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討論:Dancheng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上這裏。下面有幾篇新手應該了解的重要文章:
五大支柱政策:1. 百科、2. 中立、3. 開放、4. 互重和 5. 沒有絕對的規則(前四大支柱除外)。 | 簡明版權資訊,您在維基百科所貢獻全部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擁有授權,並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行。 | 如何編輯 / 使用手冊 / 使用指南 / 格式手冊 / 如何寫出好條目 / 繁簡處理(繁簡轉換錯誤報告) |
我希望你能享受編寫條目的快樂,成為一名維基百科人。請在討論後簽名,可使用四條浪紋(~~~~)或編輯工具條上的「簽名按鈕」。如有任何問題,請參閱幫助、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您也可以在沙盒測試維基的編輯功能。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Chinese Wikipedia!
我是歡迎您的維基人:Shinjiman ⇔ ♨ 10:12 2006年3月16日 (UTC)
繁簡轉換問題
你好!其實那是繁簡轉換問題,第二個連結其實是繁體的英國榮譽制度,而真正有內容的是英国荣誉制度(標題為簡體);當你按繁體的標題,系統會自動連結到編輯狀態的原文。可利用重定向解決。你也可以按頁面頂的"不轉換"按鈕察看未經繁簡轉換的內容。謝謝你的參與!--Gakmo (Talk) 20:42 2006年3月18日 (UTC)
有關頭銜名稱
我剛見到您對馬卓安條目的頭銜部份作出修改,但我發這些修改其實是沒有確切需要的,希望您可以接納我以下的解釋:
- 關於Companion of Honour(CH)一詞,中文宜譯作「名譽勳爵士」,因為此乃根據《牛津當代大辭典》所翻譯,理論上不存訛誤。據字面解釋,名譽勳爵士誠非勳爵,亦非爵士,但卻為英國勳位制度的其中一部份,所含的意思是一種具名譽性質的爵士,故此,受勳人士既不可使用「爵士」一詞,英文也不可冠以「Sir」,但它卻有爵士的意味。
- 關於Lord of 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一詞,「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是英國的樞密院的正式全稱,「Lord」是對英國重要部門官員的雅稱,此頭銜乃取自英文版原文的同一部份,故此沒有存在錯誤。另外,我亦未有發現有關「Lords」的錯誤。
現在名譽勳爵士和樞密院 (英國)也未有相關條目,希望您能夠修改!多謝!--Hayden 14:16 2006年6月5日 (UTC)
剛在我的討論版看到一份應該是您的留言(沒有簽名),關於留言內容,我相信有以下的解釋:
- 關於Comapanion of Honour(CH)一詞,我上次一時大意,忘記指出,上描有關的解釋,是指勳章佩帶者而言,而非勳章本身。因此,按一般的權威翻譯,Companion of Honour是譯造名譽勳位/名譽勳章。然而,一般名稱後所附帶的頭銜簡寫〔如KT〕的作用,是標示出該名人士的社會地位(薊勳爵士),而非純為勳章的名稱(薊花勳章),故在馬卓安條目的頭銜部份仍宜用「名譽勳爵士」。
- 就「名譽」和「榮譽」的字眼問題,相信可以用重定向解決。
- 關於Lord of 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一詞,似乎在字眼、單數和眾數的問題上有相當的疑問,但亦不應就此寫為Member of the 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若果您能夠到港大法律圖書館翻查資料,希望您在找到確切的答案以後,才對此作出修改。
- Lord一詞並非單指貴族,是有其他含義,它可指一些以往只由男性出任的官職/官員,又可指上帝等等。
- 關於該條目的其他措辭上的問題,我也沒有甚麼異議,若文句有不通順之處,請盡早作出修改!
另外,我個人認為,雖然《牛津》和《大英》都不具官方性質,但在學術上卻有一定的權威和地位,故此不應忽視。 就以上的內容,我已經在該條目作出相應修改,歡迎閱覽及發表任何意見!謝謝!--Hayden 17:40 2006年6月6日 (UTC)
有關「Sir」的進一步解釋
你好!又是我,我看過你對爵士條目的修改,可是我有以下疑問而作出了修改:
- 查過了朗文和牛津字典,兩者對「Knight」解作「爵士」,故不宜隨便稱呼受勳者為「騎士」,蓋爵級騎士勳章之下者,都是騎士勳章
- 我個人以為,對Knight Bachelor使用何東例子,很易使人產生誤會(因為受勳者的名稱後不會冠上相關簡寫...)
