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amax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SonyBetamax,簡稱Beta,是一種年份較早的專業用 19.1毫米(0.75英寸) U-matic錄影帶演進而來的 12.7毫米(0.50英寸) 家用錄影帶格式。它於1975年4月16日發表,同年5月10日上市。如同1976年JVC發表的VHS制式,它沒有guard band,使用水平錄製以減少漏話。Betamax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當磁帶在機器中運轉時,它環繞機件的樣子像希臘字母"Beta";另一種說法是"Beta"在日文中是"品質"的意思,而"max"則用來形容"beta"。

三洋電機(Sanyo)以Betacord的名字上市販售,而這也偶然地一起被叫做Beta。除了Sony與Sanyo,東芝先鋒愛華日本電氣大同公司亦有販售Betamax錄影機。另外,增你智WEGA亦曾聯繫與Sony簽合約以加入生產線。如同RadioShack電器連鎖店,在美國與加拿大的Sears與德國的Quelle百貨也販售他們的自有品牌Betamax錄影機。

SONY在1975年發表了帶有LV-1901 Trinitron/Betamax儀錶板的家用錄影系統。Betamax曾是1983年最暢銷的錄影帶格式,在英國市場得到三分之一的市佔率,當時三洋電機的VTC5000是英國賣得最好的一款錄影機。然而,到了1985年,整個市場開始轉向VHS。

世界上第一款手持攝影機是1983年三洋電機推出的Betamax攝影機「Betamovie」。

世界上第一款手持攝影機「Betamovie」

格式概要

  • 存儲方式:螺旋掃描
  • 磁頭數:2
  • 磁鼓直徑:約74mm
  • 磁鼓轉速:約30Hz(約1800rpm)
  • 磁帶寬:12.7mm
  • 磁帶前進速度:βI・βIs-約40mm/s / βII-約20mm/s / βIII-約13mm/s
  • 信號軌寬:βI-約58μm / βIs-39μm(SONY機種)・33μm(NEC機種)/ βII-29μm / βIII-19.5μm
  • 信號存儲方式:
    • 視頻信號:調頻(FM)Sink chip:3.6MHz/白峰值:4.8MHz:顏色信號:低域變換方式
    • 音頻信號:2聲道縱向紀錄

錄製格式

以下列舉Betamax的各種格式與其對應的製造廠:

  • 普通(單聲道)Beta模式:SONY(所有機型)與參與Betamax生產的所有公司。(對應βII・βIII)
    • βI(最早的Betamax機種的基本模式。早期的機種支持錄影功能,所有機種支持播放功能)
    • βII(Betamax實質上的標準格式。有βI的兩倍時長)
    • βIII(Betamax的長時間模式。有βI的三倍、βII的1.5倍時長)
  • Beta Hi-Fi模式:SONY及所有參與Betamax生產的公司(ゼネラル除外)
    • βII(對應高音質錄製。在單聲道的Betamax機器上播放其錄製的帶子可能會有雜音)
    • βIII(對應高音質錄製。在單聲道的Betamax機器上播放其錄製的帶子可能會有雜音)
  • Hi-Band(SuperBeta):SONY、NEC、先鋒(對應βIs)、愛華、東芝(對應βII・βIII)、三洋(對應βII・βIII播放機)
    • βIs(基於Hi-Band βII提升影帶前進速率的規格。與βI不兼容)
    • SHB-βIs(針對βIs模式High-Band優化。可以播放βIs模式錄製的影帶。搭載於SONY的中、高級機種。)
    • βII(基於Beta Hi-Fi格式的高畫質模式。)
    • βIII(基於Beta Hi-Fi格式的高畫質模式。)
  • ED-Beta格式:僅SONY
    • βII(ED-Beta可播放/錄製)
    • βIII(ED-Beta可播放/錄製)

