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真光中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真光中學(英語:True Light Middle School),是位於中國廣州香港的一系列中學的統稱,其共同起源於1872年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宣教士那夏理女士在廣州沙基創辦的「真光書院」。

共同標識

共同校史

  • 1872年6月16日,美國基督教美北長老會宣教士校祖那夏理女士於廣州沙基金利埠(今六二三路容安街)創立真光書院(True Light Seminary), 初期只有六名學生,學生膳宿費全免,為南中國首間為女子而設的中學
  • 1875年,校舍被大火焚毀,美國差會撥款重建,但只能容納40人。
  • 1878年,書院選址在廣州長堤大馬路仁濟街(現仁濟路,即現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急診部)易地辦學,有3幢校舍,僅有100多名學生。仁濟舊址為一幢三層磚木結構西式樓房,坐東向西,西鄰仁濟街。西面第一層外牆塗抹黃色顏料,第二、三層皆為水泥石米批盪。其餘外牆為紅磚砌成。樓戶正面樓頂有三角形山花裝飾,後為人字形屋頂。如今樓房外保存較好,內部結構已改變,現為中山二院急診部(急診室)。
  • 1888年,真光書院學生已達100多人,有大班、中班、細班和婦人班。
  • 1909年,校董會任命劉心慈為副校長。同年,真光書院改名為真光學堂,並增設「師範班」。
  • 1912年,辛亥革命後,真光學堂又改名為真光學校,同時建立校董會。
  • 1913年,那夏理與美差會商議擴建新校。經校董事會決議,在芳村海旁地購買到一塊地皮,以建造新校舍,後發現該處地勢低洼,易受洪澇威脅,於是改議新址。後來美差會以11000元港幣的代價,在白鶴洞蛇崗上購得土地60畝,建造新校,指派牧師祁約翰博士負責辦理,並特聘差會工程師靳先生Mr.G.Gunn具體負責。 
  • 1917年,新校舍主體工程落成使用,包括校舍有教學樓一座、學生宿舍兩座、食堂一座、教員宿舍一座,以及一些較小的建築物。同年夏,真光學校改名私立真光女子中學,有學生93名,第一任校長為祁約翰J.w.Geighton,1919年首屆中學畢業生僅有6人。真光女中與原仁濟街真光學校屬同一校董會領導。原仁濟街真光學校的師範班學生轉入白鶴洞私立真光女子中學,師範班停辦,但繼續辦小學和成人班,畢業生可以直升白鶴洞真光中學。經那夏理女士與碧盧夫人協商,原師範班併入碧盧夫人創辦的慈愛幼兒師範,地點在西村美華崗,改名為協和女子師範學校,並增設小學師範科,協和女子師範學校即現時廣州市協和中學的前身。同年,真光由羅劉心慈女士出任代理校長,兩年後正式就任校長,這是真光首任華人校長。
  • 1923年,校祖那夏理回國頤養;1924年逝世。
  • 1925年,改由羅劉心慈的次女羅道真任校長。
  • 1926年7月,廣東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規定,教會設立的學校,必須呈報立案。
  • 1928年,按照教育部關於外國人、外國教會不得在華辦設中學的規定,美國長老會指示真光交回華人主辦,祁約翰回國,交由華人主持的和真光關係密切的中華基督教會仁濟堂接辦,由關懷素女士接任真光校長。改組校董會,由關恩佐任董事長,羅有節英語Yau Tsit Law任校長(羅有節為劉心慈長女)。
  • 1930年6月18日,真光舉行第一次校董會,組成以黃玉貞女士為首的18人校董會,決定聘請麥廷錦教授為校長,委以辦理私立真光女子中學向政府立案有關事宜。仁濟街真光學校遂自行組織校董會與女中分開管理。
  • 1934年,麥校長辭職,校董事長黃玉貞女士及副董事長龔約翰牧師禮聘嶺南大學教育系何蔭棠教授擔任校長職務。同年9月,開課後何校長調查生源,發現20%學生來自香港,為方便香港學生升入真光中學,向董事局建議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香港創設分校,開設小學,學生畢業後可以直升真光中學,這既方便香港的小學生入學,又可以擴大真光中學的生源。其想法得到校董事會支持。由校董事會支借8000港元給何校長,作為在香港開設分校的經費。何校長又得到嶺南大學同學何玉英女士的支持,並聘請真光中學社會科主任馬儀英女士一同赴港創設分校。他們到達香港以後,先物色熱心人士,組織起校董會進行建校的準備。
  • 1935年,何蔭棠於香港租用堅道26號樓字作為校舍,設立真光小學,並附設幼稚園。何玉英女士負責行政、聯絡及籌款等工作併兼校董會董事。馬儀英任校務主任。後學校擴大校舍,購得堅道75號作為新校舍,並易校名為香港真光小學,由何玉英女士出任校長。
  • 1938年,仁濟街真光學校增辦初級中學,因當時廣州已有真光中學,而教育部規定,在同一市區不准有同名同級的學校,故改一字命名為廣州市私立真中中學(簡稱真中中學或真中女中),白鶴洞校區依然為私立真光女子中學。1月至10月,中日戰爭發生後,日軍飛機經常空襲廣州,社會混亂,學校被迫停課。同年10月25日,學校遷往香港肇輝台續辦,並把白鶴洞真光女中、真中中學(含小學)及香港真光小學合併為一校。
  •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已遷香港的白鶴洞真光女子中學也被迫停辦。
  • 1942年7月,何蔭棠校長率領師生離開香港,抵達廣東連縣三江墟上課。同年10月,在廣西桂林開設分校,1943年春開課,設初中和小學部,學生200餘人。由於三江位置過於偏僻,同年夏天學校遷到廣東曲江上窯。
  • 1944年5月,豫湘桂會戰爆發,真光又遷至連縣雙喜山。
  • 1945年1月中旬,日軍逼近連縣北部,師生徒步30里,暫避三江。2月,連縣恢復常態,學校遷回雙喜山。8月,中日戰爭結束。9月18日,真光中學300多名師生從連縣返回廣州白鶴洞校址複課,有高中六個班,初中三個班。真中中學遷回仁濟路原校址複課,有初中三個班。
  • 1946年,香港真光小學複課。
  • 1947年,李耀宇校長辭職赴美,由馬儀英博士繼任白鶴洞真光校長。同年白鶴洞真光、仁濟街真光、香港真光,聯合慶祝創校75周年紀念;香港真光小學堅道校舍增辦中學,開辦初中,並於1948年易名為香港真光中學
  • 1949年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私立真光女子中學校董會決定學校再度遷往香港,由馬儀英負遷校之責。馬儀英抵港後,選定九龍塘窩打老道115號為校址,向香港政府登記註冊,定名為「九龍真光中學」,由馬儀英任校長。廣州真光人去樓空,剩下的兩校區校舍。10月21日,中共控制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軍管會文教接管委員會派接管小組接管了市教育局(後成立廣州市文教局),並陸續派員接管了各學校,其中包括真光女中、真光小學(含真中女中)校舍。接收後,中共把三校最終改為公辦學校,男女皆收。
  • 1973年,真光女書院正式開辦。[1]

