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尚德里 (武漢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尚德里,是一處業已拆除的石庫門里分,位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大智路與友益街交匯處東北,與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隔友益街相望。里分僅存兩戶建築(尚德里1號),此二戶1926—1927年間為劉少奇中華全國總工會領導人居所,現為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

里分概述

里分位於大智路以東、友益街以北,內部曾設有6條巷道,南有2條通道通往友益街,東有1條通道通往太平里。主巷道呈南北走向。[1]

里分建於1920年代,由何佩瑢、陳明於等人集資修建。1967—1972年間,里分曾改稱紅星二里,此後恢復原名。[1]現里分大部分建築已經拆除,僅剩2戶建築[2]

劉少奇在武漢的舊居

劉少奇在武漢的舊居
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江岸區車站街道尚德里1號
分類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時代1926—1927年
認定時間1983年4月7日

歷史背景

1926年10月初,國民革命軍北伐攻下武漢三鎮,國共兩黨各機構隨即從廣州遷至武漢。中華全國總工會亦在友益街16號(今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設立辦事處準備遷至漢口辦公。劉少奇在此間被委任為全國總工會及湖北分工會秘書長,劉少奇與夫人何寶珍於10月21日來漢,此後便就近住在了全總斜對面的尚德里4號(今尚德里1號)[3][4][5]

自從劉少奇入住,此處便成為了全總和湖北省總工會負責人開會的地方。也常有各地工友、基層工會負責人找劉少奇。1926年12月26日至28日,劉少奇在此寫成了《工會代表會》《工會經濟問題》《工會基本組織》三篇論著,在中國工會建設史上首次完整、明確闡述工會的性質、任務、組織原則等等問題[5]

1927年3月,劉少奇和何寶珍的第二個孩子劉愛琴在此出生[5]

由於四一二事件後國共合作破裂,1927年7月又遇七一五事變中共中央安排已經公開身份的黨領導人離開武漢。此後劉少奇便不在尚德里居住[3][4][5]

1927年3月,初來漢口的向警予居住於尚德里4號一樓後房[6]

1958年底,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武昌召開。參會期間,劉少奇重訪了友益街16號和尚德里4號[5]。這是劉少奇最後一次來武漢[7]

尚德里4號(尚德里1號)

此建築為2層平房,總體佔地約120平方米,建築大門進去後為一座小天井,天井之後為客廳與側房,2層亦如此佈置,劉少奇當時便居住在2層左側房間中。[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尚德里4號是武漢市文化局的辦公地,有8位文化局工作人員入住。發現盤龍城遺址的文物專家藍蔚也是其中之一,他在此處居住了15年[5]

1959年,湖北省總工會對尚德里4號進行整修,進行陳設復原工作,1963年對外開放。但隨後因文化大革命而終止,後被用作武漢市文化局職工的宿舍。[3]

舊居保護

尚德里1號在1983年4月7日以「劉少奇在武漢的舊居」的名義被武漢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二批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8]

故居建築作為文物的保護範圍:保護整棟建築,東、西、北面至舊居牆外十米;南面至友益街規劃紅線[9]

故居建築作為文物的建設控制地帶:四周均至保護範圍外二十米[9]

註釋

註腳

參考文獻

  • 武漢市地名委員會. 武汉地名志. 武漢: 武漢出版社. 1990. ISBN 7-5430-0334-1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武汉市志. 第24卷 文物志.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0. ISBN 7-307-00692-8 (中文(中國大陸)). 
  • 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 红色荆楚 第6卷 豐碑. 北京: 中國和平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137-1157-9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市檔案館. 老房子的述说 武汉近现代建筑精华集萃.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82-0340-4 (中文(中國大陸)). 
  • 董玉梅. 汉口里分.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582-1133-1 (中文(中國大陸)). 
  • 嚴昌洪. 武汉历史文化风貌概览.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582-1136-2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