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自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馮自由
馮自由
出生1882年12月23日
 日本橫濱
逝世1958年5月6日
 中華民國台北市
墓地 中華民國臺北市 北投區 陽明山第一公墓第一區第8排
國籍 中華民國
職業革命家、歷史學家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馮自由(1882年12月23日—1958年5月6日),原名懋龍,字健華,祖籍廣東省南海縣,生於日本橫濱。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歷史學家。[1][2][3]

生平

革命生涯

馮自由出生於日本橫濱一個華僑家庭,早年曾被父親馮鏡如送回中國學習。1895年,孫文(孫中山)在日本成立興中會分會[4],馮自由在日本橫濱跟隨父親馮鏡如及叔父馮紫珊馮鏡如之弟)加入興中會,年僅14歲,是年齡最幼的會員,父親馮鏡如被推為興中會橫濱分會會長[4]。馮先在東京曉星學校學習,被西童欺陵,便轉往橫濱大同學校上課。1899年,梁啓超在東京創設高等大同學校,馮被選入學[5]。是年梁啓超在橫濱發展保皇會,出版《清議報》,馮鏡如任總理,馮紫珊任經理。1900年,馮自由因反對康有為,改名「自由」。同年入東京早稻田大學學習,與鄭貫一等人創辦《開智錄》半月刊,鼓吹革命,與《清議報》對壘。1901年,與李自重王寵惠等人組織廣東獨立協會,又與王寵惠秦力山等人發行《國民日日報》。1902年,章炳麟和馮自由等人發起「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周年紀念會」。[6][7]

1903年,馮自由組織橫濱洪門三點會[8],被封為「草鞋」(即將軍),並奉孫文之命聯絡在日本的革命志士。1904年,襄助孫文等組中國同盟會。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馮自由首批加入中國同盟會,被推為評議員。不久,孫文派馮自由和李自重(馮自由妻子的哥哥)赴香港,與陳少白等人共同組織中國同盟會香港分會,陳少白任會長,馮自由任書記及《中國日報》記者。「三民主義」一詞,即馮自由在香港《中國日報》撰寫介紹《民報》的廣告時創用。1906年,馮自由升任中國同盟會香港分會會長、《中國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組織中國南方的革命活動,兼聯繫海外交通,直接參與籌畫指揮中國西南各省歷次起義。[1]

1910年夏,馮自由赴加拿大,任溫哥華《大漢日報》總撰述,兼美國三藩市《大同日報》筆政,鼓吹反清,擴充隊伍,和保皇黨報紙論戰。1911年初,孫文來到加拿大,為歡迎孫文,馮自由積極籌款。孫文離開加拿大後,馮自由奉命組建中國同盟會加拿大支部,任支部長,在加拿大為黃花崗起義籌到巨額經費。[1][7]

北京政府時期

1911年武昌起義後,馮自由被推舉為旅美華僑革命黨總代表回到中國,協助組建南京臨時政府。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馮自由出任孫中山臨時大總統的機要秘書。[1]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袁世凱接任臨時大總統後,經孫中山、黃興推薦,馮自由於1912年5月7日被任命為北京臨時政府稽勳局局長[9],彙集革命史料。1913年7月29日免職,改由許寶蘅兼署[10]。在稽勳局局長任內,馮自由使在美國學習的孫科得補官費,並且經手保送了宋子文楊杏佛任鴻雋譚熙鴻李駿李四光劉鞠可趙昱吳玉章李曉生吳昆吾馬素蕭友梅黃芸蘇劉燕貽張競生馮偉(馮自由的胞弟)等50餘人出國留學(此即辛亥革命後首批派遣留學生)。[7]

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後,馮自由在北京一度被袁世凱的軍警逮捕[1][7],後逃往香港[11],再赴日本,任華僑聯合會會長,支持孫中山建立中華革命黨,並任中華革命黨黨務部副部長。後來,馮自由奉命赴美國,向華僑宣傳反袁,為革命籌款。民國4年(1915年),任國民黨美洲支部長、中華民國公會(由致公堂更名)總會長等職,和林森等人到各地籌得120多萬元軍費。民國5年(1916年)歸國。[1]