校名

校名「真光」,出自基督教《聖經》中的一句話:

校訓

學校創立時,校祖訂立校訓為「爾曹乃世之光,爾光當照人前」——「爾乃世之光」(Thou Art the Light of the World,你們是世上的光),乃根據聖經馬太福音五章十四節(Matthew 5:14)。

1984年校訓恢復後,校方自行對原校訓「賦予新含義」——當你從學校獲得了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就要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真光學子要用自己掌握的本領,為社會盡力盡責,發熱發光,用自己的好行為去影響世界,服務社群,忠誠地為自己的祖國和民眾作出貢獻。 也有真光兒女的十項目標,鼓勵學生

校徽

真光校徽原是一顆八角銀星,呈放射狀對稱排列。象徵伯利恆之星光芒四射,意讓學生仿傚伯利恆之星引人認識神。

校服

自創校以來,真光女兒都是身穿樸素的淺藍色長衫,頭結孖辮。校方希望能培養學生成為「語禁高聲,喜禁大笑,行禁闊步」的端莊淑女,也希望學生除擁有中國女性優良美好的傳統外,亦同時兼備現代女性果敢、堅毅、不讓鬚眉的特質。[2]

校歌

1949年後,廣州真光校歌被取消。直至1984年恢復原校名時,中文校歌一起被恢復,但遭到多處有目的性的刪改,原版校歌是以粵語廣州話唱誦,但廣州真光已改成普通話。香港全部聯校則保留原版粵語校歌至今。

原版

中華我國,中華我國,獨立文明亞之東。
政成共和,民歌大同,學遍唐虞三代隆
中華我國,中華我國,四萬兆民表雄風。
衛我邦家,同胞情重,普遍教育樂融融。
愛我真光,愛我真光,謝師長善誘維良。
發聾振瞶,啟迪多方,恍登臨洙泗之堂。
愛我真光,愛我真光,天道由茲愈發皇。
十字旗飄,萬古輝揚,能拯救失路亡羊
勉哉同學,勉哉同學,暮暮朝朝同切蹉。
光陰易逝,日月如梭,催人歲月易蹉跎。
勉哉同學,勉哉同學,世紀風潮急且多。
木蘭紅玉巾幗英雄,匡時偉業在我曹。

刪改版

中華我國,中華我國,獨立文明亞之東。
政成共和,民歌大同,翹首神州日興隆
中華我國,中華我國,十億人民表雄風。
衛我邦家,同胞情重,普及教育樂融融。
愛我真光,愛我真光,謝師長善誘維良。
發聾振聵,啟迪多方,恍登臨洙泗之堂。
愛我真光,愛我真光,祖國由茲愈發煌。
五星旗飄,萬古輝揚,勝利歌聲震天響
勉哉同學,勉哉同學,暮暮朝朝同切磋。
光陰易逝,日月如梭,催人歲月易蹉跎。
勉哉同學,勉哉同學,科技如潮急且多。
中流砥柱時代英豪,匡時偉業在我曹。