Betamax的歷史

Betamax的失敗已經成為一種經典的市場銷售案例。有一個口語化的用語"to Betamax"表示這種情形:一種具獨佔性的科技,在對手格式允許多家廠商合作的情況下遭遇壓倒性的失敗。Sony掌控工業標準的能力在JVC與其母公司松下做出戰術性決策-忽略SONY提供Betamax予JVC的VHS技術-時遭到了逆火。他們認為這最終將會重蹈U-Matic的覆轍:Sony支配一切,讓他們收爛攤子。在1984年,40家公司聯合起來支持VHS格式。而同時,支持Betamax的只有12家。Sony最終在1988年承認失敗並開始生產VHS錄影機。然而,Sony在這事件中或許仍有些值得做為慰藉的:他們的Video8(V8)格式實質上就是縮小版的Betamax。而Video-8與其競爭對手VHS-C共同支配了家用攝影機市場,直到兩種格式皆逐漸被數碼標準的MiniDV取代。

真正使VHS成功的原因是RCA。他們要求松下公司製造可以錄製長達4小時的VHS錄影機。RCA在Betamax正在開發時曾與索尼討論過相同的問題,但是索尼的工程師認為將影帶前進速度從每秒4公分降至2公分以及將影像軌變窄會使得畫質損失過於嚴重。而松下公司則不顧JVC的反對,提供了正是RCA所要的長時間錄製模式。相對地,RCA以995美元的建議售價販售這種4小時錄製的VHS機種。RCA的價格與市場策略在此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Betamax在美國的上市發表引發了一個重要事件,即是SONY與環球影城之間的官司(Sony Corp. v. Universal City Studios,1984年"Betamax事件")。美國最高法院最後判決家用錄影帶、錄影機在美國是合法的,因為錄影機有實質上不違法的使用方式。這個先例後來在MGM v. Grokster (2005)的官司中被援引,使高等法院同意這個"實際上不違法的使用方式"也可以應用於P2P軟件,而它們的作者、提供者也應是無罪的。(特別注意:那些"積極引誘"違反版權法經由"蓄意、有罪的表示與行為"不在此合法範圍。)

三個在美國上市的Betamax錄影機。由上到下分別是:(1982)SL-2000便攜式附TT-2000 tuner/timer 'Base Station'、(1984)SL-HF 300 Betamax HiFi、(1988)SL-HF 360 SuperBeta HiFi
Sony在日本上市的一種罕見的Betamax錄影機與電視結合的機器-「SL-MV1」。
Sony「BCT-30G」錄影帶是Betacam專用錄影帶
早期的Betacam錄影帶可以與Betamax互換,但錄影格式不互通。

在專業與廣播影像中,Sony的Betacam-源自於Betamax並成為一專業用格式-成為一種標準格式。需要做專業影像處理的業者利用Betacam交換影像,因此Betacam系統成為在ENG(電子新聞採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業中最被廣泛使用的格式並取代了3/4" U-matic格式。U-matic曾是一種對於廣播電視來說實用且具經濟效益的便攜式影帶格式-標示着16厘米影帶的終結。而"film at eleven"這個片語在16厘米影帶被開發出來前常在6點鐘新聞播報里聽到。而專業形式的VHS-MII(又叫Recam)則在與Betacam的對抗中失敗。當Betacam成為一種默認的廣播業標準格式時,其在專業市場上的地位恰巧反映了VHS在家用錄影系統的稱霸。在技術層面上,Betacam與Betamax的相似處在於它們都使用相同的影帶形式、同樣的二氧化鉻磁帶與相同的保磁力,而且它們都在影帶相同的位置上記錄線性音頻軌。然而在視頻錄製上,Betacam與Betamax完全不同-Betacam使用色差端子編碼系統。Betacam的帶子可以與Betamax交換使用,但錄製模式不互通。Betacam的影帶前進速率是12公分/秒,而Betamax則在4公分/秒到1.33公分/秒之間。

SONY亦提供了一些工業用的Betamax產品-只支持Beta I錄製模式的機器-針對工業及公共團體用戶。基本上較U-Matic便宜且尺寸更小。後來Betacam系列的到位減少了工業用Betamax與U-Matic的需求。

當SONY發表了他們的PCM(脈衝碼調幅。Pulse Code Modulation)數碼錄製系統於一編碼箱-連接於Betamax錄影機的PCM轉接器-時,Betamax也在音樂錄製工業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Sony的PCM-F1轉接器搭配Betamax錄影機SL-2000做為便攜式數字音頻錄製系統。在80-90年代,許多錄音工程師使用此系統錄製他們的第一個數字音源。