反對聯俄容共

1917年6月,因北洋系督軍舉兵獨立,強迫大總統黎元洪解散國會,馮自由與李烈鈞等人在廣州謀畫北伐[12]。9月,孫文組建陸海軍大元帥府,馮自由出任參議,參與護法之役。民國11年(1922年),任廣州革命政府文官高等懲戒委員會委員。[1]1922年至1924年,作為華僑擔任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參議院議員。[13][14]民國12年(1923年)孫中山改組中國國民黨,指派馮自由為中國國民黨臨時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兼常務委員。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廣州召開時,馮自由被指定為大會宣言審查委員會委員。[1]但是,1924年1月7日,馮自由等人在北京成立「國民黨海內外同志衛黨同盟會」。[15]馮自由始終對孫中山實行「聯俄容共」政策不滿。中國國民黨一屆二中全會之後,孫中山公開斥責馮自由對其聯俄容共政策的對抗態度,並警告黨內,若有「再無端挑起是非,我們就將採取對馮自由一樣的方法來對待他們。」這使馮倍感壓力。馮自由乃離開廣東赴上海。[16][17]

1924年冬,馮自由和章炳麟田桐居正管鵬但燾焦子靜謝良牧茅祖權馬君武劉成禺周震鱗等人,在上海敏體尼蔭路(今西藏南路)裕福里2號的章炳麟家開會,商討反對中國國民黨聯共改組,「號召同盟舊人,重行集合團體,以匡救危局」。由章炳麟撰稿並領銜發佈,徵集同志。通訊處設在章炳麟的住所。馮自由以「護黨救國公函」作為該文件的標題。[18]

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1925年3月8日,馮自由等人組織的「國民黨同志俱樂部」在北京大學第三院召開成立大會,發表宣言稱:「吾黨三民主義共產主義,絕不相侔」,反對孫中山的聯俄、容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1925年3月27日,馮自由被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開除黨籍。[16][17]4月,蔡和森在《嚮導》發表文章,直斥馮為反革命分子[19]

民國名人圖鑑》中的馮自由照片

1926年4月7日,以理事章太炎、馮自由爲首的「反赤救國大聯合」成立,致電蘇聯北京大使加拉罕,抗議加拉罕在中國宣傳赤化,「煽惑無知之青年,啖以金錢,授以利器,爲虎作倀」。[20]

撰述歷史

作為中國國民黨右派,馮自由曾通電公開批評被視為左派的蔣介石汪精衛。但他也堅持不和同屬國民黨右派的西山會議派合作。後來,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馮自由對蔣介石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及激進青年十分反感,並轉而經商,表示不願和蔣介石合作。但他日後也沒有參加中國國民黨內反對蔣介石各派的歷次活動。[16][7]

1928年,馮自由在上海任新新公司經理。[7]同年開始「發憤搜集三十年來所珍藏的各種書札、筆記、表冊、報章等等,並廣徵故舊同志所經過之事跡」,撰寫了《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三卷。[16]1933年1月12日,馮自由任國民政府立法院第三屆立法委員,每周到南京開會一次。[13][7]1935年,經孫科提議,恢復了馮自由的中國國民黨黨籍。[7]1936年,開始撰寫《革命逸史》,直到1948年才全部完成。1948年12月移居香港,1950年,在公理會接受洗禮,成為基督教徒(以前馮自由反對宗教)。1951年8月偕妻赴台灣。1953年以後任總統府國策顧問[7][21]

1958年4月6日,馮自由在台北病逝。[1]

著作

  • 馮自由,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大賽會遊記,美國三藩市大埠少年中國報,1915年
  • 馮自由,三次革命軍,1915年
  • 馮自由,社會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研究所,1920年
  • 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上編). 上海: 革命史編輯社. 1928-11-15. 
  • 馮自由,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中編),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0年
  • 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續編. 上海: 中國文化服務社. 1946-08. 
  • 馮自由,革命逸史(第1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年
  • 馮自由,革命逸史(第2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45年
  • 馮自由,革命逸史(第3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45年
  • 馮自由,革命逸史(第4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46年
  • 馮自由,革命逸史(第5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年
  • 馮自由,革命逸史(1-6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 馮自由,革命逸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年
    • 馮自由,馮自由回憶錄——革命逸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1年
  • 馮自由,華僑革命史話,海外出版社,1945年
  • 馮自由,華僑革命開國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年
  • 中國革命運動二十六年組織史. 上海: 商務印書館. 1948. 
    • 馮自由,華僑革命開國史,臺灣商務印書館,1953年
  • 馮自由,華僑革命組織史話,正中書局,1954年
  • [德]那特硜,國家編(政治學 上集),馮自由譯、章炳麟校,廣智書局,1901年
  • [德]那特硜,憲法編(政治學 中集),馮自由譯、章炳麟校,廣智書局,1901年

