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全球华文学生文学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全球华文学生文学奖
奖项标志
授予对象在学学生
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
主办单位明道中学、明道文艺杂志社
前称全国学生文学奖
首次颁发1981年
官方网站www2.mingdao.edu.tw/culart/
华文文学奖
华文文学奖
中国中国大陆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
老舍文学奖
人民文学奖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朱自清散文奖
郁达夫小说奖
汪曾祺华语小说奖
林斤澜短篇小说奖
冯牧文学奖
施耐庵文学奖
徐迟报告文学奖
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香港香港文学奖
红楼梦奖
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
中文文学创作奖
青年文学奖
香港书奖
香港金阅奖
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好书
澳门澳门文学奖
澳门文学奖
纪念李鹏翥文学奖
别有天诗奖
台湾地区台湾文学奖
国家文艺奖
中国文艺奖章
吴三连奖
台湾文学奖
南瀛文学奖
吴浊流文学奖
联合报文学大奖
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时报文学奖
台积电文学赏
林荣三文学奖
梁实秋文学奖
台湾文学家牛津奖
杨牧文学奖
全球华文学生文学奖
全国优秀青年诗人奖
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
九歌现代少儿文学奖
台湾推理作家协会征文奖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华语文学奖
花踪文学奖
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
新加坡新加坡华语文学奖
新华文学奖
南洋华文文学奖
新加坡文学奖
美国美国华语文学奖
纽曼华语文学奖

全球华文学生文学奖,前身为全国学生文学奖,首届于1981年颁奖,该奖项由明道文艺杂志社明道中学共同主办,并且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国立公共资讯图书馆指导。此奖为全台湾最早专门为在校学生举办的文学创作奖[来源请求],约于每年三月中旬截稿,五月初公布得奖名单,该奖项同时也是台湾目前最具指标性的文学奖。

从1981年至2019年,该奖项已举办37届,累积收件达4万余篇。历年参加者除台湾学生外,并有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日本、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地的华侨子弟与留学生,也有来华留学的外籍学生。共产生1500位得奖作家,累计发出奖金近2000万。

2013年第31届起,正式更名为“全球华文学生文学奖”,征稿范围扩及全球华人学子。该奖项的设立目的是鼓励校园写作风潮,培养文坛新人,各校师生公认是一年一度的校园大事,对青年学生的文学创作志趣有很大的鼓舞作用。获得此文学奖后再行写作并获得其他奖项的文学作者有200余位,出版书籍500余本,知名作家如简媜张曼娟吴淡如邱婷侯文咏王浩威陈克华蔡素芬焦桐许悔之林黛嫚张启疆陈大为锺怡雯骆以军渡也唐捐罗毓嘉吴明益陈柏青等曾荣获此奖。

历史沿革

全国学生文学奖为明道文艺杂志社于民国七十年开办,与中央日报合办,经费由明道文艺杂志社负担。当时设有大专小说组、大专散文组、大专新诗组、高中散文组四组。

民国七十八年,全国学生文学奖举办至第九届,许多得奖人已因此奖拔擢,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成效显著,文建会却长期漠视此项极有意义的活动。明道文艺杂志社深觉以一民间刊物长期奉献,可以功成身退,于是宣布停办。

民国八十年,全国学生文学奖停办两年后,文建会体察此奖对奖掖校园写作人才之重要性,希望明道文艺杂志社能继续举办,并允赞助部分经费,第十届征文乃再开始。

民国八十六年第15届,明道文艺杂志社为扩大高中学生参与、加强培育高中校园文学创作人才,乃在高中散文组外增列新诗组。

民国九十九年第28届,增列“国中散文组”、“国中新诗组”。

民国一O二年第31届,正式更名为“全球华文学生文学奖”,扩大征稿范围为全球华人学子。裁撤“大专小说组”、“大专散文组”、“大专新诗组”,并增列“高中极短篇组”。

民国一O四年第33届,改“高中极短篇组”为“高中短篇小说组”。

历届评审

2017年[1]

  • 高中短篇小说组:廖辉英、林黛嫚、蔡素芬
  • 高中散文组:吴晟、廖玉蕙、简媜
  • 高中新诗组:白灵、陈义芝、焦桐
  • 国中散文组:陈幸蕙、萧萧、路寒袖
  • 国中新诗组:渡也、许悔之、杨佳娴

2014年[2]

