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椿年
赵椿年(1864年—1942年)字剑秋,一字春木,晚号坡邻(因为故居在前北岸藤花旧馆东),江苏常州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学者。[1]
生平
赵椿年13岁肄业于龙城书院,16岁中秀才头名,后入上海求志书院师从俞曲园。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举人,嗣后留在北京考取内阁中书。光绪廿四年(1898年)中进士,同年五月,授内阁中书[2],后以知府分发江西,入江西巡抚幕府,帮助推行新政,起草政令规章。宣统元年(1909年),赵椿年任资政院钦选议员。辛亥革命时,杨士琦充南北议和北方代表,赴上海之前邀请赵椿年同行。在上海南阳路惜阴堂,他和族叔赵凤昌相谈甚欢,“对南北和议多所赞划”。[1]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由袁世凯接任。庄蕴宽作为原南京临时政府代表,出任审计院院长,赵椿年任审计院副院长,二人因系“少时同学,交谊最笃”。民国六年(1917年),赵椿年任崇文门监督。赵椿年还两次出任北京政府财政次长。[1]
民国十七年(1928年),北伐成功,北京政府倒台,赵椿年辞去财政次长职务。当时,北京自来水公司准备整顿,推赵椿年任总经理。任内,他努力经营,“未尝妄用局中一钱,博得股东及僚属交口称赞。”[1]
赵椿年工书法及诗歌,晚年将收藏的汉魏碑帖陆续刊印为《覃研斋石鼓十种》、《考释》、《覃研斋诗存》。[1]
民国卅一年三月廿三日(1942年),赵椿年因中风病逝于北京米市胡同48号寓所内。[1]
家庭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赵争,我所知道的赵凤昌、赵椿年,中国常州网,2011-11-09[永久失效链接]
- ^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四百十九):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五月。癸丑朔。……○引见新科进士。得旨……户部候补员外郎王廷材、著以员外郎即用。刑部候补主事钱能训、工部候补主事暴翔云、均著以主事即用。内阁即补侍读中书朱彭寿、著仍归原班补用。中书赵椿年、杨廷玑、国子监助教崇方、均著以原班用。内阁候补中书龙学泰、著仍以中书候补。分发江苏补用知府江忠振、著以知府发往江苏补用。陕西候补知府王世相、著以知府发往陕西补用。分发补用同知李士麟、签分甘肃大挑知县陈易奇、湖南大挑知县鲁晋、湖北大挑知县刘汉云、均著以原班用。余著归班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