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燧
張宗燧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15年6月1日 中華民國浙江杭州 |
逝世 | 1969年6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 | (54歲)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教育程度 | 劍橋大學博士 |
經歷
|
張宗燧(1915年6月1日—1969年6月30日),浙江杭州人,中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哲學家張東蓀次子。核武器物理學家于敏的研究生導師。
生平
1930年考入燕京大學物理系,次年轉入清華大學,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8年師從拉爾夫·福勒研究統計物理學獲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到丹麥隨玻爾研究量子場論。1939年去瑞士,在沃爾夫岡·泡利指導下工作,繼續研究量子場論。1940年由法國回上海,復輾轉越南海防、河內至重慶,出任國立中央大學物理學系教授。1945年再度出國,到劍橋大學工作。1947年同保羅·狄拉克一起到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研究工作。1948年回國,先後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1956年出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宗燧主要從事理論物理特別是統計物理、量子力學、量子電動力學和量子場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30年代在合作現象特別是固溶體的統計物理理論等方面取得多項創見性成果,受到國際上的重視。在量子場論形式體系的建立特別是高階微商、高自旋粒子的量子場論等研究方面,在理論的數學形式、洛倫茲群的表示、重正化理論、統計理論、層子模型等方面,取得多項重要成果,達到了國際水平。195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文革期間,張宗燧被批鬥,1969年6月30日,在北京中國科學院服安眠藥自殺辭世。
著作
- 張宗燧編 《理論物理》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54
- 張宗燧 《電動力學及狹義相對論》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57
- 張宗燧著 《色散關係引論》 上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80
- 張宗燧著 《色散關係引論》 下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