  • 高中极短篇组:廖辉英、林黛嫚、蔡素芬
  • 高中散文组:吴晟、廖玉蕙、锺怡雯
  • 高中新诗组:向明、陈义芝、焦桐
  • 国中散文组:陈幸蕙、萧萧、路寒袖
  • 国中新诗组:白灵、渡也、许悔之

2012年[3]

  • 大专小说组:廖辉英、林黛嫚、蔡素芬
  • 大专散文组:廖玉蕙、焦桐、张瑞芬
  • 大专新诗组:余光中、向明、黄维梁
  • 高中散文组:吴晟、简媜、萧萧
  • 高中新诗组:陈义芝、向阳、路寒袖
  • 国中散文组:陈幸蕙、古蒙仁、锺怡雯
  • 国中新诗组:白灵、渡也、许悔之

评价

  • 余光中:“国内文学奖甚多,但究其性质,多为已入社会之作家而设,或有地区上之限制,但对广大的青青子衿,也就是明日的作家们,却乏全国性的奖项。全国学生文学奖之设,即在及时培养青苗,以助其来日开花结果,终成名家。回顾当初此奖之得主,日后入了社会,多能层楼更上,各成气候,益感当初此奖之适时鼓励,实不可缺,否则那些年轻心灵的发展,或会改向。简媜、吴 鸣、陈克华、林耀德、郭强生、焦桐、林黛嫚、柯翠芬、张曼娟、张春荣、张国治、吴淡如…… 等日后的表现,正是最好的说明。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足以形容此奖。”
  • 尹雪曼:“多少年来,很多位学术界的先进,都相当关心当前在校学生国文程度的低落问题,但是看了全国学生文学奖的作品,却可以为学生作品的清丽可喜,感到十分满意。”
  • 朱 炎:“我们检视学生文学奖这些作品的题材、语言、结构以及其他艺术成就,甚至作者的资料之余, 对他们广阔的关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不禁会兴起由衷的敬佩。”
  • 孟 瑶:“有志于写作的年轻人,莫不急切地想露出峥嵘头角,这埋藏深土的茁壮生命,由于全国学生文学奖的举办,每年都有机会使他们脱颖而出,这一批有力的、出色的生力军,将会为我国的小说史,写出灿烂的、崭新的一页。”
  • 黄永武:“全国学生文学奖自举办以来,得奖的学生由于发现得早,奖勉及时,许多位已成为文坛新丽的花朵,千树灿烂,芳菲无限,这项成就,正是主其事者高瞻远瞩的使命感以及评审先生将文学奖的成败视为自身成败的责任感有以致之。”
  • 郑明娳:“台湾校园文学在《明道文艺》运用学生文学奖的方式,连续多年的努力,鼓励学生写作,发掘学生潜力、提供学生发表场地、指引青年创作方向、培育青年创作人才,凡此不仅对台湾文 学生态做着生育保育工作,而且对台湾社会的文化建设,更具有难以估计的正面贡献。”
  • 陈幸蕙:“面对这些质、量皆有可观的作品,不仅“文学已死”的悲观论调不攻自破,甚至,偶尔还可能涌生“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惊艳之感!至于透过这些青春之笔,去了解新世代的青春情事、思维、 内心世界与价值观,更是一项收获。”
  • 路寒袖:“明道文艺最为众人乐道与感佩的是举办学生文学奖,至今培育了无数秀异的作家和文化工作者,当今台湾文坛之活跃者,鲜少未曾在其中试炼过身手的,明道文艺堪称是台湾文坛的摇篮。”
  • 林黛嫚:“校园文学,因为没有社会性文学承载的大任,不但自由度大,也能尽情实验各种文学形式,同 时,原本是新手易有的青涩不成熟,在年轻学生留在校园内的时间拉长,从大学到硕士到博士, 更多的学识充实把所谓的“新”、“生”、“轻”,都调整了、改进了,于是我们看到一篇新人的作 品,却不必然是青涩的,这是目前我在校园文学看到的现象。”

获奖作家

简媜张曼娟吴淡如邱婷侯文咏王浩威王信 (台湾文学家)陈克华袁哲生杨佳娴黄光芹蔡素芬焦桐许悔之林黛嫚张启疆陈大为锺怡雯骆以军渡也唐捐罗毓嘉吴明益陈柏青朱宥勋张耀升汤舒雯

参考资料

  1. ^ 明道中学. 2017第35屆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 [2017-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2. ^ 明道中学. 2014第32屆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 [2017-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8). 
  3. ^ 明道文艺. 決審委員名單 @ 明道文藝 :: 痞客邦 PIXNET ::. 2012-05-11 [2017-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