廣州祖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致力在中國大陸消滅所有教會學校,施行無神論教育,廣州真光也不例外。1954年,真光女子中學被改為廣州市第二十二中學,直至1984年才獲准恢復,不過當時恢復的校徽、校歌、校訓皆被篡改詞句或意思,至今仍未恢復。香港4間分校則一直保留了所有傳統,包括校訓、校徽、校歌、校服及校名。

所屬學校

真光發展至現代已有七間學校,各聯校血脈相連,情同手足,合稱「真光七子」。

廣州真光三校(及附屬學校):

學校名稱 網址 備註
廣州市真光中學 www.truelightms.com
真光實驗中學 www.lwzgsy.com 廣州市真光中學主辦國有民辦初中
廣州市真光中英文小學 truelightxx.com 廣州市真光中學承辦
長堤真光中學 gzcdzg.gzyxedu.net 網站託管於越秀區教育局,無獨立網站
廣州市真光小學 ps.k12china.com/production/specific_site/96/index.htm 網站託管於遠大教育第三方網站
廣州市真光幼兒園 幼稚園,前身是廣州市越秀區大新路幼兒園分園。

香港真光四校(及附屬學校):

學校名稱 網址
香港真光中學 www.tlmshk.edu.hk
香港真光中學商科及語言部 www.tlcls.edu.hk
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 www.tlmshkps.edu.hk
香港真光中學幼稚園(大坑道) www.tlmshkps.edu.hk/kindergarten/
香港真光中學幼稚園(堅道) www.truelightk-c.edu.hk
九龍真光中學 www.ktls.edu.hk
九龍真光中學附屬小學 www.ktls.edu.hk/zh/about-zh/primary/
香港真光書院 www.hktlc.edu.hk
真光女書院 www.tlgc.edu.hk

香港真光

真光姊妹班世系表

級社姊妹班是真光的傳統特色。每年的中一級同學進入真光的時候,便會被分發一個社名和社色,在年中她們便會在全校校會舉行開社儀式。中五畢業後,便會建立永久社。所以不少真光的畢業同學都會社名作為識別。

社色以藍、紅和綠命名,每三年循環一次,故此中一、中四和中七,中二和中五、中三和中六有相同的社色,而這些級別亦編為姊妹班,高年級的姊姊不時照顧低年級的妹妹,以協助她們成長。

級社社名命名規則

  • 藍白系:社名以「」字首
  • 紅白系:社名以「」旁
  • 綠白系:社名以單字命名

姊妹班循環

在港真光四校的社名、社歌、社色、社花及社訓,由 1994 年起統一,每六年一循環。

社色 社名及社歌 社花 社訓
藍白 藝芸 鬱金香 敬業樂群
紅白 旭晶 蓮花 日昇月恆
綠白 百合花 明辨篤行
藍白 蘅圃 菊花 日出而作
紅白 晨暉 向日葵 如日之昇
綠白 梅花 光耀萬里

廣州真光

廣州市真光中學(The true light middle school in Guangzhou),位於中國大陸廣州市荔灣區白鶴洞,建校巳有一百四十年,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廣東省教學水準優秀學校、廣東省中小學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學校和廣東省德育示範性學校。 截止2015年,學校佔地面積79739平方米,建築面積56311平方米。建築面積達25600平方米。廣州市真光中學分高中校區(白鶴洞) 截止2015年,有237位專任教師,中高級教師105人,已具有研究生學歷者60人。

廣州真光實驗中學

2002年,廣州市真光中學為創建示範性高中,為滿足指標要求,將校園全址劃歸為高中部,高一、高二、高三每個年級招收20班,共60班。因此在教育局的統籌下,在原廣鋼中學校址成立廣州市真光實驗中學,該校屬於「民辦公助」性質,實際上成為廣州市真光中學初中部,僅招收初一、初二、初三,三個年級。目前,廣州市真光中學高中每個年級數目已縮減至不足20班,但是仍然維持只開設高中,而廣州市真光實驗學校開設初中的狀況。

真光實驗學校位於中國廣州市荔灣區白鶴洞鶴翔路2號,是廣州市真光中學主辦的一所全日制國有民辦初中,學校於2002年8月正式開學。是一套包含小學、初中、高中等一系列升學服務的學校。學校原址為國有企業廣州鋼鐵集團旗下廣鋼中學,位於真光中學校址對面。

學校現有教職工68人,65名任課教師中,高級教師15人,佔20.27%;一級教師28人,佔42.4%。

參考資料

  1. ^ 九龍真光中學校史之研究 陳麗賢 (PDF), [2020-02-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2-13) 
  2. ^ 學校簡介. 九龍真光中學. [2011-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