最初,Sony可以吹捧一些只有Betamax有的功能,例如BetaScan(可以在快進/快退時進行圖像搜尋)以及BetaSkipScan(可以讓操作者在按下快進/倒退鍵時知道現在帶子的位置,而影帶傳送模式會切換成BetaScan模式,直到鬆開快進/快退鍵為止)。Sony相信VHS所採用的M型進帶方式無法應用這些技術。BetaScan最早被稱為Videola,直到製作Moviola的公司警告要採取法律行動為止。

Sony也同時販售BetaPak-一種設計給照相機使用的小型機器。在考量過各部件及連接線的需求之後,他們設計出了整合照相、錄影功能的機器-Camcorder。最後以Betamovie的名稱上市。Betamovie使用一般尺寸的影帶,但採用了不同的進帶方式。磁帶會以300度環繞在一個較小的(直徑44.671mm)的磁鼓上。使用一個雙方位磁頭以寫入視頻軌。要播放時,它可以在一般的Betamax機器上播放。由於使用了不同的磁帶錄製技術與進帶方式,使用手持攝影機播放是不可行的。SONY亦有販售SuperBeta與工業用Betamovie攝影機。

Betamax以Beta Hi-Fi的名稱發佈了錄於影帶上的高真實音頻。對於NTSC制式,Beta Hi-Fi透過放置一對FM載體於顏色(C)與光(Y)載體中間來實現,這個操作被稱為音頻調幅。每個頭都有一對明確指定的載體,總共有4個獨立聲道。磁頭A將其Hi-Fi載體記錄於1.38(L)及1.68(R)MHz,而磁頭B則在1.53與1.83 MHz這使它能提供80分貝動態範圍音頻,並將失真與抖動控制於0.005%以下。

在Beta Hi-Fi發佈之前,Sony將Y載體調升400kHz以預留空間給Beta Hi-Fi需要的4 FM載體。所有的Betamax機器都應用了這個改變,並加上尋找低頻前AFM Y載體。Sony應用了"反尋找"迴路以阻止機器去尋找不存在的Y載體。

某些Sony的NTSC機型被標示為"HiFi Ready"(型號以SL-HFR做為前綴以與一般的SL或SL-HF區別)。這些Betamax機型的面板與其他一般機型相似,但在後方多了一個28針的接腳。如果有人希望購買Beta Hi-Fi機型但沒有足夠的資金,他可以先購買一款"SL-HFRxx"機型,日後再購買外接的Hi-Fi處理器。Sony提供了兩種外接式Hi-Fi處理器:HFP-100與HFP-200。除了HFP-200可以處理多聲道、並有"stereocast"字樣在"Betahifi"的logo後面之外,它們是相同的。如此做可行的原因在於NTSC制式的Betamax不需要像VHS一樣多一對磁頭。Hi-Fi處理器能產生會被附加主機錄下的必要載體,而在播放時AFM載體會被傳送至Hi-Fi處理器。機器後面板上還有一個微調鈕以處理某些較難處理的帶子。

然而對於PAL制式,顏色與光載體之間的帶寬不足以容下另外的FM載體。於是深多路技術被應用。如此音軌將使用與視頻軌相同的方式錄製。較低頻的音軌先被音頻磁頭寫入,接着視頻軌由視頻磁頭複寫在音頻軌上。頭盤上有另一組位在一般視頻磁頭之前的不同方向的音頻磁頭。

Sony自信VHS不能達到與Beta Hi-Fi相同的音頻水平。然而,使SONY感到煩惱的是,JVC約在第一台Sony的Beta Hi-Fi機種-SL-5200上市後一年基於深多路原理開發出了VHS Hi-Fi系統。儘管它們皆自吹可提供"CD音質",Beta Hi-Fi與VHS Hi-Fi都深受"載體噪聲"所害。高頻信號會混入音頻載體,造成瞬間的嗡嗡聲與其他音頻缺陷。兩種系統亦都採用壓縮降噪系統,而這可能在某些情況下產生"抽動"電波。兩種格式也都有交換上的問題-在一台機器上錄製好的影帶並不總是可以在其他機器上正常播放。當發生這種情況時,用戶將被迫恢復使用舊的線性音軌。

