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
25°10′27″N 121°26′10″E / 25.1740582794444°N 121.436187050638°E
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 | |
---|---|
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 小白宫 | |
位置 | 台湾新北市淡水区真理街15号 |
建成时间 | 清朝同治9年(1870年) |
官方名称 | 埔顶洋楼 |
类型 | 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衙署 |
详细登录资料 |
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别称小白宫,建于1870年,是位于新北市淡水区埔顶的清朝淡水关税务司的官邸,因之又名“埔顶洋楼”,1997年经中华民国内政部评定为三级古迹,现为新北市市定古迹。
历史
清领时期
淡水港开港后,于1862年(同治元年)6月22日开关征税。1863年,福州海关税务司美理登(Eugène-Herman (baron) de Méritens)提议在台湾也聘用外国人为税务司。经五口通商大臣李鸿章认可后,首位到任的税务司为英国人麦士威(W. Maxwell),后来由美国人斯甄克接任,在税务司的管理下,淡水港面目一新。税务司公署衙门原先炮台埔地区,即为今红毛城停车场前,是当年最豪华的建筑之一,而副税务司长郝伯逊因遂有兴建官邸宿舍之举,则在附近着手进行规划和兴建官邸,陆续完成三座洋楼,提供司长、秘书和部属居住,本栋殖民地式白垩回廊的建筑则于同治末年(1870年)完工。[1]本地人称“埔顶三块厝”,为当时税务司公署之官邸。
“埔顶三块厝”在1884年因处在清法战争沪尾之役的战区,沿岸遭法军炮击下,部属所居住的房舍遭到炸毁,因此税务司公署官邸只剩下两栋。
日治时期至战后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所签订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清廷派李经方到基隆外海与日本海军做形式上的交接。同年6月5日,日本税关鉴定官野村材二在基隆登陆。台湾日治时期后,1896年台湾总督府举办“台湾始政周年纪念”,时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来台,当时即在小白宫住宿[2]。 后来,淡水税关因关务大减而废除,因此日本税关长在此成立“五十会俱乐部”,成为关员休憩、联谊、打球、进食的场所,直到二次大战末期不再作为行寮后,建物闲置而被附近淡江中学学生称为“化物敷屋”(鬼屋)。二战后,其东侧秘书官邸洋楼因危险因素遭到拆除,司长官邸经整修后成为当时总税务司长官李度的官邸。
1996年,财政部关税总局曾决定将司长官邸报废、改建员工住宅,引起所谓“抢救小白宫”的行动;在淡水仕绅及专家学者的强力奔走下,台北县淡水镇公所认为小白宫具有历史意义及保存价值,因之检送古迹调查表,要求将小白宫列入古迹[3],才保住这栋具有历史意涵的白色建筑,永久维护;1996年11月,台北县淡水镇民代表会决议将小白宫列入古迹保存,并呈请内政部审核同意。1997年2月,内政部台闽地区古迹评鉴审议会议评定小白宫为三级古迹,2004年重新整建为现今的样貌,并开放游客参观。
建筑特色
前清淡水海关税务司官邸以英国殖民风格设计,因有着白色墙体而被当地居民昵称为“小白宫”,周边环境优雅,面向淡水河,远眺观音山,有大面积的凉台、外观有数个拱圈及落地门窗、使建筑采光性及通风性良好,地基用红砖及石材砌成基座,屋顶则是四坡式斜屋顶的基本形式兼具排水功能,内部空间则分有设置主卧室、书房兼办公室、宴客厅等西式格局汇聚而成。
在周围遗迹方面,则有官邸创建时留下之黑砖斗子砌围墙,几段围墙采用不同之材质,分别为“黑砖斗子清砌”、“砂岩块石砌”和“水砖砌”,园区内原存三座官邸界石,其中一座于1997年取走成为海关博物馆展示品,现展示的两座界石则在小白宫旁典藏,此外花园附近尚有处凹陷土坑,据为沪尾之役留下的弹坑遗迹。另外,小白宫庭园中的鸡蛋花历史悠久,生命力旺盛,公告列管为“珍贵树木”,在开花期的夏秋间也吸引许多游客赏花。
相簿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 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前清淡水总税务司官邸-财政部财政史料陈列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淡水维基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小白宫 新北市淡水区公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小白宫-新北市观光旅游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新北市立淡水古迹博物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