家庭

  • 父:馮鏡如,香港出生,橫濱文經商店(出售外國文具兼營印刷業)東主[22],為興中會橫濱分會會長、《清議報》發行人[23]梁啓超辦的上海廣智書局總經理。
  • 叔父:馮紫珊,橫濱致生文具印刷店東主,興中會橫濱分會幹事[4],《清議報》經理。[7]
  • 岳父:李煜堂,香港富商。[7]
  • 妻:李自平。李煜堂之女,李自重之妹。[7]
  • 兒:馮成仁,畢於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經濟系碩士 上海復旦大學學士 ,配偶 馮李肇雲。
  • 孫子:馮振武,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劑量分析與資訊管理碩士,配偶樊淑媛。
  • 曾孫:馮鏡潔,馮鏡智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馮自由,辛亥網,2010-11-19
  2. ^ 馮自由回憶錄——革命逸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1年,作者簡介
  3. ^ 馮自由,革命逸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年,第8頁
  4. ^ 4.0 4.1 4.2 馮自由. 連結至維基文庫 横滨兴中会. 維基文庫. 興中會日本分會設於橫濱山下町一百七十五番,會員二十餘人,衆舉馮鏡如爲會長,趙明樂爲司庫,趙嶧琴爲書記,馮紫珊爲幹事,譚發、溫遇貴、溫芬、黎炳垣、梁達卿、鄭曉初、陳才、陳和等俱爲會員 
  5. ^ 馮自由. 連結至維基文庫 橫濱大同學校. 維基文庫. 丙申,余年十五,余父遣余偕譚賡(譚發之弟)同肄業於東京曉星學校……西童因吾國人少,以為可欺……屢向余等尋釁毆擊……退學歸橫濱……丁酉冬,大同學校成立,余遵父命入學……己亥(一八九九年)……夏,梁啟超擬向橫濱僑商集款創設高等大同學校於東京,特於大同學校選優級生數人,至其小石川寓所講學,余與馮斯欒、曾廣勷、鄭雲漢預焉……九月高等大同學校成立,余遂轉學該校。 
  6. ^ 馮自由. 連結至維基文庫 章太炎與支那亡國紀念會. 維基文庫. 宣言書既成,留學界初署名發起者十數人,有署名後中悔者數人,故僅得十人:卽章炳麟、秦鼎彜(力山)、馮自由、朱菱溪、馬和(君武)、王家駒、陳猶龍、周宏業、李羣(彬四湖南人)、王思誠等是也。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陸丹林,馮自由其人其事,載 中華文史資料文庫 第九卷,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年
  8. ^ 馮自由. 連結至維基文庫 陳夢坡事略. 維基文庫. 是年冬,余與梁慕光、胡毅生、廖翼朋組織洪門三點會於橫濱。 
  9.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2-05-09, (9號). 
  10.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3-07-30, (443號). 
  11. ^ 馮自由在港被捕. 盛京時報 (奉天). 1914-01-10. 
  12. ^ 舉國矚目之西南形勢·贛督軍之電告. 神州日報 (上海). 1917-06-19. 據報張開儒等聯合粵桂黔滇川湘六省,決定出師,擁護約法……陳炯明、馮自由、李烈鈞等擔任籌餉 
  13. ^ 13.0 13.1 劉壽林等編,民國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14. ^ 此處據劉壽林等編《民國職官年表》。辛亥網《馮自由》則作1916年當選國會議員。
  15. ^ 國民黨之糾紛,晨報1924年1月7日,第二版
  16. ^ 16.0 16.1 16.2 16.3 辛亥革命「最佳觀察家」,廣州圖書館,2010-06-17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4.
  17. ^ 17.0 17.1 戴均良,開除馮自由黨籍時間的訂正,近代史研究1985年03期
  18. ^ 馮自由. 連結至維基文庫 章太炎等之護黨救國公函. 維基文庫. 
  19.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獻:馮自由派反革命運動的解剖
  20. ^ 偽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記實,黄花岗网站,于2013-06-12查阅. [2011-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8). 
  21. ^ 馮自由:最早提出「三民主義」簡稱,南京日報,2011年10月7日[永久失效連結]
  22. ^ 馮自由. 連結至維基文庫 孫陳剪辮易服. 維基文庫. 余父鏡如少經商日本橫濱,營出版業,有商店在橫濱山下町五十三番,曰『文經活版所』……以生長香港,遂剪辮易服,求英國領事保護營業。 
  23. ^ 清議報 (第一冊). 189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