在1985年,Sony發表了一項新功能-High Band(或稱作SuperBeta)。他們再次調整了Y載體800kHz。這增加了Y sideband可用的帶寬,給予普通Betamax錄影帶290~300條水平掃描線於此模式。普通的錄影機是240~250條。磁頭並減小到29微米以減少漏話。稍後,部份機種更針對Beta I做更多改進-一個高波段的Beta I (BI)錄製模式。舊的Beta機器與SuperBeta有些地方不兼容,但大多數都可以在不產生嚴重問題的情況下播放高波段Beta I影帶。SuperBeta機種有個開關,可以讓用戶為了兼容性關閉SuperBeta模式。

JVC則推出VHS HQ(高品質,High Quality)-一系列針對VHS格式的改進-以與SuperBeta競爭。最初的HQ機種包含了光雜訊消除迴路、色雜訊消除迴路、白片段伸展及改進過的視頻銳化迴路。它達到了使VHS錄製解像度明顯提高的效果。主要的VHS OEM廠顧慮到成本而拒絕HQ,最後導致JVC減少HQ的需求到白片段伸展與一項其他改進,而"其他改進"則是從JVC或RCA提供的迴路中選擇。

JVC則在數年後發表了SuperVHS。它有400行水平掃描線。相較於原有的VHS設計,它的寫入速度較慢。因此,SuperVHS需要一種特製的高級影帶。不像SuperBeta只需要普通的Betamax影帶。Sony亦在他們的工業用Betamax生產線上提供了SuperBeta。

一卷ED-Beta錄影帶與一卷Hi8帶。外觀有些相似之處
ED-Beta錄影帶的防寫口。

Sony再一次地以ED(高清,Extended Definition)Betamax來試探其極限。它可容納500線解像度,使用Betacam的金屬帶。他們更在進帶方式上應用了一些改進以減少機械造成的圖像偏移。SONY在1980年代末期發佈了兩款ED機種及一款手持影像機。最高級的ED機種有強大的編輯能力,可媲美U-Matic的準確度,但因為缺乏時間碼與其他專業功能而未能有商業上的成功。

儘管在1980年代末期,Betamax錄影機的銷量銳減,並由於零件調度困難而最終導致SONY自2002年8月27日起停止生產新的Betamax錄影機(錄影帶仍持續生產),這種格式仍被一群人使用着。這些人多半是收藏家或迷戀類似物件的人。新的錄影帶仍可在在線商店上買到。二手的錄影機也常能在跳蚤市場、便宜舊貨商店或拍賣網站上找到。

與VHS相較

與VHS相比,Betamax有以下的特徵及不同點:

  • 磁帶盒尺寸較小(傳言說是SONY公司職員的筆記本的大小)。
  • 磁帶的前進速度較大(對畫質較有利)。
  • 初期的機種支援特殊播放。

批評

Betamax與VHS錄影帶的尺寸比較

許多由專利性質造成的技術上的缺點使Betamax在與VHS的格式戰中佔了劣勢,儘管Betamax在畫質上優於競爭對手。其他Sony的專利格式如Memory StickUMDDigital8以及ATRAC等亦被類似地批評。

早期,Betamax格式在美國市場碰到的最主要問題是錄製時長。最早展示給松下的原型使用40毫米/秒的線性磁帶。以當時的技術,由於採用了60微米磁頭,必須要這種速度。SONY的工程師與經銷部門認為,既然一小時的長度對於U-Matic的消費者來說可以接受,Betamax消費者應該也可以接受。於是Betamax格式有個較小的一小時長的卡帶-K-60(後來更名為L-500)。這種卡帶內含150公尺長的磁帶(接近500英尺,而這就是L-500名稱的由來)。

RCA一開始(約在1974年時)曾經計劃開發一種叫做"SelectaVision MagTape"的家用錄影格式,但在聽聞Sony的Betamax格式的傳言之後取消了這個計劃,並考慮讓Sony做為RCA牌錄影機的OEM製造廠。RCA曾與Sony討論過,但RCA覺得錄製時長實在太短了,並堅持他們需要至少4小時的錄製時長(據聞這是因為一場電視轉播的美式足球賽平均時長是4小時)。Sony的工程師知道製作適合的視頻磁頭的技術仍未到位,而減慢影帶速度與視頻軌的寬度是可行的,但是這會使畫質嚴重減低,而SONY的工程師覺得這個犧牲並不值得。

