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胡安·維拉斯科·阿爾瓦拉多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胡安·維拉斯科·阿爾瓦拉多
Juan Velasco Alvarado
第85任秘魯總統
第1任秘魯革命政府總統
任期
1968年10月3日—1975年8月29日
前任費南度·貝朗德·泰瑞
繼任法蘭西斯克·莫拉萊斯·貝穆德斯
個人資料
出生1910年6月16日
秘魯皮烏拉
逝世1977年12月24日
秘魯利馬
墓地秘魯利馬天使公墓西班牙語Cementerio El Ángel
專業陸軍將軍

胡安·法蘭西斯克·維拉斯科·阿爾瓦拉多(Juan Francisco Velasco Alvarado;1910年6月16日-1977年12月24日),秘魯將軍和政治家,1968年—1975年任總統。原任陸軍總司令,1968年發動軍事政變後,建立軍政府

維拉斯科對美國採取了對抗性的外交政策,他推動重新談判條約,並批評他所認為的拉丁美洲國家對美國的有害依賴。[1]雖然維拉斯科加強了秘魯與蘇聯的關係,但他堅決反共[1]他的外交政策被稱為「第三條道路[1]

早年

胡安·維拉斯科出生於秘魯北海岸皮烏拉附近的卡斯蒂利亞市。他是醫療助理曼努埃爾·何塞·維拉斯科和克拉拉·魯斯·阿爾瓦拉多的兒子,他們有11個孩子。維拉斯科將自己的年輕描述為「有尊嚴的貧困,在皮烏拉當擦鞋男孩」。[2]

1929年,他登上一艘前往秘魯利馬的船,偽造了自己的年齡,並試圖應徵入伍成為秘魯軍隊的一名軍官。然而,他考試遲到了,所以他在1929年4月5日以二等兵的身份進入軍校。一年後,他參加了喬里約斯軍事學校的競爭性考試,並獲得了所有申請者中的最高分。1934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在班上名列前茅。[2]

1940年,他與孔蘇埃洛·岡薩雷斯·波薩達結婚,並育有幾個孩子。[3]

1955年晉升上校。歷任喬里約斯軍校教官、校長,步兵學校校長,秘魯駐法使館武官,第一軍區參謀長,陸軍參謀長等職。

反對貝朗德總統的政變

費南度·貝朗德執政期間(1963-1968),政治爭端成為常態,因為他在國會中沒有多數席位。貝朗德總統與由APRA-UNO(全國民主聯盟)聯盟主導的國會之間,甚至總統與他自己的人民行動黨之間的激烈爭論都很常見。國會繼續譴責貝朗德政府的幾個內閣,並認為總體政治不穩定。[4]

此外,在1964年至1965年期間,軍隊被派去應對兩次受古巴革命啟發的軍事起義。通過使用游擊戰術,由埃克托·貝哈爾和哈維爾·埃勞德指揮的民族解放軍(ELN)以及由APRA激進分子路易斯·德·拉·普恩特·烏塞達和吉列爾莫·洛瓦東領導的革命左翼運動(MIR)都試圖煽動革命,但沒有成功。然而,這些衝突導致幾名軍官前往該國最貧困的地區,在目睹了該國的現實並研究了導致起義的原因後,他們開始將社會不平等貧困視為對國家安全的威脅。[5]

與國際石油公司就秘魯北部拉布雷亞·帕里尼亞斯油田許可證的糾紛引發了一場全國性的醜聞,一份合同的關鍵頁(第11頁)被發現丟失。武裝部隊擔心這一醜聞可能導致另一場起義或APRA黨的接管,奪取了絕對權力並關閉了國會,幾乎所有國會議員都被短暫監禁。維拉斯科將軍於1968年10月3日在一場不流血的軍事政變中奪取了政權,推翻了費南度·貝朗德的民選政府,他曾擔任武裝部隊司令。貝朗德總統被流放。1968年10月8日,有爭議的油田被軍隊接管,五天後,對政變的最初反應消失了。[4]

軍事獨裁(1968-1975年)

