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多·奇利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愛德華多·奇利達
出生Eduardo Chillida Juantegu
(1924-01-10)1924年1月10日
聖塞瓦斯蒂安
逝世2002年8月19日(2002歲—08—19)(78歲)
埃爾納尼
國籍西班牙
教育程度馬德里大學建築專業
職業雕塑
知名於抽象主義
獎項沃爾夫藝術獎(1985年)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藝術獎(1987年)
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雕塑獎(1991年)

愛德華多·奇利達(西班牙語:Eduardo Chillida巴斯克語Eduardo Txillida,1924年1月10日—2002年8月19日)是巴斯克地區出身的西班牙當代雕塑家

生平

1924年1月10日出生於吉普斯夸省聖塞瓦斯蒂安,在祖父母擁有的比亞里茨酒店附近長大[1]。年輕時是西甲球隊皇家蘇斯達隊的守門員,後因為膝蓋嚴重受傷,做了5次手術,結束了足球生涯。1943年至1946年在馬德里大學學習建築學。1947年退學而移居巴黎,建立了自己的第一間藝術工作室,使用石膏和粘土工作[2]

1954年在馬德里舉辦了第一次個人藝術展,1954年參加米蘭三年展,1956年在巴黎舉辦個人展,1958年在威尼斯雙年展獲國際雕塑大獎[3]

2002年8月19日在埃爾納尼逝世[4]

作品

巴黎工作室的創作初期,他主要受羅浮宮內雕塑作品的影響,借用石膏、黏土等典型雕塑材料進行創作,關注傳統意義上的人體姿態與軀幹之美[5]

1951年,他回到故鄉巴斯克,並放棄了石膏創作[6],開始在當地鐵匠的幫助下以鍛鐵方式創作。從1954年到1966年,奇里達一直在創作名為《夢之鐵砧》的系列作品,以木頭為原型,再加上金屬,構成了爆炸性的節奏曲線[7]

到了60年代,他開始流連於古代文明遺址,被那裏的細密半透光性材料吸引。他開始注重光與建築的關係,利用雪花石膏、大理石等新材料創作[5]

1977年在聖塞瓦斯蒂安海邊的礁石中安放了雕塑作品《風之梳》。它由三塊鋼板組成,意為「面向大自然開放」。海浪的衝擊和風的吹拂使雕塑發出聲響並使鋼鐵原來的狀態發生富於表現力的視覺變化[8]

圖集

參考文獻

  1. ^ Eduardo Chillida. Fundación Telefónica. Madrid.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05). 
  2. ^ 王洪義. 《海天巨构:爱德华多·奇里达的环境雕塑》. 人民網. 2017-05-31 [2019-05-31] (中文). 
  3. ^ 陳浩波. 《“雕塑铁人”——爱德华多·奇利达的雕塑艺术》. 美術. 2008年, (4): 115–119. ISSN 1003-1774. 
  4. ^ Ken Johnson. Eduardo Chillida, Sculptor on a Grand Scale, Dies at 78. New York Times. 2002-08-22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英語). 
  5. ^ 5.0 5.1 西甲足球守门员如何变成世界级雕塑大师?. 騰訊網. 2018-01-27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31). 
  6. ^ Eduardo Chillida/Antoni Tàpies. Deutsche Guggenheim. Berlin.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31). 
  7. ^ Obituary: Eduardo Chillida. The Daily Telegraph.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3). 
  8. ^ 《认识巴斯克自治区:文化,历史,社会和公共组织一览》. 巴斯克自治區政府. 2009年1月: 第47頁. ISBN 978-84-457-2866-6 (中文). 
  9. ^ 克里斯塔·里希滕施泰因. 由王豪翻譯. 《时间和声音的建筑师——奇利达的雕塑与音乐》. 世界美術. 2006年, (1): 10–16. ISSN 1000-868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