- 爵士或可列於名以後,但非常少見,應作進深的討論
- 有關BBC的報導稱呼「從男爵」為「爵士」,卻沒有記述戴卓爾先生冊封從男爵一事,另外又把Sir Mark譯作「馬克爵士」,撰文者似乎沒有了解戴卓爾一家,而且又似是單純的直譯,可信性令人存疑
- 有關從男爵頭銜,不應該稱作「爵士」,大英百科有相關的例子[1]、[2]。
- 我建議對從男爵的進一步解釋應移送至從男爵條目
以上純為個人經驗和翻查資料所得,如有任何回應,歡迎再作討論,多謝!!--Hayden 12:12 2006年6月24日 (UTC)
回Sir,爵士,騎士,從男爵
打理這些「古靈精怪」東西的維基人,其實真是不多啊,所以真要請你繼續多多幫忙!看到留言後,我有以下幾點回應:
- 從男爵方面,的而且確,其實中文的頭銜是翻譯自英文,並非官方,而只是約定俗成而已,因此看到昃臣爵士和皇后大道中的例子後,我也很同意自己詞藻有點嚴苛,所以我已經補上你所寫的一段。但我擔心的是,在日後編寫其他條目,有關從男爵人士的命名,沒有統一的規格,卻會令讀者誤解,所以我以為,若編寫從男爵人士的傳記條目,頭銜應列為「從男爵」。
- 爵士一字的性質方面,我上面指「爵級騎士勳章之下者,都是騎士勳章」,其實與你的意思差不多,我也不可否認從男爵的「爵士」頭銜與爵士性質相近。可是我認為,不應把從男爵過份簡單化作類比,從男爵,或稱「準男爵」,並非貴族,但其實也不是一般以為的「騎士」,從男爵所得的爵位亦非歸類為「騎士勳章」,大抵上,「從男爵」實則是介於貴族和「騎士」間的獨立階級,即使他們的姓名前冠上了「Sir」,但這個「Sir」字是沒有騎士爵位的含義的,因此實質上「從男爵」與「騎士」的「Sir」是同中有異的。至於「爵士」,其實就是「騎士」的代名詞,這點可謂不容爭議哩!除了早前所查的朗文、牛津字典,我剛在Yahoo字典鍵入了「knight」,解釋都是指「爵士」(2. (近代英國的)爵士)[3],而爵級勳章以下者,只是騎士勳章的「成員」,當然不可稱作「爵士」。所以我個人認為爵士條目的編排可以不必修改,但即使依你所提議的大綱,我也認為沒有必要添上「騎士」一段。
我不是很明白你最後的問題,我想是否在搜尋鍵入名稱後按「搜尋」?不過我認為中文維基的搜尋系統非常差,繁體用者往往要鍵入簡體字,才有可能搜尋到所要的文章哩!--Hayden 17:14 2006年6月24日 (UTC)
Image:ChungSir.PNG
請替Image:ChungSir.PNG圖片補回版權標簽,謝謝--✉Salvête, Omnês! Hello World! 15:19 2006年8月4日 (UTC)
看看{{GFDL}}和{{cc-by-sa}}等自由版權標簽。--✉Salvête, Omnês! Hello World! 16:26 2006年8月4日 (UTC)
請教關於Nutella翻譯的問題
你好,你曾經修改過Nutella的翻譯,水平自然比我高許多,但是我想問,你的翻譯裏面,有許多跟英文wiki裏面有比較大的出入,比如歷史這個部分。而且結構也跟英語的不一樣。能告訴我為什麼嗎?或者你本身對Nutella就比較了解?-Kkaq 12:13 2006年9月3日 (UTC)
回覆
你好!很久沒有見你上來維基百科了,以後還要多多上來哩。若果要更改用戶名稱,可以在Wikipedia:更改用戶名一頁提出,我也是在那裏改名的。
祝 聖誕快樂及新年進步!--Clithering 07:03 2006年12月23日 (UTC)
有關「Lord High Steward」
您好!有關我上次與另一位維基人討論「Lord High Steward」,是因為要探討有關「High Steward of Scotland」與後來「斯圖亞特皇朝」的關係。根據上一次的討論,「High Steward of Scotland」早於12世紀已經出現,但問題是按英文版維基,英格蘭的「Lord High Steward」原來是到15世紀開始才參與加冕事務。因此我認為以「蘇格蘭加冕事務長」來形容「斯圖亞特皇朝」在11世紀的發跡史並不妥當,所以才有「皇室總務長」的建議哩。
另外看過附帶的連結,我相信那裏足足可以寫到晚清榮譽系統和滿州國榮譽系統條目!再加上其他有關譜系的資料,真的詳盡得嚇人。不過若果做起來的話,在翻譯上必要下不少功夫哩(尤其是要重新將英文拼音變回中文)。—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5月1日 (二) 08:10 (UTC)
榮譽系統
想不到原來原作者早已和維基交涉,並說要聽取「法律意見」,真令人不敢恭維。不過我再看看那個網站,原來還不止中國,有韓國和其他國家,真是嘆為觀止!