政變領導人將他們的政府命名為武裝力量革命政府,維拉斯科擔任總統。[6]維拉斯科政府表達了通過被稱為Peruanismo(秘魯人主義)的國有化制度為窮人伸張正義的願望。維拉斯科的統治以廣泛的社會民主主義發展主義和獨立的民族主義政策為特徵,旨在建立強大的民族工業,以增強秘魯的國際獨立性。為此,他將整個行業國有化,沒收了從漁業到採礦、電信到電力生產等廣泛活動的公司,並將其整合為以單一行業為中心的政府經營實體,並通過強制這些實體壟斷和抑制這些部門的私人活動來加強政府對經濟活動的控制。大多數改革都是由當時的左翼知識分子計劃的。

政府實施了一項根本性的教育改革,旨在促進所有秘魯人的包容性,並引導他們走向新的民族思維和情感方式;在這個系統中,窮人和最受排斥的人被優先考慮。印第安人節或秘魯印第安人節變成了農民節或秘魯農民節。這個節日定在6月24日,這是該國的傳統節日,因為那天是冬至[7]

1972年的教育改革為占人口近一半的安第斯山脈和亞馬遜地區的土著人民提供了雙語教育。1975年,維拉斯科政府頒佈了一項法律,使克丘亞語成為秘魯的官方語言,與西班牙語同等地位。然而,這項法律從未得到執行,並在1979年憲法生效時失效,根據該憲法,克丘亞語和艾馬拉語只有在法律規定的佔主導地位的地區才是官方語言,而這項法律從來沒有頒佈過。[8]

維拉斯科政治和經濟戰略的基石是通過命令實施土地改革計劃,沒收農場並使土地所有權多樣化。在執政的前十年,革命政府徵用了15000處地產(總計900萬公頃),使約30萬個家庭受益。[9]維拉斯科領導下的秘魯土地改革是拉丁美洲歷史上僅次於古巴的第二大土地改革。反對這一計劃的前地主認為,他們被沒收的資產沒有得到足夠的補償,並對國家官員和農民受益人在沒收後管理不善表示遺憾。[9]反對該計劃的地主還聲稱,徵用更類似於沒收,因為他們是以土地改革債券的形式支付的,這是一種主權債務,由於20世紀80年代末影響秘魯經濟惡性通貨膨脹時期,政府拖欠了這筆債務的付款,導致債券的當前價值存在爭議,並導致對秘魯政府長達十年的訴訟。

他的革命軍事政府,因具改革性和平民黨特質,並使祕魯社會產生重大變革,強調要建立<既非資本主義,又非共產主義>的制度[10],而於近代拉丁美洲軍事政權中獨樹一格。

1975年8月29日,被總理兼陸軍部長法蘭西斯克·莫拉萊斯·貝穆德斯發動的政變推翻。

晚年

1977年12月24日在利馬病逝。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eruvian Challenge, 1968–1975. Diplomacy & Statecraft: 471-490. ISSN 0959-2296. S2CID 154119414. 
  2. ^ 2.0 2.1 Masterson, Daniel M. Militarism and politics in Latin America: Peru from Sánchez Cerro to Sendero Luminoso.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1: 228-229. ISBN 978-0-313-27213-4. 
  3. ^ Perú, Lima, Registro Civil, 1874-1996. FamilySearch. 2020-04-11. Juan Francisco Velasco Alvarado and Maria Consuelo González Posada 
  4. ^ 4.0 4.1 Sucedió en el Perú - Juan Velasco Alvarado. TV Perú. 2016-10-17. 
  5. ^ Dirk Krujit. La Revolución por Decreto. 1991. 
  6. ^ A 50 años del golpe de Velasco Alvarado, las secuelas persisten en Perú. RPP Noticias. 2018-10-03. 
  7. ^ Día del Campesino. Sistema de Información Ambiental Regional de Cajamarca. 2019-06-24. 
  8. ^ Brisson, David. Quechua Education in Peru. The Theory-Context Mergence Approach (PDF). 2009: 13-1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10-03). 
  9. ^ 9.0 9.1 Enrique Mayer. Ugly Stories of the Peruvian Agrarian Reform.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9. 
  10. ^ 何國世 <祕魯史> P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