不久之後,RCA與創造VHS(代表"視頻螺旋掃描(Video Helical Scan)",後改為"家用視頻系統(Video Home System)")的JVC公司的領導會談。但JVC亦拒絕在畫質上妥協以提供4小時錄製模式。諷刺的是,他們的母公司-松下-稍後與RCA會談並同意製造可提供4小時錄製模式的機器。這使得JVC相當憤怒。(JVC從未製作可提供4小時"LP"模式的機器。後來他們提供了6小時錄製模式,並聲稱因視頻磁頭與電路的改進,它的表現比早期的4小時機種更好。)

Sony則發表了"X2"錄製模式(20毫米/秒)以使Betamax達到2小時的錄製時長。這造成市場上的混淆,因為某些機器只用X2模式錄製,其他一些機器甚至不能播放X1的帶子。稍後的機種則可以處理一種較薄的磁帶。該種磁帶在X1模式有90分鐘的時長,但許多機器只用X2模式錄製。

錄影時長代表了一切。Betamax最終讓超薄型L-830錄影帶在BIII(13.3毫米/秒)錄製模式下達到5小時的錄影時長。而VHS則能在使用T-120磁帶時達到6小時、T-180達到9小時,後來還有更長的T-200磁帶。較慢的磁帶運轉速度會使得畫質降低,但消費者似乎不在乎。SONY在Betamax剛發表的時候一直無法突破一小時的錄製時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PAL制式的歐洲,錄影時長從不是一個大問題。一卷L-750在PAL制式下提供3.25小時的時長,而相近的E180則只有3小時,但25分鐘的差距不足以做為VHS較受歡迎的引證。

傳言

近年來,隨着一個新的格式戰-藍光光碟HD DVD-的發起,一些關於Betamax與VHS格式戰的傳言開始浮現(儘管兩個格式戰有許多本質上的差異[1])。許多主流媒體如CNN經常陳述說成人影業(色情影片)是使VHS格式獲勝的主要原因,因為VHS得到成人影業的支持,而Betamax則被排擠。然而,亦有些反駁此傳言的說法:

首先,快速地在Betamax影帶庫中看過,可以發現以Betamax錄製的成人影片能輕易被找到。舉例來說,花花公子在1980年代時,同時以兩種影帶格式出版他們的影片。因此,Betamax的失敗不能歸咎於缺乏成人影業的支持。

其次,成人影業對于格式選擇無法產生長久且強力的作用。依據Forbes.com的數據,影帶收入約在5億至1兆8000億美元之間。相較於無線電視(1999年達到32兆3千億)、有線電視(45兆5千億)、報業(27兆5千億)、荷里活(31兆)甚至是專業及教育出版(14兆8千億)的營收,這顯得微不足道。成人影業在Betamax與VHS以及現在藍光與HD DVD的格式戰中作用是相當小的[2]。這樣的結果是決定於更重要的因素,例如低價位VHS兼容機的易得性與較長的錄製時間(最長至9小時)。

流行文化

David Cronenberg於1983年上映的電影Videodrome中,Betamax影帶被用於一個邪惡用途-以錄製在其中的視頻信號做心靈控制。而在霹靂遊俠第17集"Chariot of Gold"中,一群想要得到KITT的人觀看了一卷錄有KITT性能表現的Betamax錄影帶。

然而,至1980年代後期,對Betamax的不普及所開的玩笑開始出現於流行文化中。在1989年播出的一集情境喜劇Married... with Children中,Bundys家族被描述成"地球上最後一個仍在使用Beta的家庭"。他們必須跨越州界以從"Bob's Betas and Bell-bottoms"店裏租用Betamax影帶,而且他們只能租Oh Heavenly Dog這部片[3]。在1990年的小說好預兆中,一本17世紀的預言書裏寫着這麼一個警告:"不要買Betamacks(Do Notte Buye Betamacks)"[4]。在一集1992年播出的辛普森家族中,Snake偷了一台錄影機,但在檢查的時候他驚叫道"喔不!是Beta!"[5]在一集Futurama裏,Mom說她不會永遠在這裏,而一台會說話的Betamax播放機回答"Oh shush"[6]。在一集星際牛仔卡通影集中,兩個主角必須從一個古老的歷史博物館裏找出一台Betamax播放機以播放他們收到的一卷神秘的Betamax錄影帶。但是就在他們拿回播放機的路上,他們失望地發現那是台VHS錄影機。

