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小作品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小作品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小作品级小作品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小作品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条目名

“梗”是以讹传讹,不如移回本字。--百楽兎 2008年1月12日 (六) 09:27 (UTC)[回复]

老实说我不知道“本字”是什么,梗这个字的用法太常用了(在台湾)。另外我把老梗、烂梗等等都做了重定向至此。—影法师 (留言) 2008年1月12日 (六) 10:05 (UTC)[回复]
好像又移动了。不过这也不是流行用语,因为源于相声,所以很久以前就有了。这个用语的本字是“哏”,建议把所有重定向都指向“哏”以正视听。--百楽兎 2008年1月12日 (六) 11:25 (UTC)[回复]
谢谢百楽兔大大的告知,我现在终于知道梗的来源了。我认为,就“知名度”而言,作为桥段的用法需用“梗”这个字作为条目名,再说明它是哏的误写。相声术语的“哏”需另外建条目来说明此字在相声领域的使用。在还没有人写专门介绍(相声术语)的条目前,我先将它重定向至。现在我又做了全部条目的重定向整理。应该已经没有问题。—影法师 (留言) 2008年1月12日 (六) 12:55 (UTC)[回复]
梗即是哏,因为梗是误写,写错的人从一开始就应该写哏,这一事实不应该解读成台湾艺能界用梗,相声界用哏,而建两个条目来说明。当然,我并不想说服你放弃对“知名度”的信仰,我知道每个人的信仰多少都存在差异,但是把哏重定向到梗将会产生误导,所以我会将哏的重定向提快速删除。--百楽兎 2008年1月12日 (六) 15:46 (UTC)[回复]
了解,谢谢指教。你认为我应该把条目移动到哏,然后再说明它被误用成梗、做梗到哏的重定向这样较好?我会对知名度有如此信仰,是因为我住的台湾几乎没有人知道梗字的由来是哏。(叹)—小影 (留言) 2008年1月12日 (六) 19:17 (UTC)[回复]

关于整条条目

我认为梗主要的解释为“草本植物的枝茎。其衍生意有阻碍、阻塞的意思”。关于相声用语的"梗"应该被定为消歧义。张张 (留言) 2008年1月15日 (二) 15:49 (UTC)[回复]

我想您应该是没有接触台湾流行文化或听相声。当然你说的对,梗的原意才是主要的解释没错。但是,打“梗”这个字搜寻的人,如果心里想看到的是植物的解释的话,我想他可以很明显在第一行看到“本文讲述的是一种特殊用语。关于此字的原意,详见“梗 (消歧义)”。”然后去点梗 (消歧义),看到“草本植物的枝茎。其衍生意有阻碍、阻塞的意思”这句话。主要的解释只有一句话。而相声用语则可以写一篇条目。如果将重定向到梗 (消歧义),再让使用者点选植物梗相声梗,那么我建议等植物梗的条目不是只有一句话再说。请你看看致敬这个条目,为何就没有人挑它毛病、要它做消歧义?致敬的主要解释“致敬原意是指向某人事物表达对其的敬意。”这只占了一句话,而下面的这个词的衍生义─ACG中的致敬却比主要的解释来得有的写。(原本我写梗条目时,也是仅仅在第一行写“梗的原意是指植物的枝茎”而已,然后接下来就开始长篇大论它的现代用法)我写的已经做的比致敬多了,为了区区一句“草本植物的枝茎。其衍生意有阻碍、阻塞的意思”开一个消歧义页。当另一种解释比原本最初的原始意义复杂许多时,应该仿照致敬条目的做法才是。并不是我故意要偏坦梗的现代用法,我也是无可奈何的。这能怪什么?只能怪我们中文维基百科目前还没有任何植物学家来关心“梗”。—小影 (留言) 2008年1月16日 (三) 09:41 (UTC)[回复]
不,梗和茎基本通用。因此应该先进入梗 (消歧义)页再让浏览者选择相声用语的梗和植物学的梗。植物学的梗可重定向至。刚才我和你同时按了保存本页了呢,呵呵。张张 (留言) 2008年1月16日 (三) 09:53 (UTC)[回复]
嗯,我没有接触过台湾的相声。此外,我们香港这里并没有流行这个字。张张 (留言) 2008年1月16日 (三) 09:56 (UTC)[回复]
这样啊,看来香港的那两字得去掉。老实说,我也没有接触相声,另外这个相声用法好像是中华通用的,非台湾特别。原来有呀,实在是太感谢你了,我还以为真的没有人写植物的梗呢。好,那么就照你说的做吧。—小影 (留言) 2008年1月16日 (三) 12:37 (UTC)[回复]
我已经做好条目移动、修改和所有的重定向了,我想这个样子应该都能达到百楽兔、张张两位维基同伴的期望。—小影 (留言) 2008年1月16日 (三) 13:19 (UTC)[回复]

音译?

这有点奇怪,如果说“梗”是 Gag 的音译,那应该就跟“哏”没关系了才对,这两种说法应该无法相容的。或者如果说其实“梗”或“哏”都是 Gag 的音译,那么就根本没理由讨论谁才是本字、谁是误用了。希望有更了解字源的人能解释这一点。

“哏”字在天津

在天津,“哏”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字。“倍儿哏儿”这个词已经成为了天津方言的一个象征。(“倍哏”两字皆儿话,读作bèir génr。)在天津方言中,哏主要是作为形容词来使用。 我不清楚台湾的“梗”是怎样的一个词汇。但我认为这个以“哏”为名称的条目主要介绍的却是“梗”这个字在台湾的发展,而且还有“梗为英文Gag的音译,其意为塞口物,也可作插科打诨、玩笑之意”这种解释,让我感觉有些匪夷所思。 此外,这个条目目前并没有任何来源,所以无法确定“哏”字的根源究竟为何,所以建议将这两个词条分离。 关于天津话中的哏,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 [1] Rafom (留言) 2009年3月30日 (一) 23:04 (UTC)[回复]

台湾用的“梗”就是“哏”的讹误,Gag的音译极似原创研究,过阵子删除。--百楽兎 2009年8月3日 (一) 02:37 (UTC)[回复]

建议将本条目移至维基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