | 壽光355年-357年 | |
苻雄 | 無 | 文桓皇帝(前秦世祖追尊) | 無 | - | |
苻堅 | 世祖 | 宣昭皇帝 | 357年-385年 | 永興357年-359年 甘露359年-365年 建元365年-385年 | |
苻丕 | 無 | 哀平皇帝 | 385年-386年 | 太安385年-386年 | |
苻登 | 太宗 | 高皇帝 | 386年-394年 | 太初386年-394年 | |
苻崇1 | 無 | 無 | 394年 | 延初394年 | |
註釋 | |||||
1.十六國春秋、資治通鑑皆載苻登為後秦所殺後,苻崇繼位,不久復為西秦所殺;晉書則認為苻登為後秦所殺,苻崇亦死,後秦即散其部眾。故前秦亡於何國及苻崇是否有即皇帝位乃有二說。 |
世系圖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文獻
- ^ 《晉書·卷一百十五·載記第十五》:堅敗歸長安,丕為慕容垂所逼,自鄴奔枋頭。堅之死也,丕復入鄴城,將收兵趙、魏,西赴長安。會幽州刺史王永、平州刺史苻沖頻為垂將平規等所敗,乃遣昌黎太守宋敞焚燒和龍、薊城宮室,率眾三萬進屯壺關,遣使招丕。丕乃去鄴,率男女六萬餘口進如潞川。驃騎張蚝、并州刺史王騰迎之,入據晉陽,始知堅死問,舉哀於晉陽,三軍縞素。王永留苻沖守壺關,率騎一萬會丕,勸稱尊號,丕從之,乃以太元十年僣即皇帝位於晉陽南。立堅行廟,太赦境內,改元曰太安。置百官,以張蚝為侍中、司空,封上黨郡公;王永為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大將軍、尚書令,進封清河公;王騰為散騎常侍、中軍大將軍、司隸校尉、陽平郡公;苻沖為左光祿大夫、尚書左僕射、西平王;俱石子為衛將軍、濮陽公;楊輔為尚書右僕射、濟陽公;王亮為護軍將軍、彭城公;強益耳、梁暢為侍中,徐義為吏部尚書,並封縣公。自余封授各有差。
- ^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11月: 107–109. ISBN 7-5622-2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