做為一種眾所皆知,已被放棄的存儲媒體Betamax影帶常被與已經(或即將)過時的東西相提並論。舉例來說,在一集於2003年播出的辛普森家族裏,一個垃圾場裏放着一堆Betamax錄影帶、一堆LD,與一個寫着"預留給DVD"的空位。[7]類似地,在一集2006年播出的愛酷一族中描述Fred Flintstone是在這樣一條時間線上的:恐龍、Betamax影帶、磁盤以及酸洗過的"破褲"[8]

攀岩活動中,指引攀爬者如何攀爬特定路線被稱為"Give beta"。這是因為攀岩愛好者在Betamax格式仍在被使用時有時會以Betamax影帶錄下其他攀岩者攀爬該路線的情形,然後回放影帶來評定攀岩者的技術以幫助他們將來攀爬同一路線。

軼聞

  • 作為播放用的規格,由於磁帶外殼體積過大,導致SONY研發同一類型不同規格的Betacam,用以對抗松下電器的M系列格式,這屬於小型機型,靠編輯系統的line up等技術佔據市場,直到現在為止還和松下主導的M系統對抗,並且處於優勢。
  • 神奈川電視台等播放過的「SONY MUSIC TV」在當初,播放時間等同於βII模式最長錄影時間的200分鐘,附帶Betamax的宣傳節目(VHS標準模式在當時最長錄製時長是120分鐘)。
  • 動畫電影銀河鐵道999」等二部作品被錄影軟件錄製的同時,以同樣的理由有着VHS版的刪減版(像西方影片一樣錄製成兩盤卡帶,總時長明顯縮短而成本增加)。而愛好者則會為了追求無刪減版而購買整套Betamax影帶版。
  • 在日本,SuperBeta被稱為Hi-Band。
  • βI與βIs的磁帶前進速度一樣,βI採用的是線性突出法、而βIs則是與βII/βIII類似,採用非線性突出法,βI模式下錄製的卡帶在βIs模式下播放會出現閃點等情形。只能播放βI的舊型VTR,在播放βIs模式錄製的卡帶時,Hi-Band規格錄製下來的卡帶會發生反轉,突出方面也出現異常,不能播放正常的信號。另外βIs為了特殊播放用的播放磁頭,與βI的軌帶寬也不相同。
  • Beta hi-fi模式所錄製下來的卡帶,hi-fi音頻部份與舊型Beta影像記錄位置重疊,因此在舊型Beta機種播放的時候,播放時會有雜音。為使Hi-Band錄製的卡帶增加磁性,會有不與Hi-Band對應的機種在播放時引入黑尾噪音(迴轉噪音)的場合。與Hi-Band對應的機種除ED Beta外全部的規格,都存在使ED Beta播放全Beta格式的可能。
  • Beta hi-fi方式為了記錄影像頭,音頻頭裝備了獨立的VHS-HiFi方式,使得在原理上避免了影像與HiFi音頻聲畫不同步的發生。有益於其它機器播放時也會正常地播放
  • ED Beta機器可以播放/錄製βII和βIII模式的影帶,而只能播放βI、βIs模式錄製的影帶。但是ED機種中的最高級機種-EDV-9000可以利用計時器的錯誤(倒退)來達成βIs錄影。這在測試狂人之間是被廣泛知道的。

附註與參考資料

  1. ^ http://tpemail2002.blog.163.com/blog/static/2510346920091139116930/edit/[永久失效連結]
  2. ^ 存档副本. [2007-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1-06-09). 
  3. ^ Married... with Children第50集,"The Harder They Fall",1989-03-26
  4. ^ Gaiman, Neil; Terry Pratchett. Good Omens. New York: Ace. 1996: 195. ISBN 978-0-441-00325-9. 
  5. ^ '"The Simpsons, "Itchy and Scratchy, The Movie", 1992-11-03.
  6. ^ Futurama, "Mother's Day", 2000-05-14.
  7. ^ The Simpsons, "The Fat and the Furriest", 2003-11-30.
  8. ^ The Grim Adventures of Billy and Mandy, "Modern Primitives", 2006-01-27.

Peep search A picture search system pioneered with Betamax and available on most video formats since.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