至於就版權問題而言,我相信在中文維基編寫並不構成侵權,因為最低限度在翻譯的過程中,翻者其實已付出了自己的勞力,而且也不是搬字過紙的直接複製,不過確實的規例我也不太清楚,也不知自己的想法對不對。但肯定的是,網頁中的圖片都有版權,不能在此使用罷。—Clithering of Kowloon(tête-à-tête) 2007年5月4日 (五) 08:57 (UTC)
邀請
你好。我新近創建了何添這一條目,請到新條目推薦(新條目推薦/候選)評論、留言、投票和給予精神鼓勵。 —Samuel 2007年6月6日 (三) 01:53 (UTC)
第五次動員令
第五次動員令將在7月15日開始,8月31日結束,歡迎各方維基人參加。
本次動員令是大動員令+小動員令的模式,3個主題的小動員令分別是:消滅外文動員令、歷史動員令、世界遺產動員令。規制與前次大致相同。
「消滅外文動員令」要求參與者從翻譯任務的100個條目中選擇條目,完成翻譯。
詳細規定參見Wikipedia:動員令/第五次動員令。
請收到此邀請函的維基人,將此邀請函發給其他維基人,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維基的品質。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謝君之合作。——Samuel 2007年7月14日 (六) 02:04 (UTC)
請補充圖像Image:PortLegHon.gif的版權或來源信息
歡迎參與維基百科。您所上載的圖片Image:PortLegHon.gif由於沒有註明上載頁面所要求的所有資訊,已經作快速刪除處理。請補充所需的所有資訊,包括填寫上載頁面的虛線方塊內所有欄目,以及使用了適當的圖像版權標誌。維基百科嚴格規範圖片上載手續,是為了避免侵犯版權所致,多謝您的注意和合作。 Stewart~惡龍 2008年5月19日 (一) 15:26 (UTC)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原條目名稱為法國榮譽軍團勳章,現被移動為法國榮譽勳位勳章,個人支持原來名稱,因為原來名稱是源於羅馬軍團,更名之後,把它的歷史根源拔掉了,請參與討論,是否應該回復。--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3年5月13日 (一) 01:51 (UTC)
File:Plk logo.gif的快速刪除通知
您好,您創建的頁面被提出快速刪除,該條目很快會由管理員進行覆核並決定是否保留。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和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如果您想取回已刪除頁面的條目內容,您可聯絡管理員,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 · 刪除指導 · 存廢覆核請求 · IRC聊天頻道--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6月9日 (日) 01:45 (UTC)
邀請您參加第十三次動員令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Dancheng您好:
首先,感謝你對維基百科的貢獻!為了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品質及數量,第十三次動員令會於2015年7月4日至2015年9月6日期間進行,我們誠摯地邀請您來積極參與動員活動。
詳細動員事項請參見第十三次動員令,讓您從動員令說明書中了解什麼是動員令,並請參考主頁的報名指引報名參與本次動員令(報名處現已開放)。
本次動員令分為大動員令及小動員令,大動員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題中貢獻的動員令項目,而小動員令主題有:地球科學、數學、物理、電子與資訊、歐洲歷史與地理以及多於15種外語版本的條目。
請收到本邀請函的維基人,將{{subst:動員令}}轉貼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或參考推廣工具),如果您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響應本次動員令、積極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歷次動員令成敗之關鍵,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維基的服務、品質及數量!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維基百科獎勵紙本授獎機制調查
您好。中文維基百科社群目前正在考慮為維基獎勵提供紙本授獎申請,意即被授予維基獎勵的編輯將可申請進行額外的紙本授獎,以茲證明;因此,我們舉辦了一場調查,希望了解開辦紙本授獎的可行性。這個調查不會花費您太多寶貴時間,經過測試,完成調查所需的時間約為2到3分鐘。這一調查的有效時間至 2017年7月1日 (六) 19:04 (UTC) ,我們由衷期待您的參與。
十分感謝您的參與! - 執行編輯 Aotfs2013 (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代發於2017年6月1日 (四) 19:05 (UTC))
維基百科使用者及患心理疾病使用者交流上的實踐策略調查
您好。身為一個較新使用者具備更多經驗的的維基百科社群成員,您可能已經了解到中文維基百科一直以來都有許多罹患精神疾病的使用者參與貢獻的狀況,而為尋找優化中文維基百科使用者與患心理疾病使用者的交流的更佳策略,我們舉辦了一場調查,希望利用調查取得的結果作為研究及策略規劃參考之用。這個調查不會花費您太多寶貴時間,經過測試,完成調查所需的時間約為2到3分鐘。這一調查的有效時間至 2017年10月28日 (六) 23:59 (UTC) ,我們由衷期待您的參與。
十分感謝您的參與! ——Aotfs2013 留於 2017年10月17日 (二) 19:37 (UTC) (使用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執行)
檔案File:CMA Logo.jpg的快速刪除通知
歡迎參與維基百科。有編者認為您所上載的檔案File:CMA Logo.jpg符合快速刪除條件,該檔案會於5日內由管理員進行覆核並決定是否保留。這可能是由於沒有註明上載頁面所要求的所有資訊(尤其是來源或版權資訊,以及非自由內容使用依據)。請通過編輯圖片的描述頁面補充所需的所有資訊,包括填寫詳盡、準確的來源資訊,以及使用了適當的版權標誌。如果您仍然不清楚如何填寫,建議使用文件上傳嚮導按要求重新上傳文件。維基百科嚴格規範圖片上載手續,是為了避免侵犯版權所致,多謝您的注意和合作。--Wcam(留言) 2020年5月4日 (一) 17:3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